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康素爱萝》作为乔治·桑“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融入了她对理想社会的思考,塑造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国”。本文从理想的社会制度、理想女性形象、地位平等的爱情这三个部分来论述《康素爱萝》中体现的理想社会。
关键词:乔治·桑;《康素爱萝》;理想社会;爱情;女性形象
乔治·桑作为十九世纪可以与巴尔扎克齐名的女作家,笔耕不辍,以其开阔的政治视野积极投身政治,创作了多部“社会问题小说”。《康素爱萝》作为“社会问题小说”的杰出代表,发表于1842年至1843年,这一部“足以写好三四部好小说的素材”[1],不仅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欧洲风俗画卷,还表达了作家对“自由、平等、博爱”理想世界的追求。但是,对这部作品的研究较少且较集中在剖析其中的女性意识。
一、理想社会制度:自由平等的社会蓝图
19世纪初叶,法国的圣西门、傅利叶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发展到了史上的高级阶段,受其影响的乔治·桑试图在作品中去更多关注现实,将目光投入社会下层人民。乔治·桑的《康素爱萝》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来构建她对理想社会的蓝图的。
首先,通过景物描写、对比等手法,来展现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农村萧条景象与繁华都市贵族紙醉金迷的生活,表达对不平等的阶级社会的批判与不满。小说前半部分讲康素爱萝在剧院舞台的生活,她见到了贵族的奢靡生活,也认识到:艺术只是统治者消遣的工具,是他们发泄情欲的场所。而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主要写了康素爱萝的游历过程,通过康素爱萝在路途中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她见到了因逃避兵役被追杀的农民、失去丈夫的女乞丐,认识到社会贫富分化的严重性。
其次,通过贵族青年阿尔贝这一形象及其政治理想来展现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景。自小生活在巨人堡的阿尔贝厌恶资产阶级的贪婪,乐善好施。当他与康素爱萝谈到宗教中领圣体现象时,他宣扬人是生而平等的,即使是弱小的平民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其三,通过对人民创造力的讴歌来赞美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贡献。“人民粗犷但是真诚,狂热但是充满激情”[2]乔治·桑的民主思想还体现在她看到了人民的力量,看到了宗教信仰中暗含的人民对平等的热望。
二、理想女性:美的化身康素爱萝
正如乔治·桑所言“我不否认有男女之别,这种差别反映在心灵和智力方面。但是,难道妇女因此就该在精神上低人一等吗?”[3]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她才创作了康素爱萝这一理想的女主人公形象。
她不依附权贵、拥有很强的事业心和卓越的音乐才华,具有独立之精神。作为老师的得意门生,她没记错《圣母保佑》一曲的任何地方,获得了大家的尊重与认可。当阿尔贝向康素爱萝求婚,又有安卓莱尔追求的情况下,康素爱萝拒绝了在巨人堡衣食无忧的生活,选择去流浪,去追逐自己的艺术人生。
她具有反抗精神,不贪图功名,不安于约束在婚姻的牢笼中。虽然因为自己没有阿谀奉承地赞美女皇错失剧院的聘书,却依然为自己没有向权贵低头、坚持原则而自豪。她拒绝了特朗克的金钱诱惑和阿尔贝留给自己的巨额遗产,毅然选择自食其力实现人生价值。
同时,她有一颗博爱的心,同情弱小,是一个有深厚人文关怀的歌唱家。当从小虐待她的母亲累倒后,她没有选择置之不理而是悉心照料。当康素爱萝知道那个抢走自己未婚夫的高丽拉为了谋取聘书,放弃自己的孩子时,她却保守着秘密,没有揭发它。
三、理想爱情:心有灵犀的纯真之爱
在乔治·桑一生创作的多篇小说中,无论是激情时期创作的《安蒂亚娜》、《莱利亚》,还是后期田园小说创作时期的《魔沼》、《小法岱特》都贯穿着一个永恒的母题—爱情。其空想社会主义作品《康素爱萝》中的爱情,与时代紧密相连,则有着更深的社会意义。
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不再受到阶级、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真心相爱,突破了阶级限制,虽然受到阻挠也坚持到了二人步入婚姻的殿堂。不顾世人眼光的婚姻虽然以阿尔贝因病死亡这一悲剧而收尾,但是阿尔贝与康素爱萝之间跨越阶级的纯真相恋也足以让人动容。
值得注意的是,在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中,康素爱萝取得了与阿尔贝相对等的社会地位,具有平等追求事业的权利。当康素爱萝受到安卓莱尔的骚扰与阿尔贝家族的反对后,她斩钉截铁地说“我有一个目标,一个志向,一种职业。我属于艺术,打童年起,我就献身于它。”[4]便踏上了去维也纳追寻音乐梦想的旅程。
平民和贵族突破了阶级与性别的差异的的纯真之爱是乔治·桑最为理想的爱情,也寄托着她对自由博爱的人文情怀的追寻。
乔治·桑作为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她自觉地接受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熏陶,用一支笔在作品中建构那田园牧歌般的理想国。
参考文献:
[1](法)乔治·桑,康素爱萝[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08.(第1版).
[2](法)乔治·桑,康素爱萝[M].郑克鲁,金志平译.海译文出版社,1984,08:456.(第1版).
[3](法)安德烈·莫鲁瓦,风流才女——乔治·桑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05:309.(第1版).
