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城市治理不能患“洁癖”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en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很多城市管理的做法,有惯性思维,不计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追求“城市洁癖”,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
  什么是生态宜居?长期以来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视觉概念,有很大的空间,在大自然里生活就是生态宜居,其实这是错误的。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主席——一个美国前著名房地产商提出的“生态宜居”是这样的: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包括出门能步行、不开车,宜居宜业、高度集约的城市发展模式。
  根据我个人的认识,世界上最好的一些生态城市,包括巴黎、罗马、纽约、巴塞罗那等等都是这样的紧凑型城市。所以,城市的多元功能能不能满足各种生活需求,能不能减少资源浪费,这是生态城市的核心问题。


  生态城市标准是资源配置效率
  如果我们看城市人口密度:东京621平方公里,人口895万;首尔605平方公里,1014万人口;人口密度上看,东京是1.4万人/平方公里,首尔是1.6万人/平方公里,纽约是2.7万人/平方公里,巴黎是2.5万人/平方公里,北京东城、西城是2万人/平方公里,上海浦西3万多人/平方公里,广州和重庆中心城區也是同样密度。从视觉看,类似的城市密度有压抑感。但是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城市去生活,大家肯定会选择香港、上海这样的城市,因为便利,发展水平高。虽然人口似乎是爆炸了,但全世界最发达的一些城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基本都如此,说明这种城市的资源配置效率最高。
  所以,在高速现代化的城镇化进程中,怎么认识生态城市?我个人认为,要把紧凑型发展、高人口密度和资源配置好作为生态城市最重要的标准,而不是把视觉效果作为标准。我们常常对于生态城市有误解,比如一提纽约就以为中央公园是最好的,其实不是,重点是资源配置效率。
  我们可以找出中国的一些相反的案例。在民权县,一个90万人口的城市,修了近3000公顷的生态公园。看似挺好,但是加大了成本,加大了政府每年的财政支出和维护费用。在我们近些年的城市建设中,这种大广场、大公园、宽阔的主干道、大院式房地产的模式已经习以为常了。其实这种粗犷的发展模式形成固化的城市格局,严重制约了城市发展,使得城市越来越不方便。
  比如说,这么宽的城市街道和大院对城市形成了切割,造成微循环交通系统的堵塞。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曾经做过统计,巴塞罗那每平方公里有103个路口,北京每平方公里只有14个,我们的路网密度太低了,所以导致北京交通严重堵塞,碳排放增加。
  近些年我去全国的一些城市和地方政府官员进行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城市洁癖”,把城市的视觉功能过度放大,不容忍任何有碍于视觉的污点出现。这种“城市洁癖”不仅出现在三四线城市,特大城市也有。
  比如最近清理天际线,说城市建筑广告会影响到天际线。可是广告是建在城市建筑上面,影响天际线的应该是楼而不是广告。何况低楼层甚至平房的广告怎么能够影响到天际线?这种“城市洁癖”导致决策的时候包容度变得越来越差。比如采取运动的方式清理城市街区服务业开墙打洞的现象,不惜牺牲就业,不惜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生活的方便,也不惜使得已经十分活跃的城市服务经济得到扼杀。
  我们回看全世界的城市以及历史上的城市,它们不是要仅仅满足所谓的视觉功能的,更要满足在城市居住人口的多元化功能,例如就业是最主要的功能,还有消费的功能,当然需要更多社会和政府提供的服务功能。
  既然有这么多功能,就一定会出现所谓的个性化特征。我前些天在中国古村镇大会上发言就讲到,我们现在回不到过去,没有办法再形成有历史的古村镇了。我们到任何一个古村镇上去参观,有不同建筑规模的大宅子,有几出几进楼堂、院落、水面,可是现在不可能再有了。因为人均就三分地,新农村建设全部都一样的楼。房地产商开发过去的仿古街区和地产项目也是一个模式,哪里有个性啊?可是我们都去过欧洲,对那里的历史建筑群有深刻的印象,因为每一栋楼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不同的个人喜好在一个空间组合里形成一种特别有历史价值的景观。如果我们按照一个官员的标准去评价一个城市,按他的想法来理解这个城市,这个城市还有个性吗?正是因为有不同的人、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收入水平和不同的建筑形态选择,才形成了城市的个性,这种个性是集合体。而如果按照某一特定标准去建设和管理城市,否认了个性特点的存在,城市肯定是失败的。
  千村一面有土地制度的问题,千城一面就是管理体制的问题。在我们现行的管理体制中,官员一个号令就可以全城大动干戈,按照他的方式去塑造这种城市,这种城市是“生态”的吗?我们过去经历了无数失败的教训,比如大拆大迁,怎么造成的呢?就是按照某一个官员某段时间的想法和喜好,把过去所有的旧建筑变成新建筑,一个号令就全市执行,使得城市都是一个模样。
