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君:最近,作文君着迷于一本书《雪落香杉树》,这是由一位默默无闻的美国中学教师花费十年业余时间写成的小说。一出版便奇迹般地风行,暢销500万册,出版次年,即1995年,获福克纳奖,并获得美国书商协会年度最佳小说奖、巴诺书店新人奖,可谓获奖无数。2004年,耶鲁学者、当今文学批评界的泰斗哈罗德·布鲁姆将其收入自己编写的文学经典导读文丛。这个文丛的选目仅仅包括《哈姆雷特》《1984》等十来本传世经典。1999年,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由好莱坞明星伊桑·霍克和工藤夕贵主演,获得奥斯卡提名。2007年又被改编成舞台剧在西雅图首演。《雪落香杉树》还被许多高校和中学选为文学课堂读本,并被列入一些高校的文学课程考试大纲。迄今此书已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
作者简介
戴维·伽特森,1956年生于西雅图,美国小说家、诗人。戴维·伽特森的父亲是当地一位非常有名且受人尊敬的刑事辩护律师,他从小就被带到法庭旁听审案过程。1974年,他进入华盛顿大学学习,接触到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俄国大作家和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的作品,他们构成了他的主要师承。之后,戴维·伽特森立志要从事写作,参加过一些写作班,开始写短篇并向一些杂志投稿,他和妻子搬到西雅图普吉湾的班布里奇岛生活,他在一所高中任教,每天晨起写作,积十年之力终于写成了这本《雪落香杉树》。
内容简介
《雪落香杉树》是一部恢宏精妙,融爱情、战争、历史、悬疑于一体的成长小说。故事从一桩海岛悬疑案开始,日裔少女初枝的生活中先后到来两个男人:邻居男孩伊什梅尔是她的初恋,他们气息相通;暗恋她并终成为她丈夫的日本同学宫本天道,他们血脉相连。珍珠港事件爆发,日美矛盾空前激化,日裔居民被遣送去西部荒漠中的集中营。男人们走上战场。战争粗暴地打断了爱情,交错了命运,初枝、宫本天道、伊什梅尔的故事也被改写,有了不同的结局。在短短三天的时间轴上,故事便延展出两个民族、一场战争和一个海岛相关的历史,铺陈出一个复杂的爱情故事,构筑起一个人心的宇宙,呈现了命运的浩渺、人生的苦厄和救赎的可能。
各方赞誉
1.伟大的小说。言辞优美,结构严密,对于公正与宽恕的主题进行了一次细致考察,达成一种令人难忘而真实的效果。——《时代周刊》
2.精雕细琢的无瑕之作,动人,又令人心悬。——《纽约时报书评》
3.《雪落香杉树》有点像是卡佛的文体和哈珀·李的结构样式的混合物。和《杀死一只知更鸟》一样,它们都是为少数族裔的正当权利发声辩护的文学范例。——美国当代著名文学教授 哈罗德·布鲁姆
4.发光体般的小说。这是戴着散文假面的诗。——美国《人物》杂志
5.伽特森的作品,为一个事实提供了强悍而令人赞叹的证明。这个事实是:对于人物和情感的真实性的追求是文学的本质所在。——美国作家 查尔斯·约翰逊
6.它深刻而详尽地探讨了从亲情、爱情到民族情感等关系中善恶、道德之辨的微妙与复杂,偏见与悖论,有力地诠释并确认了关于公正和善良的常识。中译本很忠实、准确。推荐。——中译本译者 潘帕
精彩片段一被告席上开始的故事
