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语文“回家”的路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里,“工具”这一表述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它旨在突出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这一特点;而“人文性”则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只有两者有效结合,才能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发扬字里行间的人文,“教什么”“怎么教”永远是每一位站在课堂上的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近日,我由执教《怀念母亲》一文,得以再次深思这一问题。这篇文章“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扎扎实实教语文,落实语文,如何用最具体的目标、得当的方法让学生得到听说读写的训练?如何带领学生感受这一个个方块字间里透露的深挚情意,感受赤子之心?我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紧抓关键词句,品传情达意之美
  一般说来,一篇文章拿到手读完,我们要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只有把握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才能通过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达到深刻理解课文的目的。针对本篇而言,通过抓中心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无疑是一种好方法。
  然而,怎么突破效果最佳呢?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读课题,读出情感,这时,我紧紧抓住题目中的“母亲”一词问学生:“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一个是亲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我追问:“对于这两位母亲,作者又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呢?”生答:“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我继续追问:“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学生很快找到了第一段中的这一句,全文也正是在这样的感情基调中行文的。这时,我强调了通过抓中心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这为学生接下来解读文本同样也起到了情感引线的作用。继而我引导学生思考接下来的问题,“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怀念自己的两位母亲呢?”这样既交待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又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主干,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学生更为明确的感受到了为何作者在开篇之初,笔端就流露出了深得化不开的情与义,更明白了全文情感基调缘何如此。
  二、珍视个人解读,寻合作探究之路
  文章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里处处流露着季老对两位母亲最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我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寻找出自己眼中的所见到的那份情感。学生在默读、勾画的过程中,沉静、安然,当提出可同桌间互相交流自己的解读时,彼此期待的眼神,交流的话语又让寂静的课堂回归了思想的碰撞。我鼓励多元解读,但尊重文本,把握大意。学生虽与季老不曾蒙面,也无季老这样的境遇,但是,深入文本,涉及情感之体验,竟然是把握得极好。他们找到了“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等句子。值此,我十分欣喜。
  三、坚持以读代讲,悟语言文字之美
  我们提倡诵读,即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眼到、心到、口到,传其声,表其情,以此再次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为此,在课堂上,我少讲,或不讲,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争取读出自己不同的感情色彩。在针对学生理解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我让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等词语,让学生自己读句子,谈感受,并链接《赋得永久的悔》,让学生明白作者对母亲的悔恨,再让学生反复地读,从读中体会到了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在部析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怀念时,我结合课文内容,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体验;此外,为更有效地进行读之悟,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比读、选择喜欢的部分读、自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这也是符合阅读教学的内在规律:感受→领悟→升华。
  四、引导发挥想象,扬学以致用之帆
  《新课标》中针对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提到,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习文章的情感表达方式呢?通过有效引导教学,学生已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水到渠成之际,我引导学生:“同学们,对两位母亲深深的怀念,一直伴随着季老渡过了在欧洲的十一个春秋,四千多个日日夜夜,在这四千多个魂牵梦萦的日子,他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日记,同学们,请想一想,他在日记里还会怎么写,拿起笔,写一写。”值此之际,丰厚了作者思念祖国、思念家乡及亲人的情感,此时的仿写日记,不仅仅是对文本内容的简单模仿,而是由文本语言本身的联系揣摩生发出来的文本内容的丰厚和文本语言形式的仿写运用,如此,真正达成了语言意图、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和谐相容地被学生直观悦纳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这样的言说,不是一种理性的口头写作,而是在老师创设的课堂温馨的“情境场”中自然生发,真情流露的,老师、学生、文本三情共振,和谐交融。学到了写作方法,习得了文字。而此时,更是通过有效教学模式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学生最终习得的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相信坚持贯穿方法的引导,能力的培养,假以时日,学生在任何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并用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均会得以提升。
