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T产业的定义与范畴① 根据国际行业分类标准,信息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和电信服务,信息技术包括软件和服务、技术硬件和设备,详细分类如下:
(一) 信息技术
1、 软件和服务
(1)451010互联网软件和服务
从事开发销售互联网软件和/或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公司, 包括在线数据库和交互式服务、互联网地址注册服务、数据库建立和互联网计服务,不包括互联网零售企业。
(2)451020 IT咨询和服务
互联网软件&服务中未分类的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包括信息技术咨询和信息管理服务。
(3)451030 软件
45103010 应用软件,是为商业或消费市场设计、开发和生产专业应用软件的公司,包括企业级、技术级和娱乐软件。不包括生产系统或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公司。
45103020 系统软件,即从事开发生产系统和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公司。
注① 料来源:全球行业分类标准摘录
2、 技术硬件和设备
(1)452010通讯设备
45201010 网络设备,即计算机网络设备产品制造商,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路由设备。45201020 电讯设备,即电讯设备制造,包括电话,交换总机和交换机。不包括网络设备子类中的企业。
(2)452020 计算机&外围设备
45202010 计算机硬件,即个人电脑、服务器、大型机和工作站制造商,包括自动提款机(ATM:Automatic Teller Machine),不包括复印机、传真机和相关产品。
45202020 计算机存储&外围设备,即电子计算机元件和外围设备制造商,包括数据存储设备、主板、视频、音频卡、显示器、键盘、打印机和其他外围设备,不包括半导体设备。
(3)452030 电子设备和装置
电子设备或元件生产和/或发行。包括电子分析、测试和测量工具,电子元器件, 以及其他未分类的连接装置和设备。
(4)452040 办公电子用品
办公电子设备的制造商,包括复印机和传真机。
(5)452050 半导体设备和产品
45205010 半导体设备,即半导体设备生产商。
45205020 半导体,即半导体及相关产品生产。
(二) 电信服务
1、5010电信服务
501010 各种电信服务
50101010 数据转换,即主要通过高速宽带或光纤网络提供通信和高密度数据传输服务。
50101020 综合通信服务,即主要固定通信网络运营商和同时提供无限与固网通信服务的公司。
2、501020无线通信服务
5010201 无线通信服务,即蜂窝电话或无线长途通讯服务提供商,包括呼叫服务。
信息化:对时代特征的基本判断
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时代变化归纳为“ 四化” 特征,即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善, 2007 年,在党的十七大上,将“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四化”特征, 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五化”特征。“信息化”作为人类在当今时代发展的最主要特征,突显出中国共产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目标的提出无疑是顺应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求,也迎合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
1、信息化的定义
信息化是指发展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的智能化工具这一新生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人类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在中国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当前面临的瓶颈问题、保障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2. 信息化的核心内涵
信息化的核心内涵是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1993 年,美国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在全球掀起了一个新的信息化浪潮,从此,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发生的事件是:人类的生活、工作和相互交往的方式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发展最主要的内涵就是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是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
互联网始于1969 年,它的发展直到“万维网”出现后才得以真正开始。经过40 年的发展,互联网已形成一个跨越国界、快速传播、即时互动的新媒体网络,构成了人类的网络生存状态。1995 年10 月24 日,美国联邦网络委员会① 通过了一项关于“互联网定义”的决议,指出“互联网”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它的定义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通过全球唯一的网络逻辑地址在网络媒介基础之上逻辑地链接在一起的网络。这一网络的逻辑地址是建立在“互联网协议”(IP)或今后互联网时代的其他协议基础之上的。
第二,可以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联网协议”(TCP/IP), 或者今后其他接替的协议或与“互联网协议”(IP)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
第三,让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来享受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的高水平、全方位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之上的。
以上所述的定义并不能完全概括互联网的特性,互联网经过40 年的飞速发展,已经成长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网络,以往对互联网的定义已不够全面。那么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呢?它的本质和属性是什么呢?
