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设计一直在生态理念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 因为建筑的本身就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生态因子,而建筑的设计也是处于生态系统中的人来完成的。本文探讨了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生态建筑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生态建筑的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因此如何加速生态建筑在我国的普及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所以我们要正确的认识生态建筑,并且明确生态建筑的重要性,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去,为我国低碳生态城的规划和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一、 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
生态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生态建设的概念,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其核心内容是基于对自然环境、使用的建筑、生态、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的基本原则建筑及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组合,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自律,并拥有土地、水资源,减少污染、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研究不平衡的生态建设系统,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差别很大。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学科大多局限在较发达的城市,在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缺乏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在东北地区。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生态、能源、科学学科的大多数研究虽然内容更加丰富,但没有得到很好的各学科之间的结合。特别是如何将一个特定区域会生活环境和植物环境工程相结合,也是未来研究要加以解决的问题。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应在中国建筑业生态建设上发表多篇论文,这些论文宣传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生态建设的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建筑和生态指导原则和理论、先进的生态建设经验上,缺乏实际的工程实践模型、计算机模拟、测试环境的影响分析。
二、提高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对策
1、生态建筑设计中生态选址
生态选址及分析是生态建筑活动的首要基本问题,也是实现生态设计的前提条件。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旋转的基本原则是“复印保养,背山面水”,是我国“天人合一”的朴素哲学思想与“阴阳五行”理论在建筑选址中的具体体现。符合风水理论的风水宝地并非处处都有。对于具体的基址选择,必须针对实际情况,结合当地气候、地理特征以及现有的各种社会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影响生态选址的因素可分为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气候、土壤、水文、生物多样性,社会环境条件主要包括现有的建设和设施、现有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以及现有的绿化和环境保护状况。
2、灵活多适的设计方法
采用适应变化的设计策略,就是要科学合理的选择生态建筑材料。建筑材料选择是生态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建筑师来说,在设计生态建筑时应选择恰当的建筑材料,比如生态建材来增加建筑的节能效果,直接或间接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灵活利用废弃的建筑材料进一步节约资源,减少消耗。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增大了建筑材料选择、使用的难度和深度,因为与建筑材料相关的每一环节,如取材、生产加工、分配、维护、拆除或废物处理等等都与能源和环境密切相关。
3、合理设置建筑布局,融入现代先进技术,实现生态建筑的节能效果
在外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建筑的整体布局影响着建筑的节能效果。充分考虑地势以及气候因素,合理设置建筑物的空间系统、外部形态、高度、朝向以及群体组合,能够大大降低能源消耗。
在我国夏冬两季的极端气候下,一般都采取制冷或供暖设备调节室内温度,这不利于实现生态建筑的节能目标。因此,建筑师可以根据我国的气候特点,通过设计不同的建筑形态,最大程度上凸显节能的效果。例如,利用紧凑的空间布局,降低建筑的体型系数,减少设备在调节室内温度中的能源消耗。同时,还可以借助分散的结构布局,增加建筑的体型系数,从而为建筑物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除了提高建筑物的自身节能效果外,引入现代先进的技术设备,对于提高生态建筑的节能效果也非常有利。
目前,我国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技术设备包括空调、人工照明以及生活饮用水分质供水。空调的运作与外部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有效利用外部生态环境,有助于实现空调供热、制冷以及通风等方面的功能。例如,将空调安装在室内气流循环较好的位置,能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顺畅且有助于降低能耗。
照明是人们对电能的最原始需求,同时也是一项耗费较大的项目。所以在设计照明系统的时候,需要进行分级设计,如背景照明与工作照明。在具体的设计中,可以将背景照明设置为反射或漫射光。而在工作照明设置中,可以尽量减少水平光的照度,如降低电脑屏幕中的眩光。另外,对照明系统进行分区集控,如分区设置开关等,都可以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在人工照明中,应尽量使用一些节能灯具。
