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技术在缺水地区找水中的研究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对水资源的需要量,但是随着水源污染和气候变化,导致可利用水资源和降水量急剧减少,使我国的水源面临着严重的短缺现象,这种现象在一些缺水地区表现的更加明显。而物探技术是一种适合于各类物探找矿、找水及工程物探勘查的技术,因此本文就物探技术在缺水地区找水方面做了相关的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对缺水地区找水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物探技术 缺水地区 特征分析 物理性质
  [中图分类号] TV21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6-280-2
  近年来,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问题,这给缺水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日渐严重化,就需要寻找可靠的水源,从而缓解地区的缺水问题,本文主要是运用物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对缺水地区找水问题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并显示了物探技术在缺水地区找水工程上的技术优势,为我国抗旱找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障和技术支撑。
  1物探技术的简单分析
  物探技术是一门非常值得研究的学科,它主要是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地球的各种物理场分布及其变化进行观察和勘探测,同时以分析介质结构、物质组成、形成和演化为基础,从而对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以此为寻找能源、资源和环境监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物探技术是间接的勘探方法,它是根据物理现象对地质体或地质构造做出解释推断的结果。但是物探技术还具有多解性的问题,因此为了获得更准确更有效的解释结果,可以通过多种物探方法配合的方法,从而进行对比性的研究,同时,要注重与地质调查和地质理论的研究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水资源的寻找多是地下水,肉眼是很难分辨那些地方是存有水源的,那么如何搞清地下水源的分布情况呢?这就需要利用岩石的物理性质。岩石具有密度、磁导率、电导率、弹性、热导率等多方面的物理特性,根据地下岩石分布情况不同,岩石的物理性质也随之产生变化。各种物理性质都表现为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物理现象,通过这些物理性质可以对地下岩石分布进行了解,如通过观测不同岩石引起的重力差异来了解地下地层的岩性和起伏状态;通过观测不同岩石的磁性差异,来了解地下岩石情况;通过观测不同岩石的导电性差异来了解地下地层岩石情况等。因此通过运用运用现代物探技术,完全可以记录到上述物理现象的变化,进而可以了解地下岩石的性质及其分布规律,从而达到寻找地下水的目的。
  2缺水地区特征分析
  由于周边环境和地势变化的不同,不同的缺水地区在特征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对于华北地区而言,该地缺水的原因是:①自然原因: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少;降水季节不均衡,季节和年际变化大。②社会经济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对于黄土高原地区而言,该地缺水的原因是:①自然原因:植被覆盖低,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夏季多暴雨冲刷能力强。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对于西北地区而言,该地缺水的原因是: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多大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补充少;气候类型体现为大陆性,降水少,受季风影响小;处于内流区域,水源补给方式以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为主,季节性变化大,春夏季干旱特征显著。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特点,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以都表现出干旱的特征。②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各地区在缺水问题的原因上存在着诸多不同,但是不难看出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同性的问题,主要缺水原因受到自然环境和人文的双重影响。
