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被誉为是“教育思想的泰斗”。在32年的教育职业生涯中,他用教育思想管理帕夫雷什中学,用全面和谐教育发展理论促进学生成长,用师本主义理念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学习和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差生成长,育师和优师并举。
关键字: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师本主义;差生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被誉为 “教育思想的泰斗”。 在长达32年的教育生涯中,以帕夫雷什中学为基地,想学生之所想,思教师之所思,虑家长之所虑,寻育人之真谛,孜孜不倦的将教育事业当作毕生的追求。正如他在《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中所述:“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三十二年,这对于我来讲是无与伦比的幸福……”。
一、用教育思想管理帕夫雷什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好的学校管理者,一定要有科学而明确的教育思想。校长不应该是“行政干部”,而应该成为教育思想家和教学论研究家,是全校教师的“教育科学和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人”。他认为,教育思想应该以“如何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任何教育思想都应该来源于实践,在充分吸收的基础上再次加工创造,以“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或教育信念”。好的教育思想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个优秀的学校领导必须是先进教育思想的创造者和教学工作的榜样。他在学校管理上坚持民主的原则,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将在教学和教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汇集到一起,召集全校工作者共同讨论,将结果凝练成学校的意志,再推广到每一个学校工作者身上,成为他们身体力行的向导和学校认同感的一部分。恰如他所倡导的那样, “领导普通学校的艺术就在于:用统一的教育信念把低、中、高年级的教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使每个教师的个人创造像一条条永不枯竭的溪流,汇集成集体技巧、集体经验的巨流。”
二、用全面和谐教育发展理论促进学生成长
全面和谐教育发展理论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的核心与基础。该理论指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把高尚的思想信念、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修养、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全的体格和为社会需求及社会劳动融为一体的人。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使个性教育融会贯通,和谐共振。在五育上,他积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借助自然景观,训练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满足学生精神生活需求,他建立了众多课外活动小组,每个活动小组包含着不同的教育内容,每个学生都可以经历不同的生活体验。在活动中着重引导学生突出三项爱好:最喜爱的学科、最喜爱的课外读物、最喜爱的劳动项目。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差生问题时指出,“要特别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应当让一个不幸的、被大自然或不良环境造成艰难境遇的孩子知道他是一个能力低、智力差的人”。因此,他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帮助差生树立自信心,通过科技晚会、小组竞赛、劳动创造、智力游戏、模型研制等课外活动培养差生的构思能力,通过阅读、写作、思考来拓宽差生的知识面,通过分组施教和个别施教来为差生查漏补缺。
三、用师本主义理念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大力提倡师本主义理念,即通过对教师人性化的关怀和培育,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从而达到以师治校的目的。在具体环节上,苏霍姆林斯基首先要求教师必须积累渊博的知识。他认为,“真正的教师必须是读书爱好者”,书本的厚度决定知识的高度,千方百计的为教师创造自由学习时间。为缓解教师的压力,学校还通过组织观看电影、举办音乐会等方式来缓解教师的压力。他坚持认为:教师要精力充沛地工作,就需要休息: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有白由支配的时间,供教师读书和研究。教师的自由支配时间是根,它滋养着教育艺术的枝和叶。为培养教师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兴趣,他把自己变成一位探索者和研究者,将教育工作这块宝石打磨光滑的一面展示给教师,让他们为里面包含的精华感到震惊和欢喜,以此调动教师结合事实、发现教育问题、研究教育现象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爱,正如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但关心教师的成长,更关心教师的利益与幸福。在涉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问题上,苏霍姆林斯基始终将教师利益放在第一位,想尽一切办法保证教师的工作量。对于出现教学事故的青年教师,他总是在私下里以亲切的语气、推心置腹的方式找出问题之所在,帮助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弥补过失。
四、借鉴与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却给我们提供了办好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工作思路。目前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与转型期,吸取与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对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大有裨益。
首先,充分发扬民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著名教师赵谦祥先生对大写的“人”字做了这样的诠释:一撇一捺互支撑,一灵一肉相两成,一情一理为双翼,一言一行赖悟功。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培养一个大写的人。事实上,在我国的中小学,思想管理不但普遍落后于行政管理,而且被扭曲发展到极致。在某些地方中学,由于缺少科学的思想引導和教师的参与,学校的管理完全靠领导的行政命令或一时的想法,例如,某地方中学领导在考察了沿海一所省师范中学后,决定学习此中学的做法,每节自习课都要求在黑板上写到:闭嘴、坐下、学习。除此之外,指派 “学生巡视员”到各个班级观察学生在做什么。这样,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一种压抑和被监视状态,极易产生各种逆反心理。因此,将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理念内化于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应面对的首要任务。
