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记忆与绘画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t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参加了一场同学聚会,几天后再回想时,当时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这样的记忆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情景记忆”。情景记忆不仅为画家积累了创作素材,还能為观赏者提供解读的线索。

情景记忆的特点


  首先,情景记忆有点类似录像。录像可以把事件的相关信息记录下来,收藏保存后,人们可以随时拿出来重放。情景记忆也是如此,大脑会把与一件事情相关的动作、声音、情感等方方面面的信息捆成一个包,放在封闭的盒子(被称为“记忆盒子”)里。一个盒子存储一段记忆,多段记忆分别存储在不同的盒子里,它们彼此独立,互不干扰。
  人们常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是因为事情已经被埋藏在大脑深处,不会干扰人们当下的思维活动。不过,当人们受到某些线索(如一首老歌、电影里的一个镜头)的启发时,就会被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再者,情景记忆又不像录像那样真实。记忆里的情节和图像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渐渐淡化,当人们再次回想时,就会夸大其词或颠倒次序,使其真实性、可靠性大为降低,甚至对记忆中的情景重新给出解释和评价。因此,记忆研究之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说:“记忆确实是一种重组。”
  图1(上)是旅美意大利画家弗朗哥·马格纳尼根据回忆画的老家窗口。他小时候生活在故乡,移居美国后有20年没有回乡。图1(下)是摄影师在同一地点拍摄的照片。可见,二者相差很多,回忆者给画面增添了许多实际上不存在的内容。
  那么,记忆为什么会不靠谱呢?道理很简单,记忆是动态的,随时间流逝而变化。当人们重拾往事时,模糊的部分要得到充实,失去的部分要重新修订。其结果常常是,人们按照当下时兴的想法和自己的意愿,来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使得情况大不一样。

记忆为绘画创作积累素材


  情景记忆是画家创作素材的来源。在照相机发明以前,纵观历代名画,许多伟大的作品都是在综合了亲历者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其鲜活场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让观者如临其境,心驰神往。
  图2是西班牙大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杰作《宫娥》,这是一幅在大量情景记忆的基础上精心构思的作品。
  委拉斯凯兹是西班牙宫廷画家,为王室成员画像是他的职责。这幅画的中心人物是年幼的公主玛格丽特,而周围是她的宫娥、弄臣和小丑。画家精心设计,把场景选在阿尔卡萨王宫的画室里,让阳光从画的前上方射入。这样一来,画中的人物都沐浴在阳光下,包括站立在大画架前的画家本人。
  其实按理说,他站在那个位置上是没有办法作画的,因为从这个角度所见的都是人的背面。而就算画中的人物转过身去也是背光站立的,面部会相当暗。此外,请注意挂在后墙壁上的平面镜里映现出了两个人,那就是公主的父母——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他们原本也应该站在画面的外面,也就是观众的位置上,同时也是背光的。所以说,画面中的诸多场景与真实并不一致,是画家根据记忆重新组织而成的。
  不过,画家这样煞费苦心地构思和改变空间结构的结果是:画家成了画中仅次于公主的人物,而镜中的国王和王后提高了他作画时的规格,也顺带提高了画家的地位。国王对这幅画似乎也很满意,据说画家去世后,国王亲自给画中的他加上了红色十字标。

