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是人类实现对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特点,分析了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技术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水资源
1.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施工特点
水工混凝土一般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其质量要求与一般工业民用建筑混凝土不同,除了强度要求外,还根据所处部位和工作条件,分别满足抗渗、抗裂、抗冻、抗拉、抗冲耐磨、抗风化和抗侵蚀等设汁要求。水工混凝土施工,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工程量大、工期长: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用量通常都是几十万到几百万立方米,从浇注混凝土开始到工程基本建成蓄水,一般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1.2施工季节性强:水工混凝土的施工,往往由于气温、降水、施工导流和拦洪度汛以及灌溉和生活用水等因素的制约,不能连续均衡施工。
1.3温度控制要求严格:水工混凝土中多数大体积混凝土或大面积混凝土,通常需要采用分缝分块进行浇注。为了防止混凝土(特别是基础约束部位的混凝土)温度裂缝、表面冻害(特别是大面积薄型混凝土),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必须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对混凝土采取严格的温度控制、表面保护和接缝灌浆。
2.混凝土施工工艺
2.1基本要求
(1)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宜低于32.5R,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300kg/m3,水灰比不应<0.6,并加入早强剂。由必要时应加入防冻剂(根据气温情况确定)。(2)为减少冻害,应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降至最低限度。办法是:控制坍落度,加入减水剂,优先选用高效减水剂。(3)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临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2.2混凝土的拌制
(1)拌制混凝土用的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和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在有条件的时候,砂石筛洗应抢在零上温度时做,并用塑料纸,油布盖好。(2)拌制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如外加剂为粉剂,可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各溶液要分别置于有明显标志的容器中,不得混淆。每班使用的外加剂溶液应一次配成。(3)当施工期处于0℃左右时,可在混凝土中添加早强剂,掺量应符合使用要求及规范规定,对于有限期拆模要求的混凝土,还应适当提高混凝土设计等级。
2.3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
(1)混凝土搅拌场地应尽量靠近施工地点,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同时也应正确选择运输用的容器(包括形状、大小、保温措施)。(2)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特别是新老混凝土(如梁、柱交接处)交接处的冰雪及垃圾。(3)当采用商品混凝土时,在浇筑前,并做好相应的防冻保暖措施。
3.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存在的问题
水工混凝土工程主要包括混凝土的配料、拌制、运输、浇注、养护、拆模等施工过程,其工艺流程均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在施工中任一过程处理不当都会影响到混凝土工程的最终质量。当前,水工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钢筋的锈蚀与混凝土裂缝:由于钢筋的氧化锈蚀伴随体积膨胀,致使混凝土沿主筋或箍筋方向产生裂缝。水泥的安定性不良,混凝土的水灰比太大,早期强度低,失水太快也会引起开裂。
3.2结构疏散与水分转移:结构疏散的混凝土,以表面呈冰晶、土黄色,砂浆骨料结合脆弱,声音空哑等为特征。同时由于混凝土内部压力、温差、湿度差,使水分自边缘向中心移动造成空隙。
3.3表面起灰是以砂浆和粗骨料相脱离,表面起灰,骨料裸露为特征。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混合物水灰比太大,离析,泌水严重,粘聚性、保水性差,加上养护温度低,水泥水化趋于停止,混凝土水分迅速外离,导致表面起灰。
3.4结晶腐蚀:混凝土表面返霜混凝土硬化后,某种外剂溶液通过毛细管的作用渗到混凝土表面,而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则逐渐蒸干,此种情况还将影响混凝土与饰面层的结合。
4.水利工程中的大吸浆量情况的灌注方法
在水利工程中的岩缝灌浆一般会在1~3h内结束,单位耗灰量也会小于或者等于120~220kg/m。这时候,只要按照正常的施工工序就可以。然而对于有时候会出现的岩缝大吸浆量导致灌浆难以结束的情况,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解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特殊的地层结构条件会导致水泥浆从附近的地表溢出或者沿着某一个固定的通道逐渐流失。