被告人宫本天道傲然端坐,刻板却不失优雅。他的手掌轻柔地搁在被告席的桌面上——在一场对于他的审判中,这是他所能保持的最为超脱的姿态了。后来,旁听席上的一些人认为他的寂默意味着对整个庭审过程的蔑视,另一些人则坚持他是为了掩盖对即将做出的宣判的恐惧。不管是为什么,天道都面无表情,连眼神的闪烁都不曾有。他身着白色衬衫,扣子直扣到脖颈处,灰色裤子熨烫平整。他的形体,尤其是脖子和肩膀,给人一种印象:这是一个体力绝对强健的人,行事严谨,颇具威仪。他面相平和,棱角分明,头发被紧贴头皮地剃过,使得肌肉感更为显著。面对朝向自己的指控,他坐在那里,一双黑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直视前方。
旁听席座无虚席,但法庭里并未显现出乡间谋杀案庭审过程中常见的狂欢氛围。事实上,聚集在此的八十五位公民看上去出奇地安静,若有所思。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认识卡尔·海因,一位用刺网捕鲑鱼的渔民,有一个妻子和三个孩子。他如今被安葬在印第安球形山上的路德教会公墓里。大多数人都像星期日去做礼拜前那样,打扮得体以适宜公共场合。审判室虽然简朴,但在他们心目中也是和教堂一样是庄严肃穆之地,所以他们言行举止都带着一种在教堂里的庄重感。
卢埃林·菲尔丁法官的审判室位于这个岛县法院三楼一条潮湿风凉的廊道的尽头,陈旧而狭促,作为审判室是小到不能再小。这里色调灰暗,陈设简陋——狭窄的旁听席、一个法官席、一个证人席、一个胶合木搭建的陪审席,以及桌面磨损严重的被告席和原告席。陪审员们专注而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想要努力搞清事情的状况。男陪审员们——两位菜农、一个退休的捕蟹工、一个簿记员、一个木匠、一个造船工、一个杂货店主和一个左口鱼帆船水手——都穿着正装,打着领结。女陪审员都穿着星期日的礼拜服,包括一个退休的女招待,一个锯木厂书记员,两个紧张的渔民妻子,以及一个略显另类的美发师。
法警艾德·索姆斯在法官菲尔丁的吩咐下,给那些老旧的暖气片加上了蒸汽头,现在那些玩意儿在房间的四角不时地发出叹息般的声响。它们散发的热量形成一股潮湿难当的闷热,房间里的所有物件都散发出酸腐的霉味。
那天上午,法院的窗外下起了雪。四扇高窄的鉛格玻璃拱形窗透出一派十二月的暗昧天光。一阵海风扬起雪花击打在窗玻璃上,融化的雪水流向窗扉。法院之外,友睦港小城沿着海岸线铺展。散布在小镇的几座山头上,几栋久经风雨、衰朽不堪的维多利亚式宅邸在风雪中隐现,它们是一个逝去的大航海时代乐观精神的遗迹。更远处,香杉树交织出一片寂寂青黛。青杉覆盖的山丘清晰的轮廓在大雪中变得模糊。海风裹挟着雪花吹向内陆,扑向芬芳的杉树。在最高的树枝上,雪花开始堆积,温柔而又无休止。
【小编感悟】这本小说就是一个从一场上帝视角的审讯开始的故事,作者以充满画面感的语言娓娓道来,片段描写非常美,哀而不怨。 精彩片段二他们最终选择了沉默
宫本天道下好了网,关掉了无线电,大雾在他周围像棉花一样可见可触,他用船上备用的缆绳代替那条留在了卡尔船上的。或许他蹲在那里费了些功夫,将帆船脚索绑在马尼拉绳上,他听到经过的货轮沿着水面传来的低低的汽笛声。浓雾中那声音让任何人都很容易觉得悲伤,当那声音渐渐变大——当货轮紧紧靠近——听起来越发显得凄涼。货轮开过,朝北驶去,汽笛还呜呜地响着。天道听着那声音,那一刻,他想起了他父亲怎么将和日本有关的所有东西都埋在他农场的土壤里。或许他还想到了初枝和他的孩子们,还有他有朝一日将传给他们的草莓农场。
货轮的汽笛声渐渐消失在东方。偶尔和灯塔发出的雾笛声相呼应,后者音量高,更显荒凉。浓雾将它掩去,抹掉,货轮发出的声音那么低沉,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不是汽笛声,而是从海底升起的贝斯音符。最后,它渐渐和灯塔的信号融为一体,两个声音同时传来,不和谐地碰撞。每两分钟,水面便传来一声微弱、不和谐的声响,最后连那声音也渐渐地消失了。