记忆是理解绘画的基础


  对观赏者来说,面对视觉信息丰富的画面,大脑会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对视觉信息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抽出关键信息(如线条、轮廓等);再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解读,这时候就要广泛使用储存在大脑里的信息资源。读者有体会,凡是见到以前接触过的东西,会有似曾相识之感,也比较容易理解。
  为了说明记忆对解读绘画的重要性,在此以“碎片图”为例。所谓碎片图,是一张看起来由许多碎片组成的、没有什么意义的图像(如图3)。如果以前没有接触过,就很难看出其中的玄机。但是只要有人看过图4,以后任何时候都可立即辨认出图3的内容。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在观者理解画面时,大脑存储的记忆起到了指点迷津的作用。心理学家据此发明了一种主题统觉测试,让精神疾病患者通过读画来讲故事,借此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
  图5就是一幅被用来引导观众讲故事的画,作者是英国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他也是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孙子。画中是旅馆的一间卧室,背窗站立的青年给人一种动机不良的感觉,而盖着被子和衣而睡的女子,流露出窘迫的神态。这幅画给观者留出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各人可以自由发挥,演绎出不同的故事。
  实际上,作品中画的是弗洛伊德和他的妻子,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弗洛伊德的妻子和衣而睡是因为正值冬季,天气寒冷。弗洛伊德把身后的窗打破,是想让室内亮一点,便于画画。”有趣的是,许多观者构思的故事一个比一个骇人听闻……因此心理学家说,对一幅画而言,观众读到的、想到的,要比真实发生的多得多!
其他文献
向乞丐敬礼  1995年5月25日,辽宁丹东。  路旁,两个小女生正低头数手中的钱,一元一元的零钱。在我与她们擦肩之际,其中一个女生手握着钱,向大楼墙根下走去。我并没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仅仅是无意中看了一眼。  当我发现小女生走向两个少年乞丐时,我立刻想到了“乞讨和施舍”,便驻足。两个少年乞丐,脏兮兮的衣服、花花的脸,但精神饱满,丝毫没有乞讨的表情。我忽然产生怀疑……  一个小乞丐笑嘻嘻地伸出手,
期刊
2017年7月29日中午,我坐火车到达烟台。火车从青岛过来,青岛那几天特别闷热,车厢里冷气很足,到了烟台火车站,一下车,骄阳当空,热浪扑面。怎么那么热啊,我们南方人以前只认识水灵灵的青岛樱桃和爽脆的烟台苹果,没料到此刻的烟台火车站广场比深圳和广州还热。我快速闪身换车,向西穿过大蒸笼似的烟台市区,抵达设在福山区的SOS儿童村。  先讲个故事。奥地利的一个农民家庭,生了9个孩子,第6个孩子名叫赫尔曼·
期刊
在巴黎法兰西学院的一个院子里,正对着窗户,从葡萄藤中间露出一段管子,正好有一握粗。谁也不知道管子通到哪儿、用来干什么,平时也没人会注意它。可是,每年有一只小鸟会来这儿,它待在里面刚刚合适,就像一粒子弹装在枪膛里似的。它感到很安全、很清静,所以从早到晚都放开嗓子唱歌。附近一间办公室里有个年老的办事员,总开着窗户。每天上午,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窗,而下班前,他最后一句话就是对着鸟儿说声“再见”。  可
期刊
东汉时有个叫孟光的女子,对丈夫梁鸿特别客气,总是举案齐眉,以示恭敬。梁鸿也投桃报李,两口子厮抬厮敬。于是梁鸿和孟光成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模范夫妻。  但是,我得说,这两口子是多么不相爱。喜欢一个人,就会想离对方近一点,再近一点。这些礼仪啊、秩序啊,像重重叠叠的饰物,让人无法亲密地拥抱在一起。  所以,清朝的沈复对其同样特别有礼貌的妻子芸娘说:“礼多必诈,难道你是想用这套禮仪把我束缚住?”芸娘是怎么个
期刊
乐平兄和我比起来是个富人,他在中国茶叶公司兼差。不过他一家有四个人,所以我比他自由。他有时上班前到东溪寺找我,去街上的摊子喝豆浆,吃油条、糯米饭。我有一点好处,不啰唆,不抢着说话——自觉身处该静听的年龄,耳朵是大学嘛!  晚上,他也时常带我去街上喝酒。大街上有一间摆了两张半边桌子的炖货店,卖些让我流口水的炖牛肚,以及各种烧卤酱肉。隔壁是酒铺。坐定之后,乐平兄照例叫来一小碟切碎的辣味炖牛肚,然后颤巍
期刊
那时候,航标灯还是用木头做的,它们安装在木头的直角弯头上,小金字塔形的顶端闪烁着白色和红色的圆顶灯笼,里面放的是煤油灯。白天,父亲从一只生锈的大铁桶里取了煤油往灯肚里灌时,盖尔卡扶着漏斗;灯肚灌满后,她就把连着灯芯的灯头旋入灯颈。然后,她走到下面的河岸上,与父亲一起洗手。她用夹杂着碎石的沙子搓双手,小手掌里便响起了窸窣声,双手也就变白了。不过,它们依然散发着煤油的气味,她的小衣服也始终散发着煤油味
期刊
我房间里放着旧的T形尺和金属直角尺,看起来像是英文字母T和L。它们装点着我的房间。此外,房间里还并排放着从瑞士的玩具博物馆买来的木制骰子(白底上写着黑色字母和数字),以及用冲切工具制作的钟表表盘。曾经有人告诉我,某家印刷厂倒闭了,之后我便有幸得到了大量用于活字印刷的铅字。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家里各种各样的“文字制品”就多了起来。  说起文字,我想起去法国普罗旺斯修道院参观时的事。当时我发现粗糙的石
期刊
初中快毕业时,我的面前有两条路。外公外婆希望我回上海,两个舅舅也赞同。他们的理由是:我将来总要回上海的,早一点适应比较好。何况,比起竞争惨烈的江苏,回上海高考总归划算一点。  知青子女回沪是个敏感话题,涉及住房、户口等一系列现实纠葛。很多人家为此闹得鸡飞狗跳,甚至对簿公堂。我们家没有。我很幸运。  我爸妈希望我读县城的“省中”,留在他们身边,三年后高考再回上海。除了不愿给外公外婆添麻烦,我妈深层次
期刊
一个诗人,华兹华斯,他穷困潦倒,以乞讨为生,一直梦想着完成他最伟大的诗篇。这就是《B.华兹华斯》,奈保尔《米格尔街》的第六篇。這个短篇小说总共只有七章。在第二章的开头,作者是这样写的:  大约一周以后的一天下午,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在米格尔街的拐弯处又见到了他。  他说:“我已经等你很久啦。”  我问:“卖掉诗了吗?”  他摇摇头。  他说:“我院里有棵挺好的杧果树,是西班牙港最好的一棵。现在杧果
期刊
我父亲有一次和我谈起他在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同室狱友。那个人瘦骨嶙峋,学过算术。他可以根据别人听到“派(π)”时的想法判断出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对数学家而言,它是圆的周长同直径之间的比值。如果问我父亲——他只上到七年级——他会说“派”是里面夹着苹果的面包。有一天,学习过数学的室友不顾他们之间的鸿沟,给我父亲出了一道数学题。我父亲想了好几天还是无法解答。當他再见到这个狱友的时候,他向这个人求教解题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