针对这种情况应遵守的施工原则:(1)采用限流措施。限制注入率不大于10~15L/min,以减小浆液在裂隙里的流动速度,促使浆液尽快沉积。待注入率明显减小后将压力升高,使注入率基本保持在10~15L/min的水平,直至达到灌浆结束标准后结束灌浆。(2)采用降压处理方法。采用降低压力甚至是自流的方式来进行灌浆处理,等待浆体凝固并且不能流动之后在逐步恢复灌浆压力,按照正常工序进行处理。(3)采用多次灌浆的处理方法。多次灌浆也就是间歇性灌浆,即一定灌浆数量或者灌浆时间为标准,达到这个标准的时候便要中断灌浆,在等待一定的时间后继续灌浆。至于具体的灌浆间隔时间可以根据工程的要求、灌浆目的以及地质情况等视情况不同而设定,但是通常不要超过2~8h。
5.水工混凝土施工技术对策
5.1控制水泥品种的选购
由于水泥的粗细对黏度有一定的影响。水泥如果没有达到指定的国家及相关行业要求标准的话,容易对其黏合度产生影响。离析混凝土的威因主要与其组成结构有关,由于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沙石,水等材料混合而成的,水泥则是其中的主要黏合剂,水泥的质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直接因素,水泥质量的变化将会导致混凝土离析现象的产生。在水利工程中,由于长期浸泡在水中,水泥就会发生变化,直接导致混凝土的离析。离析混凝土由于具有遇水便会稀释,离析的缺点,所以在传统意义上,通常进行水下施工时需要通过围堰的方式把水排放出去,然后再进行施工,但是这不仅需要极高的造价,同时也需要较长的工期,如若遇到紧急关头(如抗洪抢险等)就没办法采用这种方法。因而,在发货过程中应反复对所采购的水泥进行检查测验。
5.2认真做好混凝土施工中水和骨料的选用工作
对于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就不得使用,还有混凝土中对于PH值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的水也不得使用,搅拌混合所用的水中所含物质就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骨料的颗粒如果较大的话,也不利于黏合;还有沙料,沙料的质地也有很大的影响,沙料质如果不够坚硬,清洁不够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导致混凝土离析。因而,一定要使沙料质保持清洁,坚硬。同时,对于混凝土的骨科应按照相关负责人批准的料源进行生产,且必须经过相关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总结: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按设计要求,对混凝土工程的要点质量要严加控制,这样可以延长水工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节省工程费用,实现经济、安全的工程建设管理目标,确保水利工程質量。
参考文献:
[1]刘树坤.水利理论与科学发展观[J].水利水电技术,2009,(8).
[2]曹润邦,徐宁,韩志华.浅述水利施工中砼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10).
[3]降志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探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6).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水资源
1.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施工特点
水工混凝土一般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其质量要求与一般工业民用建筑混凝土不同,除了强度要求外,还根据所处部位和工作条件,分别满足抗渗、抗裂、抗冻、抗拉、抗冲耐磨、抗风化和抗侵蚀等设汁要求。水工混凝土施工,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工程量大、工期长: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用量通常都是几十万到几百万立方米,从浇注混凝土开始到工程基本建成蓄水,一般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1.2施工季节性强:水工混凝土的施工,往往由于气温、降水、施工导流和拦洪度汛以及灌溉和生活用水等因素的制约,不能连续均衡施工。
1.3温度控制要求严格:水工混凝土中多数大体积混凝土或大面积混凝土,通常需要采用分缝分块进行浇注。为了防止混凝土(特别是基础约束部位的混凝土)温度裂缝、表面冻害(特别是大面积薄型混凝土),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必须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对混凝土采取严格的温度控制、表面保护和接缝灌浆。
2.混凝土施工工艺
2.1基本要求
(1)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宜低于32.5R,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300kg/m3,水灰比不应<0.6,并加入早强剂。由必要时应加入防冻剂(根据气温情况确定)。(2)为减少冻害,应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降至最低限度。办法是:控制坍落度,加入减水剂,优先选用高效减水剂。(3)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临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2.2混凝土的拌制
(1)拌制混凝土用的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和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在有条件的时候,砂石筛洗应抢在零上温度时做,并用塑料纸,油布盖好。(2)拌制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如外加剂为粉剂,可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各溶液要分别置于有明显标志的容器中,不得混淆。每班使用的外加剂溶液应一次配成。(3)当施工期处于0℃左右时,可在混凝土中添加早强剂,掺量应符合使用要求及规范规定,对于有限期拆模要求的混凝土,还应适当提高混凝土设计等级。