宫本天道回到家,拥抱了妻子,告诉她他们的生活要不一样了;灯塔的夜间值班结束了,菲利普·米荷兰德将他的记录装进文件夹,沉入了梦乡。他和无线电报务员罗伯特·米勒沉沉地一直睡到下午。然后他们醒来离开了圣佩佐岛,转去了另一个灯塔站。阿尔特·莫兰实施了逮捕。
嗯,伊什梅尔想着,俯对着他的打字机,指尖轻轻放在键盘上:宫本天道的心思最终无人知晓。初枝的心思也无人知晓,卡尔·海因的也是。任何其他人的心,因为它有自己的意志,都永远是神秘莫测的。
伊什梅尔写下了这一切,同时,她也明白了:意外统御宇宙万物,唯独人心除外。
【小编感悟】最后这句小说结尾的话,道尽了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每个人的心思都难以捉摸,我们的心决定了自己的世界有多大,这其中有无奈、沉思,也有接受和觉醒。
精彩书评
《雪落香杉树》:一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传奇经典
□全本书店
《雪落香杉树》融战争、历史、爱情、悬疑和成长小说于一体,是一部既宏大又精微,很难用一句话概括的作品。这也是许多伟大小说的共同特征。因为作者创世般的写作所虚构的海岛,是从物质环境到人物形象到情感与行动各个层面上堪称完美而精确的人世缩影。朴素而真实,因而包罗万象,每一个层面都清晰精准,完整丰富,无懈可击。
根据哈罗德·布鲁姆的说法,《雪落香杉树》有点像是卡佛的文体和哈珀·李的故事范式的混合物。的确,和《杀死一只知更鸟》一样,《雪落香杉树》也涉及为少数族裔的平等权利发声辩护的主题,也同样是通过庭审情节剧来演绎,只是北太平洋海岛替代了美国南方,日裔替代了非裔。但相比之下,《雪落香杉树》涉及的主题更加宽泛、篇幅结构上也更为恢宏。
小说的叙事结构,正如书名所唤起的意象:以一桩悬疑谋杀案的三天庭审过程为顺时叙事主干,庭审过程中证人、被告、公诉人、辩护律师,以及旁听的记者伊什梅尔依次出场,展开回忆或讲述,构成了层层叠叠的叙述枝蔓,堆积着纷纷扬扬落下的往事之雪。同时,自然界的雪也无休止地下过了三天三夜。大雪无痕般的叙事堆积出世界的形状,带我们回溯历史,战争和一桩桩错综幽深的私人恩怨,情事糾葛。最后,第一主人公伊什梅尔做出了宽恕他人,维护人间公正的选择,结束了庭审过程。宫本洗脱罪名,和初枝回到家中。伊什梅尔也终于下决心告别往事,封存记忆,成长为一个如父亲般仁爱而受人尊敬的人,一如飞雪中矗立的香杉树。
整部小说中最重要的主题当然关乎公正与宽恕。小说从很多角度探讨了公平的问题,对于从亲情、爱情到民族情感等大大小小人间关系中善恶、道德之辨的微妙与复杂,偏见与悖论进行了辨析,有力地确认了关于公正和善良的常识。
小说最后以这样一句话结尾:意外统御宇宙万物,唯独人心除外。话里包含了作者最重要的表达意图:世界无序,个体渺小,偶然性决定了命运无常。正因如此,人与人之间更应当努力求取公正,仁爱相待。
庭审结束了,初枝的丈夫回到了家中,表层的,主要的冲突解决了,深层的冲突仍在继续。拯救了别人命运的伊什梅尔,他遭受的不公和痛苦,难道只能归咎于命运?关于生命中未获成全的爱应被如何珍重,作者意在言外。小说结构上对于情感故事的大幅倾斜造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开放式结尾,悬而未决的冲突,隐藏在文中的某处文眼(这个以后专文论述),以及在扉页引用的但丁诗句,似乎都在提醒我们看到,痛苦远未结束,显见的不公与恶意,蒙昧与偏见被战胜了,隐形的不公、冷漠仍然构成着无从反抗的命运枷锁,纠结缠绕的幽暗森林。
