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同时更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被提出和应用到教学上。情境设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本文阐述了情境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的意义,并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情境;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数学学习对学生思维逻辑要求比较高,而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思维逻辑还不成熟,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入情境设置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可以更好的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而可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一、情境设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意义
创设情景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既是素质教育要求,又是培养学生全面提升的需要。通过情景设置,在探讨和研究过程中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如鱼得水,在探寻求真的海洋中挥洒自如。同时因为数学学习对学生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而小学生逻辑思维还不成熟,学生对学习存在一定程度的难度。通过情景设置,可以使学生通过生活常识和经验来理解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兴趣,还可以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升其创造力。
二、小學数学情景创设应用研究
1.故事性情境
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比起来相对比较枯燥,而且小学生长时间注意力集中比较难,因此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必须要针对这一点来进行改进。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点,将情景故事化,以此来将学生注意力一直保持在课堂上。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故事:喜羊羊去一家广告公司应聘广告设计师这一职位,公司老总向其提出一个“我们现在有一个长3米宽2米的长方形广告板,想要在上面铺设一层广告纸,我们需要多大的广告纸?”,最后喜羊羊顺利通过考验,得到广告设计师这一职位。那么喜羊羊是怎样得出所需广告纸答案的呢?通过这一情境的设置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去思考探究,进而可以提升学习质量。
2.活动性情境
小学生都具有活泼的特性,往往都不能在一堂课时间内都保证安静,会不由自主的开小差,进而降低学习效率。针对这一点教师不如“将计就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疲惫容易开小差的时间段内为学生创设活动性情境,通过合理性活动不但可以重新调动起学生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营造比较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更有效。例如在学习“测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室内物体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教室内什么物件最大呢?语文课本和数学课本哪个比较大呢?你是怎么确定的呢?”“数学课本长、宽、厚度是多少呢?”,学生就会自己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回答,这时教师就可以发动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来确切回答,并针对测量中存在的进行设问。还让学生根据实际经验来学习知识,如“同学们都测量过身高吧,平常人们说的高1米2是怎么测量的?其中这个2指的是什么?”,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活动性情境重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并通过生活的巩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测量相关知识,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3.刺激性情境
现在小学生生活环境较之前有了很大改变,每个人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捧在手心,在一定程度上说具有很强的争强好胜心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进行情境创设,利用“激将法”来刺激学生主动学习,带动整个课堂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3的倍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随便写一组数,如213.153.126.171.456.451,然后让学生计算哪些数字是可以被3整除的,比比哪位同学计算的最快,最后找出最快的学生并激发其他人对此学生的羡慕,然后再将他们“打入地狱”说:我比他速度快多了。学生听了会不以为然说因为是老师并且数字是教师自己出的,当然会快。这时教师就可以刺激学生“你们随便出一组数字,我肯定比你们快,不信大家比比?”,这时学生就会有一种不服跃跃欲试的心理。通过比较学生会气馁的发现,确实教师比自己快很多,然后教师就可以抛出“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算的这么快的吗?”,充分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在教师讲课时可以更加认真听讲,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4.关联性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并使其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应该注意情境创设时所具有的关联性,教师应该认识到小学生所具有的丰富创造力。通过关联性情境的设置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本节课程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促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置创造性情境,以班级人数比例入题,“我们班男生25人,女生15人,那男生女生各占班级人数分数是多少?百分比是多少?”“我们上次单元小测,及格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80%,其中80分以上的有15个人,那么我们班及格的人数是多少呢?8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呢?”,通过类似的情境的创设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再比如在学习“统计”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就学生课外读物内容进入教学内容,“老师想根据大家课外读物内容做一个统计,大家说应该怎么做呢?”“扇形统计与条形统计有什么区别吗?分别应该注意什么?”等,情境的设置可以以生活实际进入,在使学生对学习知识点有一个大概了解基础上,进行关联的提出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并且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设置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怎样才能更好的应用来提升教学质量,一直都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设置情境时可以首先从生活实际入手,为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的学习环境,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选择故事性、活动性以及刺激性创设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积极性,进而可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晓玲.新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法运用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4).
[2]孙丽.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教研版),2009(11).
