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长辅导计划又称学长制,是目前我国高校正在探索的一种大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现以上海商学院为例,探讨在新建本科高校中实施学长辅导计划的必要性,介绍成功实施该项目的关键环节与核心内容,总结项目实施的效果与经验。
[关键词]学长辅导计划 新建本科高校 大学新生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1-0077-02
一、新建本科高校学长辅导计划的实践背景
新建本科高校由于历史短、基础条件薄弱、社会环境变化快等原因,在学生管理与教育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
(一)缺乏大学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大学文化是大学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学、科研、管理、学习、交往中逐步形成并获得认可和遵循的带有学校特色的价值取向、校园精神、校风、学风、治学传统、行为方式等的高度概括。新建本科高校普遍存在大学文化积淀时间不足、新校区文化建设断层、大学文化建设前后冲突等情况。
(二)专职辅导员数量严重不足
自1999年起,我国高等学校开始大幅度持续扩招,在校学生规模急剧扩大,高校师资力量严重短缺。为保证教学质量,新建本科高校往往将有限的编制优先用于补充专业任课教师上,客观上进一步拉大了专职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师生比。在实践中,辅导员又往往陷入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学生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明显不够。
(三)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单一
新建本科高校在学生管理中往往延续了传统垂直型管理模式。在这种“上传下达”式的垂直管理模式中,辅导员根据校院两级管理部门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只能被动接受来自学校和辅导员的管理与教育。整个模式缺乏必要的信息反馈与沟通,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关注与指导,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全面、自由、差异化的发展需求。
二、新建本科高校学长辅导计划的实践情况
学长辅导计划是通过有目的地遴选和培训一批优秀学长, 对应辅导特定的低年级学生群体,实现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学习生活环境、成功起步大学生涯的目标。上海商学院自2004年升本以来,借鉴国内外高校教育管理的有效模式,积极创新大学文化建设的载体,充分利用高年级优秀学长这一资源,开展学长辅导计划。通过四年来的实施,现已形成完善的组织结构,建立了从学长选拔与培训,到模块活动的开展,再到考核表彰等一整套实施方案。
(一)成立学长委员会
学长委员会在学工老师的指导下,具体负责学长辅导计划的实施。学长委员会成员由主席、培训协调人、项目协调人、市场协调人、学长联络人和新生代表等组成。除新生代表外,其他职位均由经验丰富、表现优秀的学长担任。而新生代表的加入,使委员会能及时得到新生们的意见反馈,并做出适当的调整,确保整个项目的良性运作。
(二)学长的选拔与培训
根据职责分工,将学长分为专任学长和项目学长两类。专任学长参与新生的入学指导与服务工作,帮助新生转变身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有针对性地帮助新生解决思想、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项目学长参与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组建的各类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习兴趣为主的学生活动,主要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自习、辅导和讨论等项目。一般情况下,每3~5名新生配备一名专任学长,每个新生班级配备一个学长组;项目学长的配备则根据新生的实际需求来确定。
学长自身素质和参与热情对整个项目的成功开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应该选拔出思想进步、有较强的责任感和高度的热情、乐于奉献、善于沟通的高年级学生来担任学长。学长培训由基础培训和团队训练两部分组成。基础培训包括学长项目介绍、规章制度讲解、心理培训和优秀学长经验交流等。团队训练则是在培养学长之间分工协作和团队意识的同时,帮助学长掌握团队训练的技巧,以便学长组有能力带领新生班级开展团队训练。
(三)固定模块项目
招生录取结束后,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会收到学长辅导计划的介绍资料和所属学长的联络信息。学长们也会提前介入,通过易班和QQ群等网络媒介与新生建立联系,介绍校院概况,解答各类问题。
新生报到军训期间,各学长组协助辅导员开展迎新工作、选拔临时班委,帮助班委策划开展活动,指导班委完成各项工作。开学第一周,新生班级在学长的带领下开展团队训练。学长们通过丰富多彩的团队游戏展开破冰之旅,引导新生们快速开始从陌生人到团队伙伴的历程,初步建立班级凝聚力。
(四)灵活模块项目
灵活模块是指每个学长(组)可以在备选方案中自由选择开展一些辅导项目或者根据自己的资源创新辅导项目的内容。较为成熟的项目有:
学长组邀请优秀学长或是已经毕业的校友学长来与新生开展交流会,分享他们的经历,帮助新生规划自己的生涯。学长组通过班会、主题团日、体育比赛等形式,组织同专业中两个新生班级或高年级班级与新生班级之间的联谊活动。
学科辅导小组主要以新生的课程或兴趣为单位,每个小组包括项目学长一人及新生数人,每周安排固定时间一起学习、讨论相关课程。科研小组则是鼓励新生参与到高年级学生的创新科研项目中,培养科研意识和探索精神。
(五)考核表彰
对于学长的考核由个人小结、新生评价和学长委员会鉴定三个方面构成。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类,优秀比例适当控制。对通过考核的学长颁发证书并进行素质拓展的认证和专项加分。
三、新建本科高校学长辅导计划的实践效果
(一)完善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大学生教育管理主要采用传统垂直型模式,学长辅导计划的推出,拓展了新生教育资源,并使大量优秀学长参与到低年级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中。学长不仅与新生交流,还能及时与辅导员沟通,有效增加了信息沟通的渠道,弥补纵向管理的不足,形成横纵联合的“立体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管理者转变成能动的管理实施者和管理反馈者。学长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利用自己的经验帮助新生解决大量实际问题,提高了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弥补了新建本科高校专职辅导员人数的不足。 (二)传承优良学风
学长亲身教育,能够激发新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风。大学与中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学习。很多新生进入大学后都摸不着头脑,对于学习压力的缺失和教师上课方式的转变等难以适应,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学习。此时,学长通过将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技巧传递给新生,可以帮助他们合理规划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逐步培养对专业的认识和热爱,树立起积极明确的奋斗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引领大学文化的发展
