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0年是财政部引导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编报的第四年,“以评促建”的方式取得显著成效,使单位形成内控意识、初步掌握内部控制建设方法,也让政府和公众了解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现状。深刻认识每年内控报告评价指标变化趋势,有助于准确把握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形势,从而更好地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向前发展。本文以2016--2019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为研究对象,梳理该报告已形成的逻辑框架,整理评价指标变化趋势。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未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将逐步规范网络编报、推动内控信息化建设,同时单位还可以借助第三方中介力量完成编报。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评价指标
1 2016-2019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主体框架已形成
1.1 确立了总体评价、总体成果、存在问题和建议三大评价模块
2016年是财政部门对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现状“摸底”的第一年,内控报告存在几个明显缺陷:未区分整体层面和业务层面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仅有“是”、“否”两个作答选项、填写说明不详细等等。
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2017〕1号)等相关文件的指导下,2019年度已形成总体评价、总体成果、存在问题和建议三大板块的报告框架。内控评价指标也个性化的设置了相应的作答选项,如“内部职责明晰程度”指标有“建立领导权力清单”、“建立部门责任清单”和“建立岗位职责清单”三个备选项。说明内控报告在过去四年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不断探索具有普适性的评价指标,使全国各地的行政事业单位能顺利开展每年的内控报告编报工作。在单位内部控制总体成果板块下,已分别对“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情况”、“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情况”、“内部控制信息化情况”等六个子模块分别设置评价指标,构建了有层次、合理的内部控制报告体系。四年来,随着内控报告评价指标的不断完善,在编报过程中需要上传的佐证材料和操作过程也愈发复杂,但是随着网络版报告编报工作的推进,在编报系统里附有详细的注意事项等说明,对编报者高效完成网报提供帮助。
1.2 单位内部控制总体成果是报告的主要内容
1.2.1 单位层面各方面评价指标逐步完善。单位层面评价指标主要有“内部控制机构组成”、“内部控制机构运行”和“权力运行制衡机制建立”三部分。对2016-2019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评价指标的研读,笔者发现2017至2018年度内控报告主要完善了“内部控制机构运行情况”的评价指标。添加了“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会议次数”、“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小组负责人”、“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小组会议次数”等方面的报告编报内容。并在原有基础上更深入的对“领导小组组成情况”、“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运行情况”进行部分编报内容修改。2019年度内控报告则在权力运行制衡机制建立情况一栏下新增了“专项审计建立情况”、“职责明晰建立情况”及“决策程序建立情况”评价指标。说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虽然是标准化的表格填报形式,但其内容分解了考核要点,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客观性评价指标使编报数据更真实可靠。另外,2019年新增指标“单位是否建立风险清单”;为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更新指标为“三重一大”事项通过集体议事决策机制形成决议次数,更好的体现内控体系要落实国家治理要求、有效的识别风险、重视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
1.2.2 业务层面评价指标已覆盖六大经济业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对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及合同管理六大经济业务都设置了四个维度的评价指标。2016年度仅考查六大经济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情况,现已增加“内部控制业务工作职责分离情况”、“内部控制业务轮岗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情况”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四个方面的考核指标。对六大经济业务的每一环节都要求报告“归口管理”、“制度更新”、“流程图更新”、“制度关键管控点”以及“评价要点”等内容。特别地,2019年度新增了六大业务管理“岗位职责说明书”的评价指标。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内控报告越来越注重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具体落实和执行效果,通过有效执行,不断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应依据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内控报告编报工作,在真实填报的基础上也可以再一次对标检查本单位业务层面内控建设情况,查缺补漏优化单位内控体系。
1.2.3 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占比增多。从2018年度开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一改往年仅填报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立与否的标准,增加多个考核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评价指标。在新的评价指标中,涵盖了资金投入情况、建设方式、覆盖情况、更新改造情况、互联互通情况等多方面内容。指标的调整更好的体现了对内部控制信息化的重视,督促各单位积极借助内控信息化推动内部控制建设的落地,同时实现内部控制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相关模块的联动,促进提高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
1.3 填写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和建议,再反思内控缺陷
这一模块最早出现在2017年度的报告中,2018年度删除,2019年度再次增加,说明经过两年的探索和研究,財政部的专家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应增加此模块更佳。虽然这部分填报内容只着重填写各问题分类的存在问题及完善建议,但通过开展专题分析和结果的应用工作,强调内部控制问题的整改落实,能促使各行政事业单位再次反思自身内控建设的缺陷与不足,并推动单位内部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
