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非理性的博弈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分析,针对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决策、问题、策略、 集体与个体、权力、环境、动力和形式等一系列相关问题逐一展开分析,指出我国体育课程 改革一直处于理性与非理性的博弈之中,并且认为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将会一直在理性与非理 性的相互制衡下发展。
  关键词:理性;非理性;博弈;体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09)04-0095-04
  
  Gaming of Ration and Nonration
  ——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in China
  QIE Hanlie, FENG Bing, LIU Minha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Jinan 250014,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Through a historical analysis o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in China, pointing to the related issues such as decisionmaking, question, str a tegy,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authority, environment, power and form and so o n, the paper launches the analysis. It puts forward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curr iculum reform has been in a gaming of ration and nonration. It also thinks tha t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will develop under the check and balan ce of ration and nonration.
  Key words: ration; nonration; gaming;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 eform
  
  体育课程改革在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各个时期,几乎就从没有间断过,并且也不会停止,可 以说,体育课程改革将会伴随着我国体育课程的发展一直延续。因此,及时对于我国体育课 程的改革进行必要的总结,对于未来我国体育课程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回顾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始终处于理性与非理性的博弈之中。一方面 ,我们课程的制订者总是试图用一种或几种范式来约束、规范我们的课程,从而实现理想中 的管理便利;另一方面,课程自身和课程的实施者又总是并不完全按照课程的制定者的最初 意图来将理论转变为现实,使课程又处于一种非理性的发展态势。这种矛盾几乎贯穿于整个 体育课程发展史。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场景出现,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了体育课 程的发展,将是我们重点研究的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八个方面来逐一探讨这个问题。
  
  1 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决策
  
  任何改革都离不开决策,关于体育课程改革的决策,应当是体育课程改革的肇始。政策制定 者有义务制定政策、设立标准并监督其实施,然而,仅仅有这些对于我们的政策制定者而言 似乎远远不够。他们对于所预设的教育目标,总是要用一种非常理性的思维,来告诉(或者 说强制决定)课程的实施者,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比较重要的等等。这 种看似缜密的思维方式,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换回的往往是一种更加顽强的非理性对抗: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总是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或者课程改革的实际进程总是偏 离预定的轨迹(几乎无一例外);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实施者总是热衷于逃避课程改革 ,对于新课程改革似乎总是缺乏足够的兴趣;学生作为课程改革的另一重要实施者,又感 觉自己是从一个范式进入到另一个范式之中,总是所有的范式并不是他们想要的“范式”… …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呢?作为课程改革的制订者而言,面对宏大而又复杂 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似乎总是想做到万无一失,将每一个细节都尽在掌控之中似乎才 能够称其为一种完美的体育课程改革。然而,我们课程的制订者却忽略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事 实:体育课程自身并不是流水线,我们无法让其严格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按部就班的完成 所有的步骤,作为课程自身它具有很强的不可操控性,它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并且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可变性,这也就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同时,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和学生而言,他们并不满足于并且也算不上做一名称职的 “操作工”,而是更热衷于“工程师”这种更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这个意义上教育本身就 是一门艺术,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需要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完成这项工作。同时, 对于体育课程而言,由于活动性、技艺性课程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的“灵活性”。因此,这 也从本质上导致了他们对于课程制定者的“非理性”的冲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对于越 复杂系统的变革,人为的所能强迫 系统做的事情就越少(然而几乎所有的人都试图将自己变 成能够包办一切的超人),这才是导致体育课程改革的决策过程中理性与非理性博弈的根 本原因。
  
