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如何把握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抢占网络阵地,推进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文章在分析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基础上,系统阐释了基于云计算的“空间怡心园”网络心育模式在顶层设计、规范运行和特色创新等方面的探索性实践。
关键词:空间怡心园;心育模式;特色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2-0077-03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网络生活成为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契机,依托网络创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在全院师生人人拥有空间,人人建设空间,人人使用空间的基础上,利用空间的高交互性、可动态拓展性等优势,构建起基于云计算的“空间怡心园”(http://www.worlduc.com/SpaceShow/Index.aspx?uid=180563)网络心育模式,搭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平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建设、队伍建设、课程教学建设、活动建设、咨询服务建设和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真正对接了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化的时代需求,创造出更大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一、构建网络化心理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大力开展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是顺应教育现代化时代发展、变革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必然选择
云计算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它能有效将各种资源集中在一起形成巨大的资源中心,不仅极大地降低了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巨大的硬件成本,也提高了资源共享水平和教育成效。[1]现代网络化的这种快速发展不仅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宣传途径,而且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紧迫的任务。2011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强调,各高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充分开发利用网上教育资源。这都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转变工作模式,尽快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分依托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大力开展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是改革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的客观需要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模式,抑制了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发挥。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教育者不再是简单地提供教育信息,而是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全方位“赋能”。教育者一方面可以主动采集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依托网络的高交互性、便捷性、平等开放、可动态拓展性等特征,引导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共建共享,更好的满足了其主动诉求、平等参与的进取心理,实现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的回归[2]。
3.大力开展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是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实效的可靠保证
新时代条件下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实现“以人为本的、互动对话式的网络心理教育”[3]。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全员共建共享、资源持续更新、品牌特色创建、广泛链接等方法途径,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创新活动服务形式,丰富教育载体,使学生在多元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达到知行并重的教育效果,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空间怡心园” ——基于云计算的学院网络心育模式的建设
“空间怡心园”是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运用世界大学城云平台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平台,是依托空间实现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化运行管理的新举措。“空间怡心园”通过理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系(院)心理健康教育站——班级、协会、朋辈等三级工作网络的功能,构建起教育、咨询、预防、干预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机制,帮助学生及时疏导心理困扰、引导学生开发心理潜能、提升心理品质,有效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1.建设思路
基于云计算构建的“空间怡心园”网络心育模式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为目标,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为基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为保证,以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特色项目建设为突破口,顶层设计,持续建设。通过组建“空间怡心园”项目建设团队,采用“个人申报和学工处审核批准”相结合的项目负责制,全力构建网络心育模式,切实提升学院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2.建设目标
(1)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平台,依托空间实现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化运行管理。
(2)构建集教育、咨询、预防、干预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机制,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拓宽工作路径,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
(3)搭建集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支持系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广泛的学习空间和多样的对话机制,构建自助-互助-他助相结合的学习成长环境。
3.建设内容
“空间怡心园”由主园区、机构园区、特色园区、群组交流园区四个组块组成。主园区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展示、宣传平台,包括对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构体系、文件制度、专家队伍、心理知识宣传、心理活动指导、咨询服务、危机干预、课程教学等工作的介绍;机构园区则由各系(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和大学生心理协会组成;主题特色园区由心灵有约、心灵盛宴、心理沙龙、成长训练营等涵括各种品牌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空间建设组成;群组交流区通过构建心理委员交流群、朋辈心理辅导员交流群,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互助体系。 4.建设进程
“空间怡心园”网络心育模式的建设共包括三个阶段:调研准备、开发建设和改进完善。
(1)调研准备阶段。本阶段主要是对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展开调查,采集学生需求与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明确“空间怡心园”建设方案。
(2)开发建设阶段。通过组建专业化的项目团队对“空间怡心园”建设进行充分论证、精心策划,按照明确主题、制定方案、审批项目、规划建设、考核评价的步骤依次展开建设工作。
