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学生语文不良习惯的调查及解决方法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七年级学生而言,尽管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主要学科,开展了至少六年的专业性学习,但是一些学生并没有把母语学科从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达成教师与个人的理想水平。其与母语的熟悉程度与运用频率形成了鲜明的反比反差,本文从七年级学生语文不良学习习惯切入,展开相关的调查和研究,以期获得具有实效的解决办法。
  一、调查对象与内容
  1、本文抽样本校2011—2012、2012—2013、2013—2014学年度的三届七年级学生,每届60人,共计180人。共发放纸质问卷180份,收回180份,其中有效问卷171份,回收率95%,具有有效代表性。下文的调研数据均以此为基准数据。
  2、调查内容主要针对三个方面展开:其一,语文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语文学科的认识,68%的学生认为,语文是母语学科,无需付出太多的努力去学习,而且考试的结果显示,努力学习与不努力学习的学生其分数差距不大;另一方面,是语文知识的认识,75%的学生认为,语文知识在考试中用处不大,还不如多做几套题目,只要能提高分数就行。其二,语文学习方法。最典型的学习不足,就是不喜欢读书,82%的学生有这种现象。既不喜欢大声地朗读,也不喜欢兴趣行的阅读。这是造成他们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就是学生不愿意写作,一旦遇到作文课和其他的语文交际内容教学时,学生兴趣较高却不愿意动手,79%不喜欢甚至害怕写作。其三,语文运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缺少写作运用习惯,如上述数据;缺乏“说”的创造性运用,如朗诵、演讲,56%的学生没有真正体验过此类活动;“阅读”拓展的学习运用,47%的学生不愿意读书。
  二、七年级学生语文不良习惯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1、阅读排斥甚至恐惧。被调研学生中,35%学生几乎不阅读,既不愿意在学校阅读,也不愿意在课外时间开展阅读,他们甚至看见书就有其他的负面反应,如感受痛苦、想睡等;25%的学生只愿意在早读的时候读书,他们认为只有那时候能读书,且会对学习有点直接的效果;其他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展短时间的阅读活动,如娱乐、实用性阅读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典型的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小学阶段有过被逼着读书的痛苦经历,这种在极端逆反情绪下开展的读书活动,不仅没有让他们沉下心读书,反而,直接地造成了他们对书的极端排斥;二是,一些学生虽然开展读书活动,但他们的成绩并没有取得明显进步,这种现象会以负面积累的形式,挫伤他们的阅读兴趣与信心。
  2、没有思考习惯。这种表现有两类:第一类,学生不能坐下来、静下来开展学习思考。41%的学生难以持续30分钟以上的稳定学习状态。他们在面对学习需要的各种问题时,不能在一种持续的集中状态,达成对系列问题的思考,形成系统性的学习,最终会让他们的学习出现夹生或一知半解现象。第二类,典型表现为懒惰,他们不愿意思考,无论是什么问题等,他们都在等着老师与其他同学的结果,只要让自己获得某种结果即可。这类学生有11%。其成因是复杂,主要原因有两种:小学阶段教师教学习惯的影响。35%的七年级学生认为小学教师还在运用填鸭式教学,一味地强调学生的做、练与答案正确性,没有给他们预设思考的空间,即使有这样的机会,也往往是有听课活动时,还是排练好的。学生害怕出错。一方面怕思考说错了教师批评,另一方面是怕其他同学笑话,因而,他们宁愿不思考,也不愿意让自己处在尴尬中。
  三、七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不良习惯的矫正办法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无论是电子阅读还是纸质阅读,都需要学生能坐下来,静下心来,才能真正地为自己在长时间的习惯中,不断地让自己身心投入,直至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实践中,阅读习惯的培养有两种有效路径:兴趣性阅读。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类别,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首先展开阅读,让他们在自己的兴趣支持下,实现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而培养他们阅读中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对科普感感兴趣的学生,可以从科普类书籍与信息的阅读切入;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则去阅读历史类信息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注意适当地加以引导,引导他们向更宽广的方向涉猎,实现兴趣拓宽的学习成长。任务型阅读。即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去开展阅读,一方面让学生在任务的支配下,去投入自己的身心,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获得任务完成的成功体验中,强化阅读的兴趣与实际作用,以此引导他们继续开展阅读,并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
