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泥公路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简要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工程实践总结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维修对策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和城市道路发展及乡村道路硬化,水泥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病害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和维修对策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混凝土路面现状分析
(一)沉陷性裂缝的产生原因
新建公路或城市道路路基有很多路段建设在土层之上,受施工条件、环境、成本、时间的限制,路基建好后,没有经过自然沉降(即使自然沉降,时间也往往不够),也没有大量经过载重车辆的反复碾压,全靠压路机短期碾压,路基严重不实。设计路面时,由于没有现在的技术水平,再加上沿线工厂、企业的增加,很多的设施也不能考虑到位,造成城市道路不可避免的与各种市政管线交错,其他单位开沟开槽,市政缺乏监督,致使管线埋设浅,回填不密实,或公路高填方路基。
(二)收缩性裂缝的产生原因
这种裂缝是由于基体变形所引起的,主要是塑性、干燥和离析收缩。
1.塑性收缩。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完全凝结之前,表面失水太快而产生的收缩。究其原因是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较强空气对流和温差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内部毛细管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裂缝。
2.干燥收缩。干缩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养护不良,表面水分蒸发过快,而内部温度变化较小,表面干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产生较大拉压力而造成。常见的是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在0.05~0.2mm之间。
3.离析收缩。水泥混凝土筑路,必须经过拌和,产生的碱性离子和某些活性骨料产生化学反应,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分而体积急剧增大,振捣时,骨料开始下沉,从而粗细骨料分离,产生离析现象,致使水泥混凝土结构酥松,板块膨胀开裂。
(三)温度裂缝的产生原因
水泥混凝土在自然硬化期间,会释放出大量水化热,致使内部温度不断上升,由于热胀冷缩在混凝土的表面引起拉应力。硬化结束后,处于降温过程,由于受到基础或终凝混凝土的结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这两种拉应力造成正反交错,致使结构不稳定,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立即产生温度裂缝。
(四)荷載作用下裂缝产生原因
1.在施工时水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2. 在施工时水泥混凝土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厚度不均;3.基层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强度不均;4.在涨缝或施工缝没布置(偷工减料)传力杆或角偶钢筋;5.超限车辆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承受不了而产生破坏。
二、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
1. 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施工配合比;2. 严格把好各种材料质量关;3. 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拌和时间;3.必须加强振捣不留蜂窝;4.减少水泥混凝土运输时间尤其是夏天高温施工;5.严禁不同品牌水泥混合使用;6.及时掌握切缝时间进行切缝和灌缝;6. 施工时必须严格按设计图,安放好拉杆、传力杆、角偶钢筋及各种补强钢筋;7.及时洒水养护或用稻草覆盖或用毛毯覆盖再洒水养护.
三、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维修设计
(一) 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维修设计及新型养护材料的使用对于缝宽小于5mm的细缝,灌注稀释沥青,或新型灌注材料(密封胶)以能灌入缝中3cm以上为宜。对于无法判断是否结构性破坏的较宽缝,现场作详细调查时进行表面现象比较,并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在裂缝处进行破坏及检查。如确定为无结构性破坏的宽缝且未啃边,则用强力鼓风机吹出缝中杂务,辅助人工清理,用稀释沥青或新型灌注材料灌缝,使能灌入缝中5cm以上。缝再宽则将裂缝处切除约10cm,用新拌和的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填充、人工捣压密实。如缝宽处已啃边但未扩展,则将裂缝两侧切除4cm厚的上面层,宽度50cm,底层涂刷乳化沥青作为粘层油,立面四壁粘贴———高分子双面粘,以保证新好沥青结合料的粘结,起到防水的作用,最后重新铺筑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如判断为结构性破坏,像网裂、沉陷等,则将上面层铲除,宽度为1.8m左右,将裂缝处切除约10cm,用乳化沥青和高分子双面粘涂刷底面及粘结侧壁,铺设一种国外新型的防水防裂材料———高分子抗裂贴。高分子抗裂贴可以有效地减缓或防止新加铺层反射裂缝的出现,在降低道路养护成本的前提下保护原有路面结构、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在此基础上再铺筑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用人工捣压密实。如中、下面层已损坏则将中、下面层也铲除,并用新拌和的沥青混凝土补齐;如水泥稳定碎石损坏,则将水泥稳定碎石切除至结构完好坚硬处并涂混凝土粘合剂用30号膨胀混凝土填补,并用新拌和的沥青混凝土将中、下面层补齐。
(二)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维修施工及其注意事项
在进行混凝土路面早期维修施工时,由于修补旧路面喷涂乳化沥青粘层油、铺玻纤维网,最后铺筑新的混凝土路面,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在施工方面,应做好相应的组织工作。
1.施工段落的划分及交通组织。施工作业现场必须按国际GB5768- 1999或交通部《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 96)的规定设置施工警告标志、限速标志、导向标志和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2.施工单位落实及人员、机械组织。通过正规的招标程序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应组织足够的人力、机具及各种元材料,每一段落应尽可能的缩短施工时间。建设单位应组织好路政人员,搞好施工现场交通组织和交通疏导,并委派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实施监理。