  由上面可知,我国各地区在水源缺乏上面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在气象水文方面,受到当地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温、降水量月份分布不均的影响,在某种也会对水面蒸发量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水源的可使用量。在地形地貌上,受到海拔的影响和泥水冲刷沉降对河流造成阻隔,从而影响河流的流通量。在地层方面,受到岩浆活动的影响,衍生了一些沉积区,使地表覆盖着巨厚的沉积物,这也给水源的寻找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在人类活动上,受到工业的发展,中国早期以环境为代价,重点发展经济,这给中国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在给水源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一些本可使用的水源,变成了污染严重的污水、废水、毒水,这给本来水源困乏的局面更是雪上加霜。由此可见通过对缺水地区的特征分析,我们应该从缺水的源头出发,利用先进的技术,对水源匮乏的现象进行治理,并寻找可供人们使用的水源,从而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足够使用的水资源。但是对水源匮乏的现象进行治理是一个时间较长的课题,要想真正实现还要有较长的路走,为了尽快的让人们用上放心的水源,当前的任务中心还是以找水为重。
  3物探技术在缺水地区的具体应用方法
  物探技术主要是利用岩石的物理性质来实现的,它主要的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地温法勘探、核法勘探等几种方法,当然不同的方法之间所运用的物理原理也各不相同。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也可以综合几种方法进行合理的利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本文主要利用的方法如下:
  3.1音频大地电场法
  它是通过对地面沿一定剖面线的电场分量 Ex的测量来研究地电断面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岩石电阻率的变化情况,从而达到地下水源、目的。同时经过相关求解可以得到下面公式:
  其中Ex表示电场分量;H表示磁场分量;ρ表示与介质交流岩石的视电阻率;f 表示工作频率,Ex/Hy 表示波阻抗,在同一地区小范围内磁场分量 Hy基本稳定,而 Ex是随着ρxy变化的。
  同时音频大地电场法还具有以下特点:
  (1)装备比较轻便,不需要太多的操作人员,可以有效的减轻工作量
  (2)受到地形影响较小,可以的真实反映地下的岩层、构造情况,从而为地下水源寻找提供依据;   3.2激发极化法
  激发极化法是以岩、矿石激电效应的差异为基础,从而达到找矿或解决某些水文地质问题的目的。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联合剖面排列、对称四极测深排列等。在找水工作中,激发极化法是通过配合音频大地电场法使用的,同时采用的是对称四极排列法,此法可以提供地电断面变化的资料。在另一方面受到激发极化法收地形等因素影响较小的原因,它通常被用于山区找水。同时激发极化法具有以下特点 :
  (1)一方面测量的参数比较多,另一方面受地形起伏和周围岩性不均匀的影响比较小;
  (2)能够直观的反映地下水位埋深和相对富水地段深度;
  (3)可以很好的将低阻体中的含水层和其他物质分开。
  3.3 EH4电磁法
  它主要是找深部构造裂隙中的地下水,所以使用的是天然源信号。这里主要利用岩石导电性和导磁性的物理特征,对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传播过程所呈现出来的特征进行研究,从而为了解地下水源的分布情况提供了有力的参照,同时通过测量到的参数,对电阻率进行求解,并根据不同的地区情况,进行灵活的运用,通过改变频率可以达到测深的目的。
  它主要是利用静态效应机理与处理方法 在电磁测深中,当地表存在电性不均匀体时,在电流流过不均匀体界面时,形成界面积累电荷,由此产生一个与外电场成正比的附加电场,给电磁测深响应带来畸变,这种影响成为静态效应。 一般情况下,由雷电和太阳风等引起的地磁脉动不会再大范围内产生明显的变化,而且受地层电阻率变化的影响也相当弱,相反,电场受地电场结构影响相当明显,在小范围内会有很大变化。 对于静态效应,空间滤波处理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类方法,并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其主要思想在于:静态效应是一种由局部原因引起的局部效应,放在广大的区域上效应会被有限的平均掉。 对浅部为层状地质构造的区域,最简单的空间滤波方法是把所有曲线做简单位移,并使它们与近地表的特定频率相拟合;但这样做的不利因素如下:一是带有较多人为因素,二是对那些非静态效应引起的异常单总是会校正过分或不足,三是消去了那些貌似静态效应而又非静态效应引起的异常。 Bostick 提出了消除 HMT 数据中静态效应的电磁阵列剖面法(EMAP)。在该方法中需要采用小极距连续观测电场水平分量,适当的观测磁场水平分量,将计算的卡尼亚电阻率作为二度空间,选择一自适应低通滤波器对其进行滤波处理,获得静态校正后的视电阻率。EMAP 方法的关键是如何选择合理的自适应滤波器。
  4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我国缺水地区找水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物探技术的加入。物探技术利用物理学和地理学的原理,并通过对先进科学仪器和科学方法的使用,为我国水资源匮乏局面的解决指向新的改良道路。
其他文献
[摘要]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对我国的水环境保护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当前地表水环境监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别从重视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提高对数据的分析能力;重视水环境监测中数据的取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提升监测信息水平,促进水体监测信息化发展等方面对提高地表水环境监测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地表水 