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活动,但这并不是高深莫测、高不可攀,仅属于少数人物的“专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只要是正常的人,都具有创新的禀赋,都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到开发、强化和提高,都有可能成为创新人才。
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做法。
1 保护好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与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对于新奇事物总要主动去探究,提出各种问题,发现内在规律。好奇心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考的强大动力。好奇心、求知欲如果得不到保护和扶持,也会衰退的。因此,教师应不断地给学生创设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1.1引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是是否能产生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开思维的翅膀,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例如:在学习“人与生物圈”这节内容时,我采用了如下案例引课:1906年,美国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茏,生机勃勃。林中大约有4000只鹿,所以总有许多狼在找机会对鹿下手。为了保护鹿,人类打狼的枪声响了25年,共打了6000多只狼。没有了天敌之后,鹿飞快的繁殖起来了。总数超过10万只。但是没过多久,植被被吃光了,饥荒来临了,疾病也跟着蔓延。仅经过两个冬天就饿死、冻死了6万头鹿,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就只有8000只鹿,这个真实的故事给同学们什么启发?通过这个例子,把原本说教性较多的内容赋予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想去揭示这种现象的欲望。
1.2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例如在学习“基因的表达”这节课时,在引入基因的概念时,为了把这个看不到,摸不着的结构是如何控制性状的这个问题搞明白,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人的性状有多少个?学生回答:上万个,我又问:一个细胞的细胞核中有多少条DNA?学生回答46条(间期)分裂期有92条,那DNA这样少,而性状这样多,DNA又是如何控制性状的呢?于是学生就大胆的猜测,可能没条DNA上还有控制性状的更小单位吧。于是基因的概念顺理成章的的提出来了,并很好理解了。
1.3在实验课上,给学生形成问题的机会,并将激起的兴趣探索到底。如在做“还原糖鉴定”的实验时,有的同学最后的实验现象出现砖红色沉淀,而另一些同学则出现绛红色、或黑色沉淀,于是,一些同学就在沉思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发黑的物质是什么呢?当他们思考后,再做一次后,就彻底搞明白了——斐林试剂使用方法不得当,最终形成的是氧化铜,而不是铜。
2 发展直觉思维
2.1创造思维既包括逻辑思维。也包括直觉思维。通常大多数教学形式、内容都是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而对直觉思维的训练几乎是空白。直觉思维是就是直接领悟的思维,就是对突然出现的新事物的敏锐而深入的探索,直接理解其本质的过程。直接思维有助于人们从纷繁乱杂的矛盾中捕捉到关键。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知觉,一旦有灵感,就立即记录下来。
知觉思维是在没有明确的思考步骤,没有明确思考意识一般表现为知所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怎样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这是一件值得教师思考的事。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直觉提出假设,对某事物或某一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作出一种大致的估量与预测。即使这种假设不一定正确,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行为也不要去压抑。我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最后得出结论。如在学习“生长素发现”时。我引导学生对“切除尖端和保留尖端的胚芽鞘在单侧光下生长情况”进行预测。学生预测的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1)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保留尖端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2)去尖端的胚芽鞘直立生长,保留尖端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3)去不去尖端的胚芽鞘都弯向光源生长。经过前面的学习和实验研究,同学们都能猜出,保留尖端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但对去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我及时的要求他们用手头上的玉米、小麦的种子进行实验。检验实验结果符合哪种猜测,通过多次训练,同学们终于敢凭知觉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使创新活动迈出了第一步。
2.2发展想象力,进行远距离联想
创造力越是高的人,越能进行远距离联想。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因此,培养一个人的远距离联想的能力,有助于其创造力的发展。在生物教学中,我给出了牛、羊、虎狮、让他们去远距离联想捕食、竞争、及草原生态系统等。创造了一幕幕或鸟语花香,或雷电交加的景色。有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培养。
2.3 培养创造个性和创造性人格
个体创造力的高低不仅跟智力因素有关,而且和一个人的个性等非智力有关。独立、勤奋、细致、好进取、谦虚、自信、有恒心、好探究均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如在做“还原糖鉴定”的实验时,第一步,取1支试管向试管中加2毫升苹果组织液,第2步向试管中注入2毫升刚配制的斐林试剂,第3步,将这支试管放进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2分钟左右。对试管加热煮沸的过程中,观察试管中溶液中颜色变化。正常情况下,应呈砖红色沉淀,但冬季12月份水浴加热的时间需要10分钟左右,甲同学为了找到加快实验进程的方法,将第2步和第3步的顺序倒换了,即先将苹果液加热2分钟,然后,再加入斐林试剂,接着再加热,马上出现砖红色沉淀,他将这一新发现报告了我,我及时的在全班表扬了他这一创举,并鼓励其他同学也要大胆创新。并强调对于有些具有极大潜在危险的实验,必须依照实验要求来完成甲同学由于受到表扬,自信心大增,在此后的学习中,逐渐养成了爱动脑筋,爱动手的好习惯了。形成了被特的学习风格了。