2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未来发展趋势
2.1 规范网上填报实施步骤
2018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由单机版改为网络版,提高了编报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使编报过程变得较为复杂。因此,为了各单位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一项工作,必须规范网报的步骤。首先,内控报告编报人员应克服畏难情绪。内控报告编报要花费大量精力搜集、整理的资料文件,也许不能与其他部门形成有效的配合、协作。但是,内控编报人员应在平时多注重资料的归集、整理,减轻年末“突击式”搜集材料的工作量。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一般在年度终了,下一年初开展,各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提前梳理内部控制相关资料,特别是涉及业务流程的各类文件。如果编报工作任务下达后再准备材料,难免仓促,准备不充分,导致漏报错报。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填报要求较高。与这两部分相关的“作证材料”应分别整理出相关制度文件,按编报要求对附件格式、数量、大小等进行合规检查,尽量减少由于上传操作失误而产生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浪费。 2.2 内控信息化评价将倒逼内控信息化建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
放眼“内控”大环境,单位需借助信息化推进内控体系建设从“立规矩”向“見成效”转变。因此,建议有基础的行政事业单位,围绕以预算为主线,资金管控为核心的建设思路,打造预算编审、分解和下达、费用支出管理、采购管理、合同(下转页)
(上接页)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等为一体的闭环内控管理系统。通过内部控制系统、会计核算系统、政务审批办公系统集成,实现资源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提升单位办事效率,从而降低经济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资金安全。
2.3 积极开展非经济业务事项的内控建设
在经济业务事项内控建设逐步完善的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职能配置逐步开展非经济业务事项的内控建设。譬如,有些职责范围内涉及大量文物文化资产、装备资产、受赠资产等物资管理的单位,可以物资的“资产生命全周期”管理为核心,通过设置管理架构、明确岗位责任、梳理业务内控流程与关键控制点,实现物资“内控机制化、机制规范化、规范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的全链条管理,并帮助单位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责任流”的规范运行,达到健全内控机制、规范物资管理、减少资产风险、保障物资各业务事项过程管理合法合规和安全有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探析[J].财经界,2019(05).
[2] 黄迎春.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为例[J].经贸实践,2018(14).
[3] 刘春红,李倩文.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经界,2018(06).
[4] 曹丽华,冉海蓉.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为王——对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调查与思考[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7(08).
[5] 万依云.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报告网报问题分析及编报策略[J].财务与会计,2019(1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财经学院2019年度会计类学生研究项目“2016-2019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变化趋势研究”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评价指标
1 2016-2019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主体框架已形成
1.1 确立了总体评价、总体成果、存在问题和建议三大评价模块
2016年是财政部门对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现状“摸底”的第一年,内控报告存在几个明显缺陷:未区分整体层面和业务层面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仅有“是”、“否”两个作答选项、填写说明不详细等等。
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2017〕1号)等相关文件的指导下,2019年度已形成总体评价、总体成果、存在问题和建议三大板块的报告框架。内控评价指标也个性化的设置了相应的作答选项,如“内部职责明晰程度”指标有“建立领导权力清单”、“建立部门责任清单”和“建立岗位职责清单”三个备选项。说明内控报告在过去四年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不断探索具有普适性的评价指标,使全国各地的行政事业单位能顺利开展每年的内控报告编报工作。在单位内部控制总体成果板块下,已分别对“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情况”、“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情况”、“内部控制信息化情况”等六个子模块分别设置评价指标,构建了有层次、合理的内部控制报告体系。四年来,随着内控报告评价指标的不断完善,在编报过程中需要上传的佐证材料和操作过程也愈发复杂,但是随着网络版报告编报工作的推进,在编报系统里附有详细的注意事项等说明,对编报者高效完成网报提供帮助。
1.2 单位内部控制总体成果是报告的主要内容
1.2.1 单位层面各方面评价指标逐步完善。单位层面评价指标主要有“内部控制机构组成”、“内部控制机构运行”和“权力运行制衡机制建立”三部分。对2016-2019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评价指标的研读,笔者发现2017至2018年度内控报告主要完善了“内部控制机构运行情况”的评价指标。添加了“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会议次数”、“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小组负责人”、“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小组会议次数”等方面的报告编报内容。并在原有基础上更深入的对“领导小组组成情况”、“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运行情况”进行部分编报内容修改。2019年度内控报告则在权力运行制衡机制建立情况一栏下新增了“专项审计建立情况”、“职责明晰建立情况”及“决策程序建立情况”评价指标。说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虽然是标准化的表格填报形式,但其内容分解了考核要点,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客观性评价指标使编报数据更真实可靠。另外,2019年新增指标“单位是否建立风险清单”;为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更新指标为“三重一大”事项通过集体议事决策机制形成决议次数,更好的体现内控体系要落实国家治理要求、有效的识别风险、重视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
