中职学校如何创建适应传统美德教育的良好环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s245324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理论认为“单一的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缺陷的教育”。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美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美德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内容广泛,没有固定的程序。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系列措施,拓宽了德育教育渠道,形成了创建适应传统美德教育良好环境的主体构想,概括为“四化”,即传统美德教育管理科学化、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系列化、传统美德教育多途径化、传统美德教育形式多样化。
  关键词: 美德教育 环境教育 艺术教育 活动教育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指出:“必须广泛深入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这种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党的三届四中、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弘扬民族文化,树立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任务落到实处。根据这一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这对拓宽德育教育路子、深化改革、培养“四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依据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单一的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缺陷的教育”。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美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良好的适应传统美德教育的环境,就会导致“老师雨露润心田,生爱教育把头点。步入社会看一看,思想立刻有转变”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育环境的窄小和单一是主要的原因。学校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生更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的,他们与社会、与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优化家庭这个大环境,只在学校这个小天地里完成传统美德教育这个综合性工程是不可能的。这就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课题——创建适应传统美德教育的良好环境
  二、创造适应传统美德教育良好环境的构想
  传统美德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内容广泛,又没有固定的程序。针对这一情况,我校组织精干人员,认真学习研究,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系列措施,拓宽了德育教育渠道,形成了创建适应传统美德教育良好环境的主体构想,概括为“四化”,即传统美德教育管理科学化、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系列化、传统美德教育多途径化、传统美德教育形式多样化。
  1.传统美德教育管理科学化
  所谓管理科学化,就是创建与传统美德教育相匹配的管理体系。把组织管理、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制度管理等科学的管理手段引入传统美德教育工作之中。
  所谓组织管理,就是建立传统美德教育的组织机构,校内,成立由校长牵头,相关各部门负责人,以及班主任参加的领导小组,根据各自的职责特点,从不同角度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把传统美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如政治课《职业道德》一节,可以与职业道德规范联系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教育。校外,同团县委、校外办联合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密切联系家长,定期召开座谈会,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如我校个别学生爱吃零食、乱花钱,不讲卫生,则家长应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为了不使传统美德教育流于形式,除做好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之外,我们还健全了教育目标、实施计划、规章制度等一整套的管理体系,使我校传统美德教育沿着既定的方针向纵深发展。
  2.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系列化
  所谓内容系列化,就是构成几个相对独立又有联系的系列。从教育对象出发,领导、教师、学生构成一个系列。传统美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影响学生的是教师、领导,他们是教育者和传播者,同时学生的思想行为又能促使教育者反思深省,从这个意义上说都是传统美德的教育对象。所以领导首先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修养,组织教师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内学习传统知识,加强教师修养,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能力。
  从教育内容出发,书本知识、行为规范、榜样力量构成一个系列。从形式方面看,讲、学、做构成一个系列,讲传统美德故事、学传统美德知识、做弘扬传统美德的事。目前我校形成了具有“团结、文明、勤奋、创新”的良好校风。从时间方面构成了一个系列。如“三八”节开展敬母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教育学生烈士们为捍卫伟大的祖国而英勇献身的事迹;“五一”劳动节,开展“我为妈妈做家务”活动;“七一”开展党的知识竞赛;“国庆”开展“国庆知多少”知识竞赛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良好的美德教育,从而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品格、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了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3.传统美德教育途径多样化
  传统美德教育途径多样化,要多途径、多渠道齐抓共管,切实把传统美德教育落到实处。
  4.传统美德教育形式多样化
  所谓形式多样化,就是遵循渗透原则,把握一个“寓”字,不拘一格地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挖掘教材中传统美德教育因素,找准传统美德与各科知识的结合点,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传统美德。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动用愉快的方法,摒弃呆板的说教,让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如今年九月十八日,我校参加了“建国六十四周年龙山音乐会”,同学们演唱了《东方红》、《团结向前》两首歌曲,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祖国。九月二十九日举办了“为建国六十四周年献礼”的大型文艺活动。会上十二名残疾人讲述了艰苦磨炼的活生生的事例故事,催人泪下,给学生上了一次生动活泼的传统美德教育课。
  三、结语
  多年来,我校积极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制订了传统美德教育实施方案,与家庭、社会取得了密切联系,定期召开了家长会。传统美德教育的开展,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给学校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校内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者不胜枚举。
  实践证明我们创造传统美德教育的构想是正确的,实验效果是显著的。但同时我们的构想还有待完善,有待深入,我们力争探索出更新更好的路子来。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生物教师要巧妙运用一些教学方法:灵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教具,变抽象为直观;巧妙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做“小老师”,等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高中生物是知识与趣味相结合的一门科学,既有严谨的知识体系,又具备很多科普知识,这就要求老师不能一味地以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教课,这样容易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是其中一个核心内容。在生物教学中,问题导学模式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新课程的要求,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目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颇受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的可行性,接下来结合生物学科的教学实践,谈了实施问题导学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希望在问题导学模式的推动下促进生物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问题导学 实施条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实施,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师生接受,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久而久之,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无法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  1.良好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帮他学,不如教他学”。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主要是“教人发现真理”,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
摘 要: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实践育人早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课题。针对高职院校自身具有的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等具体特征,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以实践育人学分化、课程化为基石,全面构建高职教育长效机制,对于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育人模式  2012年,教育部同其他部门颁布了针对高校思政发
今天的中国飞速发展,国家日益强大。但是发展的同时带来了环境的恶化,如何保证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学生物教育基本教材中涉及不少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下面我就苏教版生物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谈谈自己的观点。  学校环境教育又称正式环境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中的环境教育。教育的对象是各级在校学生,可分为大学、中学、小学和学前幼儿园学生。学校环境教育以服务于未来教育为目的,培养具有环境科学知识
该工作主要对IVM中培养前后的卵子及胚胎进行评分,并评估所采用的评分标准;通过对卵子周围的卵丘细胞凋亡状况进行检测,探讨卵丘细胞的凋亡程度与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关系,以
摘 要: 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特点之一是成果性比较明显,学生的成果包括各种凭证、账簿、汇总表及报表等,这些成果可以以任务的形式在学期初予以下发,并且赋予权重,学生量力而行,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任务。多任务教学法主要的优势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不再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一刀切的评定,本文主要讲述会计学原理课程中多任务教学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 会计学原理 多任务驱动法 教学方案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我院
摘 要: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当代大学生学习并掌握分析形势的方法,了解形势与政策知识是大学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对“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作分析,对于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归纳,并对如何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作探索。  关键词:
宽带移动通信已经成为国际新的一轮技术和产业竞争的焦点,针对我国“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对宽带无线移动信道和复杂环境传播特性的模式化研究与应用需求,建立适用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