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酒会、体博会和衣博会在最近四五年的过程当中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老的场馆如果不扩建,我们将没有任何优势来申办这些展览会,缺少了这些展览会,老百姓不答应啊,他们已经把展览会当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成都国际展览中心总裁李涌感慨地说。
如果说90年代末成都国际展览中心在面对竞争时还有一些优势、有一些本钱,那么到了21世纪初,随着新一轮场馆建设的热潮,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成都国际展览中心在各方面已经是越来越处于劣势。那么,李涌是如何走出劣势,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立于不败之地的呢?带着种种疑问,笔者在2006UFI年会上对李涌进行了专访。
三大优势 助我奋进
时不我待,2003年1 2月28日,在这个飘着小雪的日子,李涌为成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的奠基石埋下了第一锹土。施工期间,李涌多次亲临施工现场指挥作业,和技术人员同吃同住,在李涌的感召下,只用了18个月的时间,在2005年7月,一座规模达1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的场馆拔地而起。这在建筑界可谓奇迹。
锅已架好,米从何来?成都国际展览中心凭借什么优势来吸引主办单位呢?地处天府之国,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李涌笑言。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三中心两枢纽”的城市,再加上它在西南地区无论是GDP的总量还是它在西南地区经济的辐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很多主办单位在选择的时候,看中的就是它的市场影响力和辐射力。
其次,成都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办展氛围,虽然有的城市可以投巨资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个很好的场馆,但总体的办展氛围和环境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比如说市民的意识,当一些展会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固定的活动时,市民在意识里就已经接受了。李涌说:“有一年糖酒会没有在成都举办,市民感觉就像缺少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以前曾不止一次听参展商说:“成都这个城市好,不排外,问路时当地人都很亲切,甚至会为你带路。”
如果说场馆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比较容易,那么城市的整体配套设施就是成都国际展览中心的第三大优势。李涌把会展业的周边分为六大方面“吃、住、行、游、购、娱”,而成都通过十多年举办大型活动和展览会的历练,在这些配套设施方面应该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已经成熟而立。要不然中糖公司办公室主任何继红也不会这样对记者说“我走了很多城市,但走了一圈下来之后,还是在成都办展感觉最好,很多商家都愿意到这里来开糖酒会。”
双展并举 比翼齐飞
李涌的口号是 自办展和承接展并举。
成都国展是靠做承接展起步的,也是靠做承接展才有能力实现今天的双展并举的。凭借着“落地式一条龙服务”,李涌承接了很多知名展会,并取得了信任,在树立了口碑的同时也学到了人家办展之所长。
在办承接展的过程当中,李涌接触到了众多行业协会、展览商等,挖掘到了更多资源。“如果以前没有渠道认识到行业协会,或者行业协会没有机会对你的本土资源充分认识,他很难对在你这里办展下决心,那么,在承接的过程当中就是一个互相了解的好机会,把他的优势和我们本土的会展中心结合起来。”李涌说。
自办展方面李涌比其他人起步要早一些,居安思危的李涌觉得今后展览业的发展如果仅仅是局限在承接展,竞争对手会越来越强大,路会越来越窄,所以在2002年,李涌在公司内部做了一个调整,把一个展览公司一分为二,一个做承接展,一个做自办展。
在自办展这一块,李涌先对专业力量进行了充实,进而又筛选了一些项目,比如现在办的比较成型的9月份刚结束的车展就是要保留的。如果说公认的话,成都车展无论是从规模、档次来看,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第四。李涌说:“能够有今天这个成果也是经过八九年时间的努力的,现在我们自办展项目中办的比较好的还有住宅产业博览会(住博会)、IT产业博览会。像这些展览项目,从我们会展中心情况来看,就是起步比较大,为什么呢?当时很多场馆注意力集中在承接展上面,那个时候我们就预见到了一些市场,所以我们在人员、力量、机构上面进行了一些调整,调整之后,公司在自办展的政策上面给予了一些扶持,所以说这两年自办展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势头,自办展的收入接近我们总体收入的40%。”