2.4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提倡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创造能力,而以来、盲从、胆怯过度谦虚则不利于提高创造力的发展。
总之,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做法。
1 保护好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与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对于新奇事物总要主动去探究,提出各种问题,发现内在规律。好奇心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考的强大动力。好奇心、求知欲如果得不到保护和扶持,也会衰退的。因此,教师应不断地给学生创设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1.1引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是是否能产生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开思维的翅膀,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例如:在学习“人与生物圈”这节内容时,我采用了如下案例引课:1906年,美国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茏,生机勃勃。林中大约有4000只鹿,所以总有许多狼在找机会对鹿下手。为了保护鹿,人类打狼的枪声响了25年,共打了6000多只狼。没有了天敌之后,鹿飞快的繁殖起来了。总数超过10万只。但是没过多久,植被被吃光了,饥荒来临了,疾病也跟着蔓延。仅经过两个冬天就饿死、冻死了6万头鹿,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就只有8000只鹿,这个真实的故事给同学们什么启发?通过这个例子,把原本说教性较多的内容赋予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想去揭示这种现象的欲望。
1.2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例如在学习“基因的表达”这节课时,在引入基因的概念时,为了把这个看不到,摸不着的结构是如何控制性状的这个问题搞明白,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人的性状有多少个?学生回答:上万个,我又问:一个细胞的细胞核中有多少条DNA?学生回答46条(间期)分裂期有92条,那DNA这样少,而性状这样多,DNA又是如何控制性状的呢?于是学生就大胆的猜测,可能没条DNA上还有控制性状的更小单位吧。于是基因的概念顺理成章的的提出来了,并很好理解了。
1.3在实验课上,给学生形成问题的机会,并将激起的兴趣探索到底。如在做“还原糖鉴定”的实验时,有的同学最后的实验现象出现砖红色沉淀,而另一些同学则出现绛红色、或黑色沉淀,于是,一些同学就在沉思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发黑的物质是什么呢?当他们思考后,再做一次后,就彻底搞明白了——斐林试剂使用方法不得当,最终形成的是氧化铜,而不是铜。
2 发展直觉思维
2.1创造思维既包括逻辑思维。也包括直觉思维。通常大多数教学形式、内容都是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而对直觉思维的训练几乎是空白。直觉思维是就是直接领悟的思维,就是对突然出现的新事物的敏锐而深入的探索,直接理解其本质的过程。直接思维有助于人们从纷繁乱杂的矛盾中捕捉到关键。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知觉,一旦有灵感,就立即记录下来。
知觉思维是在没有明确的思考步骤,没有明确思考意识一般表现为知所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怎样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这是一件值得教师思考的事。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直觉提出假设,对某事物或某一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作出一种大致的估量与预测。即使这种假设不一定正确,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行为也不要去压抑。我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最后得出结论。如在学习“生长素发现”时。我引导学生对“切除尖端和保留尖端的胚芽鞘在单侧光下生长情况”进行预测。学生预测的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1)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保留尖端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2)去尖端的胚芽鞘直立生长,保留尖端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3)去不去尖端的胚芽鞘都弯向光源生长。经过前面的学习和实验研究,同学们都能猜出,保留尖端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但对去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我及时的要求他们用手头上的玉米、小麦的种子进行实验。检验实验结果符合哪种猜测,通过多次训练,同学们终于敢凭知觉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使创新活动迈出了第一步。
2.2发展想象力,进行远距离联想
创造力越是高的人,越能进行远距离联想。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因此,培养一个人的远距离联想的能力,有助于其创造力的发展。在生物教学中,我给出了牛、羊、虎狮、让他们去远距离联想捕食、竞争、及草原生态系统等。创造了一幕幕或鸟语花香,或雷电交加的景色。有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培养。
2.3 培养创造个性和创造性人格
个体创造力的高低不仅跟智力因素有关,而且和一个人的个性等非智力有关。独立、勤奋、细致、好进取、谦虚、自信、有恒心、好探究均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如在做“还原糖鉴定”的实验时,第一步,取1支试管向试管中加2毫升苹果组织液,第2步向试管中注入2毫升刚配制的斐林试剂,第3步,将这支试管放进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2分钟左右。对试管加热煮沸的过程中,观察试管中溶液中颜色变化。正常情况下,应呈砖红色沉淀,但冬季12月份水浴加热的时间需要10分钟左右,甲同学为了找到加快实验进程的方法,将第2步和第3步的顺序倒换了,即先将苹果液加热2分钟,然后,再加入斐林试剂,接着再加热,马上出现砖红色沉淀,他将这一新发现报告了我,我及时的在全班表扬了他这一创举,并鼓励其他同学也要大胆创新。并强调对于有些具有极大潜在危险的实验,必须依照实验要求来完成甲同学由于受到表扬,自信心大增,在此后的学习中,逐渐养成了爱动脑筋,爱动手的好习惯了。形成了被特的学习风格了。
2.4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提倡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创造能力,而以来、盲从、胆怯过度谦虚则不利于提高创造力的发展。
总之,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