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养成教育在小语预习习惯培养中的作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w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学科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起始、启蒙课程,要提升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效果,我认为必须抓好“预习”这个环节,它是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活动的基础。但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所限,他们还缺乏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学习完全是凭兴趣、凭好奇,对课文的预习也是一样,一旦“激情”褪去,预习这种学习活动就无法坚持下去了,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的同时必须抓好这项工作。养成教育,它是学生语言入门学习的方式之一,它能使学生在合理、科学的训练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一、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大力营造预习的氛围
  语文的预习活动也需要一定的氛围。古人云:身教重于言教。这就是强调“行为教育”。行为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重要内容,它是要被放在第一位的。因为学生行为的主导有助于强化习惯的矫正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预习是学生进行语文自主学习的行为,他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需要兴趣作支撑、意志作后盾,方可逐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小学生的预习意志的磨练需要教师的积极、正向的引导。对学生的预习来讲,教师就是“明灯”。我们可以在学生进行课文学习之前,给他们精心预设问题,严格要求他们在对课文进行预习的同时完成这些题目,而且把完成问题作为硬性的规定,督促学生完成对课文的“预习”。但这样“强制性”的实施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往往容易对预习产生反感,甚至厌学。就此,我们还应和家长沟通,实施“家校联动”,让家长配合、督促,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预习,让家长给孩子进行正常的预习“奖励”,使学生保持持久的预习兴趣;同时和家长形成共识,让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使学生对语文课文的预习融入他们的学习生活。
  二、取用合理的指标来量化学生的预习,激发他们积极的探究心理
  小学生的思维还处在感性认知、直观形象的时段,教师给他们抽象的讲解如何如何预习,是不够的。虽然我们给学生的课前预习做大量的引导,但因为他们缺乏自控和持久,所以我们还应在学生预习中用一定的指标来量化,来激发他们。如苏教版六年级《理想的风筝》一课,在预习时,老师列出一份表格,内容如下:(1)通读全文,读准生字,读准字音。(2)课文主要写了谁?(3)课文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一设计,使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更加有的放矢,学有方向。
  学贵在疑。对课文的预习也是一样,“疑”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是促进学生积极探究预习的前提。学生能够提出疑问,说明:一学生对课文已经做了阅读,最起码的在形式上完成了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二说明学生在预习已经做了思考,对课文内容发出了兴趣,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从思想上重视并深化了预习;三预习已经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了,他们已经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了,且在预习中积极寻找。事实上,通过这样的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预习过程,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的学习活动自然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
  三、给学生积极的情感评价,使他们树立自信
  现今的小学生90%以上是独生子女,他们自我意识强,心理敏感度高,耐挫能力不够,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呵护。因此,我们对学生的预习要多作鼓励性评价,帮助他们树立并增强自信。
  1.多首肯,少对比
  以苏教版六年级《莫泊桑拜师》一文为例,学生在预习中对“莫泊桑”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预习的体会时。有些学生会觉得:莫泊桑一连观察三天都没有什么发现,真笨。有的学生则认为:福楼拜没有指导得好,指导不细致,才导致这样的结果。这些体会都是不同学生的对文本的体验,没有好坏优劣之别,只要正确,我们就该给他们充分的肯定,不要对他们的看法作对比,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认识和思维。
  2.表扬升级“定星”,提升激励的正能量
  表扬是为了正面激励学生,也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的推进剂。而不断的改变表扬的模式,并对学生受到的表演加以累计,当他们的被表扬的次数达到一定的程度时,给他们升级、定星,这样就能使学生的预习始终保持一种前进的动力和正能量。比如从评定“预习能手”、“预习标兵”、……逐步升级为“预习明星”、“预习示范生”……这样使学生预习的兴趣一直处于高涨状态。
  四、蝴蝶行动,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的根本目的就是就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逐步实现自我发展,让他们自觉形成一定的规范,便会引起“蝴蝶效应”,使学生的语文预习真正的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并坚持下去、沿用下去。学生的预习都是从对教师的指导“跟学”开始,他们从最初依赖教师布置的量化问题,逐步摸索到符合自我发展需要的预习方式。
  预习的方法方式很多,而且也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课文内容的不同,做不同的选择。所以,预习的方法方式需要活学活用、活化。这与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息息相关,更与他们预习方法的内化程度相关联。预习,是学生利用“已知”去探寻、了解“未知”,以此训练学生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使他们知识结构得以扩展和完善。
  至此,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已经从开始的“被逼”到完成教师量化的问题、到依瓢画葫芦,逐步实现了个体自行复制教师的预习流程,最终内化为符合个性的预习习惯,在此过程中,得到教师和家长的鼓励,也使学生的预习自信心不断增强,最终养成主动进行语文预习的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其他文献
彩虹城的下午,是阳光最灿烂的时候。松鼠大叔挎着一篮松果,哼着小曲高高兴兴地走回家,刚开门,就发现屋里被翻得乱七八糟。他急忙扔下松果篮打开柜子,果然,他珍藏的特级松果不见了。这枚松果超级大,籽粒饱满,是松鼠大叔冒着摔落的危险,爬到最高的松树上,从最高处的细枝上采摘的,因为舍不得享用,所以一直珍藏着。  松鼠大叔特别着急,他立马拨通了汪汪狗警官和马小虎小侦探的电话。别看马小虎还是个小男孩,可他已经协助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取得一种制造新型耐高温结构材料——硅化物(Silicides)方法的专利权。这种新材料能够用于苛刻的环境中。该硅化物材料具有合乎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