注① 国联邦网络委员会(FNC), 即TheFederalNetworkingCouncil 。
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互联网作为人类的发明,逐步成长为人类生活方式的一种新型存在。它的存在,是其内在属性与外在属性之间的对话与循环。 1. 物质性与精神性
作为人类存在的新形式,互联网的第一基本属性是主体性和客体性的对立统一, 是物质性与精神性在对立中的统一。物质性与精神性是一对矛盾,物质性是指互联网外在的形态特征,精神性则是互联网的文化内涵;物质性是外在形式,精神性是实质内容;形式表现内容。对互联网属性的研究,不仅要对其物质实体进行研究,更重要的是揭示这一存在背后蕴含的丰富的本质内涵。
互联网的主体性根源于其价值的主体性。价值作为客体对主体的意义,不仅具有客体性本质,而且具有主体性本质,就其主体性而言。互联网的本质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互联网的社会性。社会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正如马克思所说: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是互联网的主观性。价值的主观性,具备三个层面的含义:首先,它是价值主体的自我意识。互联网作为价值主体,总是按照自己特定的价值需要、价值心理、价值意识和价值观念来选择和创造价值;其次,它是指互联网作为主体,具有价值认识的能力,主体不仅能意识到自己的主观需要,而且能够认识到客体满足自己需要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并遵循趋利避害的最优化原则;再次,是它的保守性和随即性。一种价值观念一旦趋于稳定或被模式化便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但由于人类对互联网需要的随即性、可变性,因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三是互联网的主导性。即互联网作为人类信息社会的传播载体,其作为技术中枢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 意向性与混沌性
互联网络的当下应用,其最令人关注的发展之一是网络社区。网络社区不过是各种类型的意义群的聚合,人们在这里寻找与释放的也仅仅是作为人类存在的新形式下的意义与思想的交换。
3. 虚拟性与实践性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空间,这个空间是通过网络连接全球计算机,综合现代各种先进技术,利用数字化方式生成的一个逼真的数字化的三维感知世界。互联网上除了信息之外一无所有。在这里,我们看不到物质,看不到人的身体,往来匆匆的只是物理信号,即电位变化所体现出来的脉冲变化。这种脉冲作为模拟信号,被人类逻辑的表达为数字信号,进而又将数字信号系列/序列化地表达为信息。所以人类在互联网上能够传递信息,但在物理本质上只是对脉冲的一套逻辑命名。这套人为的逻辑命名系统快速传递着人们的思想,为人们编织着交互关系。
对于互联网,我们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它不具有一般物质存在的基本特征:空间的占有性与不可入性。然而它又是真真切切的存在,它的存在寄生于硬件系统。它是由计算机系统支撑的媒体,是由无数主机、站点、局域网、个人电脑等组成的庞大的交流系统。
4. 自我性与社会性
互联网作为人类的存在,形成人类生存的新环境:网络环境。这种网络环境强化着人们对自我个性的认同,因为“这里聚集着我们个性实验的支持者、观众和游戏者”。在自我认同的同时,更进一步地探索着个性发展的潜力,这种探索主要是以网络角色扮演来实现的。网络角色扮演最主要的情形有三种:扮演与现实角色互补的角色,扮演与现实角色相近的角色,扮演与现实角色差距较大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以完全本我的角色进入网络者微乎其微。其结果是,网络交往张扬了个体与社会性相背离的一面。
同时,互联网又具有社会性。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的交流模式,形成了相互对话、交流、反馈的网际关系,如现在流行的BBS 就是典型的多对多交流形式。我们每一个上网的人都不再是单纯的主体或客体,而是处于一种交互虚拟存在的环境界面中。
5. 开放性与封闭性
开放性是互联网的最大魅力所在,也是互联网力量的源泉。互联网络环境更大程度地呈现出开放的状态,不受干扰地畅所欲言在技术上成为可能。典型的网络文化表现出一种自在性、自存性和自身性,即“内在条件性”,这种“自媒体性”是“个人媒体”的特征,博客、微博客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形式。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传播各种信息,包括文字、图片、音乐、视频
但互联网络同时又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它减弱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的交流和沟通,淡薄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最终导致人们社会关系的简单化,削弱了人们的集体意识,降低了人们的社会意识。