2.3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
(1)混凝土搅拌场地应尽量靠近施工地点,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同时也应正确选择运输用的容器(包括形状、大小、保温措施)。(2)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特别是新老混凝土(如梁、柱交接处)交接处的冰雪及垃圾。(3)当采用商品混凝土时,在浇筑前,并做好相应的防冻保暖措施。
3.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存在的问题
水工混凝土工程主要包括混凝土的配料、拌制、运输、浇注、养护、拆模等施工过程,其工艺流程均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在施工中任一过程处理不当都会影响到混凝土工程的最终质量。当前,水工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钢筋的锈蚀与混凝土裂缝:由于钢筋的氧化锈蚀伴随体积膨胀,致使混凝土沿主筋或箍筋方向产生裂缝。水泥的安定性不良,混凝土的水灰比太大,早期强度低,失水太快也会引起开裂。
3.2结构疏散与水分转移:结构疏散的混凝土,以表面呈冰晶、土黄色,砂浆骨料结合脆弱,声音空哑等为特征。同时由于混凝土内部压力、温差、湿度差,使水分自边缘向中心移动造成空隙。
3.3表面起灰是以砂浆和粗骨料相脱离,表面起灰,骨料裸露为特征。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混合物水灰比太大,离析,泌水严重,粘聚性、保水性差,加上养护温度低,水泥水化趋于停止,混凝土水分迅速外离,导致表面起灰。
3.4结晶腐蚀:混凝土表面返霜混凝土硬化后,某种外剂溶液通过毛细管的作用渗到混凝土表面,而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则逐渐蒸干,此种情况还将影响混凝土与饰面层的结合。
4.水利工程中的大吸浆量情况的灌注方法
在水利工程中的岩缝灌浆一般会在1~3h内结束,单位耗灰量也会小于或者等于120~220kg/m。这时候,只要按照正常的施工工序就可以。然而对于有时候会出现的岩缝大吸浆量导致灌浆难以结束的情况,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解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特殊的地层结构条件会导致水泥浆从附近的地表溢出或者沿着某一个固定的通道逐渐流失。
针对这种情况应遵守的施工原则:(1)采用限流措施。限制注入率不大于10~15L/min,以减小浆液在裂隙里的流动速度,促使浆液尽快沉积。待注入率明显减小后将压力升高,使注入率基本保持在10~15L/min的水平,直至达到灌浆结束标准后结束灌浆。(2)采用降压处理方法。采用降低压力甚至是自流的方式来进行灌浆处理,等待浆体凝固并且不能流动之后在逐步恢复灌浆压力,按照正常工序进行处理。(3)采用多次灌浆的处理方法。多次灌浆也就是间歇性灌浆,即一定灌浆数量或者灌浆时间为标准,达到这个标准的时候便要中断灌浆,在等待一定的时间后继续灌浆。至于具体的灌浆间隔时间可以根据工程的要求、灌浆目的以及地质情况等视情况不同而设定,但是通常不要超过2~8h。
5.水工混凝土施工技术对策
5.1控制水泥品种的选购
由于水泥的粗细对黏度有一定的影响。水泥如果没有达到指定的国家及相关行业要求标准的话,容易对其黏合度产生影响。离析混凝土的威因主要与其组成结构有关,由于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沙石,水等材料混合而成的,水泥则是其中的主要黏合剂,水泥的质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直接因素,水泥质量的变化将会导致混凝土离析现象的产生。在水利工程中,由于长期浸泡在水中,水泥就会发生变化,直接导致混凝土的离析。离析混凝土由于具有遇水便会稀释,离析的缺点,所以在传统意义上,通常进行水下施工时需要通过围堰的方式把水排放出去,然后再进行施工,但是这不仅需要极高的造价,同时也需要较长的工期,如若遇到紧急关头(如抗洪抢险等)就没办法采用这种方法。因而,在发货过程中应反复对所采购的水泥进行检查测验。
5.2认真做好混凝土施工中水和骨料的选用工作
对于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就不得使用,还有混凝土中对于PH值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的水也不得使用,搅拌混合所用的水中所含物质就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骨料的颗粒如果较大的话,也不利于黏合;还有沙料,沙料的质地也有很大的影响,沙料质如果不够坚硬,清洁不够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导致混凝土离析。因而,一定要使沙料质保持清洁,坚硬。同时,对于混凝土的骨科应按照相关负责人批准的料源进行生产,且必须经过相关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总结: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按设计要求,对混凝土工程的要点质量要严加控制,这样可以延长水工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节省工程费用,实现经济、安全的工程建设管理目标,确保水利工程質量。
参考文献:
[1]刘树坤.水利理论与科学发展观[J].水利水电技术,2009,(8).
[2]曹润邦,徐宁,韩志华.浅述水利施工中砼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10).
[3]降志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探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