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赏识教育在美术教学中运用,不仅是对教育理念的变化,更是对人性化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因为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人体和心理锻炼上,本身就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教育中很容易使学生感到畏惧或者自卑。为此选择赏识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美術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分析赏识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美术教育中如何更好地进行赏识教育。
关键词:赏识教育;美术教学;意义;问题;策略
一、赏识教育的界定
赏识教育来源于周弘老师亲身培养自己的聋哑女儿成才的经历。周弘老师曾用这种教育方法将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留美硕士,并用这种方法,在中国培养出一批早慧儿童。赏识,顾名思义,就是欣赏和认识。周弘认为,“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唤醒‘好孩子’,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就教育者而言,赏识教育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是教育者运用赏识的方法把爱具体化、生动化地传递给受教育者;就受教育者而言,赏识教育是一种在教育者的鼓励和肯定下的满怀信心、主动追求自我发展的教育。
二、赏识教育在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教师对赏识教育的概念理解较为模糊
随着赏识教育的不断推广,其成功之处也被用在更多的教育中。但许多老师对赏识教育理解还较片面,对概念的内涵没有真正把握。赏识并不代表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赞美和鼓励。如果一味的赏识,反而偏离赏识教育本身的意义。当学生有错误的时候,教师还是要及时指出,批评甚至给予一定惩罚。只不过这种批评惩罚要注重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建立正确的是非观,虚心接受批评建议,正视挫折和失败,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帮助的。赏识教育不仅包括表扬,也包括批评,还包括提醒,当学生有犯错的趋势时,教师要给予引导,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帮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上走得更远。
(二)真正实施赏识教育的美术教学很少
很多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非常严厉,可以说,在现在的大学美术教育里,几乎找不到赏识教育的影子。即便有的教师实施了赏识教育,但这种赏识更多的是简单的一句夸奖,不外乎是表现不错等。在美术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大多数教师并不清楚如何把赏识运用在实处。首次印象,老师就会把赏识教育单纯地认为是口头上的鼓励。而学生在听到这样的鼓励时,反而会变得模糊,因为其不知道是自己哪一方面的表现受到了老师的肯定,也就无法真正实现赏识教育的意义。究其原因,还在于没有针对性,把赏识也理解为简单的鼓励,使得赏识教育变为一种单纯的手段,而且在表扬的时候显得过于正式,在表情、场合上都过于单一,而且表扬的内容也仅仅是因为某个学生有着突出的表现后,才会进行。就算一些学生不喜欢这样的一种表扬形式,也要被动地接受。
(三)惩罚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
一直以来,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在教育的时候,老师都秉承严的标准,认为没有严格的要求,就不能培养出优秀的美术人才。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面对老师严格的教学方案,学生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其实根本的原因是美术老师还没意识到“赏识”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导致许多美术教师教育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在教育学生方面,缺少以情感人,甚至有些美术教师依然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导致师生之间有矛盾,有误解,关系不够和谐,部分学生对教师有厌烦、抵触情绪。例如,有些美术教师会说“你来搞美术真是老天瞎了眼”。这类完全超出动作范围的人身攻击的语言在美术教室里不难找到。除语言外,隐性的歧视、偏见也处处可见。
三、美术教育中实施赏识教育有效策略
(一)给予信任、尊重,让学生享受美术
对于教育,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观念,如美国专家就认为信任是学生成功的基础,而俄罗斯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在美术学习中,当一些学生表现不好,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时,就会在内心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资质不够,不是学美术这块料,在老师的面前就更加没有自信,总是害怕老师看到自己的不好表现时,会给予更大的批评。其实,面对这些学生,如果老师能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他们就会放下内心的自卑,变得更敢于表现自己。
因此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用信任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因此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时,首先就要信任尊重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人权,相信学生的力量和能力,听听他们完成动作的感受,听听学生对老师教学的意见,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当今的美术教学基本上属于我教你学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真正好的美术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充分挖掘其个性与潜能。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能把这些天真活泼、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傻了”教“死了”。因此,美术教师不妨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教完几个主题学习,启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那些接受力较慢、动作协调性较差的同学更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相信他们能够克服自身的缺点和弱点。绝不可弃之不教,或冷言冷语把他们“冰冻”在一边不理不睬。但需要说明的是,尊重学生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放任、宽容和怜惜,更不是放任自流。在信任、尊重学生的同时,老师要善于提出促进学生发展的严格要求,做到正确,适当,具体,有恒。
(二)因材施教,捕捉学生闪光点