文明对于人性的调适总是不易察觉,但最终又无可阻挡,因为公平与和谐是智慧所向。伊什梅尔未完结的故事和依然漫天飞扬的大雪传达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启示。在这个意义上,我要说,这是一部真正伟大的小说。阅读它,让那场大雪也覆盖我们周遭的喧嚣之音,去聆听内心深邃而纯净的回响。
作者简介
戴维·伽特森,1956年生于西雅图,美国小说家、诗人。戴维·伽特森的父亲是当地一位非常有名且受人尊敬的刑事辩护律师,他从小就被带到法庭旁听审案过程。1974年,他进入华盛顿大学学习,接触到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俄国大作家和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的作品,他们构成了他的主要师承。之后,戴维·伽特森立志要从事写作,参加过一些写作班,开始写短篇并向一些杂志投稿,他和妻子搬到西雅图普吉湾的班布里奇岛生活,他在一所高中任教,每天晨起写作,积十年之力终于写成了这本《雪落香杉树》。
内容简介
《雪落香杉树》是一部恢宏精妙,融爱情、战争、历史、悬疑于一体的成长小说。故事从一桩海岛悬疑案开始,日裔少女初枝的生活中先后到来两个男人:邻居男孩伊什梅尔是她的初恋,他们气息相通;暗恋她并终成为她丈夫的日本同学宫本天道,他们血脉相连。珍珠港事件爆发,日美矛盾空前激化,日裔居民被遣送去西部荒漠中的集中营。男人们走上战场。战争粗暴地打断了爱情,交错了命运,初枝、宫本天道、伊什梅尔的故事也被改写,有了不同的结局。在短短三天的时间轴上,故事便延展出两个民族、一场战争和一个海岛相关的历史,铺陈出一个复杂的爱情故事,构筑起一个人心的宇宙,呈现了命运的浩渺、人生的苦厄和救赎的可能。
各方赞誉
1.伟大的小说。言辞优美,结构严密,对于公正与宽恕的主题进行了一次细致考察,达成一种令人难忘而真实的效果。——《时代周刊》
2.精雕细琢的无瑕之作,动人,又令人心悬。——《纽约时报书评》
3.《雪落香杉树》有点像是卡佛的文体和哈珀·李的结构样式的混合物。和《杀死一只知更鸟》一样,它们都是为少数族裔的正当权利发声辩护的文学范例。——美国当代著名文学教授 哈罗德·布鲁姆
4.发光体般的小说。这是戴着散文假面的诗。——美国《人物》杂志
5.伽特森的作品,为一个事实提供了强悍而令人赞叹的证明。这个事实是:对于人物和情感的真实性的追求是文学的本质所在。——美国作家 查尔斯·约翰逊
6.它深刻而详尽地探讨了从亲情、爱情到民族情感等关系中善恶、道德之辨的微妙与复杂,偏见与悖论,有力地诠释并确认了关于公正和善良的常识。中译本很忠实、准确。推荐。——中译本译者 潘帕
精彩片段一被告席上开始的故事
被告人宫本天道傲然端坐,刻板却不失优雅。他的手掌轻柔地搁在被告席的桌面上——在一场对于他的审判中,这是他所能保持的最为超脱的姿态了。后来,旁听席上的一些人认为他的寂默意味着对整个庭审过程的蔑视,另一些人则坚持他是为了掩盖对即将做出的宣判的恐惧。不管是为什么,天道都面无表情,连眼神的闪烁都不曾有。他身着白色衬衫,扣子直扣到脖颈处,灰色裤子熨烫平整。他的形体,尤其是脖子和肩膀,给人一种印象:这是一个体力绝对强健的人,行事严谨,颇具威仪。他面相平和,棱角分明,头发被紧贴头皮地剃过,使得肌肉感更为显著。面对朝向自己的指控,他坐在那里,一双黑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直视前方。