6. 现实性与虚拟性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存在,人们曾经一度认为它是深不可测的,但互联网络经过40 年的运作,其社会意义上的神秘面纱已被逐渐揭开。网络远非人们当初想象的那种世外桃源,它仅仅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现实社会所具备的一切特征在网络中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同时,互联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又扩充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人们可以以虚拟身份进入互联网络社会。在信息社会中,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征,其主要表现为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行为的虚拟性和网络行为主体身份的虚拟性。
网络对于愚昧无知者来说是虚拟的。当然,网络的虚拟是可以避免的,这样一来人们生活中所依赖的网络就会更加突现出其真实性。
7、局限性与超越性
网络的匿名性为人性的充分施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这里,没有最高的管理机构, 没有等级、特权,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每一个网民,既是网络社会的中心又是网络社会的边缘。从前,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不同造成的各种隔阂,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难以理解,更无法交往。而网络传播满足了人们的各种好奇心,填补了知识的各类空白,各种奇风异俗都能在这里得到展现,简便的网络交往手段更提供了相互理解、学习、探讨的渠道。在网络开发的交往模式之下,丰富的人类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同。这就是网络的超越性功能。
但网络并不是万能的,它在提供给人们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局限性。比如,我们无法验证从网络上得到的消息的正确性;网络购物时,我们不能保证自己买的商品没有质量问题等等。
8. 在场性与离场性
网络传播从根本上打破了限制人际交往的时空阻碍。在网络人际交往中,由于交流场景的虚拟,交流主体的缺场,结果在网络中流动的只剩下意义本身。但在网络中的活动又能确确实实地影响到我们的现实生活。
电视会议是用电视和电话在两个或多个地点的用户之间举行会议,实时传送声音、图像的通信方式。它同时还可以附加静止性的图像、文件、传真等信号的传送。参加电视会议的人,可以通过电视发表意见,同时观察对方的形象、动作、表情等,并能出示实物、图纸、文件等实拍的电视图像或者显示在黑板、白板上的和图,使在不同地点参加会议的人感到如同和对方在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在效果上可以代替现场举行的会议。
9. 遮蔽性与解蔽性
网络信息最大的特点是匿名性。人们隐藏了自己的身份,隐藏了自己的身世、地位和信誉,自由地表达、纵情地袒露心扉,有时还掺杂着非理性的情绪,从而使信息的真伪很难判断。
网络拥有很鲜明的遮蔽性,但另一方面,它同时又拥有解蔽性。与一般信息相比较,网络信息更容易被监督,因为它时刻处于众目睽睽之下。
回首“网事”,从“虎照丑闻”到“出国考察视频”,再到“躲猫猫”等等,网络监督可谓凭借风起云涌之势,发挥着非凡的威力。
10. 游离性与固定性
“文字与图像以光速穿梭,其繁殖速度之快令人类难以驾驭……它们不是按树型方式繁殖,如在中心化的工厂中那样;而是按根型方式在任何一个非中心化地点繁殖。”传统时间的线性、不可逆转、可量度、可预测等特性被网络技术冲击得支离破碎。“地域性解体脱离了文化、历史、地理的意义,并重新整合进功能性的网络或意向拼贴之中,导致流动空间取代了地方空间。”并形成了“全球与地域动态的新链接”。
11、传承性与背叛性
网络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融合与提升,既部分重合了传统媒体的功能,又大大超出了传统媒体的功能。
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具有更多更强更综合的传播功能。如E-mail 是传统邮电功能的延伸,网络聊天与可视电话是传统电信功能的延伸,网络新闻与电子报纸是传统印刷媒介功能的延伸,网络广播与网络电视是传统广电媒体功能的延伸,同时网络媒介还具有计算功能、广告功能等等。
(一) 信息技术
1、 软件和服务
(1)451010互联网软件和服务
从事开发销售互联网软件和/或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公司, 包括在线数据库和交互式服务、互联网地址注册服务、数据库建立和互联网计服务,不包括互联网零售企业。
(2)451020 IT咨询和服务
互联网软件&服务中未分类的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包括信息技术咨询和信息管理服务。
(3)451030 软件
45103010 应用软件,是为商业或消费市场设计、开发和生产专业应用软件的公司,包括企业级、技术级和娱乐软件。不包括生产系统或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公司。
45103020 系统软件,即从事开发生产系统和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公司。
注① 料来源:全球行业分类标准摘录
2、 技术硬件和设备
(1)452010通讯设备
45201010 网络设备,即计算机网络设备产品制造商,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路由设备。45201020 电讯设备,即电讯设备制造,包括电话,交换总机和交换机。不包括网络设备子类中的企业。