3.铣刨出的废料,应在公路用地范围之外选择合适场地堆放。
4.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安排春、秋季节,避开雨季和交通量的的黄金季节。
四、路面维护工作的基本要求
采用石灰和煤灰,设置灰土隔水墙,尽量减少雨水、污水冲蚀路面和路基。清除路基所有松填土、植被土,实行基础砂砾石回填,保证回填深度不低于1.2m。对于沉陷路面实施砂砾石回填,分层碾压并达到厚度超过30cm。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掌握水灰比、砂率、骨料含泥量合理化操作,采用塌落度适当的混凝土,严格掌握混凝土的振捣时间。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在基础顶面铺装高强、高密稳定层,确保板底形成水泥砂浆保护层。控制水灰比及粗骨料粒径(≥4cm)。
五、路面改造方案
(一)路面改造工艺分析
在加铺改造前,必须处治原来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有效地处理板底脱空和接缝实效,重视沥青混凝土性能及材料选择。在高温稳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针入度大、松弛性能好的优质沥青,或采用改良性沥青或掺纤维改性提高性能,也可采用SMA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加铺厚度以8~15cm为宜,不仅防止裂缝效果比较好,也避免沥青层过厚,在高温季节出现拥包、车辙等问题;设置应力吸收层、纤维格栅、土工布、升级配沥青混凝土等夹层,有效降低应力集中现象,从而抑制或延缓反射裂缝的产生或发展。
(二)主次干道加铺设计方案
对于主干道及其重要路面,采用3层式沥青加铺,厚度为13~16cm,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根据需要还添加聚合物纤维改性。对于次干道或一般道路,采用2层式沥青加铺,厚度为9~12cm。非机动车道采用2层式沥青加铺,厚度为7~9cm。后期由于交管部门经常将非机动车道改作停车位或公交车通行区域,故后期仍按机动车道结构设计。下面层采用粗粒式AC- 25 型,表面层采用较细的AC-13或AC-16型。
六、结论
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无论设计方面还是施工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鉴于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早期化的特点,在优化设计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规范施工,尽量在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投资效益。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和城市道路发展及乡村道路硬化,水泥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病害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和维修对策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混凝土路面现状分析
(一)沉陷性裂缝的产生原因
新建公路或城市道路路基有很多路段建设在土层之上,受施工条件、环境、成本、时间的限制,路基建好后,没有经过自然沉降(即使自然沉降,时间也往往不够),也没有大量经过载重车辆的反复碾压,全靠压路机短期碾压,路基严重不实。设计路面时,由于没有现在的技术水平,再加上沿线工厂、企业的增加,很多的设施也不能考虑到位,造成城市道路不可避免的与各种市政管线交错,其他单位开沟开槽,市政缺乏监督,致使管线埋设浅,回填不密实,或公路高填方路基。
(二)收缩性裂缝的产生原因
这种裂缝是由于基体变形所引起的,主要是塑性、干燥和离析收缩。
1.塑性收缩。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完全凝结之前,表面失水太快而产生的收缩。究其原因是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较强空气对流和温差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内部毛细管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裂缝。
2.干燥收缩。干缩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养护不良,表面水分蒸发过快,而内部温度变化较小,表面干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产生较大拉压力而造成。常见的是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在0.05~0.2mm之间。
3.离析收缩。水泥混凝土筑路,必须经过拌和,产生的碱性离子和某些活性骨料产生化学反应,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分而体积急剧增大,振捣时,骨料开始下沉,从而粗细骨料分离,产生离析现象,致使水泥混凝土结构酥松,板块膨胀开裂。
(三)温度裂缝的产生原因
水泥混凝土在自然硬化期间,会释放出大量水化热,致使内部温度不断上升,由于热胀冷缩在混凝土的表面引起拉应力。硬化结束后,处于降温过程,由于受到基础或终凝混凝土的结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这两种拉应力造成正反交错,致使结构不稳定,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立即产生温度裂缝。
(四)荷載作用下裂缝产生原因
1.在施工时水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2. 在施工时水泥混凝土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厚度不均;3.基层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强度不均;4.在涨缝或施工缝没布置(偷工减料)传力杆或角偶钢筋;5.超限车辆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承受不了而产生破坏。
二、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
1. 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施工配合比;2. 严格把好各种材料质量关;3. 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拌和时间;3.必须加强振捣不留蜂窝;4.减少水泥混凝土运输时间尤其是夏天高温施工;5.严禁不同品牌水泥混合使用;6.及时掌握切缝时间进行切缝和灌缝;6. 施工时必须严格按设计图,安放好拉杆、传力杆、角偶钢筋及各种补强钢筋;7.及时洒水养护或用稻草覆盖或用毛毯覆盖再洒水养护.
