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展馆与论坛间穿梭、在参展商与参观者之间协调不停,这似乎已成为大家对于大展开幕之际,作为会展场馆第一负责人的基本印象。
走过10年的宁波国际时装节,已经成为宁波市全年最重头的一出“大戏”。在这场全市人员都投入的“战斗”中,作为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的掌舵人,朱飞跃却象一个“闲人”,在这个本应最为繁忙的时间,竟然爽快地答应了记者采访的请求。在老总不参与的情况下为什么项目可以如此顺利地进展?在基本没受干扰的近二个多小时的采访过后,记者心中的疑问也终于在朱总的人才战略里找到了答案。
在2003年的时候,目光敏锐的朱飞跃就发现:中国会展业或者说会展城市的竞争已经从硬件转到了软件。当时,全国已有约20个城市提出要打造会展城市,而且,作为会展城市所应具备的四大基本要素,他们无一缺漏。这四大基本要素是:一、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二、拥有比较现代化的会展场馆;三、城市已拥有良好的知名度,各种配套设施如酒店等一应俱全;四、已经举办过至少一次重量级的展会。
可以这么说,这20多个城市已在同一起跑线上就位,那么,谁能首先把握发令员的号令并一路领先呢?朱飞跃认为:除了政府扶植和城市配套服务之外,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会展人员的素质。
朱飞跃把会展人员的素质分为整体素质和个体素质,整体素质是指具有共通性的一点,即对一个理念的认同,会展中心作为城市的公共性标志或公共性平台,你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感到肩上担子的分量。在朱飞跃看来,这种责任感是相当重要的,他说:“有了这么一种认识的话,就有了工作热情,就有了工作干劲儿。”而个体素质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可以达到的层次,对于个体素质的培养,朱飞跃的想法是:充分利用好会展这一平台,举办项目经理培训班。朱飞跃对会展人的定义是一公共服务人,即他们的知识面要广,他们的服务意识要强,他们的干劲儿要足,应人尽其职,而不可人浮于事。做个简单的比喻,会展不像卖服装,你不想做就可以撂挑子,其他人随便谁都可以做,会展则不然,它在一个城市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这个行业在选拔人才时的苛刻性。
对人才的培养,朱飞跃有自己的想法,为此,他特意制定了一套计划。首先,把学习成绩和工资挂钩:其次,把学院培训方式和企业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学院式的培训方式具体指:先精读一本书,然后结合实际写出读书心得。为了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训班对学员在科目选择上并不做硬性规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自由选择课程。
读书的目的有3个,即对知识的了解、掌握、运用,作为会展人,不但要达到上述3点要求,还要有快速学习的能力,对于这一要求,朱飞跃说:“现在的展会种类繁多,频率加快,作为会展人应该能够快速地转变思维,适应新的展览内容,与新的展商打成一片,说白了,就是为农业展览,你要了解农业知识,要知道撒什么种儿,长什么苗儿;办服装展你要了解穿衣带帽,要清楚下一季的流行趋式。”总而言之,在这方面要成为一个杂家。
理论联系实际,朱飞跃在这一点上可谓不惜血本,他请来宁波市领导和中国会展业的专家学者到会展中心来做讲座,从宏观到微观为培训班的学员透彻地分析当今的会展经济的形势。他还安排员工去上海、北京、广州、东莞、四川、青岛、大连等地参观考察,专门开大巴组织培训班学员集体前往合肥、南京、苏州、嘉兴等地进行专题学习参观。今年上半年到外地去参观学习的人员就达到100人次。
今年9月份在宁波举办的家电展,朱飞跃把它定位为学习班的实习课程。朱飞跃说:“在展会上,我们要求学员到基层去做访问,包括重点企业和重点展区,同时要收集整理出一个基层参展商对宁波展览业的意见。我认为,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出能想、会写、善讲、敢干的会展人。”
在学员的实际工作中,朱飞跃还会派出由他直接领导的“侦察兵”进行“暗访”, 朱飞跃说:“‘慎独’也是我检验人的一个主要标准。”
曾经有人问朱飞跃:“直接引进人才岂不是更省事,何必这么麻烦,见效又慢,而且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等翅膀硬了又可能会飞走。”朱飞跃说:“引进来的人才也会存在一个水土不服的问题,人才培养是要花费人力、财力、物力,但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同宁波的办展理念一同成长、完善的,这些优势是引进的人才所不具备的。至于跳槽的问题,换个角度想,他到了其他地方正可以把宁波式的理念融入给更多的人。”
近两年,朱飞跃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着人才培训来做的,比如岗位考核、薪水建立等。功夫不负有心人,朱飞跃说:“现在大家可以看到的成果是,大项目的运作,即使我不过问都没问题,因为我的团队是优秀的。”
“但是,会展的突发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朱总说,“尽管我现在不再为展会的进展忙得团团转,但是只要有大的展会,作为第一负责人,我一定尽可能的推掉出差,保证会随时出现在突发事件的现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展中心的人才队伍的打造慢慢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我们可以想象,虽然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涌向宁波会展中心,而朱飞跃却在火热的展厅中闲庭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