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学科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培养高中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德育功能;主要阵地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重视狠抓双基,强调学科知识的整体性,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但对于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质、培养道德品质、提高能力等方面比较忽视,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其实质就是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属性,把它仅仅当做一门文化知识课,并且忽略了其他教育方式的作用,如学校组织的活动、课外实践及家庭教育等活动。事实上我们已經把语文课置于封闭教学状态,形成了简单的说教模式,这种状况严重削弱了语文课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主阵地作用。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基础教育必须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实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因此如何有效发挥语文课的德育功能成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探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我就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的德育功能谈谈体会和见解。
一、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一些新理论、新教法不断涌现,我们只有不断充电,充实自己,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本领,才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高中语文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二是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道德品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理论在不断发展和进步。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原有学历和知识水平,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使自己的认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们要积极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要积极参加各种研究活动,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好方法,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为人师表,大力提高政治觉悟。正人先正己,我们必须以崇高的师德为高中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带动高中生修心立品。在言行上,要对党、对国家、对高中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高中生中大发言辞,误导高中生。在举止上,要时刻为人师表,要求高中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我们要热心国事,让社会主义崇高道德在校园里、高中生中间传扬。
二、探索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认真组织教学活动,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针对高中生的特点,把教学基点放在对高中生的语文教育方面,提高高中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行为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挖掘教科书内容的思想性,注意寻找知识教学、德育教育和行为养成的结合点,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努力使传授知识和高中生学习知识、提高道德水平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讲到我们伟大祖国河山壮丽、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等教学内容时,我们可采取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播放相关图片、录像、视频等,教育高中生热爱祖国,增强高中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高中生强烈的爱国之情,进而有效开展德育教育。
2.努力探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效探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增强教学实效。提高教学吸引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没有吸引力,就没有生命力。我们要努力改变死板、无趣、程式化的教学方法,贯彻教学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高中生的自身特点,针对高中生关心的问题,尤其是社会热点、教学难点问题,联系实际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一些知识讲清楚讲透彻,要敢于触及时事,引导高中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课堂教学更深刻、更生动,从而更吸引高中生。提高教学说服力,充分利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和分析归纳法,使高中生不仅能掌握语文知识,还能提高语文课的信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说服力。
三、扩充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提高学习能力是对每一个现代人的要求,更是对培养现代人的老师的要求。新教材从立意“知识”转向立意“素质”,正适应了当今知识高速膨胀的现实。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都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知识的能力远比教授知识本身更重要,新教材透露给我们的信息是:最新的知识也会在课文中出现,教材不再一成不变,“毕其功于一役”的时代已不复存在了。新的教材和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生,都促使我们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研究新的教法,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以期更好的教学效果。特级教师魏书生就善于给学生推介最新科技动态。如果过去对老师的要求是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那么现在我们必须是源源不断的河流。我们的学生将要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求生存发展,学会学习,学会思维,不断获取新知识,主动探索,善于搜取、辨别和加工信息,将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春江水暖鸭先知”,教师理应走在时代的前列,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四、钻研教法,灵活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多层次的教育目标决定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少做或不做无用之功。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分段、概括段意、提炼中心思想、处理课后练习几乎是每篇课文必备的环节,程式化的教学常常造成“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新《语文课程标准》不再强调每课必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每篇课文的要求不同,课文的题材、体裁、表达方式不同,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也应该多样化、个性化、多种样式并存。
有的课,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段落入手来设计教学结构。不过要注意不要割裂课文,不要打乱作者的思路。有的课,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疑难处,自己运用工具书实在不能解决的,由教师从旁指点。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中感悟和教师的读中指导要自然和谐,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要打乱学生思路。有的课以合作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师生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以及作者的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引导学生用学习重点段的方法去学习其他段落。
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手段也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中教师要不断充电,不断学习,才能把高中语文课上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丽.新课程与教师素质[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4]刘晓明.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M].东北师大出版社
