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正面强攻”与“迂回包抄”

来源 :当代小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sij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两篇小说,仅仅是构思所花费的时间,每篇都在二十天以上,我想找到一种令自己满意的便捷、有效的写法。近两三年来我发表的十几篇(部)中短篇小说,大都是由作者充当叙述人,采用第三人称,以全知的视角展开叙事的。虚构一个人的故事,然后对准这个人,火力全开,“正面强攻”。然而这两篇小说,我感觉没法这样写。
  我认为,小说写人心、人性,就必然触及到人物行为和心理的隐秘,而这些隐秘是可以大致分类的,不同的隐秘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方式、叙事视角去揭示。第一种情形是相对公开的隐秘,即人物所属群体中的所有人都知道的,如鲁迅的《阿Q正传》;第二种情形是部分特定关系人才知道的,如鲁迅的《孤独者》;第三种情形是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的隐私,如伊恩·麦克尤恩的《蝴蝶》和胡安·鲁尔福的《塔尔巴》。
  在第二种情形中,如果由作者充当叙述人,以全知视角进行叙事,采取“正面强攻”,则需要呈现的信息往往难以呈现,需要隐藏的信息往往难以隐藏。通常的做法是,围绕主要人物设计次要人物(即特定关系人),并制造人物间合理的关联,采用限知视角叙事。这些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展开“迂回包抄”,从外围接近,从而获取主要人物身上的隐秘。
  这样的小说很多。在《孤独者》中,作者为制造“我”与主人公魏连殳的关联,真可谓煞费苦心。魏连殳的朋友“我”、房东老太太、魏连殳的堂兄弟等次要人物,都分别和魏连殳发生了不同的关联,是他行为和心理隐秘的目击者、见证者、知情者。莫言的《冰雪美人》也是如此。已知的阅读经验使我确信,这样的小说一般只能这样写,很难有更好的写法。
  我发现,《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和《真心英雄》这两篇小说,主人公的隐秘也都属于第二种情形。于是,在经历了一番困惑和焦虑之后,我在设计次要人物、制造人物间的关联方面下了些功夫,对主人公进行“迂回包抄”。
  在《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中,叙述人是“我”,“我”是主人公秋红的本家“二叔”和同班同学,又多次乘坐她当乘务员的那辆长途汽车,能耳闻目睹她很多行为;途中停车吃饭的“永祥饭店”的老板罗永祥,则目睹了她疯了以后多次来镇上的情景,并将这些告诉了“我”;赵丕胜跟“我”谈到刘刚的经历,使“我”得以知道她和刘刚是情人关系。这样设计,秋红那些虚虚实实的情感隐秘就基本呈现出来了。
  在《真心英雄》中,我为主人公罗志成设计了两个次要人物,都是他的老战友。一个是房地产公司老板牛昆达;一个是为帮儿子还债不得不在牛昆达公司打工的孙守运。这两个次要人物都是罗志成个性、境遇的映衬者和推动情节发展的参与者,同时孙守运还是罗志成隐秘的知情者。
  我不敢确信我找到了最好的写法,因为“迂回包抄”看似简单,其实却是一种高难度的“技术活”。比如,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洛希尔的提琴》,如果没有洛希尔这个次要人物,小说会是什么样子真是难以想象;其他次要人物,如医士、神甫等等,也都各自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叙事功能,没有一个是可有可无的。
  小說的写法是难以穷尽的,绝对的“最好的写法”大概是不存在的。这让作家们焦虑,但创造的快乐也在其中。
其他文献
摘要: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最无以归类的作家之一,也是在文学观念和写作实践上偏离既定规范最远的作家之一。其小说在思想和形式上的双重实验性,具体表现为走向终极之问的“不轨之思”和自由杂糅的文体越界两个层面,二者间存在着“不变”与“变”的辩证逻辑关系,史铁生正是以这种“不变之变”的“心魂书写”向我们出示了写作超越时代的可能性。近些年来“小说革命”的呼声高涨,在此背景下重新审视史铁生小说的实验性,对于审察
期刊
摘要:本文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书稿绪言第一、二部分。绪言大致分三部分介绍有关文学批评的观念和立场、当代文学批评和批评史的学术学科建设观察与思考,以及当代文学制度视阈中国家文学权力机制对于当代文学和批评实践的制约性影响。首先阐明文学批评和批评史特征及其对文学史和文学理论乃至整个文学生产体系的重要性,其次从批评史学术和学科上论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建设发展历史、特点及可能性,最后从国家文学的制度刚性