大学文化是由大量的前辈师生们在无数次的活动中探索并总结出来的,是新生无法在课堂上学到的。新建本科高校的大学文化积淀浅,在长期的文化培育过程中需要积极和正确的引领。作为大学文化的主力军,高年级学长往往活跃在校园活动的各个领域,在社团或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中担任学生干部,他们可以根据新生的个性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新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组织,鼓励新生融入丰富多彩的大学文化中。
(四)新生满意、学长获益
对于学长和新生来说,学长辅导计划是一个双赢的模式,为他们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台。双方在亦师亦友的关系中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在学长的辅导下,新生可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避免犯错,少走弯路,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学长本身在关心学弟学妹的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完善了自己的人格,养成了良好的沟通习惯。
四、新建本科高校学长辅导计划的实践经验
学长辅导计划适应高等教育学生管理体制的变化,契合当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特点,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实践证明,学长辅导计划的实施有利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从传统垂直型向立体复合型转变,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和传承优良学风,有利于新生和学长的综合全面发展。
学长辅导计划的实施涉及方方面面,既有校学工部、团委、教务处、招生办等的横向联系,又有校院两级学生工作部门、团学组织、学长委员会的纵向联系。只有在各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的情况下,项目才能高效运作。为完善项目的运作机制,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制订《实施方案》,明确项目的目标、任务、措施和激励机制,具体规定各部门的职责。
[ 参 考 文 献 ]
[1] 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 吴正浩.论高校复合型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6).
[3] 张永华,陈庆.实施学长辅导计划 创新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8,(5).
[4] 罗媛媛.高校本科生学长制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5] 高兰天,张华.探析高校“学长辅导计划”理念模式[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责任编辑:陈 明]
[收稿时间]2012-07-09
[作者简介]费勇(1981-),男,上海人,上海商学院信息与计算机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关键词]学长辅导计划 新建本科高校 大学新生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1-0077-02
一、新建本科高校学长辅导计划的实践背景
新建本科高校由于历史短、基础条件薄弱、社会环境变化快等原因,在学生管理与教育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
(一)缺乏大学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大学文化是大学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学、科研、管理、学习、交往中逐步形成并获得认可和遵循的带有学校特色的价值取向、校园精神、校风、学风、治学传统、行为方式等的高度概括。新建本科高校普遍存在大学文化积淀时间不足、新校区文化建设断层、大学文化建设前后冲突等情况。
(二)专职辅导员数量严重不足
自1999年起,我国高等学校开始大幅度持续扩招,在校学生规模急剧扩大,高校师资力量严重短缺。为保证教学质量,新建本科高校往往将有限的编制优先用于补充专业任课教师上,客观上进一步拉大了专职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师生比。在实践中,辅导员又往往陷入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学生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明显不够。
(三)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单一
新建本科高校在学生管理中往往延续了传统垂直型管理模式。在这种“上传下达”式的垂直管理模式中,辅导员根据校院两级管理部门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只能被动接受来自学校和辅导员的管理与教育。整个模式缺乏必要的信息反馈与沟通,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关注与指导,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全面、自由、差异化的发展需求。
二、新建本科高校学长辅导计划的实践情况
学长辅导计划是通过有目的地遴选和培训一批优秀学长, 对应辅导特定的低年级学生群体,实现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学习生活环境、成功起步大学生涯的目标。上海商学院自2004年升本以来,借鉴国内外高校教育管理的有效模式,积极创新大学文化建设的载体,充分利用高年级优秀学长这一资源,开展学长辅导计划。通过四年来的实施,现已形成完善的组织结构,建立了从学长选拔与培训,到模块活动的开展,再到考核表彰等一整套实施方案。
(一)成立学长委员会
学长委员会在学工老师的指导下,具体负责学长辅导计划的实施。学长委员会成员由主席、培训协调人、项目协调人、市场协调人、学长联络人和新生代表等组成。除新生代表外,其他职位均由经验丰富、表现优秀的学长担任。而新生代表的加入,使委员会能及时得到新生们的意见反馈,并做出适当的调整,确保整个项目的良性运作。
(二)学长的选拔与培训
根据职责分工,将学长分为专任学长和项目学长两类。专任学长参与新生的入学指导与服务工作,帮助新生转变身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有针对性地帮助新生解决思想、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项目学长参与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组建的各类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习兴趣为主的学生活动,主要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自习、辅导和讨论等项目。一般情况下,每3~5名新生配备一名专任学长,每个新生班级配备一个学长组;项目学长的配备则根据新生的实际需求来确定。