[5]马兆兴.新课程与教师综合文化素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德育功能;主要阵地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重视狠抓双基,强调学科知识的整体性,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但对于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质、培养道德品质、提高能力等方面比较忽视,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其实质就是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属性,把它仅仅当做一门文化知识课,并且忽略了其他教育方式的作用,如学校组织的活动、课外实践及家庭教育等活动。事实上我们已經把语文课置于封闭教学状态,形成了简单的说教模式,这种状况严重削弱了语文课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主阵地作用。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基础教育必须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实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因此如何有效发挥语文课的德育功能成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探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我就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的德育功能谈谈体会和见解。
一、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一些新理论、新教法不断涌现,我们只有不断充电,充实自己,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本领,才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高中语文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二是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道德品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理论在不断发展和进步。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原有学历和知识水平,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使自己的认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们要积极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要积极参加各种研究活动,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好方法,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为人师表,大力提高政治觉悟。正人先正己,我们必须以崇高的师德为高中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带动高中生修心立品。在言行上,要对党、对国家、对高中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高中生中大发言辞,误导高中生。在举止上,要时刻为人师表,要求高中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我们要热心国事,让社会主义崇高道德在校园里、高中生中间传扬。
二、探索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认真组织教学活动,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针对高中生的特点,把教学基点放在对高中生的语文教育方面,提高高中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行为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挖掘教科书内容的思想性,注意寻找知识教学、德育教育和行为养成的结合点,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努力使传授知识和高中生学习知识、提高道德水平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讲到我们伟大祖国河山壮丽、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等教学内容时,我们可采取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播放相关图片、录像、视频等,教育高中生热爱祖国,增强高中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高中生强烈的爱国之情,进而有效开展德育教育。
2.努力探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效探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增强教学实效。提高教学吸引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没有吸引力,就没有生命力。我们要努力改变死板、无趣、程式化的教学方法,贯彻教学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高中生的自身特点,针对高中生关心的问题,尤其是社会热点、教学难点问题,联系实际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一些知识讲清楚讲透彻,要敢于触及时事,引导高中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课堂教学更深刻、更生动,从而更吸引高中生。提高教学说服力,充分利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和分析归纳法,使高中生不仅能掌握语文知识,还能提高语文课的信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说服力。
三、扩充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提高学习能力是对每一个现代人的要求,更是对培养现代人的老师的要求。新教材从立意“知识”转向立意“素质”,正适应了当今知识高速膨胀的现实。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都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知识的能力远比教授知识本身更重要,新教材透露给我们的信息是:最新的知识也会在课文中出现,教材不再一成不变,“毕其功于一役”的时代已不复存在了。新的教材和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生,都促使我们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研究新的教法,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以期更好的教学效果。特级教师魏书生就善于给学生推介最新科技动态。如果过去对老师的要求是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那么现在我们必须是源源不断的河流。我们的学生将要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求生存发展,学会学习,学会思维,不断获取新知识,主动探索,善于搜取、辨别和加工信息,将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春江水暖鸭先知”,教师理应走在时代的前列,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四、钻研教法,灵活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多层次的教育目标决定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少做或不做无用之功。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分段、概括段意、提炼中心思想、处理课后练习几乎是每篇课文必备的环节,程式化的教学常常造成“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新《语文课程标准》不再强调每课必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每篇课文的要求不同,课文的题材、体裁、表达方式不同,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也应该多样化、个性化、多种样式并存。
有的课,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段落入手来设计教学结构。不过要注意不要割裂课文,不要打乱作者的思路。有的课,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疑难处,自己运用工具书实在不能解决的,由教师从旁指点。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中感悟和教师的读中指导要自然和谐,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要打乱学生思路。有的课以合作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师生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以及作者的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引导学生用学习重点段的方法去学习其他段落。
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手段也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中教师要不断充电,不断学习,才能把高中语文课上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丽.新课程与教师素质[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4]刘晓明.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M].东北师大出版社
[5]马兆兴.新课程与教师综合文化素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