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主体:对民国时期黄河流域乡村内生性精英的微观考察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a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基于行政权力空缺的背景下,黄河流域乡村内部形成了以自然村落为单位的内生性精英治理模式,并且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考察这种治理模式可以为当下农村村民自治提供经验借鉴与教训。以黄河流域民国时期乡村调查资料为依据,探究该时期内生性乡村精英产生的背景以及产生机制,并对内生性乡村精英的治理手段进行微观考察。揭示了乡村精英治理与国家权力的内在关系:一方面,代替国家增进乡村公共利益;另一方面乡村精英组织乡村“输出”以抵御国家政权“渗透”。这一时期的传统乡村精英之治在民国时期,尤其是动乱年代发挥了维持乡村秩序的作用
其他文献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T3航站楼屋面为钢管桁架结构。经过方案比选,确定采用现场设置临时支撑+空侧桁架分块与陆侧悬挑桁架吊装+屋面桁架分块弧线滑移+高空嵌补的钢屋盖结构安装方法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特殊人群梅毒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设立性病就诊者、娱乐场所性服务小姐(暗娼)、看守所羁押暗娼和嫖客3个特殊人群监测哨点,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梗死性痴呆的关系。方法对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收治住院392例脑梗死患者和其中60例多梗死性痴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产业扶贫作为中国扶贫开发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解决贫困问题上起到重要作用。产业扶贫的能力建设,尤其是贫困农户的能力建设,需要引起重视。本研究以国内6个省(区)下属的贫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