旁听席座无虚席,但法庭里并未显现出乡间谋杀案庭审过程中常见的狂欢氛围。事实上,聚集在此的八十五位公民看上去出奇地安静,若有所思。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认识卡尔·海因,一位用刺网捕鲑鱼的渔民,有一个妻子和三个孩子。他如今被安葬在印第安球形山上的路德教会公墓里。大多数人都像星期日去做礼拜前那样,打扮得体以适宜公共场合。审判室虽然简朴,但在他们心目中也是和教堂一样是庄严肃穆之地,所以他们言行举止都带着一种在教堂里的庄重感。
卢埃林·菲尔丁法官的审判室位于这个岛县法院三楼一条潮湿风凉的廊道的尽头,陈旧而狭促,作为审判室是小到不能再小。这里色调灰暗,陈设简陋——狭窄的旁听席、一个法官席、一个证人席、一个胶合木搭建的陪审席,以及桌面磨损严重的被告席和原告席。陪审员们专注而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想要努力搞清事情的状况。男陪审员们——两位菜农、一个退休的捕蟹工、一个簿记员、一个木匠、一个造船工、一个杂货店主和一个左口鱼帆船水手——都穿着正装,打着领结。女陪审员都穿着星期日的礼拜服,包括一个退休的女招待,一个锯木厂书记员,两个紧张的渔民妻子,以及一个略显另类的美发师。
法警艾德·索姆斯在法官菲尔丁的吩咐下,给那些老旧的暖气片加上了蒸汽头,现在那些玩意儿在房间的四角不时地发出叹息般的声响。它们散发的热量形成一股潮湿难当的闷热,房间里的所有物件都散发出酸腐的霉味。
那天上午,法院的窗外下起了雪。四扇高窄的鉛格玻璃拱形窗透出一派十二月的暗昧天光。一阵海风扬起雪花击打在窗玻璃上,融化的雪水流向窗扉。法院之外,友睦港小城沿着海岸线铺展。散布在小镇的几座山头上,几栋久经风雨、衰朽不堪的维多利亚式宅邸在风雪中隐现,它们是一个逝去的大航海时代乐观精神的遗迹。更远处,香杉树交织出一片寂寂青黛。青杉覆盖的山丘清晰的轮廓在大雪中变得模糊。海风裹挟着雪花吹向内陆,扑向芬芳的杉树。在最高的树枝上,雪花开始堆积,温柔而又无休止。
【小编感悟】这本小说就是一个从一场上帝视角的审讯开始的故事,作者以充满画面感的语言娓娓道来,片段描写非常美,哀而不怨。 精彩片段二他们最终选择了沉默
宫本天道下好了网,关掉了无线电,大雾在他周围像棉花一样可见可触,他用船上备用的缆绳代替那条留在了卡尔船上的。或许他蹲在那里费了些功夫,将帆船脚索绑在马尼拉绳上,他听到经过的货轮沿着水面传来的低低的汽笛声。浓雾中那声音让任何人都很容易觉得悲伤,当那声音渐渐变大——当货轮紧紧靠近——听起来越发显得凄涼。货轮开过,朝北驶去,汽笛还呜呜地响着。天道听着那声音,那一刻,他想起了他父亲怎么将和日本有关的所有东西都埋在他农场的土壤里。或许他还想到了初枝和他的孩子们,还有他有朝一日将传给他们的草莓农场。
货轮的汽笛声渐渐消失在东方。偶尔和灯塔发出的雾笛声相呼应,后者音量高,更显荒凉。浓雾将它掩去,抹掉,货轮发出的声音那么低沉,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不是汽笛声,而是从海底升起的贝斯音符。最后,它渐渐和灯塔的信号融为一体,两个声音同时传来,不和谐地碰撞。每两分钟,水面便传来一声微弱、不和谐的声响,最后连那声音也渐渐地消失了。
宫本天道回到家,拥抱了妻子,告诉她他们的生活要不一样了;灯塔的夜间值班结束了,菲利普·米荷兰德将他的记录装进文件夹,沉入了梦乡。他和无线电报务员罗伯特·米勒沉沉地一直睡到下午。然后他们醒来离开了圣佩佐岛,转去了另一个灯塔站。阿尔特·莫兰实施了逮捕。
嗯,伊什梅尔想着,俯对着他的打字机,指尖轻轻放在键盘上:宫本天道的心思最终无人知晓。初枝的心思也无人知晓,卡尔·海因的也是。任何其他人的心,因为它有自己的意志,都永远是神秘莫测的。
