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队建设好似一台高速运转的发动机,每名官兵都是其中的一个部件,或许只是一根电线、一颗螺丝,但无论大小,都缺一不可。
南京军区空军某指挥所有群官兵,他们身处不同的平凡岗位,却又非凡。他们因为热爱与恪尽职守,让忧患意识的枝蔓,开出壮美的花,结出履行使命的果;他们因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把绿色忠诚注入血脉,释放全部能量,实现人生价值。品读他们身上绽放的点点“星光”,不禁感叹:平凡并不拒绝成功,平凡孕育着辉煌,非凡的机遇就在身边,非凡的道路就在脚下。
主人公:黄宏吉
名 片:自动化站工程师
印 象:年轻的“首席专家
星 光:皮肤白净,一副眼镜,说起话来细声细语。21岁涉足指挥自动化领域,两年后成为军级单位指挥自动化系统“首席专家”,参加重大军事行动三十余次。部队战备任务重、演习训练多,飞机以每小时数百公里的速度巡航,遇到突发状况,地面指挥人员不能在第一时间迅速做出反应,很可能导致飞行事故。指挥信息系统建成试运行之初,系统存在缺陷,空情处理不稳定,修补漏洞需将系统处理前后的数据进行比对,原始空情数据每小时有近万个,比对工作的繁杂程度不言而喻。“等专家时间长,不比对绝对行不通”,一下狠心,他将被褥搬进了办公室,“鏖战”三日两夜,几十万条数据硬是被他捋出了头绪,“每天看得是头晕脑胀,梦里都是空情数据”。半个月后问题逐一解决,“首席专家”开创了本单位独立排除此类故障的先河。
主人公:刘 军
名 片:所属某场站气象台观测员
印 象:做好小事成就大事
星 光:抬头看云、雨中漫步的情调,很自然就会把人带入诗情画意、浪漫恬淡的意境。但如果眼中的云只有形状和种类之分,雨只是一串串繁杂的数字,还会有诗意和浪漫?还会热爱这样的岗位吗?刘军回答:“会!把浪漫化为严谨,升华的是青春价值!”一支铅笔、一个观测记录簿、几个登记本,便是刘军工作时的全部工具。每值一个班,需要记录的本子就有10多种,所观测的项目多达15项,记录的数字符号约2000个。入伍10年来,他默默无闻地隐藏在准确的天气预报幕后,踏踏实实地重复着每天同样的观测工作,只要到了观测时间,无论是倾盆大雨还是电闪雷鸣,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总是毫不犹豫地冲向观测场,记录下第一手观测资料,所记录的数字符号已超过300万个。这些年,刘军做过很多相同的梦:起床迟了、观测误了、仪器没了……并时常在惊恐中醒来——这也许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
主人公:冯剑雄
名 片:所属导弹某团司机
印 象:策马奔腾 马到成功
星 光:“嘿!老马,车打不着火,快来帮帮忙。”“老马班长,车胎压力不够怎么办……”“老马”名叫冯剑雄,缘何以“老马”相称?大家说,他做事沉着干练、踏实心细,就像一匹“老马”。对此,老马自己经常调侃:“我姓冯,还是两匹马!”老马的技术在全团屈指可数。一次,部队赴西北执行演练任务,老马所驾驶的50吨吊车要进行火车加固,吊车不仅重、底盘低,上火车平板时后轮很难吃上力,指挥员几番调度,无济于事。老马一边驾驶,一边指挥着人员加沙袋、垫木板,力求协调一致。不一会儿,令人揪心的吊车在老马的驾驭下成功上了平板,大家欢欣鼓舞地说道:“老马一出马,万事莫要怕!”有人问老马,你都这么老了,还这样累死累活,图个啥呀?老马却笑着回答:“部队培养了我这么多年,组织一声令下,我老马定会策马奔腾,马到成功,坚决完成任务。”
主人公:李 勇
名 片:所属某场站联合灶管理员
印 象:打造舌尖上的幸福