  2 体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根源
  
  对于改革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总是让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头痛的一个问题。问题,总是伴随着 每一次的课程改革,尽管我们是如此的想避开它,但是它就像一个魔咒一样,始终如影如随 。于是,问题接踵而至,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方式无非有两 种,一种是敌人一种是朋友,当敌人和朋友纠缠在一起时,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博弈再一次 发生了。
  非理性者的(对待问题的)焦虑来源于对课程改革中出现问题的痛恨,在他们看来,所有 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才是体育课程改革最大的敌人,它使得体育课程改革始终处于动荡之中, 使得体育课程改革无法按照既定目标实现,使得体育课程改革总是成为饱受非议的攻击对象 ……总之,正是由于问题的出现,才使得体育课程改革变得极其复杂,问题成为阻挠体育 课程改革的最大敌人。然而,理性的思索者们却坚持认为,体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所有问 题,都应当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朋友。因为面对问题,我们必须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必须深入到问题之中,才能够提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在他们看来是通向 更加深入变革和达到更为满意途径的“捷径”。因此,问题应当作为朋友一样要“抓住”, 而 不是“逃避”!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即使最理性的思索者,面对“问题”这个朋友时, 也并不总是愉快的(这种情感上对于“非理性”的不自觉倾向性,才成为两者之间争斗的平 衡点),也总是试图发表一些华而不实的见解或者索性将矛盾直接掩盖起来。在这个时刻, 他们又面临着理性与非理性的抉择。因此,一种新的模式正在悄然出现,这或许会为他们之 间的争执找寻一种解决的方案:“实质性的变革包含着复杂的过程,复杂的过程本身就充满 着问题。坦率和探索的精神对解决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变革就是学习!”帕斯克曾经 指出:“生活并不遵循直线的逻辑;它遵循一种改变事物的性质且往往将其推向对立面的曲线的逻 辑。然而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讨论要解决上,然后就放在一边。我们需要重视寻找解决办法 的过程,有意义的解决办法需要对矛盾进行反复的探讨。”只有当我们对问题采取行 动的时候,问题才能成为我们的朋友,这或许才是理性与非理性最终博弈的结果。
  除去自身环境因素之外,体育课程改革还面临着很多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外界环境的影响又 更容易在短时期内对体育课程改革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上个世纪初期的“军国民体育”、 上个世纪末的“素质教育”以及最近一段时间提出的“阳光体育”等等,这些外界环境的变 化,给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同时,它们也为体育课程改革打上了鲜明的时代 烙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体育”意识的日益普及,民众对于“健康”理解的不断深 入,人们对于体育课程的期待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体育课程其时间界限被消除,由学生生 涯转变成为终身学习;传统体育课程其地域界限在被尽可能的放大,从传统的课堂向学校、 学区、社区转移。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环境也并不总是肥沃的土壤,在 很多时候也会遇到贫瘠的“盐碱地”,例如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小三门”位置以及被 排除在整个高中考试(尤指高考)课程体系之外的现实,都从另一个角度在制约着体育课程 的发展,影响着体育课程的改革。
  以上这些又都引发了体育课程之中的一系列博弈,既有课程自身属性的博弈,又有课程与环 境之间的博弈,并不是所有的环境都是有利于体育课程改革的。即使我们看上去是有利于 体育课程改革的环境,也同样存在着能否与体育课程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都需 要体育课程自身一一解决,这或许就是体育课程改革环境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
  