在供水系统中,一般都是热水、冷水的分质供应的形式。热水供应采用电开水器,满足多人饮水需求。对于冷水供应,可以采用纯水机对自来水进行直接过滤。
4、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能源
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应充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立足于本地现有的资源,充分挖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如太阳能、风能与水能等清洁能源,满足人们对生态环保建筑的需求。例如,建筑师可以综合考虑建筑物周围的主导风向,合理种植树木,为建筑物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根据建筑周围不同的气压以及风的流向,设置生态墙或导风百叶窗,疏导气流、调节风向以实现降温的目的。对水能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利用水设置一些水文景观,如水池、假山瀑布等,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降温作用,而且为人们营造更加怡人的风景。此外,还可以通过分析当地的太阳方位角,确定建筑物的朝向,使建筑物获得较长的日照时数并实现良好的自然采光效果。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太阳能在生态建筑中被广泛应用,而且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设置自然暖房与自然冷房,通过采暖蓄热或通风降温来调节室内温度,满足人们的舒适性需求。在一些高校中经常采用主动太阳能或被动太阳能技术进行采暖或通风。如西安交通大学在向阳的地方设置大玻璃,收集太阳辐射的热量;利用门窗的空气流通功能以及墙体在夜间自然放热的原理,进行被动式蓄热取暖与通风。
5、注意保护环境利用建筑绿化
无论建筑物是否建的得当,都对环境造成压力,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建筑要对周边环境做出生态化的回应和补偿。在建筑规划中,通过绿化风障的设置,可降低冷季风速,减少建筑物和场地外表面的冬季热损失。利用绿化风障的建筑物背向遮擋冬季寒流风向,可减少寒风对组群内的建筑以及庭院的影响,有利于冬季节能并创造适宜的微气候。常绿乔木、等防风设施很有效。绿化是一种改善微气候、具有高度综合价值的规划布局要素。他首先可以通过调节阳光对建筑的照射来改善小环境的微气候。在夏季降低温度是建筑绿化最显著的作用之一。其次,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他可以调节小环境的相对湿度。有研究表明,有绿化居住小区的空气相对湿度比没有绿化的居住小区冬季高10~20%,在夏季高20~30%。另外它还有明显降低噪声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总之,生态建筑设计需要以人居环境的健康原则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设计依据和导因,坚持生态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 李岚.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 城市建筑. 2013(16)
[2] 胡泊.基于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应用探析[J]. 价值工程. 2013(22)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生态建筑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生态建筑的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因此如何加速生态建筑在我国的普及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所以我们要正确的认识生态建筑,并且明确生态建筑的重要性,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去,为我国低碳生态城的规划和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一、 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
生态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生态建设的概念,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其核心内容是基于对自然环境、使用的建筑、生态、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的基本原则建筑及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组合,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自律,并拥有土地、水资源,减少污染、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研究不平衡的生态建设系统,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差别很大。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学科大多局限在较发达的城市,在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缺乏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在东北地区。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生态、能源、科学学科的大多数研究虽然内容更加丰富,但没有得到很好的各学科之间的结合。特别是如何将一个特定区域会生活环境和植物环境工程相结合,也是未来研究要加以解决的问题。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应在中国建筑业生态建设上发表多篇论文,这些论文宣传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生态建设的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建筑和生态指导原则和理论、先进的生态建设经验上,缺乏实际的工程实践模型、计算机模拟、测试环境的影响分析。
二、提高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对策
1、生态建筑设计中生态选址