星 光:央视主持人李咏口才绝佳,是名嘴中的名嘴。此李勇和李咏一字之差,却也练就了一副嘴上好功夫。“联合”意义重大:对灶房来说,这里既有场站的机关干部和基层官兵,还有几支驻训部队,外加飞行员,都需要饮食保障的联合。都说“好的伙食胜过半个指导员”,李勇说:“这句话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为了满足官兵的饮食喜好,他挨个单位去征询意见,与官兵一起制订每周食谱;为了节约成本,他深入驻地考察各个农副产品批发点,尽力减少中间环节,由总经销商直接供货;为了保证饭菜口味,在他的建议下,炊事员们到地方酒店跟“大师”学艺;为了保证饮食安全,他不论空勤地勤,坚持每餐每菜必验。在“名嘴”的操持下,官兵不仅吃得放心、吃得健康,更吃得开心。
主人公:秦勇敢
名 片:所属导弹某团技师
印 象:胆大心细
星 光:“‘大敢’,雨下得太大,低空雷达高塔装载出现松动,火车马上调度,怎么办?”只见“大敢”迅速脱掉雨衣,手拿铁丝和加力棒爬上高塔进行紧急加固。秦勇敢,高高壮壮、表情严肃,人送外号“大敢”,称之胆大心细、有勇有谋。“大敢”勇猛果敢,在全营响当当的。去年,他跟随部队赴某基地执行多兵种联合演习任务。演习当天,“敌机”突然出现在防区外侦察,营长立即命令联测车给雷达进行标定。“110度。”“大敢”通过定标测量立即上报坐标方位角。然而,其他人采用另一种测量方式得出结果是116度。两个数据竟然相差6度。营长随即命令秦勇敢重新进行校正,“大敢”拍着胸脯立下军令状,“我的数据毫无差错”。
主人公:李俊瑞
名 片:所属某场站汽车连牵引班班长
印 象:这个兵有“三多”
星 光:2007年,受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影响,李俊瑞参军入伍。如今,他以多“勤”、多“痴”、多“能”,被官兵冠名“李三多”。下连不久,就成为同批兵中的第一个“单放兵”。“多勤”、“多痴”造就了李俊瑞的“多能”。一次保障结束,两台牵引车趴窝。“第二天还有保障,出动不了可咋整?”“还是找‘李三多’吧。”刚完成保障任务的李俊瑞被找来,一番“望、闻、问、切”,半小时不到,故障排除。前不久,连队牵引车司机紧缺,连长、指导员为保障力量提升直犯愁,找来骨干商议也无果。李俊瑞翻教材、查资料,在验证可行性后提出建议:将连队的原有模拟飞机对比新型飞机进行“改造”,重新规划牵引训练路线。通过模拟牵引,保障力量大幅提升。
南京军区空军某指挥所有群官兵,他们身处不同的平凡岗位,却又非凡。他们因为热爱与恪尽职守,让忧患意识的枝蔓,开出壮美的花,结出履行使命的果;他们因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把绿色忠诚注入血脉,释放全部能量,实现人生价值。品读他们身上绽放的点点“星光”,不禁感叹:平凡并不拒绝成功,平凡孕育着辉煌,非凡的机遇就在身边,非凡的道路就在脚下。
主人公:黄宏吉
名 片:自动化站工程师
印 象:年轻的“首席专家
星 光:皮肤白净,一副眼镜,说起话来细声细语。21岁涉足指挥自动化领域,两年后成为军级单位指挥自动化系统“首席专家”,参加重大军事行动三十余次。部队战备任务重、演习训练多,飞机以每小时数百公里的速度巡航,遇到突发状况,地面指挥人员不能在第一时间迅速做出反应,很可能导致飞行事故。指挥信息系统建成试运行之初,系统存在缺陷,空情处理不稳定,修补漏洞需将系统处理前后的数据进行比对,原始空情数据每小时有近万个,比对工作的繁杂程度不言而喻。“等专家时间长,不比对绝对行不通”,一下狠心,他将被褥搬进了办公室,“鏖战”三日两夜,几十万条数据硬是被他捋出了头绪,“每天看得是头晕脑胀,梦里都是空情数据”。半个月后问题逐一解决,“首席专家”开创了本单位独立排除此类故障的先河。
主人公:刘 军
名 片:所属某场站气象台观测员
印 象:做好小事成就大事
星 光:抬头看云、雨中漫步的情调,很自然就会把人带入诗情画意、浪漫恬淡的意境。但如果眼中的云只有形状和种类之分,雨只是一串串繁杂的数字,还会有诗意和浪漫?还会热爱这样的岗位吗?刘军回答:“会!把浪漫化为严谨,升华的是青春价值!”一支铅笔、一个观测记录簿、几个登记本,便是刘军工作时的全部工具。每值一个班,需要记录的本子就有10多种,所观测的项目多达15项,记录的数字符号约2000个。入伍10年来,他默默无闻地隐藏在准确的天气预报幕后,踏踏实实地重复着每天同样的观测工作,只要到了观测时间,无论是倾盆大雨还是电闪雷鸣,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总是毫不犹豫地冲向观测场,记录下第一手观测资料,所记录的数字符号已超过300万个。这些年,刘军做过很多相同的梦:起床迟了、观测误了、仪器没了……并时常在惊恐中醒来——这也许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
