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首先通过对W农信社的审计,发现该信用社存在信贷资金投向相对集中、业务违规问题多有发生等问题。然后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审计;农村金融机构;监管
一、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审计部门对W农信社营业部等15家分支机构进行了审计,并抽查贷款企业或个人43户,延伸分支机构的贷款占W农信社2013年末贷款余额的61.48%。 经审计,主要发现以下问题:
(一)信贷资金投向相对集中。2013年W农信社贷款行业投向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农林牧渔业、建筑业,其中:制造业、批发和零售分别占比31.76%、22.57%,超出行业集中度20%的要求;农林牧渔业占比12.88%,较2012年下降3.28个百分点,纯农业比重越来越低;建筑业占比10.96%,较2012年上升1.23个百分点。
(二)部分业务存在风险。经抽查2013年W农信社大额现金存取频繁,50万元以上现金交易10113笔,金额达1046497.73万元,其中现金存入458508.39万元,现金支取587989.34万元;500万元以上现金交易147笔,金额105010.32万元,其中现金存入48582.41万元,现金支取56427.91万元。
(三)业务违规问题多有发生
1、向不具备承贷资格的客户发放贷款5850.52万元。
2011年至2013年,W农信社向57家行政机关、乡镇政府及其部门、村社队组织等不具备承贷资格的单位发放贷款共计69笔,贷款金额合计5850.52万元。截至2013年末,贷款余额2597.89万元,均为不良贷款。
2、向同一客户多头发放贷款369.8万元。
2011年至2013年,W农信社向68户多头发放贷款共计156笔,贷款金额合计369.8万元。截至2013年末,贷款余额355.98万元,其中,不良贷款78笔,金额245.39万元。
3、贷款未按规定用途使用,挪用贷款资金2150万元。
(1)流入担保公司2000万元。2013年,A担保有限公司担保的贷款中,其中2000万元贷款资金流入B担保公司账户或其员工账户(其中300万元转入B担保公司账户,1700万元转入B担保公司总经理杨某个人账户)。
(2)通过交易对手转回使用150万元 。2013年6月30日,Z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取得流动资金贷款650万元,7月2日按钢材购销合同通过受托支付转入交易对手杨某个人账户,7月3日又转回Z县E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丰某个人账户150万元。
4、向不良贷款客户发放贷款349.6万元。2011年至2013年,W农信社向贷款逾期的客户继续发放个人贷款349.6万元,截至2013年末,其中305.14万元形成新的不良贷款。
5、违规核销不符合条件的客户贷款27.40万元。审计抽查发现,2011年至2013年,W农信社核销4笔不良贷款,金额27.4万元,核销原因为借款人和担保人下落不明,但上述4名贷款人仍在W农信社发生贷款交易。
6、虚增存贷款规模20015万元。2013年,W农信社17家营业网点通过月末贷款虚增存款20015万元。其中:通过本行存单质押贷款虚增9675万元;通过房产抵押贷款虚增7140万元;通过公司保证贷款虚增3200万元。
(四)风险防控措施未落实到位
1、贷款资料审核不严。2013年3月W农信社向张某发放1500万元抵押贷款。经审计发现,借款人提供的个人资产资料不实,W农信社对借款人个人资产审核不严,可能造成损失。
2、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高于15%。截至2013年末,K有限公司和其关联企业贷款余额合计4030万元,W农信社资本净额24215.51万元,两公司贷款余额占W农信社资本净额的16.64%,高于资本净额的15%。
3、部分风险指标未达标。2013年末,W农信社存贷比、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80.71%、9.46%和11.14%,均高于国家规定商业银行75%、4%及5%的标准;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61.93%、6.88%,均低于国家规定商业银行150%、8%的标准。
(五)抵债资产管理不善
截至2013年末,W农信社取得的抵债资产中,集体所有土地和产权证明或过户手续不全的土地、房屋金额合计1628.31万元,至审计日,因上述抵债资产均不存在,其抵债资产不能确认。
二、农信社监管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基层监管力量的不足。目前每个县的监管办公室只配备少量的监管人员,这些监管人员不仅要承担县域原有商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的监管,还要承担近年来新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再加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技术上的落后以及监管人员专业技能的匮乏,监管效果和监管效率大打折扣。
(二)监管主体不统一,监管合力有待加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职责和风险责任由地方政府负责。但目前的情况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为主对存款类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地方政府只能配合其履行职责,并且,省联社还会过度干预基层农信社因此,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能被弱化,造成地方政府的监管和中央监管部门不能实现协调监管。
三、进一步完善农信社监管的对策
(一)理清各监管主体的职责边界,增强分工与协调。各级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明确规定各监管主体的职能分工,并对各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沟通机制加以规范,运用各种监管措施实施对农村信用社有效监管,从组织体系上防止监管空白和重复监管。
(二)完善非现场监管,实现监管信息共享。在非现场监测方面,要建立统一规范的非现场监测的工作标准和程序,在满足风险监管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轻被监管机构负担。
(三)完善现场检查,提高惩处威慑力。现场检查重点在选准检查目标,实现精确制导,快速打击,强化威慑力,实现与非现场监管有机联动,促进监管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2012年8月
[2]银监会,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Z],银监发(2010)27号,2010-4-20
