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教育教学领域也应该与时俱进,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而,我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全新的思想观念武装自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培养起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
  当今社会,创新成为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教育教学领域,就是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服务的。因而,一线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以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介于此,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小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不断探索,以期逐渐培养起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烘托小学语文课堂的创新气氛,激发小学生的创新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已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生动、精彩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思维活跃起来。因此,教学要根据课堂的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设具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和游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笔者在教《晏子使楚》一文时,教学程序上作了如下的安排: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动作和语言,然后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并告诉学生在动作上可适当发挥。学生开始较为胆怯,但在笔者的鼓励下,一学生上台后将晏子的行为进行了一番变通,他的表演不算出色,但却引来了阵阵掌声。这就说明学生对这种“叛逆”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表示赞同或者说至少是不反对。学生们情绪高涨,在台下不断地演示着自己所想象的动作和语言。老师对学生思维的变通给予了及时的肯定。通过上述过程,学生全方位感受到了课文的内容,从表演的对话、行动中,感受到了晏子的大智大勇,三次反驳楚王,最后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学生的兴趣昂然,整个教室充满了欢乐气氛,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兴趣正浓的时候,笔者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楚王再用别的方法侮辱晏子,晏子又该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又围绕这一话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我们如果能够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来营造氛围,巧设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的兴趣,且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及时鼓励,哪怕是一点点的闪光,也不遗余力地捕捉,给予充分肯定。这样,学生就能够获得创造的心理体验,体味创造的甘苦,激发出新的更高的创造情感和动机,以更大的努力去进行新的具有一定创造性意义的活动。
  二、为小学生制造探索的机会,以激发其创新思维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都具有创新思维。心理学告诉我们:创新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造力的核心。创新思维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在一次看图作文辅导中,要求以图中的“蚕”为对象,充分发挥想象,自己命题作文。学生动笔前,笔者拿出事先准备的辅导资料,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蚕的生活习性、它为人类作出的贡献以及古往今来赞美蚕的一些诗句,最后讲蚕的一生的结局。相关资料介绍完后,学生迅速开始构思。
  作文收上来后,令笔者颇感欣慰的是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做到了有话可写,而且不少学生在作文里纷纷赞美了蚕的献身精神。但是,让我感到出乎意料的,是有6位同学与其他赞美蚕的同学截然不同,他们认为蚕的一生是可悲的。其中最为精彩的一篇的小作者认为,蚕不思进取,饱食终日,最后作茧自缚,自己毁灭了自己。并由蚕联想到生活中的人,蚕没有“自己”毁灭“自己”的意识,而有意识的人明知会毁灭自己,却仍作茧自缚,其结果比蚕更可悲。学生由蚕及人,文章自圆其说,闪现了智慧的火花。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有这样的认识,的确难能可贵。由此看来,语文教学不怕学生做不到,就怕教师“想”不到,这个“想”,就是给学生设计探索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是使学生产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新时代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此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为小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
  众所周知,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激活小学生的想象呢?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当代小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蕴含着极大的创新潜力,这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古人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课堂因势利导的提问是教學过程中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笔者在教《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在学生对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有了一定的感受之后,因势利导,在教最后三节时,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当列车未开动时,站台上会是怎样的情景?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第二,当列车开动时,又会出现怎样的情景?第三,当列车开远了,假如你是一名志愿军战士,你的心情会怎样?会想些什么?学生都没有经历志愿军战士的生活,要回答这些问题只能通过体会课文内容,大胆想象,而在充分展开想象时,学生必然联想到自己生活中与亲朋好友分别时的类似场面。这样,课堂教学既能完成激发学生想象的任务,又体现了语文教育的情感性。果然,在了解了中朝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的基础上,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其答案中蕴藏的真实的感受、深刻的体验完全超出了笔者的意料。精心合理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解答欲,而在解答的过程当中,对经验知识和书本知识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的目的。
  总而言之,我以小学语文课堂为阵地,在教学中不断摸索,终于找到以上这些措施,也逐渐培养起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深知激发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但是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所采用的方法得当,就一定可以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摇篮!
其他文献
群众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政治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群众文化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由于其固有的和谐特征与和谐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更加充分地发挥群众文化的和谐功能,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智力支持和以及良好文化氛围。    一、群众文化的内涵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理念和“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要求,理想的课堂教学应当建立在“学大于教”的逻辑起点上,只有具备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学生所学的知识才会超过教师所教的内容。  1 农村小学个性化阅读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6月15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表示,从今年7月1日开始,台胞办理来往大陆签注和居留签注的收费标准全面下调,总体调降幅度达50%。
乡土社会的一大特征是“熟人”社会,一个“熟”字是社会的基调,对这块土地的熟悉,对在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事情的熟悉,乃至对将要发生的情况的熟悉。乡土上的一切都像是已经有剧本的戏,每个人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按照既定的规律发展,就可以达到预期目标。这是二十世纪40年代乃至更早的中国乡村的特征与表现,也是《乡土中国》的基础观点。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代中国社会中更多地出现了以小区、社区为单位的居住聚集区。狭
日本是较早在广播电视领域实施公营和民营双轨制的国家之一,其广播电视体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公共广播电视和商业广播电视的并存体制,这也是加拿大与日本广播体制的相似之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从小学到高中,前后有十二年的寒窗苦读,照理说,写一篇言辞通达的文章对高中学生来说似应不成问题,而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经过寒窗十余载、作文数百篇的训练,到毕业之际,仍写不出一篇象样的文章。提及作文两字,便心生畏惧,无从下笔。语文的作文教学何以会陷入如此尴尬的窘境?实令人深思。  一、作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作文教学缺乏长期指导,有序训练  中学生作文水平低下,原因是多方面的。作文能力之提高决非朝夕
一、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未成年人近3.67亿,占全国人口28%,从整体上看,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较好,热爱祖国、积极向上、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但近年来,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加之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新的渠道的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乘隙传播,严重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民俗文化资源,抢救民间文化遗产,促进我区与台湾之间的民俗文化交流,广西民协于7月3日至11日组织会员赴台进行桂台民俗事象开发利用交流考察。
摘要:T本文章主要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指导等。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技巧;课堂教学;阅读能力  Abstract:The importance of the reading teaching. This text is main discus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how carry on reading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