(2)452020 计算机&外围设备
45202010 计算机硬件,即个人电脑、服务器、大型机和工作站制造商,包括自动提款机(ATM:Automatic Teller Machine),不包括复印机、传真机和相关产品。
45202020 计算机存储&外围设备,即电子计算机元件和外围设备制造商,包括数据存储设备、主板、视频、音频卡、显示器、键盘、打印机和其他外围设备,不包括半导体设备。
(3)452030 电子设备和装置
电子设备或元件生产和/或发行。包括电子分析、测试和测量工具,电子元器件, 以及其他未分类的连接装置和设备。
(4)452040 办公电子用品
办公电子设备的制造商,包括复印机和传真机。
(5)452050 半导体设备和产品
45205010 半导体设备,即半导体设备生产商。
45205020 半导体,即半导体及相关产品生产。
(二) 电信服务
1、5010电信服务
501010 各种电信服务
50101010 数据转换,即主要通过高速宽带或光纤网络提供通信和高密度数据传输服务。
50101020 综合通信服务,即主要固定通信网络运营商和同时提供无限与固网通信服务的公司。
2、501020无线通信服务
5010201 无线通信服务,即蜂窝电话或无线长途通讯服务提供商,包括呼叫服务。
信息化:对时代特征的基本判断
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时代变化归纳为“ 四化” 特征,即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善, 2007 年,在党的十七大上,将“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四化”特征, 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五化”特征。“信息化”作为人类在当今时代发展的最主要特征,突显出中国共产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目标的提出无疑是顺应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求,也迎合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
1、信息化的定义
信息化是指发展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的智能化工具这一新生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人类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在中国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当前面临的瓶颈问题、保障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2. 信息化的核心内涵
信息化的核心内涵是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1993 年,美国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在全球掀起了一个新的信息化浪潮,从此,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发生的事件是:人类的生活、工作和相互交往的方式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发展最主要的内涵就是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是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
互联网始于1969 年,它的发展直到“万维网”出现后才得以真正开始。经过40 年的发展,互联网已形成一个跨越国界、快速传播、即时互动的新媒体网络,构成了人类的网络生存状态。1995 年10 月24 日,美国联邦网络委员会① 通过了一项关于“互联网定义”的决议,指出“互联网”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它的定义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通过全球唯一的网络逻辑地址在网络媒介基础之上逻辑地链接在一起的网络。这一网络的逻辑地址是建立在“互联网协议”(IP)或今后互联网时代的其他协议基础之上的。
第二,可以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联网协议”(TCP/IP), 或者今后其他接替的协议或与“互联网协议”(IP)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
第三,让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来享受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的高水平、全方位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之上的。
以上所述的定义并不能完全概括互联网的特性,互联网经过40 年的飞速发展,已经成长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网络,以往对互联网的定义已不够全面。那么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呢?它的本质和属性是什么呢?