在自办展方面李涌还有一些新的思路。比如以前他们立足于从零开始,自己办展,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以前他们选了很多项目,广种薄收,撒了很多网 李涌发现这个思路在现在看来是有问题的,因此李涌决定在明年开始进行战略调整,要收缩干线,确保并扶持精品项目、有成长性的项目、有市场前景的项目。
当初已经开发的项目有十几个,现在保留的有五六个,舍得舍得,李涌明白只有轻装上阵才能走得更远,比如农博会的成功让李涌坚信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农博会虽然去年只办了一届,但是总体感觉效果不错,因为长沙的农博会办的规模和影响力很大,而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有这样的产业基础,没有理由输给长沙的农博会。而且我计划把成都农博会办成一个区域性的品牌。
一丝不苟 人文关怀
在自办展方面,李涌鼓励他的员工要有人性化的思维;在承接展方面,他要求他的员工要从细节着手,一丝不苟。曾任酒店老总的李涌深有体会,酒店每天并没有什么大事,都是天天在做小事,但每一个小事都可能成为大事,众多的小事累积成大事。
不论展会的规模大小,李涌都要求他的员工认真去看、去学习。因为任何一个项目,哪怕是不太尽如人意的项目,都可能有它的闪光点。
李涌曾给员工讲过这样两个故事。有一次我去安徽,住在一个小酒店里,环境一般,房间甚至有一点发霉的味道,但后来一个小物件儿让我对这个酒店的看法有所转变。我在洗手间无意中发现在电话上方的墙上贴了一张卡片,就是酒店常用的电话号码,虽然是小小的东西,但是很多酒店并没有想到这么多,很多大酒店通常都会在床头有一个电话号码本,但没考虑到人在洗手间里有时也会遇到急事。
另一次他在昆明时逛一家商场,虽然它的店堂装修和外型很有特色,但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商场大楼外面的地沟铁篦子下面附一层像纱窗一样的细网,这样顾客无意中掉落东西的时候就可以方便的捡起来。李涌为此感叹不止:从这一小小的细节就可以看出这家商场的人性化,它的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在李涌的熏陶下,成都国展的员工对客人的服务无微不至。有一次,展会的前一天展商正在布展,李涌突然获悉傍晚有雨,于是吩咐他的员工尽量通知到在场的每一位布展人员,并为他们每人准备了一把雨伞。
这种人性化的关怀感动了很多客户,为成都国展赢得了如潮的美誉。而笔者则认为,在李涌的带领下,成都国际展览中心取得更大的成功也只是时间问题。
俗话说:山高自有路,水深自有渡。多年来,李涌和他的团队正是发扬逢山开路,遇水寻渡的开拓精神,不断将展会做大做强,以百分之百的诚信和勤奋赢得了一批又一批客户的支持和信赖,汇集成了事业有成的江河湖海,成为祖国西南一颗璀璨的明珠。
如果说90年代末成都国际展览中心在面对竞争时还有一些优势、有一些本钱,那么到了21世纪初,随着新一轮场馆建设的热潮,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成都国际展览中心在各方面已经是越来越处于劣势。那么,李涌是如何走出劣势,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立于不败之地的呢?带着种种疑问,笔者在2006UFI年会上对李涌进行了专访。
三大优势 助我奋进
时不我待,2003年1 2月28日,在这个飘着小雪的日子,李涌为成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的奠基石埋下了第一锹土。施工期间,李涌多次亲临施工现场指挥作业,和技术人员同吃同住,在李涌的感召下,只用了18个月的时间,在2005年7月,一座规模达1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的场馆拔地而起。这在建筑界可谓奇迹。
锅已架好,米从何来?成都国际展览中心凭借什么优势来吸引主办单位呢?地处天府之国,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李涌笑言。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三中心两枢纽”的城市,再加上它在西南地区无论是GDP的总量还是它在西南地区经济的辐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很多主办单位在选择的时候,看中的就是它的市场影响力和辐射力。
其次,成都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办展氛围,虽然有的城市可以投巨资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个很好的场馆,但总体的办展氛围和环境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比如说市民的意识,当一些展会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固定的活动时,市民在意识里就已经接受了。李涌说:“有一年糖酒会没有在成都举办,市民感觉就像缺少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以前曾不止一次听参展商说:“成都这个城市好,不排外,问路时当地人都很亲切,甚至会为你带路。”