1.2.2 业务层面评价指标已覆盖六大经济业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对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及合同管理六大经济业务都设置了四个维度的评价指标。2016年度仅考查六大经济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情况,现已增加“内部控制业务工作职责分离情况”、“内部控制业务轮岗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情况”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四个方面的考核指标。对六大经济业务的每一环节都要求报告“归口管理”、“制度更新”、“流程图更新”、“制度关键管控点”以及“评价要点”等内容。特别地,2019年度新增了六大业务管理“岗位职责说明书”的评价指标。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内控报告越来越注重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具体落实和执行效果,通过有效执行,不断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应依据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内控报告编报工作,在真实填报的基础上也可以再一次对标检查本单位业务层面内控建设情况,查缺补漏优化单位内控体系。
1.2.3 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占比增多。从2018年度开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一改往年仅填报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立与否的标准,增加多个考核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评价指标。在新的评价指标中,涵盖了资金投入情况、建设方式、覆盖情况、更新改造情况、互联互通情况等多方面内容。指标的调整更好的体现了对内部控制信息化的重视,督促各单位积极借助内控信息化推动内部控制建设的落地,同时实现内部控制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相关模块的联动,促进提高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
1.3 填写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和建议,再反思内控缺陷
这一模块最早出现在2017年度的报告中,2018年度删除,2019年度再次增加,说明经过两年的探索和研究,財政部的专家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应增加此模块更佳。虽然这部分填报内容只着重填写各问题分类的存在问题及完善建议,但通过开展专题分析和结果的应用工作,强调内部控制问题的整改落实,能促使各行政事业单位再次反思自身内控建设的缺陷与不足,并推动单位内部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
2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未来发展趋势
2.1 规范网上填报实施步骤
2018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由单机版改为网络版,提高了编报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使编报过程变得较为复杂。因此,为了各单位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一项工作,必须规范网报的步骤。首先,内控报告编报人员应克服畏难情绪。内控报告编报要花费大量精力搜集、整理的资料文件,也许不能与其他部门形成有效的配合、协作。但是,内控编报人员应在平时多注重资料的归集、整理,减轻年末“突击式”搜集材料的工作量。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一般在年度终了,下一年初开展,各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提前梳理内部控制相关资料,特别是涉及业务流程的各类文件。如果编报工作任务下达后再准备材料,难免仓促,准备不充分,导致漏报错报。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填报要求较高。与这两部分相关的“作证材料”应分别整理出相关制度文件,按编报要求对附件格式、数量、大小等进行合规检查,尽量减少由于上传操作失误而产生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浪费。 2.2 内控信息化评价将倒逼内控信息化建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
放眼“内控”大环境,单位需借助信息化推进内控体系建设从“立规矩”向“見成效”转变。因此,建议有基础的行政事业单位,围绕以预算为主线,资金管控为核心的建设思路,打造预算编审、分解和下达、费用支出管理、采购管理、合同(下转页)
(上接页)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等为一体的闭环内控管理系统。通过内部控制系统、会计核算系统、政务审批办公系统集成,实现资源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提升单位办事效率,从而降低经济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资金安全。
2.3 积极开展非经济业务事项的内控建设
在经济业务事项内控建设逐步完善的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职能配置逐步开展非经济业务事项的内控建设。譬如,有些职责范围内涉及大量文物文化资产、装备资产、受赠资产等物资管理的单位,可以物资的“资产生命全周期”管理为核心,通过设置管理架构、明确岗位责任、梳理业务内控流程与关键控制点,实现物资“内控机制化、机制规范化、规范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的全链条管理,并帮助单位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责任流”的规范运行,达到健全内控机制、规范物资管理、减少资产风险、保障物资各业务事项过程管理合法合规和安全有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探析[J].财经界,2019(05).
[2] 黄迎春.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为例[J].经贸实践,2018(14).
[3] 刘春红,李倩文.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经界,2018(06).
[4] 曹丽华,冉海蓉.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为王——对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调查与思考[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7(08).
[5] 万依云.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报告网报问题分析及编报策略[J].财务与会计,2019(1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财经学院2019年度会计类学生研究项目“2016-2019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变化趋势研究”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