(3)改进完善阶段。对项目建设进行总结反思,形成相应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5.主要作用
基于云计算的“空间怡心园”网络心育模式的建设,改变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成本高、受益面窄、实效性低等局限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不断丰富,工作成效日趋显著。截至2014年12月30日,“空间怡心园”共建成主园区1个,机构园区5个,主题特色园区4个,群组交流区2个,创办栏目102个,上传文章10233篇,吸纳学生好友9909人,吸引学生来访留言5778条,从心理咨询服务、品牌活动参与、心理专业知识宣传、心理危机干预和课程教学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服务。
三、“空间怡心园” ——基于云计算的学院网络心育模式的特色与创新
1.创新了工作平台,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线上线下“双路径”服务育人
“空间怡心园”极大地便利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网络灵活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将线上和线下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通过主动浏览学生空间,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绪等信息动态,全面筛查危机信息,线上线下双路径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为大学生建立起一个全面的强大的心理支持系统,有效地对大学生的发展给予心理支持,有效防止重大心理危机事故,确保和谐校园建设[4]。
2.理顺了工作机制,完善了“学校有督导、中心有专家、系院有专干、学生有朋辈”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空间怡心园”的建设,通过机构园区、群组交流区等多个园区的建设,进一步理顺了工作机制,完善了“学校有督导、中心有专家、系院有专员、学生有朋辈”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空间怡心园”通过广泛链接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中心专兼职教师、各系(院)心理辅导员的个人空间,建成“朋辈交流区”等交流群,使督导、专家、专干、朋辈等四只队伍在“空间怡心园”的建设中各施其责,通力合作,确保了“空间怡心园”的有序良性运行。
3.拓展了工作载体,开展了教育、咨询、活动、干预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
“空间怡心园”立足学生实际需要,构建了集心理知识普及教育、日常咨询辅导服务、活动组织引导、心理危机干预等多种教育内容为一体的网络心育模式,既为学生提供了集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支持系统,又提供了便利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展示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实现了学生自助-互助-他助的多赢格局。
4.更新了工作理念,倡导以人为本、阳光心育全面提升心育成效
“空间怡心园”坚持积极心理学导向,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文理念,使得网络心育不再是仅仅局限于障碍性学生心理知识的获得或心理保健技能的提升,而是关注每个学生的完满、和谐发展,使之成为情感丰富、情操高尚、生活幸福的人[5]。空间怡心园在实际运行中,充分尊重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坚持共建共享,构建起海量优质的、动态生成的“货源、导购、自选”等超市特点的教育平台,让学生通过“自助-他助-互助”等多种教育形式和“问题情境-民主协商-会话引导-意义建构”的学习模式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达到自我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泰峰,李端明.云计算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2010(8):167-170.
[2]田益民.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J].南方论刊,2007(12):65-67.
[3]崔景贵.网络心理教育范式的构建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7):41-44.
[4]姜巧玲,胡凯.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J].现代大学教育,2011(6):81-86.
[5]孟维杰,张晓书.网络心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反思与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115-116.
(编辑:鲁利瑞)
关键词:空间怡心园;心育模式;特色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2-0077-03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网络生活成为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契机,依托网络创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在全院师生人人拥有空间,人人建设空间,人人使用空间的基础上,利用空间的高交互性、可动态拓展性等优势,构建起基于云计算的“空间怡心园”(http://www.worlduc.com/SpaceShow/Index.aspx?uid=180563)网络心育模式,搭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平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建设、队伍建设、课程教学建设、活动建设、咨询服务建设和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真正对接了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化的时代需求,创造出更大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一、构建网络化心理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大力开展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是顺应教育现代化时代发展、变革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必然选择
云计算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它能有效将各种资源集中在一起形成巨大的资源中心,不仅极大地降低了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巨大的硬件成本,也提高了资源共享水平和教育成效。[1]现代网络化的这种快速发展不仅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宣传途径,而且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紧迫的任务。2011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强调,各高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充分开发利用网上教育资源。这都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转变工作模式,尽快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分依托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大力开展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是改革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的客观需要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模式,抑制了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发挥。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教育者不再是简单地提供教育信息,而是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全方位“赋能”。教育者一方面可以主动采集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依托网络的高交互性、便捷性、平等开放、可动态拓展性等特征,引导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共建共享,更好的满足了其主动诉求、平等参与的进取心理,实现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的回归[2]。
3.大力开展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是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实效的可靠保证
