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的历史沿革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切实解决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问题,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于2004年4月推出了“农村高中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2006年,根据《教育部2006年工作要点》关于“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规模”的要求,在前两年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策,扩大计划实施规模,改称“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硕师计划”),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为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培养一批研究生层次的高素质教师。2009年9月25日,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10年开始,进一步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规模,并作出四个方面的政策调整:一是服务范围由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扩大到所有县镇及以下农村学校,由中西部21个省份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二是培养方式由“3 1 1”五年制改为“3 1”四年制;三是结合“特岗计划”进行实施;四是参加推荐免试工作的高等学校由58所增加至86所,承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资格的高等学校由30所增加至73所。
   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的特点
  农村学校教育硕士与教育硕士同属专业性硕士,它们都是指向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属于职业型学位,教学培养的各环节均突出实践性、实用性,与基础教育实际紧密相联。有比较才有鉴别,将两者的培养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我们比较科学地、客观地弄清农村学校教育硕士的具体内涵及特点,可能是正确的途径与方法之一。
  ⒈培养目标
  教育硕士“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农村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的一般表述是“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学校(2010年扩大到所有县镇及以下农村学校)培养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师资,以此提高农村学校师资学历水平和整体素质”。
  ⒉招生对象
  报考教育硕士的具体条件是:“具有学士学位、3年以上基础教育第一线教学经历的在职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和其他中等学校的文化基础课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以及省、市、区、县教育研究部门或政府机关教师系统中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的教研员或管理人员;只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未获得学士学位者,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需具有中学一级(或相当的)教师职称”。
  农村学校教育硕士目前的招生对象是“从具有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的高校中,选拔部分优秀应届普通本科毕业生,录取为‘硕师计划’研究生”。
  ⒊入学方式
  从1998年开始,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联合考试,考试科目共5门,其中外语、教育学、心理学实行全国联考,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并指定由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指南》和《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复习指导》(非英语专业)为联考辅导材料;一门专业课和政治理论课考试由招收院校自行组织,与全国联考同期进行。
   目前,农村学校教育硕士的入学方式是从具有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的高校中,选拔部分优秀应届普通本科毕业生,录取为“硕师计划”研究生,并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签约聘为编制内正式教师。在县镇及以下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三年,并在职学习研究生课程。第四年,到培养学校脱产集中学习一年,毕业时获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三、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的现状与困境
  ⒈培养规模过小,招生“门前冷落鞍马稀”
  我国以培养高层次、高学历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人才为目的的教育硕士培养试点工作始于1997年。截至2007年,全国教育硕士累计招生约6.5万人,截至2007年6月,先后有3万人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中国教育硕士网统计数据显示,最近三年我国教育硕士报考人数持续增长,其中2007年274499人,2008年30129人,2009年33925人。
  然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招生却显得门庭冷落。尽管教育部连续几次对政策进行调整(如改变培养方式、拓宽服务范围、扩大招生专业、增加推荐和培养高校数量等),但招生却一直举步维艰,如2004年计划招生780人,实际招生仅692人,许多省份都没能完成招生计划。2006年计划招生2470人,实际招生1200人左右。实际招收的学生素质也良莠不齐,生源质量总体上不容乐观。其后几年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完不成招生计划的现象。
  ⒉政策吸引力不够,各方积极性不高
  在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方案中,起关键作用的政策工具有两个:一是以免试、免费、带薪读研,且毕业时同时颁发研究生学历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来调动农村学校教育硕士生的积极性;二是以农村学校教育硕士生的高素质和他们的读研学费由省财政(个别省份由中央财政)承担,来调动县级政府接收农村学校教育硕士的积极性。
  然而,实践证明,该政策的三个最重要目标群体——基层政府、农村教育硕士生和接纳农村教育硕士生的农村学校——积极性都不高,从而凸显了该政策的吸引力不够(见表1)。
  表1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利益相关群体的预期收益、成本及态度
  ⒊政策执行失真,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农村教育硕士军心不稳
  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政策失真现象首先体现在“择优选拔”环节。该政策的本意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帮助条件相对艰苦、教师整体素质较差的农村学校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师。然而,有些省份工作作风不扎实,不是事先严格按文件精神界定并公示接收学校及工作岗位,然后组织学生报名,按程序择优推荐,而是让毕业生各显神通,自己去找学校签约,然后把符合条件的学生直接确认为农村教育硕士生。“择优选拔”走过场,“公平公正”抛脑后。甚至有些“关系户”,钻政策空子,以农村教育硕士生身份进入了别人梦寐以求的重点中学。有关部门对此审查不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失真的严重后果,一是政策公平性受到严重侵害;二是有可能导致选拔不到优秀毕业生,影响基层学校接受的积极性;三是造成政策资源的巨大浪费。
