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四人帮”前夜北京暗中戒严

来源 :文萃报·周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8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粉碎,这是党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由于事件本身的极端敏感性,党中央采取了最严格的保密措施。
  两次特殊的会面像地下党接头
   粉碎“四人帮”的决策过程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事先有个在较大范围内“摸底”的阶段。广为流传的陈云“下不为例”的故事是最有名的例子——叶剑英让王震到陈云那里征求意见,陈云经反复思考,让王震转告叶剑英:“看来,只有采取抓的办法。不过,党内斗争,只这一次,下不为例。”
   大体来说,元老和将帅方面,通过叶剑英沟通;而与其他政治局成员的联系,主要由华国锋本人进行。资料表明,除了“四人帮”和被疑为其追随者的副总理吴桂贤,以及有恙在身的刘伯承元帅之外,所有在京政治局成员都不同程度地参与或知晓此事。限于当时环境,私下交流、个别串联也要拿捏分寸,话不能说深说透,点到即止。
   华国锋、叶剑英首先在各自的圈子里形成共识——与“四人帮”的斗争不可避免,但行动需要契机。9月11日,即毛主席逝世两天后,华国锋以身体不好要到北京医院检查为由,拐到西黄城根9号李先念的临时住处,请他征求叶帅的意见,以什么方式、什么时间解决“四人帮”问题为宜。因为“‘四人帮’当时对华国锋的行动是很注意的,是紧紧盯住的”(时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吴德语)。华、李两人的谈话不到10分钟。
   为避免引起“四人帮”注意,李先念采取了跟華国锋类似的办法。9月14日,李先念对工作人员说心情不好,要去植物园散心。车到香山,他突然说去西山叶帅处,路上才叫警卫人员打电话通知。据工作人员回忆,得知李先念突然造访的消息,叶帅犹豫是否见面,后来还是答应了。李先念之女李小林在一篇文章中复现了当时的场景——两人坐定后,叶剑英问李先念:“你是来公事奉命,还是老交情看望?”李先念回答:“都有。”这时叶剑英打开收音机,以防有人窃听……
  “万一失密,将给予最严厉制裁”
   经一个多星期深思熟虑,9月21日,叶剑英面见华国锋,“实务派”与“元老派”联盟正式达成。有研究者发现:在行动前,当事人两人以上的会面屈指可数,而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3人从未一起碰头,最常见的是单线联系,像搞地下工作一样。类似的情形也出现在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之间。“你父亲要我和华国锋不要动,他在我们中间来回穿插”,汪东兴曾这样告诉叶剑英的女儿叶向真,“叶帅和老华他们俩挂帅之外,他还特别对我有个别的交代,特别是保密,特别是不要到他那儿去,不要暴露秘密”。
   10月6日,决战时刻来临。下午3时30分,汪东兴对各行动小组做“战前动员”,并颁布了几条纪律:要绝对保守机密,万一失密,将给予最严厉制裁;要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任何人不得擅自开枪;即刻起以行动小组为单位活动,组长负责,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几乎同一时刻,叶剑英动身从玉泉山9号楼住地来到军科院办公室,为晚上8点中南海的会议做准备。4时许,叶帅驱车离开办公室,他叮嘱绰号“马头”的警卫员马西金:开会时站在会议厅门口不能离开,司机坐在车里不要出去。
   “红旗”轿车驶出军科院不久,叶剑英说:“马头,你看看机场的飞机都在吗?”那时从西山可以看到不远处西郊机场的飞机。马西金一直数到了“18”,飞机都在——西郊机场本来有20架三叉戟,1971年林彪叛逃时摔了1架,后来机场出事故又损失1架,剩下18架。
   快到军事博物馆时,叶剑英又问:“马头,钓鱼台那边有没有‘红旗’出来?”马西金知道,叶帅关心的是张春桥和王洪文的动静,他们一直住在钓鱼台。“现在想起来,叶帅是担心走漏了风声,江青等人先动手,他们的全部计划就打乱了。”马西金后来回忆。
  行动结束后李先念还不知情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粉碎“四人帮”就是由叶剑英、华国锋坐镇,汪东兴指挥8341部队在中南海怀仁堂抓了应召来开会的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4人。实际上,整个行动的地点不限于怀仁堂和中南海,抓捕的人数至少8个(毛远新在中南海丰泽园被就地“保护审查”,吴德等人负责抓捕中南海之外的迟群、谢静宜以及王洪文的大秘书金祖敏,控制主要宣传机构以及机场、邮电局等要地),参与行动的部队除了8341还有北京卫戍区。据吴德回忆,当晚在北大、清华外围也布置了不少兵力,“北京实际上实行了暗中戒严,外地进京的所有路口都被监视,防止外地的部队进北京”。
   当晚,中央政治局连夜在玉泉山9号楼开会。据吴德和叶帅秘书王文理回忆,李先念到达时,还以为常居西山的叶帅生病了,一进门便问:“怎么这么晚还开会?叶帅病得很重?”李先念是受华国锋委托秘密联络叶剑英的人。李先念知道原定的行动时间(国庆节后10天),但他显然对提前行动以及行动的具体方案毫不知情。这个细节足以证明当时保密到了何种程度。
   在玉泉山上,华国锋通报了当晚的行动。为防止发生动乱(主要是担心上海民兵),会议决定,以中发[1976]16号文的形式逐步向下传达粉碎“四人帮”的消息。10月2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新华社关于粉碎“四人帮”的消息。
   (摘自《保密工作》 朱元石等/文)
其他文献