[3]王国利.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8).
关键词:情境;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数学学习对学生思维逻辑要求比较高,而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思维逻辑还不成熟,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入情境设置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可以更好的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而可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一、情境设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意义
创设情景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既是素质教育要求,又是培养学生全面提升的需要。通过情景设置,在探讨和研究过程中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如鱼得水,在探寻求真的海洋中挥洒自如。同时因为数学学习对学生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而小学生逻辑思维还不成熟,学生对学习存在一定程度的难度。通过情景设置,可以使学生通过生活常识和经验来理解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兴趣,还可以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升其创造力。
二、小學数学情景创设应用研究
1.故事性情境
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比起来相对比较枯燥,而且小学生长时间注意力集中比较难,因此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必须要针对这一点来进行改进。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点,将情景故事化,以此来将学生注意力一直保持在课堂上。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故事:喜羊羊去一家广告公司应聘广告设计师这一职位,公司老总向其提出一个“我们现在有一个长3米宽2米的长方形广告板,想要在上面铺设一层广告纸,我们需要多大的广告纸?”,最后喜羊羊顺利通过考验,得到广告设计师这一职位。那么喜羊羊是怎样得出所需广告纸答案的呢?通过这一情境的设置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去思考探究,进而可以提升学习质量。
2.活动性情境
小学生都具有活泼的特性,往往都不能在一堂课时间内都保证安静,会不由自主的开小差,进而降低学习效率。针对这一点教师不如“将计就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疲惫容易开小差的时间段内为学生创设活动性情境,通过合理性活动不但可以重新调动起学生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营造比较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更有效。例如在学习“测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室内物体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教室内什么物件最大呢?语文课本和数学课本哪个比较大呢?你是怎么确定的呢?”“数学课本长、宽、厚度是多少呢?”,学生就会自己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回答,这时教师就可以发动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来确切回答,并针对测量中存在的进行设问。还让学生根据实际经验来学习知识,如“同学们都测量过身高吧,平常人们说的高1米2是怎么测量的?其中这个2指的是什么?”,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活动性情境重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并通过生活的巩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测量相关知识,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3.刺激性情境
现在小学生生活环境较之前有了很大改变,每个人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捧在手心,在一定程度上说具有很强的争强好胜心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进行情境创设,利用“激将法”来刺激学生主动学习,带动整个课堂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3的倍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随便写一组数,如213.153.126.171.456.451,然后让学生计算哪些数字是可以被3整除的,比比哪位同学计算的最快,最后找出最快的学生并激发其他人对此学生的羡慕,然后再将他们“打入地狱”说:我比他速度快多了。学生听了会不以为然说因为是老师并且数字是教师自己出的,当然会快。这时教师就可以刺激学生“你们随便出一组数字,我肯定比你们快,不信大家比比?”,这时学生就会有一种不服跃跃欲试的心理。通过比较学生会气馁的发现,确实教师比自己快很多,然后教师就可以抛出“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算的这么快的吗?”,充分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在教师讲课时可以更加认真听讲,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4.关联性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并使其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应该注意情境创设时所具有的关联性,教师应该认识到小学生所具有的丰富创造力。通过关联性情境的设置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本节课程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促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置创造性情境,以班级人数比例入题,“我们班男生25人,女生15人,那男生女生各占班级人数分数是多少?百分比是多少?”“我们上次单元小测,及格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80%,其中80分以上的有15个人,那么我们班及格的人数是多少呢?8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呢?”,通过类似的情境的创设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再比如在学习“统计”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就学生课外读物内容进入教学内容,“老师想根据大家课外读物内容做一个统计,大家说应该怎么做呢?”“扇形统计与条形统计有什么区别吗?分别应该注意什么?”等,情境的设置可以以生活实际进入,在使学生对学习知识点有一个大概了解基础上,进行关联的提出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并且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设置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怎样才能更好的应用来提升教学质量,一直都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设置情境时可以首先从生活实际入手,为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的学习环境,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选择故事性、活动性以及刺激性创设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积极性,进而可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晓玲.新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法运用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4).
[2]孙丽.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教研版),2009(11).
[3]王国利.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