新时代条件下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实现“以人为本的、互动对话式的网络心理教育”[3]。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全员共建共享、资源持续更新、品牌特色创建、广泛链接等方法途径,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创新活动服务形式,丰富教育载体,使学生在多元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达到知行并重的教育效果,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空间怡心园” ——基于云计算的学院网络心育模式的建设
“空间怡心园”是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运用世界大学城云平台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平台,是依托空间实现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化运行管理的新举措。“空间怡心园”通过理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系(院)心理健康教育站——班级、协会、朋辈等三级工作网络的功能,构建起教育、咨询、预防、干预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机制,帮助学生及时疏导心理困扰、引导学生开发心理潜能、提升心理品质,有效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1.建设思路
基于云计算构建的“空间怡心园”网络心育模式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为目标,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为基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为保证,以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特色项目建设为突破口,顶层设计,持续建设。通过组建“空间怡心园”项目建设团队,采用“个人申报和学工处审核批准”相结合的项目负责制,全力构建网络心育模式,切实提升学院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2.建设目标
(1)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平台,依托空间实现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化运行管理。
(2)构建集教育、咨询、预防、干预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机制,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拓宽工作路径,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
(3)搭建集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支持系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广泛的学习空间和多样的对话机制,构建自助-互助-他助相结合的学习成长环境。
3.建设内容
“空间怡心园”由主园区、机构园区、特色园区、群组交流园区四个组块组成。主园区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展示、宣传平台,包括对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构体系、文件制度、专家队伍、心理知识宣传、心理活动指导、咨询服务、危机干预、课程教学等工作的介绍;机构园区则由各系(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和大学生心理协会组成;主题特色园区由心灵有约、心灵盛宴、心理沙龙、成长训练营等涵括各种品牌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空间建设组成;群组交流区通过构建心理委员交流群、朋辈心理辅导员交流群,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互助体系。 4.建设进程
“空间怡心园”网络心育模式的建设共包括三个阶段:调研准备、开发建设和改进完善。
(1)调研准备阶段。本阶段主要是对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展开调查,采集学生需求与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明确“空间怡心园”建设方案。
(2)开发建设阶段。通过组建专业化的项目团队对“空间怡心园”建设进行充分论证、精心策划,按照明确主题、制定方案、审批项目、规划建设、考核评价的步骤依次展开建设工作。
(3)改进完善阶段。对项目建设进行总结反思,形成相应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5.主要作用
基于云计算的“空间怡心园”网络心育模式的建设,改变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成本高、受益面窄、实效性低等局限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不断丰富,工作成效日趋显著。截至2014年12月30日,“空间怡心园”共建成主园区1个,机构园区5个,主题特色园区4个,群组交流区2个,创办栏目102个,上传文章10233篇,吸纳学生好友9909人,吸引学生来访留言5778条,从心理咨询服务、品牌活动参与、心理专业知识宣传、心理危机干预和课程教学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服务。
三、“空间怡心园” ——基于云计算的学院网络心育模式的特色与创新
1.创新了工作平台,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线上线下“双路径”服务育人
“空间怡心园”极大地便利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网络灵活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将线上和线下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通过主动浏览学生空间,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绪等信息动态,全面筛查危机信息,线上线下双路径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为大学生建立起一个全面的强大的心理支持系统,有效地对大学生的发展给予心理支持,有效防止重大心理危机事故,确保和谐校园建设[4]。
2.理顺了工作机制,完善了“学校有督导、中心有专家、系院有专干、学生有朋辈”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空间怡心园”的建设,通过机构园区、群组交流区等多个园区的建设,进一步理顺了工作机制,完善了“学校有督导、中心有专家、系院有专员、学生有朋辈”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空间怡心园”通过广泛链接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中心专兼职教师、各系(院)心理辅导员的个人空间,建成“朋辈交流区”等交流群,使督导、专家、专干、朋辈等四只队伍在“空间怡心园”的建设中各施其责,通力合作,确保了“空间怡心园”的有序良性运行。
3.拓展了工作载体,开展了教育、咨询、活动、干预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
“空间怡心园”立足学生实际需要,构建了集心理知识普及教育、日常咨询辅导服务、活动组织引导、心理危机干预等多种教育内容为一体的网络心育模式,既为学生提供了集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支持系统,又提供了便利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展示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实现了学生自助-互助-他助的多赢格局。
4.更新了工作理念,倡导以人为本、阳光心育全面提升心育成效
“空间怡心园”坚持积极心理学导向,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文理念,使得网络心育不再是仅仅局限于障碍性学生心理知识的获得或心理保健技能的提升,而是关注每个学生的完满、和谐发展,使之成为情感丰富、情操高尚、生活幸福的人[5]。空间怡心园在实际运行中,充分尊重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坚持共建共享,构建起海量优质的、动态生成的“货源、导购、自选”等超市特点的教育平台,让学生通过“自助-他助-互助”等多种教育形式和“问题情境-民主协商-会话引导-意义建构”的学习模式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达到自我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泰峰,李端明.云计算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2010(8):167-170.
[2]田益民.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J].南方论刊,2007(12):65-67.
[3]崔景贵.网络心理教育范式的构建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7):41-44.
[4]姜巧玲,胡凯.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J].现代大学教育,2011(6):81-86.
[5]孟维杰,张晓书.网络心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反思与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115-116.
(编辑:鲁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