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没有精确的统计数据,但数年来,假学历波及全球政坛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葡萄牙总理被指控“文凭造假”和韩国名流频陷“学位门”,官员假学历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围城》里那张挖空心思弄到的“克莱登大学”文凭,如今正成为官员们的“烫手山芋”。
葡萄牙:总理因文凭被调查
葡萄牙总理若泽·苏格拉底比较烦,其在里斯本私立大学获得的土木工程学士学位,成为被国内反对派抨击的焦点。
2007年7月下旬,葡萄牙社会民主党社会活动家卡尔代拉在博客上质疑苏格拉底,称“高度怀疑其在获得工程师学位时是否真正修完了所有课程”。卡尔代拉的根据是:苏格拉底1995年才开始在里斯本私立大学进修,但第二年就获得了工程师学位。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修完5门课程,其中必然大有“奥妙”。由于在葡萄牙,高学历是担任领导职务的敲门砖,工程师或医生文凭更被认为是步入高层的通行证,所以,总理的学历问题迅速在该国掀起了轩然大波。
现在,葡萄牙政府已开始对苏格拉底是否采用虚假学历一事展开刑事调查。值得注意的是,在葡萄牙政府官方网站上,苏格拉底的学历已悄悄从“土木工程学士”学位降格为“土木工程专业文凭”。
韩国:大规模彻查公务员文凭
继韩国东国大学教授申正娥被揭露伪造美国耶鲁大學博士学位之后,韩国社会掀起了一股追查假学历的风潮。从2007年7月中旬开始,韩国各大媒体纷纷连篇累牍揭露名人学历造假真相,且至今没有偃旗息鼓的意思。有报道称,韩国检察部门已重点锁定百余名涉嫌学历造假者。已有近15名公众人物被曝在大学文凭上造假,其中有人几十年来一直在粉饰自己的学历,这一丑闻使素来重视教育背景的韩国社会一片哗然。不少明星、名人纷纷举行记者招待会,主动承认学历造假行为。而一个最新信号是,这场源自文化演艺圈和学术界的假学历风波,正悄悄向韩国政界蔓延。
2007年8月25日,韩国《朝鲜日报》爆出猛料称,青瓦台高层涉嫌介入申正娥假学历案,涉案人为总统秘书室政策室室长卞良均。理由是当东国大学理事张尹对申正娥假学历提出疑问时,卞良均曾对张尹说:“不要当做问题。”并且,卞在随卢武铉出访时,还专门打回国际长途电话,劝阻张尹的揭露举动。对此,韩国检察机关已经展开深入调查。
几乎与此同时,韩国公务员委员会发出请愿书,要求政府对全国超过6.3万名公务员的背景资料进行彻底检查。
俄罗斯:调查政敌学历成风
“虽然一张纸代替不了知识,但这张纸的确可以成为您进步的阶梯”。在俄罗斯,高尔基这句被篡改了的名言,现在已成为假文凭兜售者最流行的一句广告语。
在俄罗斯,互联网成了假文凭最有效的销售途径。不仅很多热门网站上有销售假证的广告,自2004年起,甚至出现了一批明码标价销售假文凭的专业网站:根据高校的名声高低,售价从3.3万卢布到4.7万卢布(1元人民币约合3.4卢布)不等。
由于俄罗斯政府对很多职位提出了学历要求,对政敌文凭真实性的追查,也成为政治斗争中最常见的一种倾轧手段。
2007年4月13日,在反对者的穷追猛打之下,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达里尼格尔斯克市前副市长亚历山大·杰列比洛夫,因使用假文凭被送上了法庭。由于获任副市长一职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文凭,2006年3月10日,杰列比洛夫向该市行政事务局提交了一份假文凭,5个月后,这张假文凭被提交给了市政选举委员会。在庭审后,已经失去官位的杰列比洛夫被课以5万卢布的罚金。
俄罗斯交管系统职员普遍学历偏低,为了获得转正和升职,购买假文凭成了不二选择。这种现象引起了俄联邦总检察院的高度重视,并从2007年起,在俄全国范围内展开彻查。结果,大量持假文凭者纷纷落马,包括乌里扬诺夫斯克州交通安全监察局处长维克多·克尼亚齐金在内的一些官员甚至因使用假文凭而被追究刑事责任。
美国:从打击假证作坊入手