  城市的功能不仅仅是视觉的,更要满足城市里生活的各种需求。有点像家庭里的装修,要不要解决吃饭的问题?要不要解决孩子生活的问题?卫生间的设计?还要考虑成本,更要考虑夫妻之间认知的不同和相互的包容。可是我们现在很多城市管理的做法,有惯性思维,不计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追求“城市洁癖”,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
  外来人口提供的服务补齐城市短板
  生态城市有它的发展规律和范例。中国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形成了一部分粗放模式的存在。但是无论城市发展成什么样,市场经济会逐渐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曾经的大院式经济使得居民的生活非常不方便,如何来补齐的呢?是通过市场的自发效应来补齐。举例来说,北京的生活便利性和上海相比差很多。但是近些年北京的快递业比上海发达很多,快递的兴起正是因为我们过去的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模式过于粗放,使得市场通过互联网快速地进入了城市的各个角落。市场通过新经济模式深入到每个家庭来解决城市出现的不方便问题。支付宝、微信、网购以及各种互联网家政服务补齐了城市发展的短板,这和中国过去的城市发展误区有直接的关系。   互联网还让城市形成了新的文化生态。现代城市最大特点是人和人之间是陌生的,老死不相往来,不知道楼上楼下住的是谁。我们过去包括我自己曾经经常批判大广场的模式,而现在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通过广场舞、公园开展起来,变成了新的社会交流媒介。我认为这就是“城市短板,市场补齐”。
  所以,按照传统的发展观认识城市的时候,我们可以无数次地批判。而同时市场也在自动地发挥作用,对城市景观和城市的资源配置形成新的校正。我们过去必须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出行上,为不方便而耗费了大量时间成本。现在网络经济可以实现时间的置换,使得不出门就可以享受到各种服务,我们可以把节约的时间置换出来去从事更新潮流的消费活动。举例来说,为什么互联网从业人数方面,北京是上海的将近3倍,市值排名互联网公司前10名中北京占了5个,上海占了1个。这说明在这种城市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中,不得不通过互联网对城市的经济生态进行有效的补充。
  共享经济也和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过去有很多的政府思维模式远远滞后于市场运行方式。例如许多城市政府修建了共享自行车,但由于政府的思维模式,自行车停放地点固定,没有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因此一直得不到广泛推广,花了很多钱、消耗了很多资源,但是与目标相去甚远。互联网共享自行车兴起以后,真正地实现了环保低碳出行,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大大减小了公共交通压力。共享出租车自动把黑车市场也挤掉了。这说明市场自动进入城市的服务领域改变了城市空间利用状态,市场的方式也把过去政府不能提供的资源或者短板自动补齐,使这个城市变得越来越生态,越来越节省资源。
  讨论生态城市一定不能忽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是通过新经济模式和人来补的短板,谈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我们现在城市居民分成外来人口和户籍居民,但实际上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快的城市基本上都是移民城市,是外来人口占比最高的城市。北京有840万外来人口,上海有900多万外来人口,佛山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各占一半,深圳外来人口是本地人口的三倍,东莞比例是4∶1。
  在北京,绝大多数方便我们生活的小店都是外来人口开的,比如理发店、饭店、百货店、超市。外来人口是最有活力的人口,他们通过市场化的服务把城市短板给补齐了。所以,外来人口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前几天在财经年会上讲过,没有840万外来人口,北京没法生存。他们通过市场的方式进入到北京,既解决了他们自己就业的问题,也解决城市发展的短板和服务业严重短缺的问题。
  城市的问题不能运动式地解决
  要正确认识城市短板和治理间的关系。北京发展了几十年,由于外来人口进入,形成了个性化的经营模式,这一定不是按照政府规划进行的,是按照进入者自己的设计来打造的经营场所,根据自己收入能力来建设经营场所。因此门脸是个性化的,广告牌是个性化的,内部的装饰也是个性化的。正是这种个性化的色彩使得我们的城市变得繁华了,变得生动和丰富了。然而这个个性化过程却和一些城市管理者的“城市洁癖”观发生了冲突。一些领导看着不好看,认为影响城市的面貌和安全。北京之前开始治理开墙打洞,现在又拆广告牌、疏解人口,其实都是在“城市洁癖”的主观模式下出现的一种矛盾。