  一节课的时间终是有限,语文的课堂却是无限宽广。一节课“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最终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追寻语文阅读教学的“言意共生”之境,恐怕路漫漫其修远,然而只要我们时时刻刻牢记语文的课程定位,语文教学就会扎扎实实地进行,就会走向“回家”的路。
其他文献
教学中的非语言信息是除语言之外,师生间用以沟通感情、交流信息的东西。是一种无形的,但又实际存在于教学中的东西,它能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教学中的非语言信息,可以分为很多种,有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的,也有一成不变的。因此,要掌握并运用好教学中的非语言信息,就要靠广大师生在教学工作中,多多积累经验,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一、非言语信息  (一)非语言信息的种类  顾名思义,非语言信息就是指人与人相互交
期刊
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不能是一潭死水,而应融会贯通。在我看来阅读实在是一个太有益的习惯,即使是抱着功利的目的,如果能因此潜下心去读书,于今后的写作也是大大的好事情。通过上阅读课,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教师只有将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紧密结合,采取策略有效整合这两个教学版块,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注重课内阅读的指导过程,强化写作指导实效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
期刊
有人说灵感是个精灵,谁交运谁就碰上,这样的说法是不值一驳的。其实,灵感的产生是有迹可循的,不常思考,不到如痴如醉的地步,灵感是不会来的,不读破万卷之书,哪有神来之笔?形成于读,形成于思。陆游曾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妙手”从那里来?实则是日积月累中来。  灵感既然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一种新的思路、新的想法,它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灵感是偶然性的。灵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没有人能随意控制灵感
期刊
小学生一步入三年级,就迎来了一门新的学科——科学,“科学”对于学生来说,有的觉得神秘,感到新鲜、新奇,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有的感觉遥远,自己无能也无力,学习它是逼迫的。  湘教版《科学》上册,编者编写了“走近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和“奇妙的水”等七个单元。小学“科学”和今后物理、化学、生物等若干学科的学习就从“走近科学”开始。因此,教学好第一单元,特别是第一课“走进科学,让我们从校园开始”
期刊
教学之美,形式万千,但核心唯一,即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自由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地秉性发展。换言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长成才的空间和质量,是衡量课堂美否的唯一标准,离开这一标准的教学审美将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因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审美的基础就是有效性。  一、教学之美,美在内涵;内涵之美,贵在实效  教学的美要注重内涵,内涵的核心就是要有实效。也就是说,教学的美必须是建立在教学的有效之上的。
期刊
谭寒先生,结合其他专家的研究下了个留守儿童的定义:“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具体而言,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一、留守儿童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习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留守儿童”陷入一种新的“
期刊
一、角色扮演法教学模式的界定  公元1920 年,心理学家莫雷诺(J . D . Moreno)创设心理剧后,角色扮演也就成为团体辅导、谘商,以及教学上的重要技术。Moreno认为角色是动态的,倘若要帮助个人成长,则需要透过有如戏剧情境的扮演,才能让个人真正的体认生活并学习如何解决问题。透过这种历程,个人不只可借着演出来抒发情感,而且可以学得新的行为方式以适应未来生活。  在职业教育培训领域引入角
期刊
传统数学教学中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头表达。课堂上教师讲概念,学生记概念;教师讲例题,学生模仿学习,乏味的教学方法,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与当前要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极不适应。本文从发展学生提问、讨论、讲评、总结“说数学”能力等方面入手,意欲达到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去质疑、猜想、进取,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
期刊
一、引言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一个较突出的现状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重形式、轻实质,而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很多教师注意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花费很多心思设计教学环节,而忽视了课堂提问的环节,没有意识到通过有趣、丝丝入扣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增加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往往一堂教学环节设计花俏、貌似精彩的课程,课后学生的知识
期刊
一、卢梭的自然教育观  (一)人性本善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就是对学生的教育要从自然的人性出发,不要过多的干预学生自然成长的过程。卢梭推崇“归于自然”的自然教育观,与其天性哲学密切相连。在人性善恶的问题上,卢梭坚持“人性本善”的观点。这一点与我国传统思想有相似之处,我国传统思想中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也是坚持人性善的观点。卢梭认为,人刚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只是有的人在后天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和正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