  2、给学生创设成功展示的机会树立学习信心。即让学生不断地展示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果。在学校与班级而言,这种展示有许多种,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典型的展示方式有三种:特长展示培养。如爱好表演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积极地去研究各种文本内容,让他们在文本中去挖掘与创造能表演的情节或情境,并在课堂或其他活动中,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其他教师与同学的认可中,巩固学习信心。竞技成果展示。学校或教师可以组织各种语文的比赛活动,如演讲、作文、知识竞赛等,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强项,如喜欢写作的学生可以展示写作作品,记忆力强的学生可以在诗歌背诵比赛中展现自己的优势,喜欢说话的学生则让他们把简单的说话向演讲艺术提升等。以这种多元化的发展路径,推动学生主动发展和学习,最终实现殊路同归。
  结语
  七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不良习惯,会以多样化的形式表现,其原因既有小学阶段的不良习惯积累,也有初中学习与生活的不适应。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实际,做出基本的分类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参考文献】
  [1]郭颖:《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
  [2]许益德:《好习惯终身受益》。
  [3]杨荣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陈锦才的《中学生应养成的十大学习习惯》。
其他文献
非典型肺炎为一种以肺损伤为主,起病急、传染性强、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体征非特异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因SA
期刊
通过样地调查,结合森林群落的多样性特征,采用M.Godron的稳定性测定方法,探讨了不同经营方式对辽东山区阔叶红松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比较简单的群落,容易受到
文章回顾了森林生态水文研究中森林蒸腾观测技术与方法的发展历程。从不同的研究尺度,介绍了各技术的基本原理与适用范围,并对其优势与不足做较为详细的分析。旨在为各地区进
《宣和遗事》前人多认为是宋人作品,书起于王安石变法,止于赵构定都临安。叙述徽宗、宣宗年间的朝野遗事。书中的第四部分叙述宋江等三十六人被统治阶级逼迫,上太行山落草,后被招安的始末。  这便是施耐庵先生笔下《水浒传》的雏形,题材的巨大使《水浒传》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千姿百态,生活场景雄浑阔大,揭露的矛盾冲突错综复杂,作者笔触所急,上自朝庭里:“军国大事”的策划,战场上千军万马的厮杀,地主豪绅的强取豪夺,官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在平日的工作中,不难发现班级有这么一些小群体:他们平时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较长时间不和同伴一起游戏、经常独处以及与同伴孤立等等,我们都称之为“不合群”。引导这些不合群的幼儿喜欢交往、顺利交往,使他们愿意参加群体活动,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一、幼儿”不合群”的原因  (一)家庭中的原因。造成幼儿不合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1、家庭氛围不良。比如父母关系不和、争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因本代药物中的分子中均有氟原子,因此称为氟喹诺酮.该类药物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在很低的药物浓度下即可
期刊
【摘要】笔者所在的学校运用的初中语文教材是苏教版,共6套教材,笔者发现在这套语文教材中男女形象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杰出人物的性别、两性出现的插图次数方面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关键词】教材 差异  由表1可以看出,初中语文教材中男性杰出人物出现了30次,而女性杰出人物只出现了6次,相当于男性的20%;具体到某一册教材,男性杰出人物出现次数最多的出现在初三下册,出现次数为6次,女性杰出人物出
期刊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和群落重要值分析方法,研究透光抚育(全透光、半透光、未透光)对红松阔叶混交林群落(人天混群落)的树种组成结构、径级分布、蓄积量和红松蓄积生产力的影响效
作为辽西地区的母亲河,大、小凌河是东北最为古老和最负盛誉的水系之一。为促进流域及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在扼要介绍辽宁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概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建
该文对从大连地区引进的4个品种(系)杂交榛子在抚顺市的物候期和产量进行了调查,以期为今后在抚顺地区良种推广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