非手机不能认证?   近日,某地一位老人持身份证到银行取钱时,却被银行柜员要求先用手机实名认证,激活认证后方可取钱。这一莫名要求,不仅让老人感到一时恼火,而且让旁观者也觉得十分费解,难道通过手机实名认证,会比手上的身份证更“真”吗?后来,经工作人员积极沟通和耐心解释,当日上午为其顺利办好了相关业务。   据悉,银行要求老人出示手机实名认证,也是按照风险控制要求和相关工作流程,为了确保账户信息安全。
期刊
不用“捅喉咙”“戳鼻孔”,也不用等待24小时,只需在小袋子里呼气30秒,就可以在5~10分钟内得到新冠检测结果——凭借中国科学家的努力,这样的技术已经不是梦想。   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刊物《呼吸研究杂志》的一篇论文表明,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要茂盛教授團队与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等团队合作,集成呼出气采样、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检测和机器学习模型,研发出了新冠感染的无创呼出气挥发性有机物组合指
期刊
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执教期间,为纾解生活困难,自谋生计,挂牌摆摊,刻章治印,贴补家用,留下了“文字是我斗争的武器,刻章刀是我挣钱养家的工具”的铮铮之语,凸显了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所赞誉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闻一多掛牌治印前,浦江清教授精心撰写了一篇文采斐然的骈文《闻一多教授金石润例》:   秦鉥汉印,攻金切玉之流长;殷契周铭,古文奇字之源远。是非博雅君子,难率尔以操觚;倘有
期刊
长沙县春华镇旧名春华山,是长沙县唯一拥有“一河两岸”的集镇。它北与西紧邻胭脂港,南漳捞刀河,长数百米,有春华渡船码头、湖南和平解放签约地恒丰楼、老戏台等著名历史遗迹。   清同治《长沙县志》载:“春华山,县东南六十里,万寿都,通浏阳。”相传,昔日春华人依山傍水,渔歌互唱,农耕交易,结庐成市,取义“春华秋实,人寿年丰”,而乐称春华,传世久远。   昔日春华老街人流中心在关帝庙一带,庙前有青石宝塔(化
期刊
宇航锻炼员是中国逐梦太空的大军中鲜为人知的一员。1968年,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正式组建,成立锻炼排,从天津滑翔学校挑选出30人作为第一批宇航锻炼员,配合航天员的选拔、训练与医监医保研究工作。在模拟航天员飞行过程与地面锻炼实验过程中,宇航锻炼员为相关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与科学数据,成为我国载人航天科研工作的重要技术储备之一,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航天员选拔、训练和太空飞行的医监医保研究工作提供了宝
期刊
相传,肥皂是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由埃及人最先发明的,他们无意间发现油脂滴落在热的草木灰上可以达到去污的作用。意大利的考古学家在清理庞贝古城遗址中发现了制作肥皂的作坊,这表明公元2世纪罗马人就已经开始使用肥皂。   18世纪末,外国的肥皂开始传入中国,人们称外来的肥皂为“洋碱”。其实,在“洋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也有自己的洗涤用品,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当数皂角。传说在秦汉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皂角作
期刊
20多年前,以阻止“人道主义灾难”为名,北约以其800倍于对手的实力,对原南斯拉夫联盟实施空中打击。然而,尽管北约如此大动干戈,但对原南联盟有生力量的打击却收效甚微。原因何在呢?  加密的信息   鉴于朗布依埃谈判破裂,北约对原南联盟,主要是针对塞尔维亚的军事打击已在所难免。塞尔维亚军方十分清楚,自己根本无法与北约抗衡。最好的准备就是掌握北约战机每次行动的准确目标与时间,从而及时予以防御与疏散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农民依然被牢牢禁锢在土地上。如果不带着介绍信,自己进城,或许你会被当作“盲流”而被警方扣押。直到1985年身份证制度施行后,“一证在手,走遍中国”才成为可能。  一证在手 走遍中国   1983年5月9日,公安部党组在给中共中央的《关于加强和改革公安工作的若干问题》的报告中,正式提出“提请国家立法,实行公民证制度”,随即开始筹备颁发居民身份证工作。   次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颁
期刊
在美国空军部长肯德尔9月暗示中国正在发展类似于“部分轨道轰炸系统(FOBS)”的太空武器之后,英国《金融时报》10月16日也以独家报道的形式,宣称中国在8月试射的一枚可携带核弹头的高超音速武器不但具备环绕地球飞行的能力,还可以重返大气层后凭借极高速度突破反导系统的拦截,攻击地面目标。   也就是说,中国试射的高超音速武器不但具备典型“部分轨道轰炸系统”的“飞行高度不可预测”“攻击范围不可预测”
期刊
随便翻翻鲁迅的日记就知道,会友是鲁迅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益友如良师,绝不可缺,与君一席谈,胜读几本书。   既是会友,聊到高兴,又哪能不吃饭呢?吃饭的中间喝点小酒,酒上了头,话也稠密,心情非常放松,气氛特别热闹,闲聊或者深谈,也才格外生动有趣,常常妙语连珠。   与鲁迅一起晚餐,听他畅谈古今中外,点评时局或者人物,讲个笑话或者故事,闻者皆以为大有收获。与鲁迅吃晚饭,其实那根本不是吃饭——那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