主人公:冯剑雄
名 片:所属导弹某团司机
印 象:策马奔腾 马到成功
星 光:“嘿!老马,车打不着火,快来帮帮忙。”“老马班长,车胎压力不够怎么办……”“老马”名叫冯剑雄,缘何以“老马”相称?大家说,他做事沉着干练、踏实心细,就像一匹“老马”。对此,老马自己经常调侃:“我姓冯,还是两匹马!”老马的技术在全团屈指可数。一次,部队赴西北执行演练任务,老马所驾驶的50吨吊车要进行火车加固,吊车不仅重、底盘低,上火车平板时后轮很难吃上力,指挥员几番调度,无济于事。老马一边驾驶,一边指挥着人员加沙袋、垫木板,力求协调一致。不一会儿,令人揪心的吊车在老马的驾驭下成功上了平板,大家欢欣鼓舞地说道:“老马一出马,万事莫要怕!”有人问老马,你都这么老了,还这样累死累活,图个啥呀?老马却笑着回答:“部队培养了我这么多年,组织一声令下,我老马定会策马奔腾,马到成功,坚决完成任务。”
主人公:李 勇
名 片:所属某场站联合灶管理员
印 象:打造舌尖上的幸福
星 光:央视主持人李咏口才绝佳,是名嘴中的名嘴。此李勇和李咏一字之差,却也练就了一副嘴上好功夫。“联合”意义重大:对灶房来说,这里既有场站的机关干部和基层官兵,还有几支驻训部队,外加飞行员,都需要饮食保障的联合。都说“好的伙食胜过半个指导员”,李勇说:“这句话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为了满足官兵的饮食喜好,他挨个单位去征询意见,与官兵一起制订每周食谱;为了节约成本,他深入驻地考察各个农副产品批发点,尽力减少中间环节,由总经销商直接供货;为了保证饭菜口味,在他的建议下,炊事员们到地方酒店跟“大师”学艺;为了保证饮食安全,他不论空勤地勤,坚持每餐每菜必验。在“名嘴”的操持下,官兵不仅吃得放心、吃得健康,更吃得开心。
主人公:秦勇敢
名 片:所属导弹某团技师
印 象:胆大心细
星 光:“‘大敢’,雨下得太大,低空雷达高塔装载出现松动,火车马上调度,怎么办?”只见“大敢”迅速脱掉雨衣,手拿铁丝和加力棒爬上高塔进行紧急加固。秦勇敢,高高壮壮、表情严肃,人送外号“大敢”,称之胆大心细、有勇有谋。“大敢”勇猛果敢,在全营响当当的。去年,他跟随部队赴某基地执行多兵种联合演习任务。演习当天,“敌机”突然出现在防区外侦察,营长立即命令联测车给雷达进行标定。“110度。”“大敢”通过定标测量立即上报坐标方位角。然而,其他人采用另一种测量方式得出结果是116度。两个数据竟然相差6度。营长随即命令秦勇敢重新进行校正,“大敢”拍着胸脯立下军令状,“我的数据毫无差错”。
主人公:李俊瑞
名 片:所属某场站汽车连牵引班班长
印 象:这个兵有“三多”
星 光:2007年,受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影响,李俊瑞参军入伍。如今,他以多“勤”、多“痴”、多“能”,被官兵冠名“李三多”。下连不久,就成为同批兵中的第一个“单放兵”。“多勤”、“多痴”造就了李俊瑞的“多能”。一次保障结束,两台牵引车趴窝。“第二天还有保障,出动不了可咋整?”“还是找‘李三多’吧。”刚完成保障任务的李俊瑞被找来,一番“望、闻、问、切”,半小时不到,故障排除。前不久,连队牵引车司机紧缺,连长、指导员为保障力量提升直犯愁,找来骨干商议也无果。李俊瑞翻教材、查资料,在验证可行性后提出建议:将连队的原有模拟飞机对比新型飞机进行“改造”,重新规划牵引训练路线。通过模拟牵引,保障力量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