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面对信息社会新的教育形势,教师应树立坚定的教育目标,即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目标指导下,经过实践探索,不断改革,从而尽快实现教育目标。关键词 信息素质 现状 措施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和转型的时代,传统的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经济正在丧失其主导地位,知识经济正在显现蓬勃生机。以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迈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大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的素质与之相适应,要求人必须具备获取、存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成为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将信息素质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并力求将信息素质的培养融入到有机联系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学习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以形成人对信息的有效把握,培养人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的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扩展对信息本质的认识。”因此,每个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
一、信息素质的概念
信息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操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素质。为此,我们应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而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而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换句话说,信息技术教育不等于软硬件知识学习。而是要使学生通过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方法,来培养信息意识、情感、伦理道德,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创新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二、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
在信息社会里,不掌握信息知识,不具备信息意识,不能使用信息系统来获取自己必要的信息,就不能算作一个合格的学生。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其出版的《信息力量: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中指出:“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有效、高效地获取信息;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精确、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熟练、批判地评价信息。”由此可见对当代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当前学生的信息素质状况不佳,主观上表现为:信息的获取、交流、分析、信息检索和评估能力差,信息意识不强,对信息的需求大多缺乏渴望。不会主动去寻找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更谈不上创新了,信息道德观念不强。在信息社会中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自觉抵制违法信息行为。
2.当前学生的信息素质状况不佳,客观上在于网上信息资源的某些特点让学生减弱了探索的兴趣,包括:(1)网上信息的无序性。网上信息资源极其丰富,众多无序的知识、信息仿佛是一个无从把握的信息海洋,令学生“望洋兴叹”。(2)网络信息的动态性。网络信息资源时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环境不断更新转换,难以摸索变化的规律,增加了学生查询的畏难心理。(3)网络资源的不规则性。网络不良信息的干扰、侵害造成获取信息的障碍,为学生识别、利用信息增加了障碍。(4)网络信息的不适应性。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的多样性、复杂性让学生难以适应,阻碍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与进程。
三、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意义
1.信息素质教育是学生创新的基础。信息社会又是创新的社会,是一个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活质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信息及其开发和利用的社会。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社会竞争的焦点不仅是资金的多少,学历的高低,而且是创新能力和情商的有无。因此抓住信息,并在众多信息中抓住有用信息,即抓住了机遇。这种洞察力与学生本身的素质、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积累程度、分析问题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分不开的。应试教育中,学生缺乏创造力,一味地学习书本知识,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研究探讨新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没有意识主动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和获取最新的信息。
2.信息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信息时代,知识和信息的产出量呈指数增长,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知识和信息的时效性越来越强,半衰期日趋缩短。课堂教学的有限性与知识拓展的无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因此,学校教育必须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有正确地获取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才能取得成功。
四、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措施
1.重视表达交流与合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写作和会话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建构主义鼓励学生在信息活动中,相互交流,表达思想,开展合作。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深入学生活动,及时发现问题,保证活动安排不流于形式。
2.关注信息伦理教育。信息社会有着独特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如果社会成员不能够自觉遵守,有可能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甚至出现道德沦丧、信息犯罪现象。因此,需要通过大力开展信息伦理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免疫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和涵养,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信息伦理教育的开展需要采取恰當有效的措施,用命令式的说教不容易获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或主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深刻印象。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和转型的时代,传统的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经济正在丧失其主导地位,知识经济正在显现蓬勃生机。以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迈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大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的素质与之相适应,要求人必须具备获取、存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成为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将信息素质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并力求将信息素质的培养融入到有机联系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学习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以形成人对信息的有效把握,培养人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的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扩展对信息本质的认识。”因此,每个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
一、信息素质的概念
信息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操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素质。为此,我们应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而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而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换句话说,信息技术教育不等于软硬件知识学习。而是要使学生通过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方法,来培养信息意识、情感、伦理道德,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创新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二、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
在信息社会里,不掌握信息知识,不具备信息意识,不能使用信息系统来获取自己必要的信息,就不能算作一个合格的学生。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其出版的《信息力量: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中指出:“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有效、高效地获取信息;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精确、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熟练、批判地评价信息。”由此可见对当代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当前学生的信息素质状况不佳,主观上表现为:信息的获取、交流、分析、信息检索和评估能力差,信息意识不强,对信息的需求大多缺乏渴望。不会主动去寻找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更谈不上创新了,信息道德观念不强。在信息社会中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自觉抵制违法信息行为。
2.当前学生的信息素质状况不佳,客观上在于网上信息资源的某些特点让学生减弱了探索的兴趣,包括:(1)网上信息的无序性。网上信息资源极其丰富,众多无序的知识、信息仿佛是一个无从把握的信息海洋,令学生“望洋兴叹”。(2)网络信息的动态性。网络信息资源时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环境不断更新转换,难以摸索变化的规律,增加了学生查询的畏难心理。(3)网络资源的不规则性。网络不良信息的干扰、侵害造成获取信息的障碍,为学生识别、利用信息增加了障碍。(4)网络信息的不适应性。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的多样性、复杂性让学生难以适应,阻碍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与进程。
三、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意义
1.信息素质教育是学生创新的基础。信息社会又是创新的社会,是一个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活质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信息及其开发和利用的社会。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社会竞争的焦点不仅是资金的多少,学历的高低,而且是创新能力和情商的有无。因此抓住信息,并在众多信息中抓住有用信息,即抓住了机遇。这种洞察力与学生本身的素质、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积累程度、分析问题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分不开的。应试教育中,学生缺乏创造力,一味地学习书本知识,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研究探讨新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没有意识主动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和获取最新的信息。
2.信息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信息时代,知识和信息的产出量呈指数增长,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知识和信息的时效性越来越强,半衰期日趋缩短。课堂教学的有限性与知识拓展的无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因此,学校教育必须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有正确地获取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才能取得成功。
四、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措施
1.重视表达交流与合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写作和会话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建构主义鼓励学生在信息活动中,相互交流,表达思想,开展合作。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深入学生活动,及时发现问题,保证活动安排不流于形式。
2.关注信息伦理教育。信息社会有着独特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如果社会成员不能够自觉遵守,有可能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甚至出现道德沦丧、信息犯罪现象。因此,需要通过大力开展信息伦理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免疫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和涵养,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信息伦理教育的开展需要采取恰當有效的措施,用命令式的说教不容易获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或主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