期刊
一 文化磨合思潮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张旖华:李老师您好,非常有幸能够采访您,与大家分享您的治学经验。围绕“文化磨合视域中的文学”这个论题,您近年来进行了一些探索,或独立,或合作,已经发表、出版了相关的论文和著作。您能否就这一论题涉及的相关问题做一介绍,如您为何如此关注“文化磨合”这一现象并尝试进行理论思考?您格外强调要在文化磨合中建构大现代文学,并将文化磨合作为建构大现代文学的重要机制和路径,其学
期刊
摘要:在传统城市观的认识中,哈尔滨是东北的一个城市,有关它的城市书写主要从一时一地出发,所体现出的独特性不过是关于东北已有知识的一个注脚,缺乏解释城市历史的能力。《烟火漫卷》以东北为视角,审视哈尔滨的变迁,不但突破了现代性的判断标准,还走出了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盲区,显示出哈尔滨在东北欧亚的召唤结构。这一结构深化了宗教、习俗、族群之间的联动,拓宽了城市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的边界,有助于重新理解东北的超地
期刊
摘要:史铁生的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所讲述的,实际上就是亚当、夏娃的中国故事,其最核心的方面,就是不仅独属于史铁生,而且也上承人类轴心时代、郑重回应中国现代性之初鲁迅等人精神疑难的灵魂话语。作品中的灵魂话语本着情感主义的人文理念,通过书写亚当之魂入驻丁一后所见证的“情种”丁一的“情感史”及其爱的共同体的建立与崩溃,在与丁一的对话、辩难和对丁一的督察、引领中,揭示了一种深刻、独特的爱的哲学、政治哲
期刊
摘要:电影《1921》讲述了一群年轻人为成立中国共产党、胜利召开一大进行的艰苦奋斗。不同于其他红色电影,在当下审美观照下,它将建党先驱的“一大”故事融汇成青春、历史、革命话语,形成多重、复杂叙事。不仅将青春指认为奋斗,而且再度确认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关系,同时修复当下公众话语中的革命记忆,实现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复归。《1921》再度延伸了红色电影的内涵与外延,为新时代红色经典电影的创作与审美提
期刊
摘要:马平的《塞影记》讲述了一座塞和一个人一百年的故事。这一百年恰好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一百年。小说通过翻转历史叙述,以世道见人心,实现了文学观念与小说写法的突破与创新。其所塑造的天民形象,不仅是小说对相关历史领域书写的独特贡献,更为重要的是,它融通了儒家的德性文明与普遍的现代伦理,接通了历史与现实,对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中的国族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义重大,产生了文学所特有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以陕西当代文学作品《创业史》《平凡的世界》与《鸡窝洼人家》为例,通过三个文本中典型人物的代際传承,展现了陕西作家直面历史叙事中的矛盾和纠葛的勇气和探索。对“形同神异”的深入观察,对“历史”与“现实”问题展开探究时,具有“未来”的前瞻视野是陕西作家能够透过现象看见本质的宝贵的文学经验。  主题词:陕西作家;历史叙事;代际传承  当工业文明与城市化进程以物理加速度的方式快速向前推进的时候,诗
期刊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侨寓广西桂林的田汉以湘北战事期间的桂林为背景,知识分子的家庭与恋爱生活为主题,从自然风景、情感生活、抗战革命三个层次赋予“秋声”新的意义,创作出中国抗战文学史上重要的话剧作品《秋声赋》。这部话剧以恋爱生活为镜,现实与艺术互为参照,不仅有代表性地还原了因战争人口流动而形成的抗战桂林文化城,还真诚地书写了一批定居桂林流寓之士的生活状态,他们渴求在家庭、情感与工作岗位的挣扎中,寻找有
期刊
摘要:美国学者宋明炜近年致力于中国当代新科幻文学研究与海外传播,在对刘慈欣、韩松、王晋康等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新科幻文学作家作品进行具体解读的基础上,力图建构其诗学理论。本文以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及近十年中国当代新科幻文学已经“领跑”世界科幻潮流为背景,不仅对宋明炜中国科幻诗学中的诸多“洞见”进行较详尽的判断与分析,而且也指出因其逻辑思路存在不够严谨缜密之处而出现某些“偏见”与不足。  关键词:宋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