  由于各专业招生人数少,成班率低(一般每专业仅有四至五人,有的甚至干脆就是一人),因此培养学校很难为他们单独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往往让他们与统招研究生一起上课,因而也就照顾不到农村学校教育硕士生的特殊性,培养质量很难保证。
  造成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军心不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①有关部门推诿扯皮,培养经费长期不能落实;②有关福利待遇没有完全落实;③工作岗位难落实。有资料显示:农村教育硕士中,22%认为“到中学报到后,按照国家规定领取工资并享受在职教师的各项福利待遇”没有得到很好落实;31%认为“脱产学习期间,按照在职教师脱产学习的有关规定,带薪并享受相关待遇”没有得到很好落实;10%认为“脱产学习期间,往返交通费按照当地教师脱产学习的有关规定执行”没有得到很好落实;27%认为“脱产学习期间免缴学费,住宿费等费用按照在校研究生缴费办法执行”没有得到很好落实;认为各项政策都得到基本落实的仅占10%。
  四、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的困境消解
  ⒈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如前所述,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立于1997年,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则发轫于2004年,至今才不到6年的历史。这势必导致其认知度不高、在民众中的影响有限。据不完全调查,竟然有90%以上的农村学校教育硕士生参加该计划时,对该政策都不太了解,都说只听辅导员说过而已,在学校时几乎没看到过宣传该政策的资料、图片等。少数对此有了解的同学,也是以自己上网等方式了解到的。在访谈中,甚至有学生误以为该政策与一般教育硕士没有任何区别而放弃了读农村教育硕士的机会,以致后来后悔不已。
  因此,建议相关学校在应届毕业生中加大“硕师计划”的宣传力度,可以采取张贴资料图片、举办专题讲座、在“大学生职业规划”等课程中加入“硕师计划”相关内容等方式进行。教育主管部门可建立专门的“硕师计划”网站,具体可参照“中国教育硕士网”的做法,开辟“总体情况”“文件法规”“信息传递”“招生录取”“管理培养”“情况统计”等栏目,对该项计划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和报道。
  ⒉加强监控,落实政策
  ⑴中央和省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制定政策监控计划,明确监控内容和重点,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①推荐免试环节,重点看是否符合规定程序,保证公开公平公正;②优惠政策落实环节,确保符合政策规定,杜绝“短斤少两”;③岗位安排环节,坚持政策精神,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
  ⑵要充分调动各级政府专职监察机构、政党纪律检查部门和大众媒体、群众舆论等监督主体的政策监督职能。各级政策业务主管部门要主动将政策内容、政策精神告知上述监督主体,主动邀请他们监督政策执行。
  ⑶各级政策监控主体还要加强对违规行为查处的力度,维护政策监控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凡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决不姑息。凡发现政策设计不足之处,及时调整,不留死角。凡接获群众举报,及时回应,妥善处理。
  ⒊整合资源,提高质量
  培养质量是“硕师计划”能否实现预定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推荐单位、培养高校和接收学校要统一思想,切实关心农村教育硕士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政策环境,确保“硕师计划”的顺利实施。具体来说,针对前述各专业招生人数少、成班率低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整合优质资源,避免“全面开花”,可在日前认定的73所培养学校中按照专业实力的强弱,限制某些高校某些专业的招生。推荐单位要严格按照条件和程序认真选拔优秀毕业生,确保生源质量。培养学校要结合农村教育硕士生的生源特殊性、培养方式的特殊性、服务面向的特殊性,量身定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教育实践环节,为他们配备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基础教育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有条件的培养单位还可实行“双导师制”,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责任编辑:黄超文)
其他文献
为调查函授生述情障碍的表现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对158名文、理科在职函授生分别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函授生TAS总分
旅游业在德宏州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在系统分析德宏州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德宏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传统美术教学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把美术知识和技能凝固成一件无生命的物体,采用传递方式让学生强行接受,这样漠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特别是学生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造成学生学而无味,学而无趣的情况普遍存在。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美术老师,如何带着这些睁大眼睛,带着好奇心和幻想走进课堂的学生去发现美、创造美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趣”字上
考试录用制度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环节。本文着重分析了制约作为边疆多民族地区的云南的公务员考录工作的四个主要因素,分析了边疆民族地区公务员考录工作的四大难点,提出了
进军大西南、解放大西南、开发大西南,是邓小平辉煌革命生涯中的重要篇章.本文力求通过挖掘、整理史料,就邓小平在云南解放中的历史贡献作一简要探讨.
摘要: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念、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探索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  关键词: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
对深层语法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几十年来,不同流派的语法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深层语法作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不同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从其中三个重要流派的讨论出
摘要:本文通过列举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发散思维、头脑风暴及附加值思维五种创新思维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用,得出创新思维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体现教育的大爱育人和以生为本的理念。  关键词:创新思维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运用    用创新的思维方法来管理学生,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打破“学生一味听从老师”的传统教育,形成老师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那么,创新思维
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学生工作处于重要地位。辅导员站在学生工作的前沿,肩负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管理工作的重任。因此要求高校辅导员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的素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