注① 国联邦网络委员会(FNC), 即TheFederalNetworkingCouncil 。
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互联网作为人类的发明,逐步成长为人类生活方式的一种新型存在。它的存在,是其内在属性与外在属性之间的对话与循环。 1. 物质性与精神性
作为人类存在的新形式,互联网的第一基本属性是主体性和客体性的对立统一, 是物质性与精神性在对立中的统一。物质性与精神性是一对矛盾,物质性是指互联网外在的形态特征,精神性则是互联网的文化内涵;物质性是外在形式,精神性是实质内容;形式表现内容。对互联网属性的研究,不仅要对其物质实体进行研究,更重要的是揭示这一存在背后蕴含的丰富的本质内涵。
互联网的主体性根源于其价值的主体性。价值作为客体对主体的意义,不仅具有客体性本质,而且具有主体性本质,就其主体性而言。互联网的本质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互联网的社会性。社会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正如马克思所说: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是互联网的主观性。价值的主观性,具备三个层面的含义:首先,它是价值主体的自我意识。互联网作为价值主体,总是按照自己特定的价值需要、价值心理、价值意识和价值观念来选择和创造价值;其次,它是指互联网作为主体,具有价值认识的能力,主体不仅能意识到自己的主观需要,而且能够认识到客体满足自己需要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并遵循趋利避害的最优化原则;再次,是它的保守性和随即性。一种价值观念一旦趋于稳定或被模式化便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但由于人类对互联网需要的随即性、可变性,因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三是互联网的主导性。即互联网作为人类信息社会的传播载体,其作为技术中枢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 意向性与混沌性
互联网络的当下应用,其最令人关注的发展之一是网络社区。网络社区不过是各种类型的意义群的聚合,人们在这里寻找与释放的也仅仅是作为人类存在的新形式下的意义与思想的交换。
3. 虚拟性与实践性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空间,这个空间是通过网络连接全球计算机,综合现代各种先进技术,利用数字化方式生成的一个逼真的数字化的三维感知世界。互联网上除了信息之外一无所有。在这里,我们看不到物质,看不到人的身体,往来匆匆的只是物理信号,即电位变化所体现出来的脉冲变化。这种脉冲作为模拟信号,被人类逻辑的表达为数字信号,进而又将数字信号系列/序列化地表达为信息。所以人类在互联网上能够传递信息,但在物理本质上只是对脉冲的一套逻辑命名。这套人为的逻辑命名系统快速传递着人们的思想,为人们编织着交互关系。
对于互联网,我们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它不具有一般物质存在的基本特征:空间的占有性与不可入性。然而它又是真真切切的存在,它的存在寄生于硬件系统。它是由计算机系统支撑的媒体,是由无数主机、站点、局域网、个人电脑等组成的庞大的交流系统。
4. 自我性与社会性
互联网作为人类的存在,形成人类生存的新环境:网络环境。这种网络环境强化着人们对自我个性的认同,因为“这里聚集着我们个性实验的支持者、观众和游戏者”。在自我认同的同时,更进一步地探索着个性发展的潜力,这种探索主要是以网络角色扮演来实现的。网络角色扮演最主要的情形有三种:扮演与现实角色互补的角色,扮演与现实角色相近的角色,扮演与现实角色差距较大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以完全本我的角色进入网络者微乎其微。其结果是,网络交往张扬了个体与社会性相背离的一面。
同时,互联网又具有社会性。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的交流模式,形成了相互对话、交流、反馈的网际关系,如现在流行的BBS 就是典型的多对多交流形式。我们每一个上网的人都不再是单纯的主体或客体,而是处于一种交互虚拟存在的环境界面中。
5. 开放性与封闭性
开放性是互联网的最大魅力所在,也是互联网力量的源泉。互联网络环境更大程度地呈现出开放的状态,不受干扰地畅所欲言在技术上成为可能。典型的网络文化表现出一种自在性、自存性和自身性,即“内在条件性”,这种“自媒体性”是“个人媒体”的特征,博客、微博客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形式。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传播各种信息,包括文字、图片、音乐、视频
