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证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anlei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有些问题从正面解比较困难,这时我们不妨换个思维方式,从问题的反面入手,这就是数学中正难则反的解题思想,而反证法是其中典型的方法之一。牛顿曾经说过:“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当的武器之一。”它是指从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推出与已知证明的定理、公理、定义或题设相矛盾的结果,这样就证明了与结论相反的假设不能成立,从而肯定了原来的结论成立。本文就反证法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加以分类解析,旨在探索题型规律,揭示解题方法。
  一、在简易逻辑中的应用
  例1设x,y∈R,p:x+y≠8,q:x≠2或y≠6,则p是q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直接判断总感觉模凌两可,若从反证法的思想考虑逆否命题,简洁清晰。
  解:因为“q:x=2且y=6”是“p:x+y=8”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p是q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点评:在简易逻辑中,当原问题是否定形式的命题,且直接证明或求解较为困难时,考虑逆否命题可化难为易,简洁清晰。
  二、在数列中的应用
  例2已知数列an和bn满足:a1=λ,an+1=23an+n-4(其中λ∈R,n∈N*)。
  证明:对任意实数λ,数列an不是等比数列。
  分析:先假设结论反面成立,再由前三项是等比数列推出矛盾。
  证明:假设an是等比数列,则a22=a1a3。
  由已知,得a1=λ,a2=23λ-3,a3=23a2-2=49λ-4。
  所以23λ-32=λ49λ-4,即9=0(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即{an}不是等比数列。
  点评:数列中涉及证明“不是等比数列,不是等差数列”这类题型时,利用反证法证可直捣黄龙。
  三、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例3已知a1,a2,a3,…,a10为大于0的正实数,且a1+a2+a3+…+a10=30,a1a2a3…a10<21。求证:a1,a2,a3,…,a10这10个数中必有一个数在(0,1)之间。
  分析:先假设这10个数都大于1,再利用换元法和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与已知条件相矛盾。
  证明:假设ai≥1(1≤i≤10,i∈N),令bi=ai-1≥0。
  由a1+a2+a3+…a10=30,得b1+b2+b3+…+b10=20。
  所以a1a2a3…a10=(b1+1)(b2+1)…(b10+1)=1+(b1+b2+…+b10)+(b1b2…b10)≥1+(b1+b2+…+b10)=21。
  这与条件a1a2a3…a10<21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所以这10个数中必有一个数在(0,1)之间。
  点评:不等式中涉及“必有一个,至少一个,至多一个”等命题的证明时,采用反证法可以使问题解决得十分干脆彻底。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解题中要善于抓住题型结构,当遇到从正面解决较困难的问题时,要想到运用反证法,也许问题会顺利得以解决。另外,反证法也可以加强同学们逆向思维的训练,巧妙地利用反证法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将有效提高同学们的学习质量。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在新资本主义,即全球化经济过程重构中,城市空间的管治、管理和形成是如何发展的,并以巴西里约热内卢为例,特别揭示了处于资本主义外围国家的大都市区空间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数学,高效课堂也提出了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充分体验探索知识的每个环节,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益,真正使课堂收益最大化。笔者这些年来,特别关注课本教学材料的编写意图的研究,关注学生探究知识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力争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下面就七年级数学整式加减中单项式一节的教学,提出一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