尊重是赏识教育开展的基础,为此在美术教育时,应把尊重放在第一位。因为尊重不仅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要求,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保证。在此基础上,才能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赏识。正如一位名人所说,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要想挖掘他们的不同之处,最重要的是让他和你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所以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学会客观地看待学生,学会因材施教,从学生的不同表现去挖掘学生的个性,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赏识教育。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赏识的程度和角度不同,要因人而异。大多美术老师对于自身条件好或者有着某种特长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以及能听话刻苦用功的学生关注颇多,对于缺乏先天条件或者学习比较慢的学生则没有更多的关注,其实这样是不公平的。要想真正实现赏识教育,不仅要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奖励,还要给予那些表现不太好的学生一定的鼓励。因为相对于好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更多的鼓励。
对于他们的表现,要给予肯定。此外,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对于对某一美术有特殊敏感度的学生可以针对性培养。所以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美术老师,不仅要善于挖掘学生的特长,在学生完成预想的动作或者有更好的表现时,还要及时给予他们激励和鼓舞。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主观能动性,还能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美术的快乐,进而积极去创新某些动作。
(三)因势利导,把握时机,增强学生学习美术信心
《学记》上有句话:“当其可时谓时”,意思是,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才能叫及时。因此,我们要抓住时机,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首先,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及时有效地赞赏学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又是最具权威性的,因此,来自于教师的赏识与赞扬,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在美术课堂上有许多赞美学生的时机,比如学生完美地展现了某项动作,对美术的领悟有独特性等。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在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其次,对学生的批评纠正要把握时机。例如,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如不按时完成作业或平时练功偷懒等,应及时地予以批评,并且最好不要当众批评,语气要刚柔相济,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并且批评时对事不对人,保证客观,公平。最后,当学生遇到挫折,面对失败时,老师可以给予其温暖的拥抱,给予他勇敢的坚持;当学生面对选择犹豫不定时,老师可以给予其坚定的支持,让其用于面对困难。当学生从内心真正感受到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时,就会不断激发其潜在的动力,在面对困难时有着更强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李慧军.名师最有效的赏识教育细节[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3]牛海彬.赏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赏识教育;美术教学;意义;问题;策略
一、赏识教育的界定
赏识教育来源于周弘老师亲身培养自己的聋哑女儿成才的经历。周弘老师曾用这种教育方法将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留美硕士,并用这种方法,在中国培养出一批早慧儿童。赏识,顾名思义,就是欣赏和认识。周弘认为,“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唤醒‘好孩子’,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就教育者而言,赏识教育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是教育者运用赏识的方法把爱具体化、生动化地传递给受教育者;就受教育者而言,赏识教育是一种在教育者的鼓励和肯定下的满怀信心、主动追求自我发展的教育。
二、赏识教育在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教师对赏识教育的概念理解较为模糊
随着赏识教育的不断推广,其成功之处也被用在更多的教育中。但许多老师对赏识教育理解还较片面,对概念的内涵没有真正把握。赏识并不代表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赞美和鼓励。如果一味的赏识,反而偏离赏识教育本身的意义。当学生有错误的时候,教师还是要及时指出,批评甚至给予一定惩罚。只不过这种批评惩罚要注重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建立正确的是非观,虚心接受批评建议,正视挫折和失败,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帮助的。赏识教育不仅包括表扬,也包括批评,还包括提醒,当学生有犯错的趋势时,教师要给予引导,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帮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上走得更远。
(二)真正实施赏识教育的美术教学很少
很多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非常严厉,可以说,在现在的大学美术教育里,几乎找不到赏识教育的影子。即便有的教师实施了赏识教育,但这种赏识更多的是简单的一句夸奖,不外乎是表现不错等。在美术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大多数教师并不清楚如何把赏识运用在实处。首次印象,老师就会把赏识教育单纯地认为是口头上的鼓励。而学生在听到这样的鼓励时,反而会变得模糊,因为其不知道是自己哪一方面的表现受到了老师的肯定,也就无法真正实现赏识教育的意义。究其原因,还在于没有针对性,把赏识也理解为简单的鼓励,使得赏识教育变为一种单纯的手段,而且在表扬的时候显得过于正式,在表情、场合上都过于单一,而且表扬的内容也仅仅是因为某个学生有着突出的表现后,才会进行。就算一些学生不喜欢这样的一种表扬形式,也要被动地接受。
(三)惩罚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