三、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维修设计
(一) 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维修设计及新型养护材料的使用对于缝宽小于5mm的细缝,灌注稀释沥青,或新型灌注材料(密封胶)以能灌入缝中3cm以上为宜。对于无法判断是否结构性破坏的较宽缝,现场作详细调查时进行表面现象比较,并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在裂缝处进行破坏及检查。如确定为无结构性破坏的宽缝且未啃边,则用强力鼓风机吹出缝中杂务,辅助人工清理,用稀释沥青或新型灌注材料灌缝,使能灌入缝中5cm以上。缝再宽则将裂缝处切除约10cm,用新拌和的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填充、人工捣压密实。如缝宽处已啃边但未扩展,则将裂缝两侧切除4cm厚的上面层,宽度50cm,底层涂刷乳化沥青作为粘层油,立面四壁粘贴———高分子双面粘,以保证新好沥青结合料的粘结,起到防水的作用,最后重新铺筑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如判断为结构性破坏,像网裂、沉陷等,则将上面层铲除,宽度为1.8m左右,将裂缝处切除约10cm,用乳化沥青和高分子双面粘涂刷底面及粘结侧壁,铺设一种国外新型的防水防裂材料———高分子抗裂贴。高分子抗裂贴可以有效地减缓或防止新加铺层反射裂缝的出现,在降低道路养护成本的前提下保护原有路面结构、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在此基础上再铺筑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用人工捣压密实。如中、下面层已损坏则将中、下面层也铲除,并用新拌和的沥青混凝土补齐;如水泥稳定碎石损坏,则将水泥稳定碎石切除至结构完好坚硬处并涂混凝土粘合剂用30号膨胀混凝土填补,并用新拌和的沥青混凝土将中、下面层补齐。
(二)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维修施工及其注意事项
在进行混凝土路面早期维修施工时,由于修补旧路面喷涂乳化沥青粘层油、铺玻纤维网,最后铺筑新的混凝土路面,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在施工方面,应做好相应的组织工作。
1.施工段落的划分及交通组织。施工作业现场必须按国际GB5768- 1999或交通部《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 96)的规定设置施工警告标志、限速标志、导向标志和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2.施工单位落实及人员、机械组织。通过正规的招标程序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应组织足够的人力、机具及各种元材料,每一段落应尽可能的缩短施工时间。建设单位应组织好路政人员,搞好施工现场交通组织和交通疏导,并委派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实施监理。
3.铣刨出的废料,应在公路用地范围之外选择合适场地堆放。
4.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安排春、秋季节,避开雨季和交通量的的黄金季节。
四、路面维护工作的基本要求
采用石灰和煤灰,设置灰土隔水墙,尽量减少雨水、污水冲蚀路面和路基。清除路基所有松填土、植被土,实行基础砂砾石回填,保证回填深度不低于1.2m。对于沉陷路面实施砂砾石回填,分层碾压并达到厚度超过30cm。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掌握水灰比、砂率、骨料含泥量合理化操作,采用塌落度适当的混凝土,严格掌握混凝土的振捣时间。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在基础顶面铺装高强、高密稳定层,确保板底形成水泥砂浆保护层。控制水灰比及粗骨料粒径(≥4cm)。
五、路面改造方案
(一)路面改造工艺分析
在加铺改造前,必须处治原来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有效地处理板底脱空和接缝实效,重视沥青混凝土性能及材料选择。在高温稳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针入度大、松弛性能好的优质沥青,或采用改良性沥青或掺纤维改性提高性能,也可采用SMA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加铺厚度以8~15cm为宜,不仅防止裂缝效果比较好,也避免沥青层过厚,在高温季节出现拥包、车辙等问题;设置应力吸收层、纤维格栅、土工布、升级配沥青混凝土等夹层,有效降低应力集中现象,从而抑制或延缓反射裂缝的产生或发展。
(二)主次干道加铺设计方案
对于主干道及其重要路面,采用3层式沥青加铺,厚度为13~16cm,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根据需要还添加聚合物纤维改性。对于次干道或一般道路,采用2层式沥青加铺,厚度为9~12cm。非机动车道采用2层式沥青加铺,厚度为7~9cm。后期由于交管部门经常将非机动车道改作停车位或公交车通行区域,故后期仍按机动车道结构设计。下面层采用粗粒式AC- 25 型,表面层采用较细的AC-13或AC-16型。
六、结论
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无论设计方面还是施工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鉴于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早期化的特点,在优化设计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规范施工,尽量在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投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