环境监测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地震是一种可预测性比较小、破坏力强的自然灾害,地震对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会造成严重的影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而且地震对环境也会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因此,地震监测工作十分重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在地震监测工作中所涉及到的环境问题,以及因此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地震监测 环境保护 自然灾害  [中图分类号] P31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6-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耕地撂荒概述、古路镇耕地撂荒定量分析的方法、耕地撂荒可持续性评判指标体系及模式这几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耕地撂荒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6-305-2  0前言  可持续的耕地撂荒是一种程度很低的撂荒,它对人们当前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未造成损害,因此耕地利用保护中应以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土
期刊
[摘要]矿山是人类开采矿产资源的场所,但在开采资源的同时,使山体开膛剖肚,自然景观惨遭毁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由于开采边坡角过陡,岩体自然稳定性破坏,还诱发边坡崩塌、滑坡、泥石泥等地质灾害。本文主要对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提出可供参考的防治措施和建议,从而达到防灾减灾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关键词]矿山地质 环境保护 措施及效益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码] B
期刊
[摘要]页岩气是目前最重要的非常规天气资源之一,本文充分调研了国内外有关页岩气储层微观孔隙类型研究的文献,介绍了较为有代表性的三种页岩气储层微观孔隙分类方法,包括R.G.Loucks, R.M.Reed(2009)的分类;M.Milner等(2010)的分类;聂海宽,张金川等(2011)的分类。结合碳酸盐岩孔隙分类方法,提出了本文的分类方案,将页岩气储层微观孔隙分为粒间孔、粒内孔和有机孔三大类,再
期刊
[摘要]环境问题是困扰全世界的重大问题之一 ,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土壤污染、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在解决这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全面的环保意识的同时 ,还需要通过合理的环境管理手段进行限制污染的发生以及治理已经污染的环境。在环境管理的范畴内 ,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办法是以行政单位为基本依托的。而由于环境问题如水环境问题、大气环境问题由于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而处于跨行政区域的。因此通过区域环境
期刊
[摘要]柱状叠层石具有趋光性,因此其柱体成弯曲状。柱状叠层石生长的条件为高能环境,同时在潮下与潮间环境其生长也有所不同。本文将研究中上元古界柱状叠层石的生长,首先将分析叠层石形成的条件,其次介绍柱状叠层石的生长,最后阐述潮下与潮间环境的柱状叠层石。  [关键词]中上元古界 叠层石 柱状叠层石 生长  [中图分类号] S759.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6-2
期刊
[摘要]根据滏阳河水环境管理所遇到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通过工程技术与非工程技术方法的探讨,找出滏阳河水环境治理的办法,为滏阳河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滏阳河 水环境 治理  [中图分类号] S273.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6-317-2  0前言  滏阳河发源于磁县西北的釜山,流经邯郸、邢台、衡水、沧州4市,于献县贾庄桥与滏阳新河汇流,
期刊
[摘要]卫星,指在宇宙中所有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体,环绕哪一颗行星运转,就把它叫做那一颗行星的卫星。当物体以很大的速度发射时,它将做作圆周运动。此时会产生一离心力,此离心力的大小与转速平方成正比。速度越大则离心力越强,当离心力与地心引力平衡时物体即可环绕地球不停的运转,所以只要人造卫星的飞行速度大到能平衡地心引力的地步,就可不停止的飞行而不掉落。  [关键词]轨道 圆周运动 离心力 地心引力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成为较流行的测量方式,其技术本身在实际应用中日渐成熟,国家测绘管理部门针对地籍测量,亦提出了"实现数字化"的这一要求。这个要求一经提出,就给传统的Auto CAD软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将南方CASS绘图软件不断升级并合理广泛的应用到地籍测量中,成为了我国地籍测量行业的首要任务。因此,本文将对南方CASS绘图软件在地籍测量中的作业流程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