罗拉·卡拉罕以前是美国国土安全部的一名部门主管。几年前,她认为自己需要“充电”,但没时间和精力到传统学校学习,最后选择了一家名为汉密尔顿大学的网络学校。
通过回答10个小测验,写一篇2000字的论文,她很快得到了学士和硕士学位。随后,又用一篇论文和一张7000美元的支票,换取了一个博士学位。然而,后来罗拉·卡拉罕被查出涉嫌文凭造假,遭到国土安全部革职。
像罗拉·卡拉罕这样,稀里糊涂中了“野鸡大学”圈套的官员在美国只是少数,更多的假文凭持有者都是主动造假,自愿购买假文凭。
2005年8月,美国调查人员开始追查一家网上销售伪造文凭的公司。经过一年的调查与审问,调查人员出惊人内幕:至少135名白宫工作人员曾购买伪造文凭,其中包括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官员、国家安全局雇员、白宫官员。
一旦公职人员出现学历造假行为,等待他们的就是卷铺盖走人。美国前奥委会主席桑德拉·鲍尔文就是一个典型。这位美国第一位女奥委会主席,因伪造科罗拉多大学英语学士学位,最后不得不引咎辞职。
美国政府官员的录用和升迁,学历仍是一项重要的条件。正因为如此,一些“野鸡大学”和“文凭加工厂”看上了这个市场。它们充分考虑顾客的“实际要求”,量身定做各种专业的学位。这些大学听起来名头还不小,有“西部太平洋大学”、“哥伦比亚州立大学”,等等。上述“汉密尔顿大学”,就很容易被混淆为位于纽约的汉密尔顿学院,其实二者并无任何关系。
美国国会一份2005年的调查显示,美国境内运行着200多个“假文凭作坊”,它们每年单靠兜售虚假文凭就可赚得至少2亿美元的暴利。
由于官场的假文凭有泛滥趋势,美国政府有关部门也加大了监管力度。2005年,美国教育部与联邦贸易委员会及人事管理局联手,开始文凭打假行动。它们开通官方文凭鉴定网站,将6900所经过正规途径鉴定的教育机构名称一一罗列出来,希望可以帮助雇主擦亮眼睛。
然而,美国教育部单方面的行动实行起来也不容易。因为根据美国法律,联邦政府不能直接管理高等学府,只能引进非政府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而在认证程序中,即有文章可作。比如,任何个人和机构都可以注册成立认证机构,如果一个人先成立大学,然后再注册认证机构,自己给自己认证,“野鸡大学”等假证工厂就同样有存在的基础。
鉴于此,美国许多州政府开始制定相关法律,俄勒冈州和新泽西州就明确规定,凡是使用假文凭求职将被视为犯罪行为。至今,美国已有超过10个州制定了类似的法律。
中国假文凭幕后有推手
假学历有两种情况,一是“真的假文凭”,即办假证的;二是“假的真文凭”,也就是文凭注水。与国外官员的“初级造假手段”相比,中国官员的假学历显然大都是“硬通货”,无论拿到哪里去检验都是真的。“假的真文凭”在一些干部中流行,背后的推手——各大高等院校显然功不可没。
“一些学校经常和某些省份开展省校合作计划,省里给学校一笔钱,负责培养对象就是县处级以上的干部。可有几个人会去真正上课呢?”有学者指出,这种情况非常隐蔽,即使打击“假文凭”风力再大,估计也很难刮到这里。
一个被广泛引用的例子是江西省官员胡长清学历造假事件。据报道,胡长清在位时,托人在北京中关村大街上胡乱买了一个法学学士文凭,从此即开始以“北大才子”自居。对这样的公开造假行为,在胡长清担任江西省领导时,却从来没有人公开提出过质疑。官员热衷混文凭的目的很简单:升迁。
面对各方的呼吁和建议,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这些年一直没有减少对官员假文凭的惩治力度。
从2002年起,中央四部委已经组织了一次整治官员假学历的严打风暴。浙江温州某地1267名干部档案中62人学历有问题,深圳查出假学历证书107份等,关于查处假学历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
关于如何打击官员假学历问题,社会各界给出的建议很多。有的提出应降低干部任用对文凭的要求标准,也有人主张教育系统先要严格自律。有学者表示:“这个问题关系到对干部的考核,关系到体制改革,应引起高度重视。”
(摘自《北京晚报》2007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