一直以来,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在教育的时候,老师都秉承严的标准,认为没有严格的要求,就不能培养出优秀的美术人才。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面对老师严格的教学方案,学生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其实根本的原因是美术老师还没意识到“赏识”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导致许多美术教师教育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在教育学生方面,缺少以情感人,甚至有些美术教师依然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导致师生之间有矛盾,有误解,关系不够和谐,部分学生对教师有厌烦、抵触情绪。例如,有些美术教师会说“你来搞美术真是老天瞎了眼”。这类完全超出动作范围的人身攻击的语言在美术教室里不难找到。除语言外,隐性的歧视、偏见也处处可见。
三、美术教育中实施赏识教育有效策略
(一)给予信任、尊重,让学生享受美术
对于教育,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观念,如美国专家就认为信任是学生成功的基础,而俄罗斯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在美术学习中,当一些学生表现不好,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时,就会在内心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资质不够,不是学美术这块料,在老师的面前就更加没有自信,总是害怕老师看到自己的不好表现时,会给予更大的批评。其实,面对这些学生,如果老师能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他们就会放下内心的自卑,变得更敢于表现自己。
因此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用信任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因此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时,首先就要信任尊重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人权,相信学生的力量和能力,听听他们完成动作的感受,听听学生对老师教学的意见,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当今的美术教学基本上属于我教你学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真正好的美术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充分挖掘其个性与潜能。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能把这些天真活泼、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傻了”教“死了”。因此,美术教师不妨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教完几个主题学习,启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那些接受力较慢、动作协调性较差的同学更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相信他们能够克服自身的缺点和弱点。绝不可弃之不教,或冷言冷语把他们“冰冻”在一边不理不睬。但需要说明的是,尊重学生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放任、宽容和怜惜,更不是放任自流。在信任、尊重学生的同时,老师要善于提出促进学生发展的严格要求,做到正确,适当,具体,有恒。
(二)因材施教,捕捉学生闪光点
尊重是赏识教育开展的基础,为此在美术教育时,应把尊重放在第一位。因为尊重不仅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要求,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保证。在此基础上,才能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赏识。正如一位名人所说,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要想挖掘他们的不同之处,最重要的是让他和你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所以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学会客观地看待学生,学会因材施教,从学生的不同表现去挖掘学生的个性,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赏识教育。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赏识的程度和角度不同,要因人而异。大多美术老师对于自身条件好或者有着某种特长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以及能听话刻苦用功的学生关注颇多,对于缺乏先天条件或者学习比较慢的学生则没有更多的关注,其实这样是不公平的。要想真正实现赏识教育,不仅要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奖励,还要给予那些表现不太好的学生一定的鼓励。因为相对于好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更多的鼓励。
对于他们的表现,要给予肯定。此外,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对于对某一美术有特殊敏感度的学生可以针对性培养。所以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美术老师,不仅要善于挖掘学生的特长,在学生完成预想的动作或者有更好的表现时,还要及时给予他们激励和鼓舞。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主观能动性,还能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美术的快乐,进而积极去创新某些动作。
(三)因势利导,把握时机,增强学生学习美术信心
《学记》上有句话:“当其可时谓时”,意思是,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才能叫及时。因此,我们要抓住时机,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首先,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及时有效地赞赏学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又是最具权威性的,因此,来自于教师的赏识与赞扬,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在美术课堂上有许多赞美学生的时机,比如学生完美地展现了某项动作,对美术的领悟有独特性等。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在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其次,对学生的批评纠正要把握时机。例如,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如不按时完成作业或平时练功偷懒等,应及时地予以批评,并且最好不要当众批评,语气要刚柔相济,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并且批评时对事不对人,保证客观,公平。最后,当学生遇到挫折,面对失败时,老师可以给予其温暖的拥抱,给予他勇敢的坚持;当学生面对选择犹豫不定时,老师可以给予其坚定的支持,让其用于面对困难。当学生从内心真正感受到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时,就会不断激发其潜在的动力,在面对困难时有着更强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李慧军.名师最有效的赏识教育细节[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3]牛海彬.赏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