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首次发现辛亥志士卢性正肖像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民革“湖南与辛亥革命”益阳课题组专家一行,到桃江大栗港镇碑矶村专题调研辛亥革命志士卢性正,并首次发现了“狂生”卢性正的肖像。
  卢性正,1872年生于原栗山河乡碑矶村。他是辛亥时期“革命模范”夏思痛的追随者,黄兴称他为“霸才”。民国《益阳县志》有其简传:“卢性正,字淑雍,五里卢家村人。光绪壬寅补邑庠生。随夏寿华(思痛)赴广西,任太平府中学堂教员,暗中联络志士成立革命团体;旋赴安南、缅甸各地秘密工作,黄花岗之役,性正与焉,事败,与寿华黄兴等易装得脱。辛亥回县,首举义旗,以与省会响应,事定,赴省助都督焦达峰筹光复经费,多所建白。复佐李协和练兵筹饷,以收拾长江下游,及抵南京,积劳成疾,民元夏六月回籍,旋卒,年甫四十,人多惜之。”
  卢性正天资聪颖,10岁时就读完了四书五经,12岁中秀才,有神童之称。后屡试不第,遂“放荡形骸,使酒骂座,人或避之,则举笔淋漓为诗歌,长篇短句多惊人语。尤善书翰,醉中往往为人书之。离奇恣肆,神韵逼真,怀素醒时不及也”。后来,卢性正追随同乡夏思痛参加辛亥革命,遂结识黄兴并成为挚友。广州起义后卢性正曾主政益阳,大力兴办教育,颇有政声。不久去南京,与黄兴成立长江下游总司令部,黄兴任总司令,卢性正任副总司令,与李协和军钳击吴淞围攻上海,作为巩固南京后盾。后黄兴出国筹措军饷器械,卢性正代理全盘军务,就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卢性正因操持军务过度,积劳成疾而病入膏肓,于民国元年7月20日逝世,年仅40岁。
  卢性正逝世后,孙中山、黄兴纷纷致电哀悼,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孙中山的挽联是:
  荆楚识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
  资阳来噩耗,令我长怀万古愁。
  黄兴的挽联是:
  公谊不妨私,平生道合志同,肝胆至今推挚友;
  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从古困英雄。
  在卢性正沉寂百年之后,“湖南与辛亥革命”益阳课题组通过走访卢氏宗族老人,查阅卢氏族谱等古籍,发掘了不少关于卢性正的珍贵历史资料。据卢氏族人介绍,卢性正儿子卢爱慈曾藏有其父与孙中山、黄兴、廖仲恺的一张合照,可惜后来丢失。那天,课题组经过多方走访打听,终于在卢性正族孙、80岁老人卢佳祥家庭相框中发现了一幅卢性正的照片,这是桃江百年来首次发现卢性正的肖像。
  (夏正君)
其他文献
康熙九年,将“上谕十六条”“颁行天下”后,全国各地“切实遵行”,直至清末。“上谕十六条”代表的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普适伦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
旧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诸多流弊,《社会保险法》第20条和第21条是对旧制度流弊的修正。社会公正的规则要求,借鉴域外经验,制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细则〉
文章对我国30年来国内藏传佛教研究领域主要的藏文等译著作了分类综述,以展示国内30多年来藏传佛教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为学者们提供研究的参考和依据。
小学数学所学习的知识都是源自于生活之中,因此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更多地联系生活,数学教学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