  7 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动力
  
  改革是需要动力的,但是改革的动力究竟来自何方?这是改革之中理性与非理性博弈的又一 战场。这个战场被人为的分为两个断层,一方面来自于课程政策的制订者——课程管理者和 专家;另一方面源于课程的最终实施者——教师和学生。两个战场都在进行着理性与非理性 的厮杀,从而使体育课程改革看上去都陷入到一定程度的混乱之中。
  作为课程政策的制订者们,在课程的实施者们看来,总是想当然的在不切实际的制订一些让 他们很难做到的课程调整,而这些调整往往伴随的是“费力不讨好”的结局。而作为政策制 订者又总是感觉课程的实施者对于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总是抱有抵触的情绪,并不是真心的希 望改革的发生,因此也就导致了自己所制订的关于课程改革的相关政策、措施得不到应有的 贯彻与执行,从而部分的导致课程改革的失败。这似乎已经成为各种体育课程改革最终的结 局。其实在这场理性与非理性的战争中,理性的课程制订者是能够充分考虑到课程实施者所 面对的困难,能够意识到,自己所制订的课程政策多多少少会带有一些乌托邦式的浪漫在其 中,但是又往往总是固执的、非理性的认为课程的制订是近乎完美的,所有的问题都源自于 课程的实施者,从而最终导致了自身对于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不足——这几乎毫无例外的是 在非理性的状态下得出结论的后果。认为自身已经在改革的过程中竭尽全力,错误总是出现 在另一方,从而失去了对自己进一步检讨、追问、反思的动力。而作为另一方,课程的实施 者,对于每一次体育课程改革,几乎毫无例外的第一反应就是带有强烈非理性色彩的抵触, “又要改革!”这种源自于按部就班(已经习惯于自己授课、上课的方式,不愿意再为此付 出更多的努力而接受新鲜的事物)的非理性的“理性思索”,直接导致了课程实施者对于体 育课程改革的动力不足。他们甚至认为课程改革永远是课程政策制订者的事情,自己好像是 一个置身度外的旁观者——其实他们的理性却始终在提醒他们事实远非如此!这就形成了一 幅有趣的场景,两个同舟共济的人,都认为自己已经竭尽全力,总是抱怨对方划桨的速度太 慢,但是他们自己非常清楚,自己也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投入到其中,只是近乎于本能的首先 指责别人。这就是体育课程改革为什么让人感觉总是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体育课程改革并 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事情,而是这个体系中所有成员的共同追求,只有大家都百分之百的付出 ,才会让大家都能够看到希望。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每一方都要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做 出正确的选择。
  