[4](法)乔治·桑,康素爱萝[M].郑克鲁,金志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08:456.(第1版).
关键词:乔治·桑;《康素爱萝》;理想社会;爱情;女性形象
乔治·桑作为十九世纪可以与巴尔扎克齐名的女作家,笔耕不辍,以其开阔的政治视野积极投身政治,创作了多部“社会问题小说”。《康素爱萝》作为“社会问题小说”的杰出代表,发表于1842年至1843年,这一部“足以写好三四部好小说的素材”[1],不仅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欧洲风俗画卷,还表达了作家对“自由、平等、博爱”理想世界的追求。但是,对这部作品的研究较少且较集中在剖析其中的女性意识。
一、理想社会制度:自由平等的社会蓝图
19世纪初叶,法国的圣西门、傅利叶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发展到了史上的高级阶段,受其影响的乔治·桑试图在作品中去更多关注现实,将目光投入社会下层人民。乔治·桑的《康素爱萝》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来构建她对理想社会的蓝图的。
首先,通过景物描写、对比等手法,来展现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农村萧条景象与繁华都市贵族紙醉金迷的生活,表达对不平等的阶级社会的批判与不满。小说前半部分讲康素爱萝在剧院舞台的生活,她见到了贵族的奢靡生活,也认识到:艺术只是统治者消遣的工具,是他们发泄情欲的场所。而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主要写了康素爱萝的游历过程,通过康素爱萝在路途中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她见到了因逃避兵役被追杀的农民、失去丈夫的女乞丐,认识到社会贫富分化的严重性。
其次,通过贵族青年阿尔贝这一形象及其政治理想来展现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景。自小生活在巨人堡的阿尔贝厌恶资产阶级的贪婪,乐善好施。当他与康素爱萝谈到宗教中领圣体现象时,他宣扬人是生而平等的,即使是弱小的平民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其三,通过对人民创造力的讴歌来赞美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贡献。“人民粗犷但是真诚,狂热但是充满激情”[2]乔治·桑的民主思想还体现在她看到了人民的力量,看到了宗教信仰中暗含的人民对平等的热望。
二、理想女性:美的化身康素爱萝
正如乔治·桑所言“我不否认有男女之别,这种差别反映在心灵和智力方面。但是,难道妇女因此就该在精神上低人一等吗?”[3]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她才创作了康素爱萝这一理想的女主人公形象。
她不依附权贵、拥有很强的事业心和卓越的音乐才华,具有独立之精神。作为老师的得意门生,她没记错《圣母保佑》一曲的任何地方,获得了大家的尊重与认可。当阿尔贝向康素爱萝求婚,又有安卓莱尔追求的情况下,康素爱萝拒绝了在巨人堡衣食无忧的生活,选择去流浪,去追逐自己的艺术人生。
她具有反抗精神,不贪图功名,不安于约束在婚姻的牢笼中。虽然因为自己没有阿谀奉承地赞美女皇错失剧院的聘书,却依然为自己没有向权贵低头、坚持原则而自豪。她拒绝了特朗克的金钱诱惑和阿尔贝留给自己的巨额遗产,毅然选择自食其力实现人生价值。
同时,她有一颗博爱的心,同情弱小,是一个有深厚人文关怀的歌唱家。当从小虐待她的母亲累倒后,她没有选择置之不理而是悉心照料。当康素爱萝知道那个抢走自己未婚夫的高丽拉为了谋取聘书,放弃自己的孩子时,她却保守着秘密,没有揭发它。
三、理想爱情:心有灵犀的纯真之爱
在乔治·桑一生创作的多篇小说中,无论是激情时期创作的《安蒂亚娜》、《莱利亚》,还是后期田园小说创作时期的《魔沼》、《小法岱特》都贯穿着一个永恒的母题—爱情。其空想社会主义作品《康素爱萝》中的爱情,与时代紧密相连,则有着更深的社会意义。
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不再受到阶级、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真心相爱,突破了阶级限制,虽然受到阻挠也坚持到了二人步入婚姻的殿堂。不顾世人眼光的婚姻虽然以阿尔贝因病死亡这一悲剧而收尾,但是阿尔贝与康素爱萝之间跨越阶级的纯真相恋也足以让人动容。
值得注意的是,在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中,康素爱萝取得了与阿尔贝相对等的社会地位,具有平等追求事业的权利。当康素爱萝受到安卓莱尔的骚扰与阿尔贝家族的反对后,她斩钉截铁地说“我有一个目标,一个志向,一种职业。我属于艺术,打童年起,我就献身于它。”[4]便踏上了去维也纳追寻音乐梦想的旅程。
平民和贵族突破了阶级与性别的差异的的纯真之爱是乔治·桑最为理想的爱情,也寄托着她对自由博爱的人文情怀的追寻。
乔治·桑作为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她自觉地接受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熏陶,用一支笔在作品中建构那田园牧歌般的理想国。
参考文献:
[1](法)乔治·桑,康素爱萝[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08.(第1版).
[2](法)乔治·桑,康素爱萝[M].郑克鲁,金志平译.海译文出版社,1984,08:456.(第1版).
[3](法)安德烈·莫鲁瓦,风流才女——乔治·桑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05:309.(第1版).
[4](法)乔治·桑,康素爱萝[M].郑克鲁,金志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08:456.(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