  可是,这840万外来人口,这些开墙打洞所清理的店铺,这些广告牌,他们是和北京人的生活连在一起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具有丰富个性产品的服务空间。我举一个例子,中低收入水平人群一定要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消费生存空间。可是如果各个角落的苍蝇馆子、各种小店不存在了,这部分人怎么生活?我的单位在三里河的写字楼里,后边有一条街原来都是苍蝇馆子,在一次整治中全部拆掉了,员工没有办法出去吃饭了,只能吃食堂。可是大家都知道,食堂的饭菜管理好的还可以,如果管理差的很难入口。还有就是年复一年吃一种食堂的饭菜,肯定也会产生食欲疲劳。所以我们需要苍蝇馆子,需要街边小店。可是往往我们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在一种主观的愿望下,去进行清理。
  城市治理往往直接涉及到两类人口:一个是外来人口本身,一个是城市的绝大部分居民,包括中低收入人群。如果这种治理结果使得大部分城里人和外来人口感觉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影响,感觉到就业的前途被扼杀,感觉到城市的生活越来越不方便的时候,影响的是民心。所以政府如何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处理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非常大的课题。
  城市的某些问题确实存在,但是如何解决呢?它不应该是通过一阵风运动式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只会丧失政府的公信力。而是要通过细致的服务去解决。例如能不能用补贴的方式解决共享自行车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毕竟是给城市提供了如此之多的利好。能不能通过PPP的方式购买公司的服务来解决自行车乱停放的问题?能不能把有安全隐患的门脸和违法建筑纳入政府的日常管理范畴?对广告牌的摆放在不涉及安全的大前提下能否以更宽容的姿态来面对?对于外来人口我们是否能够采取更包容的方式来提供服务?
  过去30年的城镇化我们通过运动的方式大拆大迁,形成了千城一面的结果,也曾经引发过无数社会矛盾。现在不能再通过运动的方式把市场对城市补齐的短板打掉。这对政府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提出非常严峻挑战。
  通过市场补足短板一定会有利和弊,我们要看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还要看哪些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哪些是和人民的利益最相关?要把最多的人民,包括城市户籍居民和外来人口的“利”放在政府执政的最前端,才有可能处理好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矛盾。政府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服务,从“管理型政府”變成“服务和管理并存的政府”,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低碳生态和好的社会民心生态,这才是最重要的生态城市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刚才讲的这些都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我们需要外来人口跟我们共存,我们要增加包容性,对外来人口的包容性、对城市视觉的包容性、对城市问题的包容性。夫妻之间还会吵架呢,能随便离婚吗?城市有这么多的问题,就能把它清掉吗?不可能的。这种包容性要渗透到政府治理的各个角落,要变革我们的执政理念,要排除精英性的思维和主观思维方式,这样才能体现出生态宜居最重要的理念。
  (作者为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本文根据作者2017年12月12日在“2017未来城市峰会”上的发言整理,编辑:朱弢)
其他文献
君康人寿近期接到监管函,被勒令停止与其新旧股东开展资金类关联交易六个月,其股权乱象作何处置尚未可知  去年此时,宝万争斗正酣,来自监管层的一句“门口的野蠻人变成了行业的强盗”将舆论焦点推到顶峰。如同一则预告片,由此拉开监管风暴的序幕。  宝万之争揭开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行业相互渗透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亦令监管层重新审视公司治理的监管空白地带。今年以来,在严监管、防风险的主基调下,银、证、保三大监管部门不
期刊
预测2018年全球GDP增长将达到或超过4%是可信的。只要金融条件不因为今天的周期性强势而变得过度紧缩,这个十年的剩余时间中,全球经济表现的强劲程度可能超出几年前所有人的想象  高盛资产管理公司前主席、英国前财政部长,现为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  2017年2月,我写了一则乐观的评论—— 《令人惊喜的全球经济恢复力》。这篇评论令那些只看到西方国家——尤其是特朗普刚刚走马上任的美国——阴暗面的人
期刊