其次,关注差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近5年,全国高考弃考率约为10%,按此比例计算,2014年高考弃考人数约百万,其中相当部分高中生是由于成绩差而放弃高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部分老师长期关注优等生,忽视差生所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不爱学生,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关心,他们的心灵就会受到伤害,好好学习的愿望就会熄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八条第四款规定:教师有“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研究认为,部分教师违背职业操守、有法不依的做法与当前不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密不可分。因此,要改变目前差异化教学方式,必须取消高考教师奖惩制度,建立由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多方参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引导教师主动关心差生,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找到适合的学习策略,在公平和谐的环境下发挥特长,尽早成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成绩差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予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
最后,育师优师并举,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进入21世纪,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焦点。观察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不难发现,城乡、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教师任务重、编制紧,年龄高、待遇差、流失严重。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考证发现,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在他们看来,只有在闲暇的时候,一个文明人才会花时间去思考和学习。纵观我国中小学教师,被众多的检查、考核、评比所困扰,自由发展的空间被剥夺,没有精力思考与学生有关的事情。绩效工资到了,却“割了自己的肉、涨了领导的口袋”,与公务员相比,教师的社会地位更无法望其项背。由此可见,我国对教师的关怀与培育还远远不够,“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现状亟待改变。
参考文献:
[1]蔡汀,王义高,祖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三卷)[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2][乌] B.A.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第4卷[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95.
[3]韩素梅.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和“后进生”的转化[J]. 科技资讯,2007(2):92.
[4]СухомлинкийВ.А.Антологиягуманнойпедагогики -M, 1995: 465 - 467.
[5]《湖南教育》编辑部.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概述[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23.
[6]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 给教师的建议[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50.
[7]教师绩效工资颁布争议不断[EB/OL].http://news.sohu.com/20100125/n269814894. shtml.
作者简介:郝国良(1982-),男,河北邢台人,硕士,重庆交通大学教务处职员,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
关键字: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师本主义;差生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被誉为 “教育思想的泰斗”。 在长达32年的教育生涯中,以帕夫雷什中学为基地,想学生之所想,思教师之所思,虑家长之所虑,寻育人之真谛,孜孜不倦的将教育事业当作毕生的追求。正如他在《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中所述:“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三十二年,这对于我来讲是无与伦比的幸福……”。
一、用教育思想管理帕夫雷什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好的学校管理者,一定要有科学而明确的教育思想。校长不应该是“行政干部”,而应该成为教育思想家和教学论研究家,是全校教师的“教育科学和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人”。他认为,教育思想应该以“如何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任何教育思想都应该来源于实践,在充分吸收的基础上再次加工创造,以“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或教育信念”。好的教育思想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个优秀的学校领导必须是先进教育思想的创造者和教学工作的榜样。他在学校管理上坚持民主的原则,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将在教学和教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汇集到一起,召集全校工作者共同讨论,将结果凝练成学校的意志,再推广到每一个学校工作者身上,成为他们身体力行的向导和学校认同感的一部分。恰如他所倡导的那样, “领导普通学校的艺术就在于:用统一的教育信念把低、中、高年级的教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使每个教师的个人创造像一条条永不枯竭的溪流,汇集成集体技巧、集体经验的巨流。”
二、用全面和谐教育发展理论促进学生成长
全面和谐教育发展理论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的核心与基础。该理论指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把高尚的思想信念、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修养、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全的体格和为社会需求及社会劳动融为一体的人。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使个性教育融会贯通,和谐共振。在五育上,他积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借助自然景观,训练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满足学生精神生活需求,他建立了众多课外活动小组,每个活动小组包含着不同的教育内容,每个学生都可以经历不同的生活体验。在活动中着重引导学生突出三项爱好:最喜爱的学科、最喜爱的课外读物、最喜爱的劳动项目。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差生问题时指出,“要特别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应当让一个不幸的、被大自然或不良环境造成艰难境遇的孩子知道他是一个能力低、智力差的人”。因此,他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帮助差生树立自信心,通过科技晚会、小组竞赛、劳动创造、智力游戏、模型研制等课外活动培养差生的构思能力,通过阅读、写作、思考来拓宽差生的知识面,通过分组施教和个别施教来为差生查漏补缺。