  8 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与结果
  
  迈克•富兰曾经说过,教育中的改革是一项旅程,而不是一种蓝图,变革终究是非直线的, 充满着不确定性,这是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个论断。而事实上,在我们实际的体育课 程改革之中,我们却又总是事先将改革规划在一个看似宏伟的计划之中,希望我们的课程能 够按部就班的按照预期的描绘发展,这也同时引发了我们关于课程改革的又一场纷争。 课 程改革的实际操作与我们的事前规划不相符时,我们该如何去做?我们的理性始终在提醒我 们,这种情况的发生非常正常,无须大惊小怪,这才是课程改革的真实场景。而我们的非理 性思维却执拗的认为,这意味着课程改革的失败!因为我们得到的结果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课程改革都面临着同样的结局)。这就引发了我们对于课程改革再次思 索:事先规划好的课程改革还能够称其为“改革”吗?如果一切都已经勾画好,成为一张图 纸,一切都完美的按照计划进行,那么课程改革将不再是“旅程”,也会因此失去旅程中所 有的色彩,而变成一场索然无味的“施工”(尽管这并不可能)。况且,作为千百万人同时 参与其中的浩瀚工程,如果真的整齐划一,那么所有的人无非只是生产流水线中的一颗螺丝 钉。失去了人性闪动的教育,教育的价值又何在?其次,面对课程改革我们注重的是过程还 是结果?体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推动体育课程的发展,而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过程, 也就是说,任何体育课程改革的结果终究还是体育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如果过程近 乎于完美,那么结果或许对我们也就真的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况且完美的过程必定会造就 完美的结果),这就像是旅游的过程中,我们究竟在乎的是沿途看风景的心情还是“到此一 游”的结果?对于体育课程改革而言,一个良好的结果是我们所期待的,但绝不是最终的唯 一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改革的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
  体育课程在我国经历了100多年的历程,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博弈始终伴随着体育课程的 发展,甚至已经变成体育课程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正是因为两者之间激烈的对抗,才使得 体育课程能够不断地发展、完善自我,也使得体育课程始终处于一种牵制、反牵制的动态平 衡之中。我们相信,伴随着体育课程的发展,这种博弈还会一直持续下去,并且将会愈演愈 烈,成为体育课程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加]迈克•富兰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译.变革的力量[M].北京:教 育科学出版社,2000:39,50.
  [2] 杨启亮,著.困惑与抉择[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3] 胡定荣,著.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 顾渊彦,著.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5] 周浩波,著.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 刘竁航,孙庆祝,付玉坤.对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反思[J ].体育科学,2006(10):75-81.
  [7] 刘竁航,孙庆祝,付玉坤.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本质[J].上 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2):84-87.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研究急性运动或AICAR注射对mTOR及下游信号的影响,旨在探讨AMPK调控骨骼 肌蛋白合成的机制。方法:52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n=8)、运动组(n=18) 、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n=8)、AICAR注射组(n=18)。运动速度26 m/min,坡度10%,时 间60 min。运动和注射组分别在结束后即刻、1 h、6 h和1 h、2 h、6 h取材。结果:运动 后
期刊
(韶关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摘 要:以平衡计分卡为理论视角设计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模型,构建青 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绩效管理体系,旨在为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良性运营与绩效评估提供 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绩效管理体系;平衡计分卡  中图分类号:G81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09)02-0039-05     On the C
期刊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摘 要: 目前,中国运动康复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德国运动康复体系现状的研究与分 析,发现其在运动康复领域内存在的优势,找出对中国运动康复发展的启示,并为中国运动 康复事业的发展提出建议。研究表明,德国运动康复体系的主要优势在于具有先进的康复理 念;设置健全的运动医疗服务机构;完善的培训体系,严格的岗位证书制度;康复人员的针 对性与专业化;先进的康复
期刊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河南 新乡 453002)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体育投入 理论研究为理论支撑,对21世纪我国高职高专学生体育投入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与深入研究 。研究表明:高职高专学生在直接体育行为方面态度积极、参与程度较高、动机明确;在间 接体育行为方面,学生为了体育锻炼饮食消费明显增加、饮食习惯明显改变、家长支付学费 有
期刊
(山东财政学院体育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 通过对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潜动力因子加以分析,认为,正是这些潜动力因子主要 包括社会转型、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外来文化的本土化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 作用,并且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潜动力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
期刊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088)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现场测试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 女子三级跳远决赛中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前后三跳成绩、成功率、速度变化特征等内容进行 研究。结果表明:奥运会三级跳远及格赛中,男女竞技能力表现为个人最好成绩的达到98.1 3%和97.03%;决赛中,男女竞技能力表现为个人最好成绩的达到98.78%和99.80%;第一、二
期刊
摘 要: 2006-2007年间,北京奥组委的工作重心成功完成了从以职能部门为主向以场馆为 主的“场馆化”转变过程。“场馆化”模式是组织区域化和结果目标导向的产物,它使得奥 组委的组织结构更趋扁平化,形成了一种矩阵式的网状结构,从而实现了奥组委职能专业化 与办赛特色化的双重目标。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运行团队的案例表明,“场馆化”模式能够 提高决策效率,适应现实需要;但是,它也存在沟通障碍和双重领导等
期刊
摘 要: 门票市场是职业篮球联赛的重要收益渠道之一,围绕门票收益、门票价格、观众人数 等相关因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CBA与NBA的门票市场进行了对比 分析,研究结果显示:CBA门票收益远远低于NBA;CBA与NBA门票价格都较为合理,但与NBA 门票相比,价格偏低;CBA场馆容量较小,现场观众人数较少,但主场所在城市人口较多。 本文在此研究基础上,相应的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
期刊
(1.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75;2.北农坛体育运动技术学校 ,北京 100050;3.辽宁省航海运动学校,辽宁 大连 116041)    摘 要: 郭佳浩为北京队现役优秀的体操运动员,在2007年的全国体操锦标赛上,郭佳浩凭借 前手翻900、侧手翻后屈体2周两个难度系数均为7.0的动作获得了此项目的铜牌,同年十月 份在全国体操冠军赛两跳落地均失败,被挤倒决赛圈外。经过对比赛录像分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索过度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基因表达的影响,为 进一步研究其蛋白水平及基因水平的变化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 :A、安静对照组(Control,n=10),B、过度训练组(Overtraining,OT,n=10)。过 度 训练组:进行持续性大运动量跑台力竭训练8周,两组均于安静状态下宰杀,迅速选取股外 侧肌样本液氮保存。用实时荧光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