但互联网络同时又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它减弱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的交流和沟通,淡薄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最终导致人们社会关系的简单化,削弱了人们的集体意识,降低了人们的社会意识。
6. 现实性与虚拟性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存在,人们曾经一度认为它是深不可测的,但互联网络经过40 年的运作,其社会意义上的神秘面纱已被逐渐揭开。网络远非人们当初想象的那种世外桃源,它仅仅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现实社会所具备的一切特征在网络中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同时,互联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又扩充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人们可以以虚拟身份进入互联网络社会。在信息社会中,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征,其主要表现为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行为的虚拟性和网络行为主体身份的虚拟性。
网络对于愚昧无知者来说是虚拟的。当然,网络的虚拟是可以避免的,这样一来人们生活中所依赖的网络就会更加突现出其真实性。
7、局限性与超越性
网络的匿名性为人性的充分施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这里,没有最高的管理机构, 没有等级、特权,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每一个网民,既是网络社会的中心又是网络社会的边缘。从前,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不同造成的各种隔阂,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难以理解,更无法交往。而网络传播满足了人们的各种好奇心,填补了知识的各类空白,各种奇风异俗都能在这里得到展现,简便的网络交往手段更提供了相互理解、学习、探讨的渠道。在网络开发的交往模式之下,丰富的人类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同。这就是网络的超越性功能。
但网络并不是万能的,它在提供给人们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局限性。比如,我们无法验证从网络上得到的消息的正确性;网络购物时,我们不能保证自己买的商品没有质量问题等等。
8. 在场性与离场性
网络传播从根本上打破了限制人际交往的时空阻碍。在网络人际交往中,由于交流场景的虚拟,交流主体的缺场,结果在网络中流动的只剩下意义本身。但在网络中的活动又能确确实实地影响到我们的现实生活。
电视会议是用电视和电话在两个或多个地点的用户之间举行会议,实时传送声音、图像的通信方式。它同时还可以附加静止性的图像、文件、传真等信号的传送。参加电视会议的人,可以通过电视发表意见,同时观察对方的形象、动作、表情等,并能出示实物、图纸、文件等实拍的电视图像或者显示在黑板、白板上的和图,使在不同地点参加会议的人感到如同和对方在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在效果上可以代替现场举行的会议。
9. 遮蔽性与解蔽性
网络信息最大的特点是匿名性。人们隐藏了自己的身份,隐藏了自己的身世、地位和信誉,自由地表达、纵情地袒露心扉,有时还掺杂着非理性的情绪,从而使信息的真伪很难判断。
网络拥有很鲜明的遮蔽性,但另一方面,它同时又拥有解蔽性。与一般信息相比较,网络信息更容易被监督,因为它时刻处于众目睽睽之下。
回首“网事”,从“虎照丑闻”到“出国考察视频”,再到“躲猫猫”等等,网络监督可谓凭借风起云涌之势,发挥着非凡的威力。
10. 游离性与固定性
“文字与图像以光速穿梭,其繁殖速度之快令人类难以驾驭……它们不是按树型方式繁殖,如在中心化的工厂中那样;而是按根型方式在任何一个非中心化地点繁殖。”传统时间的线性、不可逆转、可量度、可预测等特性被网络技术冲击得支离破碎。“地域性解体脱离了文化、历史、地理的意义,并重新整合进功能性的网络或意向拼贴之中,导致流动空间取代了地方空间。”并形成了“全球与地域动态的新链接”。
11、传承性与背叛性
网络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融合与提升,既部分重合了传统媒体的功能,又大大超出了传统媒体的功能。
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具有更多更强更综合的传播功能。如E-mail 是传统邮电功能的延伸,网络聊天与可视电话是传统电信功能的延伸,网络新闻与电子报纸是传统印刷媒介功能的延伸,网络广播与网络电视是传统广电媒体功能的延伸,同时网络媒介还具有计算功能、广告功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