三、用师本主义理念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大力提倡师本主义理念,即通过对教师人性化的关怀和培育,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从而达到以师治校的目的。在具体环节上,苏霍姆林斯基首先要求教师必须积累渊博的知识。他认为,“真正的教师必须是读书爱好者”,书本的厚度决定知识的高度,千方百计的为教师创造自由学习时间。为缓解教师的压力,学校还通过组织观看电影、举办音乐会等方式来缓解教师的压力。他坚持认为:教师要精力充沛地工作,就需要休息: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有白由支配的时间,供教师读书和研究。教师的自由支配时间是根,它滋养着教育艺术的枝和叶。为培养教师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兴趣,他把自己变成一位探索者和研究者,将教育工作这块宝石打磨光滑的一面展示给教师,让他们为里面包含的精华感到震惊和欢喜,以此调动教师结合事实、发现教育问题、研究教育现象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爱,正如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但关心教师的成长,更关心教师的利益与幸福。在涉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问题上,苏霍姆林斯基始终将教师利益放在第一位,想尽一切办法保证教师的工作量。对于出现教学事故的青年教师,他总是在私下里以亲切的语气、推心置腹的方式找出问题之所在,帮助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弥补过失。
四、借鉴与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却给我们提供了办好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工作思路。目前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与转型期,吸取与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对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大有裨益。
首先,充分发扬民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著名教师赵谦祥先生对大写的“人”字做了这样的诠释:一撇一捺互支撑,一灵一肉相两成,一情一理为双翼,一言一行赖悟功。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培养一个大写的人。事实上,在我国的中小学,思想管理不但普遍落后于行政管理,而且被扭曲发展到极致。在某些地方中学,由于缺少科学的思想引導和教师的参与,学校的管理完全靠领导的行政命令或一时的想法,例如,某地方中学领导在考察了沿海一所省师范中学后,决定学习此中学的做法,每节自习课都要求在黑板上写到:闭嘴、坐下、学习。除此之外,指派 “学生巡视员”到各个班级观察学生在做什么。这样,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一种压抑和被监视状态,极易产生各种逆反心理。因此,将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理念内化于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应面对的首要任务。
其次,关注差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近5年,全国高考弃考率约为10%,按此比例计算,2014年高考弃考人数约百万,其中相当部分高中生是由于成绩差而放弃高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部分老师长期关注优等生,忽视差生所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不爱学生,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关心,他们的心灵就会受到伤害,好好学习的愿望就会熄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八条第四款规定:教师有“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研究认为,部分教师违背职业操守、有法不依的做法与当前不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密不可分。因此,要改变目前差异化教学方式,必须取消高考教师奖惩制度,建立由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多方参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引导教师主动关心差生,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找到适合的学习策略,在公平和谐的环境下发挥特长,尽早成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成绩差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予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
最后,育师优师并举,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进入21世纪,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焦点。观察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不难发现,城乡、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教师任务重、编制紧,年龄高、待遇差、流失严重。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考证发现,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在他们看来,只有在闲暇的时候,一个文明人才会花时间去思考和学习。纵观我国中小学教师,被众多的检查、考核、评比所困扰,自由发展的空间被剥夺,没有精力思考与学生有关的事情。绩效工资到了,却“割了自己的肉、涨了领导的口袋”,与公务员相比,教师的社会地位更无法望其项背。由此可见,我国对教师的关怀与培育还远远不够,“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现状亟待改变。
参考文献:
[1]蔡汀,王义高,祖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三卷)[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2][乌] B.A.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第4卷[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95.
[3]韩素梅.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和“后进生”的转化[J]. 科技资讯,2007(2):92.
[4]СухомлинкийВ.А.Антологиягуманнойпедагогики -M, 1995: 465 - 467.
[5]《湖南教育》编辑部.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概述[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23.
[6]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 给教师的建议[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50.
[7]教师绩效工资颁布争议不断[EB/OL].http://news.sohu.com/20100125/n269814894. shtml.
作者简介:郝国良(1982-),男,河北邢台人,硕士,重庆交通大学教务处职员,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