伊什梅尔写下了这一切,同时,她也明白了:意外统御宇宙万物,唯独人心除外。
【小编感悟】最后这句小说结尾的话,道尽了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每个人的心思都难以捉摸,我们的心决定了自己的世界有多大,这其中有无奈、沉思,也有接受和觉醒。
精彩书评
《雪落香杉树》:一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传奇经典
□全本书店
《雪落香杉树》融战争、历史、爱情、悬疑和成长小说于一体,是一部既宏大又精微,很难用一句话概括的作品。这也是许多伟大小说的共同特征。因为作者创世般的写作所虚构的海岛,是从物质环境到人物形象到情感与行动各个层面上堪称完美而精确的人世缩影。朴素而真实,因而包罗万象,每一个层面都清晰精准,完整丰富,无懈可击。
根据哈罗德·布鲁姆的说法,《雪落香杉树》有点像是卡佛的文体和哈珀·李的故事范式的混合物。的确,和《杀死一只知更鸟》一样,《雪落香杉树》也涉及为少数族裔的平等权利发声辩护的主题,也同样是通过庭审情节剧来演绎,只是北太平洋海岛替代了美国南方,日裔替代了非裔。但相比之下,《雪落香杉树》涉及的主题更加宽泛、篇幅结构上也更为恢宏。
小说的叙事结构,正如书名所唤起的意象:以一桩悬疑谋杀案的三天庭审过程为顺时叙事主干,庭审过程中证人、被告、公诉人、辩护律师,以及旁听的记者伊什梅尔依次出场,展开回忆或讲述,构成了层层叠叠的叙述枝蔓,堆积着纷纷扬扬落下的往事之雪。同时,自然界的雪也无休止地下过了三天三夜。大雪无痕般的叙事堆积出世界的形状,带我们回溯历史,战争和一桩桩错综幽深的私人恩怨,情事糾葛。最后,第一主人公伊什梅尔做出了宽恕他人,维护人间公正的选择,结束了庭审过程。宫本洗脱罪名,和初枝回到家中。伊什梅尔也终于下决心告别往事,封存记忆,成长为一个如父亲般仁爱而受人尊敬的人,一如飞雪中矗立的香杉树。
整部小说中最重要的主题当然关乎公正与宽恕。小说从很多角度探讨了公平的问题,对于从亲情、爱情到民族情感等大大小小人间关系中善恶、道德之辨的微妙与复杂,偏见与悖论进行了辨析,有力地确认了关于公正和善良的常识。
小说最后以这样一句话结尾:意外统御宇宙万物,唯独人心除外。话里包含了作者最重要的表达意图:世界无序,个体渺小,偶然性决定了命运无常。正因如此,人与人之间更应当努力求取公正,仁爱相待。
庭审结束了,初枝的丈夫回到了家中,表层的,主要的冲突解决了,深层的冲突仍在继续。拯救了别人命运的伊什梅尔,他遭受的不公和痛苦,难道只能归咎于命运?关于生命中未获成全的爱应被如何珍重,作者意在言外。小说结构上对于情感故事的大幅倾斜造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开放式结尾,悬而未决的冲突,隐藏在文中的某处文眼(这个以后专文论述),以及在扉页引用的但丁诗句,似乎都在提醒我们看到,痛苦远未结束,显见的不公与恶意,蒙昧与偏见被战胜了,隐形的不公、冷漠仍然构成着无从反抗的命运枷锁,纠结缠绕的幽暗森林。
文明对于人性的调适总是不易察觉,但最终又无可阻挡,因为公平与和谐是智慧所向。伊什梅尔未完结的故事和依然漫天飞扬的大雪传达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启示。在这个意义上,我要说,这是一部真正伟大的小说。阅读它,让那场大雪也覆盖我们周遭的喧嚣之音,去聆听内心深邃而纯净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