[3]宁夏银监局,关于加强村镇银行管理的意见[Z],宁银监办发〔2011〕216号,2011-11-1
关键词:审计;农村金融机构;监管
一、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审计部门对W农信社营业部等15家分支机构进行了审计,并抽查贷款企业或个人43户,延伸分支机构的贷款占W农信社2013年末贷款余额的61.48%。 经审计,主要发现以下问题:
(一)信贷资金投向相对集中。2013年W农信社贷款行业投向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农林牧渔业、建筑业,其中:制造业、批发和零售分别占比31.76%、22.57%,超出行业集中度20%的要求;农林牧渔业占比12.88%,较2012年下降3.28个百分点,纯农业比重越来越低;建筑业占比10.96%,较2012年上升1.23个百分点。
(二)部分业务存在风险。经抽查2013年W农信社大额现金存取频繁,50万元以上现金交易10113笔,金额达1046497.73万元,其中现金存入458508.39万元,现金支取587989.34万元;500万元以上现金交易147笔,金额105010.32万元,其中现金存入48582.41万元,现金支取56427.91万元。
(三)业务违规问题多有发生
1、向不具备承贷资格的客户发放贷款5850.52万元。
2011年至2013年,W农信社向57家行政机关、乡镇政府及其部门、村社队组织等不具备承贷资格的单位发放贷款共计69笔,贷款金额合计5850.52万元。截至2013年末,贷款余额2597.89万元,均为不良贷款。
2、向同一客户多头发放贷款369.8万元。
2011年至2013年,W农信社向68户多头发放贷款共计156笔,贷款金额合计369.8万元。截至2013年末,贷款余额355.98万元,其中,不良贷款78笔,金额245.39万元。
3、贷款未按规定用途使用,挪用贷款资金2150万元。
(1)流入担保公司2000万元。2013年,A担保有限公司担保的贷款中,其中2000万元贷款资金流入B担保公司账户或其员工账户(其中300万元转入B担保公司账户,1700万元转入B担保公司总经理杨某个人账户)。
(2)通过交易对手转回使用150万元 。2013年6月30日,Z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取得流动资金贷款650万元,7月2日按钢材购销合同通过受托支付转入交易对手杨某个人账户,7月3日又转回Z县E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丰某个人账户150万元。
4、向不良贷款客户发放贷款349.6万元。2011年至2013年,W农信社向贷款逾期的客户继续发放个人贷款349.6万元,截至2013年末,其中305.14万元形成新的不良贷款。
5、违规核销不符合条件的客户贷款27.40万元。审计抽查发现,2011年至2013年,W农信社核销4笔不良贷款,金额27.4万元,核销原因为借款人和担保人下落不明,但上述4名贷款人仍在W农信社发生贷款交易。
6、虚增存贷款规模20015万元。2013年,W农信社17家营业网点通过月末贷款虚增存款20015万元。其中:通过本行存单质押贷款虚增9675万元;通过房产抵押贷款虚增7140万元;通过公司保证贷款虚增3200万元。
(四)风险防控措施未落实到位
1、贷款资料审核不严。2013年3月W农信社向张某发放1500万元抵押贷款。经审计发现,借款人提供的个人资产资料不实,W农信社对借款人个人资产审核不严,可能造成损失。
2、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高于15%。截至2013年末,K有限公司和其关联企业贷款余额合计4030万元,W农信社资本净额24215.51万元,两公司贷款余额占W农信社资本净额的16.64%,高于资本净额的15%。
3、部分风险指标未达标。2013年末,W农信社存贷比、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80.71%、9.46%和11.14%,均高于国家规定商业银行75%、4%及5%的标准;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61.93%、6.88%,均低于国家规定商业银行150%、8%的标准。
(五)抵债资产管理不善
截至2013年末,W农信社取得的抵债资产中,集体所有土地和产权证明或过户手续不全的土地、房屋金额合计1628.31万元,至审计日,因上述抵债资产均不存在,其抵债资产不能确认。
二、农信社监管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基层监管力量的不足。目前每个县的监管办公室只配备少量的监管人员,这些监管人员不仅要承担县域原有商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的监管,还要承担近年来新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再加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技术上的落后以及监管人员专业技能的匮乏,监管效果和监管效率大打折扣。
(二)监管主体不统一,监管合力有待加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职责和风险责任由地方政府负责。但目前的情况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为主对存款类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地方政府只能配合其履行职责,并且,省联社还会过度干预基层农信社因此,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能被弱化,造成地方政府的监管和中央监管部门不能实现协调监管。
三、进一步完善农信社监管的对策
(一)理清各监管主体的职责边界,增强分工与协调。各级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明确规定各监管主体的职能分工,并对各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沟通机制加以规范,运用各种监管措施实施对农村信用社有效监管,从组织体系上防止监管空白和重复监管。
(二)完善非现场监管,实现监管信息共享。在非现场监测方面,要建立统一规范的非现场监测的工作标准和程序,在满足风险监管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轻被监管机构负担。
(三)完善现场检查,提高惩处威慑力。现场检查重点在选准检查目标,实现精确制导,快速打击,强化威慑力,实现与非现场监管有机联动,促进监管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2012年8月
[2]银监会,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Z],银监发(2010)27号,2010-4-20
[3]宁夏银监局,关于加强村镇银行管理的意见[Z],宁银监办发〔2011〕216号,20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