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比较2009-2015年贷款与经济的发展现状,并且结合贷款总量与经济增加值总量的对比,发现贷款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差距确实在经济新常态下扩大现象,并对这种现象做出分析。
关键词:贷款;经济增长;效用分析
1、引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量均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此蒸蒸日上的经济发展,是由消费、投资与进出口三驾马车推动的,资本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资本要素的高效运用需要金融市场的配合,在当前社会融资渠道中,银行信贷依然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只要渠道。金融市场近几年发展的如火如荼,对经济不论是拉动还是推动都是毋庸置疑的。信贷的高速运行与经济增长下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何出现反差现象?我国的经济增长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是否是过度,我国的企业从银行的融资是否过度?
2、2010-2015年金融机构贷款与经济发展现状
近五年的贷款变化情况,2010年GDP为401512亿元,2011年GDP为473104亿元,2012年GDP为519470元,2013年GDP为588018亿元,2014年GDP为636138亿元,2015年GDP为676708亿元。相对应的2010年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为97070亿元,2011年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为97009亿元,2012年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为121940亿元,2013年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为148307亿元,2014年金
融机构贷款总量为101806亿元,2014年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为126053亿元。
从图1可看出国内生产总值从2009年开始,以平稳的稍低的速度增长,而贷款总量在2009年之后增速显然也加大了一些,2014年与2015年贷款总量波动较大。并且可以看出2004-2015年,贷款的增长率一直高于GDP的增速,并且在2009年之后,贷款总量与GDP总量的差距明显增大了。2013年两者的差距最大。
为了更进一步分析贷款对经济的作用,我们将贷款总量与GDP之比作为衡量贷款总量投放是否与经济相适应。2004年贷款投放量是GDP总量的16%,2005年贷款投放量为GDP总量的13%,2006年贷款投放量是GDP总量的15%,2007年贷款投放量是GDP总量的15%,2008年贷款投放量是GDP总量的17%,2009年贷款投放量是GDP总量的32%,2010年贷款投放量是GDP总量的24%,2011年贷款投放量是GDP总量的21%,2012年贷款投放量是GDP总量的23%,2013年贷款投放量是GDP总量的25%,2014年贷款投放量是GDP总量的16%,2015年贷款投放量是GDP总量的19%。
3、结论及建议
1、虚拟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实体经济虚弱,企业有钱只会投房地产,于是房价暴涨,虚拟经济一片繁荣。但这终究只是海市蜃楼。金融的本质在于实体盈利,否则狂欢之后只会一地鸡毛。但是其势必会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
2、经济新常态下,对贷款的依赖性变大。依据以上数据我们固然可以说有国民经济总量扩大的因素,也有所谓金融深化的原因,但必须承认从宏观上看,我国的经济增长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是过度的,我国的企业从银行的融资是过度的。我国应该下决心进行去杠杆,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例。
1、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平衡贷款投放总量与经济增长的比例,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应当合理利用贷款来进行刺激。经济过度膨胀时期,应当紧缩贷款。
2、政府也应当根据经济形势,出台具体的相应政策来引导金融机构合理的配置金融资源。政府部門要善于运用经济手段引导社会资金、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国家预期发展的领域和项目,如大型基础设施、中小企业、基础产业等。这样既可以促进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調整,还可以避免盲目投资导致的资源浪费。银行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适时调整有效信贷需求结构,重视对国家经济发展方向、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周期的调查研究,警惕贷款过度集中的潜在风险,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同时要转变政府职能,规范管理行为,减少行政干预。各级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改变直接干预银行具体业务的作法,不能为了完成任期目标和发展地方经济,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迫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信贷支持,也不能以稳定为由强迫国有商业银行向困难企业注入资金。
关键词:贷款;经济增长;效用分析
1、引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量均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此蒸蒸日上的经济发展,是由消费、投资与进出口三驾马车推动的,资本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资本要素的高效运用需要金融市场的配合,在当前社会融资渠道中,银行信贷依然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只要渠道。金融市场近几年发展的如火如荼,对经济不论是拉动还是推动都是毋庸置疑的。信贷的高速运行与经济增长下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何出现反差现象?我国的经济增长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是否是过度,我国的企业从银行的融资是否过度?
2、2010-2015年金融机构贷款与经济发展现状
近五年的贷款变化情况,2010年GDP为401512亿元,2011年GDP为473104亿元,2012年GDP为519470元,2013年GDP为588018亿元,2014年GDP为636138亿元,2015年GDP为676708亿元。相对应的2010年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为97070亿元,2011年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为97009亿元,2012年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为121940亿元,2013年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为148307亿元,2014年金
融机构贷款总量为101806亿元,2014年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为126053亿元。
从图1可看出国内生产总值从2009年开始,以平稳的稍低的速度增长,而贷款总量在2009年之后增速显然也加大了一些,2014年与2015年贷款总量波动较大。并且可以看出2004-2015年,贷款的增长率一直高于GDP的增速,并且在2009年之后,贷款总量与GDP总量的差距明显增大了。2013年两者的差距最大。
为了更进一步分析贷款对经济的作用,我们将贷款总量与GDP之比作为衡量贷款总量投放是否与经济相适应。2004年贷款投放量是GDP总量的16%,2005年贷款投放量为GDP总量的13%,2006年贷款投放量是GDP总量的15%,2007年贷款投放量是GDP总量的15%,2008年贷款投放量是GDP总量的17%,2009年贷款投放量是GDP总量的32%,2010年贷款投放量是GDP总量的24%,2011年贷款投放量是GDP总量的21%,2012年贷款投放量是GDP总量的23%,2013年贷款投放量是GDP总量的25%,2014年贷款投放量是GDP总量的16%,2015年贷款投放量是GDP总量的19%。
3、结论及建议
1、虚拟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实体经济虚弱,企业有钱只会投房地产,于是房价暴涨,虚拟经济一片繁荣。但这终究只是海市蜃楼。金融的本质在于实体盈利,否则狂欢之后只会一地鸡毛。但是其势必会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
2、经济新常态下,对贷款的依赖性变大。依据以上数据我们固然可以说有国民经济总量扩大的因素,也有所谓金融深化的原因,但必须承认从宏观上看,我国的经济增长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是过度的,我国的企业从银行的融资是过度的。我国应该下决心进行去杠杆,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例。
1、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平衡贷款投放总量与经济增长的比例,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应当合理利用贷款来进行刺激。经济过度膨胀时期,应当紧缩贷款。
2、政府也应当根据经济形势,出台具体的相应政策来引导金融机构合理的配置金融资源。政府部門要善于运用经济手段引导社会资金、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国家预期发展的领域和项目,如大型基础设施、中小企业、基础产业等。这样既可以促进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調整,还可以避免盲目投资导致的资源浪费。银行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适时调整有效信贷需求结构,重视对国家经济发展方向、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周期的调查研究,警惕贷款过度集中的潜在风险,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同时要转变政府职能,规范管理行为,减少行政干预。各级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改变直接干预银行具体业务的作法,不能为了完成任期目标和发展地方经济,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迫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信贷支持,也不能以稳定为由强迫国有商业银行向困难企业注入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