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儿内科病房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防范对策。方法:分析儿内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安全隐患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护理管理能力、护士技术水平和环境卫生安全等方面,也体现在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态度。结论:通过对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采取防范措施,从而提升儿内科的治疗环境,改善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儿内科;病房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298-02
1 儿内科病房安全隐患分析
1.1管理力度不足
儿内科病房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管理和人员两方面[1]。目前科室尚缺完善的管理制度及体系,护理人员即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无法科学、细致地开展病房安全管理工作。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导致消毒隔离、治疗护理等工作无法按质按量的完成。科室内不具备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护理人员的违规操作时得不到及时惩处,催生了护理人员的侥幸心理,易导致工作失误,引发医患矛盾和纠纷。在工作中忽视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的重要性,对于危重患儿以及特殊患儿的护理工作不够全面,科室内开展质控检查不到位,也缺乏必要的考评监督制度,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能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
1.2护理人员能力不足
儿内科病房护理工作的展开,既需要强有力的监管制度,也需要护理人员自身提高业务能力。但是目前科室大部分的护理人员不具备过硬的护理能力[2]。对于护理常规、急救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系统和扎实,导致其在工作中病情观察不到位,无法及时为患儿提供有效、及时的护理。而且护理人员未掌握儿童心理学和行为学知识,对于儿童的异常行为不够敏感,无法及时提供安抚和护理。科室内部分护理人员对待护理人员培训的态度过于散漫,对仪器设备的使用不過熟练,无法根据患儿的病情去调试并使用监护仪、注射泵等,不仅仅耽误患儿的救治,也加重了患儿家属的不信任感,加重了紧张的医患关系。
1.3其他因素
由于儿内科病房的患者年龄低、言语表达能力差,而且对于医院也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在巡房和护理的过程中,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到患儿的实际情况,无形中增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患儿病情较重,且抵抗力较低时,也容易感染其他的细菌,导致病情加重或者引发其他疾病,为医护工作带来更严峻的考验。而且部分患儿家属情绪比较焦虑激动,护理人员在沟通过程中未能及时安抚家属情绪,导致家属对医院的不信任,无法配合的开展护理工作,而且对于病房内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标准也不够重视,未正确的使用床栏及设备,随意丢弃医疗垃圾、未妥善处理患儿排泄物等行为在儿内科病房中十分常见,这些行为和问题都会导致安全隐患事件频发。
2 儿内科病房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
2.1加强儿内科病房管控
为了加强科室的病房的管控效果,科室可以建立三级质控网,一级质控由责任护士组成,对本班工作质量进行自检不少于2次/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级质控由高年资的护士担任质控组长,每人分管2-3名护士,每周对其护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三级质控由护士长完成,对全体护士进行护理质量把控。通过质控检查发现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组织定期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存在共性护理问题或难以解决、整改的护理问题,制定改进方案,逐步提高护理质量。其次,改革排班模式,优化班次安排,做到新老搭配,明确工作职责,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根据科室护理工作量及护理人力配置情况实行责任护士包干制,每个责任护士分管病人一定数量的患者,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既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也可以保证护理效果,避免护理人员长时期处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在岗的护理人员接受全方位的监督和考评,从护理质量和服务满意度等多方面对护理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对考评的结果进行排名公示,与评优评先挂钩。科室内制定病房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对病房内的安全隐患进行系统排查,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防范措施。科室内也应当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更为细致、全面的病房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护理工作能够有序展开,这不仅仅能够保障患儿的身心安全,也能够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
2.2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
在加强病房管控的基础上,护理人员也应当从自身出发,提升专业的护理能力,从而保障病房以及患儿的安全[3]。首先,科室内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包括业务学习,床边查房,疑难病例和危重病例的分析讨论会等医护知识培训,引导护理人员自主地追求职业发展,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其次,安排护理人员根据不同层级参加系统的护理人员知识培训,并定期的接受考核。科室制定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并组织安排科内护士进行专科知识,急救知识、操作技能、心理学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知识的培训,要求护士熟练掌握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症患儿的护理常规,以便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准确地判断出患儿的病情。在培训过程中加强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特别是急救技能的培训,要充分利用教具进行实练操作,提升熟练度,这样才能够保证救治工作的效率。也能拓展护士的知识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规范儿内科病房的安全管理。科室内开展“老带新”、“互帮互助”等形式的交流学习,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的护理人员进行经验和知识的传授和指导,解答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促进护理人员的全面提升。
2.3加强病房卫生、陪护人员的管控力度
由于儿内科患者的年龄普遍较低,抵抗力也较弱,为了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护理人员首先应当加强对病房环境卫生的管控[4]。负责病房卫生的保洁工作人员首先要接受系统、专业的培训,掌握消毒、清洁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重视病房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按时、按标准对各个病室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护理人员要对保洁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工作。要注意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和污染区,要区别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在为患儿进行护理和检查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穿工作服和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严格进行手卫生消毒,避免细菌通过护理人员的手进行传播[5]。针对患有传染性疾病或自身免疫力较低的患儿,应当进行接触隔离或者单间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加重病情。
医护人员也应当加强患儿家属的卫生意识,对患儿家属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护理知识培训。家属要及时清理患儿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做好衣物和包被的更换。制止患儿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随便丢弃尿片、乱丢垃圾的行为,避免污染源的出现。
患儿年龄小,危险的识别意识差,患儿住院期间易出现一系列的安全问题[6],因此患儿的看护难度要比其他科室更高。科室制定住院病人安全告知书,要求家属24小时陪护,禁止患儿接触开水装置,杂物房等特殊区域,禁止患儿在病房和走廊内奔跑打闹,不能让患儿单独在床上玩耍,家属睡侧一定要上好床栏,及时制止多动、攀爬等危险的行为,避免患儿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烫伤、受伤等意外事件。
3 结束语
由于儿内科患者群体较为特殊,而且患者的年龄普遍较低,所以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需要考虑到患儿的实际特点,结合患儿的病情去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综合各方面因素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这样才能够降低儿内科病房的安全隐患,而且也能够缓解患儿家属的紧张情绪,以便家属可以更好地配合开展医护工作。同时,护理人员也应当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与患儿家属积极沟通,为患儿及其家属营造出一个更安全、更舒适的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荆世真,崔锦美,赵兴娥.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 16(14):109-110.
[2]李美荣.儿科护理安全隱患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15(17):237-238.
[3]匡敏玉,高珊珊,刘丽丽.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安全护理对策分析[J].医药卫生(引文版),2016, 16(10):00104-00104.
[4]张俊华.儿科院内感染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6):752-753.
[5]楼小红.基层医院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1995(06):32.
[6]郑群英.基层医院儿科病房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J].哈尔滨医药,2012(3):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