生态选址及分析是生态建筑活动的首要基本问题,也是实现生态设计的前提条件。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旋转的基本原则是“复印保养,背山面水”,是我国“天人合一”的朴素哲学思想与“阴阳五行”理论在建筑选址中的具体体现。符合风水理论的风水宝地并非处处都有。对于具体的基址选择,必须针对实际情况,结合当地气候、地理特征以及现有的各种社会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影响生态选址的因素可分为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气候、土壤、水文、生物多样性,社会环境条件主要包括现有的建设和设施、现有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以及现有的绿化和环境保护状况。
2、灵活多适的设计方法
采用适应变化的设计策略,就是要科学合理的选择生态建筑材料。建筑材料选择是生态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建筑师来说,在设计生态建筑时应选择恰当的建筑材料,比如生态建材来增加建筑的节能效果,直接或间接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灵活利用废弃的建筑材料进一步节约资源,减少消耗。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增大了建筑材料选择、使用的难度和深度,因为与建筑材料相关的每一环节,如取材、生产加工、分配、维护、拆除或废物处理等等都与能源和环境密切相关。
3、合理设置建筑布局,融入现代先进技术,实现生态建筑的节能效果
在外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建筑的整体布局影响着建筑的节能效果。充分考虑地势以及气候因素,合理设置建筑物的空间系统、外部形态、高度、朝向以及群体组合,能够大大降低能源消耗。
在我国夏冬两季的极端气候下,一般都采取制冷或供暖设备调节室内温度,这不利于实现生态建筑的节能目标。因此,建筑师可以根据我国的气候特点,通过设计不同的建筑形态,最大程度上凸显节能的效果。例如,利用紧凑的空间布局,降低建筑的体型系数,减少设备在调节室内温度中的能源消耗。同时,还可以借助分散的结构布局,增加建筑的体型系数,从而为建筑物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除了提高建筑物的自身节能效果外,引入现代先进的技术设备,对于提高生态建筑的节能效果也非常有利。
目前,我国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技术设备包括空调、人工照明以及生活饮用水分质供水。空调的运作与外部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有效利用外部生态环境,有助于实现空调供热、制冷以及通风等方面的功能。例如,将空调安装在室内气流循环较好的位置,能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顺畅且有助于降低能耗。
照明是人们对电能的最原始需求,同时也是一项耗费较大的项目。所以在设计照明系统的时候,需要进行分级设计,如背景照明与工作照明。在具体的设计中,可以将背景照明设置为反射或漫射光。而在工作照明设置中,可以尽量减少水平光的照度,如降低电脑屏幕中的眩光。另外,对照明系统进行分区集控,如分区设置开关等,都可以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在人工照明中,应尽量使用一些节能灯具。
在供水系统中,一般都是热水、冷水的分质供应的形式。热水供应采用电开水器,满足多人饮水需求。对于冷水供应,可以采用纯水机对自来水进行直接过滤。
4、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能源
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应充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立足于本地现有的资源,充分挖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如太阳能、风能与水能等清洁能源,满足人们对生态环保建筑的需求。例如,建筑师可以综合考虑建筑物周围的主导风向,合理种植树木,为建筑物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根据建筑周围不同的气压以及风的流向,设置生态墙或导风百叶窗,疏导气流、调节风向以实现降温的目的。对水能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利用水设置一些水文景观,如水池、假山瀑布等,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降温作用,而且为人们营造更加怡人的风景。此外,还可以通过分析当地的太阳方位角,确定建筑物的朝向,使建筑物获得较长的日照时数并实现良好的自然采光效果。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太阳能在生态建筑中被广泛应用,而且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设置自然暖房与自然冷房,通过采暖蓄热或通风降温来调节室内温度,满足人们的舒适性需求。在一些高校中经常采用主动太阳能或被动太阳能技术进行采暖或通风。如西安交通大学在向阳的地方设置大玻璃,收集太阳辐射的热量;利用门窗的空气流通功能以及墙体在夜间自然放热的原理,进行被动式蓄热取暖与通风。
5、注意保护环境利用建筑绿化
无论建筑物是否建的得当,都对环境造成压力,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建筑要对周边环境做出生态化的回应和补偿。在建筑规划中,通过绿化风障的设置,可降低冷季风速,减少建筑物和场地外表面的冬季热损失。利用绿化风障的建筑物背向遮擋冬季寒流风向,可减少寒风对组群内的建筑以及庭院的影响,有利于冬季节能并创造适宜的微气候。常绿乔木、等防风设施很有效。绿化是一种改善微气候、具有高度综合价值的规划布局要素。他首先可以通过调节阳光对建筑的照射来改善小环境的微气候。在夏季降低温度是建筑绿化最显著的作用之一。其次,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他可以调节小环境的相对湿度。有研究表明,有绿化居住小区的空气相对湿度比没有绿化的居住小区冬季高10~20%,在夏季高20~30%。另外它还有明显降低噪声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总之,生态建筑设计需要以人居环境的健康原则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设计依据和导因,坚持生态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 李岚.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 城市建筑. 2013(16)
[2] 胡泊.基于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应用探析[J]. 价值工程. 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