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讨论应用清化汤对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治疗的100例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择奥美拉唑实施治疗,而观察组则选择清化汤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来说,应用清化汤实施治疗具备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 清化汤 脾胃湿热型 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0111-01
慢性浅表性胃炎作为高酸分泌,且主要病变位置在胃窦部的一种疾病,其具有着非常高的发病率,此疾病的发病人数已经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5%,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嗳气、腹痛、反酸与腹胀等,其具备着反复发作、病程长与常迁徙难愈等特征[1]。在中医学中,此疾病属胃痞、胃脘痛与嘈杂等范畴,在中医辨证中主要分为寒热杂错、脾胃虚弱、脾胃湿热与肝胃不和等证。本研究主要讨论分析了应用清化汤对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其具备着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治疗的100例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有50例患者,男性患者为26例,女性患者为24例,其年龄为18~60岁,平均为(32.9±3.6)岁;而对照组患者为50例,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为29例,其年龄为20~58岁,平均为(33.2±5.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症状等方面进行对比都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奥美拉唑实施治疗,其药物剂量为每次20毫克,每天一次。如果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腹胀,则可以加用服多潘立酮片,每次10毫克,每天三次。而观察组则选择清化汤实施治疗,每天1剂,早晚分服,在接受治疗的期间停止服用其他的药物。其药方组成主要为:蒲公英30克,茯苓15克,法半夏10克,藿香15克,郁金15克,川厚朴12克,黄岑12克。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病证进行加减:对于久痛夹瘀的患者,应加用五灵脂、丹参与蒲黄;对于热重的患者,应加用炒山栀;对于湿重的患者,应加用冬瓜皮与炒秫米;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应加用白芍、川楝子与延胡索等;对于呕吐与恶心的患者,应加用代赭石、柿蒂与旋复花等;对于泛酸的患者,应加用吴茱萸、乌贼骨与浙贝母等;对于胁胀痛的患者,应加用制香附与加醋柴胡等;对于食滞的患者,应加用炒卜子与枳实。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所得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包(注:SPSS17.0)进行研究,其中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应用X2与t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两组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其中对照组患者中,有23例患者获得显效恢复,有15例患者获得有效恢复,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6.0%;而观察组患者中,有35例患者获得显效恢复,有12例患者获得有效恢复,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4.0%,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表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例(%)]
3 讨论
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基本病理是患者脾胃运化失职,湿热中阻,升降失常与气机阻滞等。在中医学中,此疾病属胃痞、胃脘痛与嘈杂等范畴,在中医辨证中主要分为寒热杂错、脾胃虚弱、脾胃湿热与肝胃不和等证[2]。此证兼热与湿的双重性质,因此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以健脾和胃与清热化湿等为主,其清化汤则为比较有效的治疗药物。
本研究主要讨论分析了应用清化汤对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其具备着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来说,应用清化汤实施治疗具备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詹海勇,黄聪武,李壁宏,吴灵飞,李国平,郑宗茂.胃舒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及幽门螺杆菌的影响[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0,12(22):102-104.
[2]李萍,劉卫红,张蕾,赵伟峰,牧童,张会娜,张声生.65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舌象分析仪观察的舌象分布规律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54(20):86-90.
【关键词】 清化汤 脾胃湿热型 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0111-01
慢性浅表性胃炎作为高酸分泌,且主要病变位置在胃窦部的一种疾病,其具有着非常高的发病率,此疾病的发病人数已经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5%,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嗳气、腹痛、反酸与腹胀等,其具备着反复发作、病程长与常迁徙难愈等特征[1]。在中医学中,此疾病属胃痞、胃脘痛与嘈杂等范畴,在中医辨证中主要分为寒热杂错、脾胃虚弱、脾胃湿热与肝胃不和等证。本研究主要讨论分析了应用清化汤对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其具备着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治疗的100例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有50例患者,男性患者为26例,女性患者为24例,其年龄为18~60岁,平均为(32.9±3.6)岁;而对照组患者为50例,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为29例,其年龄为20~58岁,平均为(33.2±5.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症状等方面进行对比都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奥美拉唑实施治疗,其药物剂量为每次20毫克,每天一次。如果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腹胀,则可以加用服多潘立酮片,每次10毫克,每天三次。而观察组则选择清化汤实施治疗,每天1剂,早晚分服,在接受治疗的期间停止服用其他的药物。其药方组成主要为:蒲公英30克,茯苓15克,法半夏10克,藿香15克,郁金15克,川厚朴12克,黄岑12克。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病证进行加减:对于久痛夹瘀的患者,应加用五灵脂、丹参与蒲黄;对于热重的患者,应加用炒山栀;对于湿重的患者,应加用冬瓜皮与炒秫米;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应加用白芍、川楝子与延胡索等;对于呕吐与恶心的患者,应加用代赭石、柿蒂与旋复花等;对于泛酸的患者,应加用吴茱萸、乌贼骨与浙贝母等;对于胁胀痛的患者,应加用制香附与加醋柴胡等;对于食滞的患者,应加用炒卜子与枳实。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所得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包(注:SPSS17.0)进行研究,其中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应用X2与t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两组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其中对照组患者中,有23例患者获得显效恢复,有15例患者获得有效恢复,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6.0%;而观察组患者中,有35例患者获得显效恢复,有12例患者获得有效恢复,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4.0%,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表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例(%)]
3 讨论
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基本病理是患者脾胃运化失职,湿热中阻,升降失常与气机阻滞等。在中医学中,此疾病属胃痞、胃脘痛与嘈杂等范畴,在中医辨证中主要分为寒热杂错、脾胃虚弱、脾胃湿热与肝胃不和等证[2]。此证兼热与湿的双重性质,因此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以健脾和胃与清热化湿等为主,其清化汤则为比较有效的治疗药物。
本研究主要讨论分析了应用清化汤对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其具备着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来说,应用清化汤实施治疗具备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詹海勇,黄聪武,李壁宏,吴灵飞,李国平,郑宗茂.胃舒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及幽门螺杆菌的影响[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0,12(22):102-104.
[2]李萍,劉卫红,张蕾,赵伟峰,牧童,张会娜,张声生.65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舌象分析仪观察的舌象分布规律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54(20):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