中国资本市场日新月异,各种市场乱象生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又使得违法违规行为更趋复杂隐蔽  2018年1月2日,新年开工第一天,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就到稽查局、稽查总队调研。在肯定2017年成绩的同时,也定调了2018年的稽查执法工作。  这是刘士余上任证监会主席以来连续第二年在元旦后第一天就调研指导稽查工作。从“逮鼠打狼”到严惩“硬茬子”,鲜明地传递了证监会继续强监管、严执法的
期刊
但路遥的读者却打破了专家学者的沉默,他们以古老的、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着路遥与他的作品,并让他的作品成了普通读者的圣经  11月17日是路遥祭日,我应邀前往延安大学,参加了“路遥逝世25周年纪念暨全国路遥学术研讨会”。会上听路遥生前师友讲述路遥故事,会下登文汇山,谒路遥墓,参观路遥故居,与海波(《我所认识的路遥》一书的作者)长聊,有关路遥的一切顿时又鲜活起来。  最近一些年,我常常会想到作家路遥,路
期刊
一度奄奄一息的TPP有了续命的可能,虽然经济体量缩水,但它的影响依然深远,正在进行中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和更新北美自贸协定(NAFTA)谈判,都或多或少受其影響  如果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也有记忆,它会记得自己在两年前曾经如何风光无限,又如何在一年后被宣判了死刑,最后改了名字以新的形式继续存在。  今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上任后迅速签署文件,宣布美国退出TPP。鉴于T
期刊
教育是中产焦虑集中的场域,他们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购买更好的教育产品,也对教育有更高的要求,不惜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孩子创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选择  两年前的春天,张良花300万元在北京买了一套学区房,向东城区前进了150米,付出的代价是每月占家庭收入40%多的贷款压力,而女儿只是有机会进入到“水平还可以的小学”。  更早一些时候,李蕙为了儿子入学,在上海闵行区买了一栋比周边房价高20%的学区房
期刊
编辑推荐·《财经网》述评/对话  http://www.caijing.com.cn/review  考希克·巴苏: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布鲁金斯学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  在连续多年强调基于实证的政策制定的重要性后,经济学家显然开始对政治家拥有了一定影响力。不过经济学家现在要做的,就是给同样一批政治家洗脑,好让他们明白,那种在采纳任何政策之前都必须引用一点什么证据的做法,根本
期刊
北京继破冰无人驾驶路测法规后,又开放公共道路试点,这将加速全国及各地方的自动驾驶法规出台,但政府还要面对更为专业和繁复的技术性难题  未来,在北京亦庄的荣华路上,驾驶员们将看到一辆辆没有司机的汽车和他们同路而行,被它们超车,也不必感到意外。  1月初,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市首条自动驾驶测试专用道路将落地大兴区的亦庄,为中国的无人驾驶技术开路。  不能进行公开道路的测试,是无人驾驶技术在中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李实  “转型时期中国居民家庭收入流动性的演变”  《世界经济》2017年第11期  本文基于CHIP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数据,从收入绝对流动性的角度,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和农村家庭收入流动性水平和结构的变化,探讨了收入流动性的地区差异、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差异以及收入流动性均等化效果。  首先,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变化与经济改革和发展密切相关,所表现出的
期刊
2018年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6.5%左右比较合适。建议坚持积极财政政策取向,加大实体经济减税降费力度;继续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和适时推出房地产税;彻底改变GDP导向的政绩考核制度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于2017年12月进行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2017年四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106.5(取值范围在0-200之间),与上季度基本持平(略升0.1点,见图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