如果说场馆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比较容易,那么城市的整体配套设施就是成都国际展览中心的第三大优势。李涌把会展业的周边分为六大方面“吃、住、行、游、购、娱”,而成都通过十多年举办大型活动和展览会的历练,在这些配套设施方面应该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已经成熟而立。要不然中糖公司办公室主任何继红也不会这样对记者说“我走了很多城市,但走了一圈下来之后,还是在成都办展感觉最好,很多商家都愿意到这里来开糖酒会。”
双展并举 比翼齐飞
李涌的口号是 自办展和承接展并举。
成都国展是靠做承接展起步的,也是靠做承接展才有能力实现今天的双展并举的。凭借着“落地式一条龙服务”,李涌承接了很多知名展会,并取得了信任,在树立了口碑的同时也学到了人家办展之所长。
在办承接展的过程当中,李涌接触到了众多行业协会、展览商等,挖掘到了更多资源。“如果以前没有渠道认识到行业协会,或者行业协会没有机会对你的本土资源充分认识,他很难对在你这里办展下决心,那么,在承接的过程当中就是一个互相了解的好机会,把他的优势和我们本土的会展中心结合起来。”李涌说。
自办展方面李涌比其他人起步要早一些,居安思危的李涌觉得今后展览业的发展如果仅仅是局限在承接展,竞争对手会越来越强大,路会越来越窄,所以在2002年,李涌在公司内部做了一个调整,把一个展览公司一分为二,一个做承接展,一个做自办展。
在自办展这一块,李涌先对专业力量进行了充实,进而又筛选了一些项目,比如现在办的比较成型的9月份刚结束的车展就是要保留的。如果说公认的话,成都车展无论是从规模、档次来看,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第四。李涌说:“能够有今天这个成果也是经过八九年时间的努力的,现在我们自办展项目中办的比较好的还有住宅产业博览会(住博会)、IT产业博览会。像这些展览项目,从我们会展中心情况来看,就是起步比较大,为什么呢?当时很多场馆注意力集中在承接展上面,那个时候我们就预见到了一些市场,所以我们在人员、力量、机构上面进行了一些调整,调整之后,公司在自办展的政策上面给予了一些扶持,所以说这两年自办展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势头,自办展的收入接近我们总体收入的40%。”
在自办展方面李涌还有一些新的思路。比如以前他们立足于从零开始,自己办展,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以前他们选了很多项目,广种薄收,撒了很多网 李涌发现这个思路在现在看来是有问题的,因此李涌决定在明年开始进行战略调整,要收缩干线,确保并扶持精品项目、有成长性的项目、有市场前景的项目。
当初已经开发的项目有十几个,现在保留的有五六个,舍得舍得,李涌明白只有轻装上阵才能走得更远,比如农博会的成功让李涌坚信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农博会虽然去年只办了一届,但是总体感觉效果不错,因为长沙的农博会办的规模和影响力很大,而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有这样的产业基础,没有理由输给长沙的农博会。而且我计划把成都农博会办成一个区域性的品牌。
一丝不苟 人文关怀
在自办展方面,李涌鼓励他的员工要有人性化的思维;在承接展方面,他要求他的员工要从细节着手,一丝不苟。曾任酒店老总的李涌深有体会,酒店每天并没有什么大事,都是天天在做小事,但每一个小事都可能成为大事,众多的小事累积成大事。
不论展会的规模大小,李涌都要求他的员工认真去看、去学习。因为任何一个项目,哪怕是不太尽如人意的项目,都可能有它的闪光点。
李涌曾给员工讲过这样两个故事。有一次我去安徽,住在一个小酒店里,环境一般,房间甚至有一点发霉的味道,但后来一个小物件儿让我对这个酒店的看法有所转变。我在洗手间无意中发现在电话上方的墙上贴了一张卡片,就是酒店常用的电话号码,虽然是小小的东西,但是很多酒店并没有想到这么多,很多大酒店通常都会在床头有一个电话号码本,但没考虑到人在洗手间里有时也会遇到急事。
另一次他在昆明时逛一家商场,虽然它的店堂装修和外型很有特色,但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商场大楼外面的地沟铁篦子下面附一层像纱窗一样的细网,这样顾客无意中掉落东西的时候就可以方便的捡起来。李涌为此感叹不止:从这一小小的细节就可以看出这家商场的人性化,它的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在李涌的熏陶下,成都国展的员工对客人的服务无微不至。有一次,展会的前一天展商正在布展,李涌突然获悉傍晚有雨,于是吩咐他的员工尽量通知到在场的每一位布展人员,并为他们每人准备了一把雨伞。
这种人性化的关怀感动了很多客户,为成都国展赢得了如潮的美誉。而笔者则认为,在李涌的带领下,成都国际展览中心取得更大的成功也只是时间问题。
俗话说:山高自有路,水深自有渡。多年来,李涌和他的团队正是发扬逢山开路,遇水寻渡的开拓精神,不断将展会做大做强,以百分之百的诚信和勤奋赢得了一批又一批客户的支持和信赖,汇集成了事业有成的江河湖海,成为祖国西南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