学长自身素质和参与热情对整个项目的成功开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应该选拔出思想进步、有较强的责任感和高度的热情、乐于奉献、善于沟通的高年级学生来担任学长。学长培训由基础培训和团队训练两部分组成。基础培训包括学长项目介绍、规章制度讲解、心理培训和优秀学长经验交流等。团队训练则是在培养学长之间分工协作和团队意识的同时,帮助学长掌握团队训练的技巧,以便学长组有能力带领新生班级开展团队训练。
(三)固定模块项目
招生录取结束后,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会收到学长辅导计划的介绍资料和所属学长的联络信息。学长们也会提前介入,通过易班和QQ群等网络媒介与新生建立联系,介绍校院概况,解答各类问题。
新生报到军训期间,各学长组协助辅导员开展迎新工作、选拔临时班委,帮助班委策划开展活动,指导班委完成各项工作。开学第一周,新生班级在学长的带领下开展团队训练。学长们通过丰富多彩的团队游戏展开破冰之旅,引导新生们快速开始从陌生人到团队伙伴的历程,初步建立班级凝聚力。
(四)灵活模块项目
灵活模块是指每个学长(组)可以在备选方案中自由选择开展一些辅导项目或者根据自己的资源创新辅导项目的内容。较为成熟的项目有:
学长组邀请优秀学长或是已经毕业的校友学长来与新生开展交流会,分享他们的经历,帮助新生规划自己的生涯。学长组通过班会、主题团日、体育比赛等形式,组织同专业中两个新生班级或高年级班级与新生班级之间的联谊活动。
学科辅导小组主要以新生的课程或兴趣为单位,每个小组包括项目学长一人及新生数人,每周安排固定时间一起学习、讨论相关课程。科研小组则是鼓励新生参与到高年级学生的创新科研项目中,培养科研意识和探索精神。
(五)考核表彰
对于学长的考核由个人小结、新生评价和学长委员会鉴定三个方面构成。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类,优秀比例适当控制。对通过考核的学长颁发证书并进行素质拓展的认证和专项加分。
三、新建本科高校学长辅导计划的实践效果
(一)完善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大学生教育管理主要采用传统垂直型模式,学长辅导计划的推出,拓展了新生教育资源,并使大量优秀学长参与到低年级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中。学长不仅与新生交流,还能及时与辅导员沟通,有效增加了信息沟通的渠道,弥补纵向管理的不足,形成横纵联合的“立体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管理者转变成能动的管理实施者和管理反馈者。学长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利用自己的经验帮助新生解决大量实际问题,提高了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弥补了新建本科高校专职辅导员人数的不足。 (二)传承优良学风
学长亲身教育,能够激发新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风。大学与中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学习。很多新生进入大学后都摸不着头脑,对于学习压力的缺失和教师上课方式的转变等难以适应,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学习。此时,学长通过将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技巧传递给新生,可以帮助他们合理规划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逐步培养对专业的认识和热爱,树立起积极明确的奋斗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引领大学文化的发展
大学文化是由大量的前辈师生们在无数次的活动中探索并总结出来的,是新生无法在课堂上学到的。新建本科高校的大学文化积淀浅,在长期的文化培育过程中需要积极和正确的引领。作为大学文化的主力军,高年级学长往往活跃在校园活动的各个领域,在社团或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中担任学生干部,他们可以根据新生的个性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新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组织,鼓励新生融入丰富多彩的大学文化中。
(四)新生满意、学长获益
对于学长和新生来说,学长辅导计划是一个双赢的模式,为他们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台。双方在亦师亦友的关系中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在学长的辅导下,新生可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避免犯错,少走弯路,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学长本身在关心学弟学妹的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完善了自己的人格,养成了良好的沟通习惯。
四、新建本科高校学长辅导计划的实践经验
学长辅导计划适应高等教育学生管理体制的变化,契合当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特点,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实践证明,学长辅导计划的实施有利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从传统垂直型向立体复合型转变,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和传承优良学风,有利于新生和学长的综合全面发展。
学长辅导计划的实施涉及方方面面,既有校学工部、团委、教务处、招生办等的横向联系,又有校院两级学生工作部门、团学组织、学长委员会的纵向联系。只有在各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的情况下,项目才能高效运作。为完善项目的运作机制,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制订《实施方案》,明确项目的目标、任务、措施和激励机制,具体规定各部门的职责。
[ 参 考 文 献 ]
[1] 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 吴正浩.论高校复合型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6).
[3] 张永华,陈庆.实施学长辅导计划 创新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8,(5).
[4] 罗媛媛.高校本科生学长制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5] 高兰天,张华.探析高校“学长辅导计划”理念模式[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责任编辑:陈 明]
[收稿时间]2012-07-09
[作者简介]费勇(1981-),男,上海人,上海商学院信息与计算机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高校学生事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