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绿野是一个很多家长都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毕业生,还考上了世界百强名校之一谢菲尔德大学研究生。但她,也是很多家长不愿碰到的孩子,因为她是一个“聋儿”,从小被诊断患有重度感音性耳聋。
这样两个很不协调的身份,在她身上并存。她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因为在她身后,有一位妈妈二十多年如一日的陪伴和引导。
以下是本刊记者对母女俩的专访。
女儿是聋儿,大学教师焦躁后选择了辞职
“左耳损失86分贝,右耳损失93分贝。属于重度感音性耳聋,没得治,可惜了……”1992年春节后的第十天,广州华侨医院的医生,精准地告知陈希红关于她女儿杨绿野的诊断结果。
医生的话,炸得陈希红大脑一片空白。她无法接受,女儿还那么小,听不到,如何学说话?将来如何上学读书……她越想越绝望,失声痛哭起来。
在此之前,陈希红一直顺风顺水,她1964年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6岁考上大学,20岁考取名校研究生,毕业后分到全国知名高校华南理工大学当老师,23岁那年,她和研究生同学、同在高校工作的杨文武喜结良姻。1990年5月,可爱的女儿出生,他们为其取名“绿野”,希望她的未来像绿色的田野一样充满希望。
绿野给这个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可不知为何,小绿野一岁多了,仍不会说话。身边的人安慰陈希红说是“贵人语迟”,陈希红也没太当回事,直到那年春节窗外巨响的鞭炮声,一屋子人只有小绿野纹丝不动时,陈希红才警惕了起来。春节一过完,她决定带孩子去医院好好查查原因……
丈夫远在香港理工大学做应用研究,陈希红一时不知所措,哭了很久。婆婆倒是镇静,开导她接受现实,努力做能做的部分,将来让绿野自食其力。
婆婆的话犹如一针强心剂,陈希红慢慢冷静了下来。当晚,她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丈夫,丈夫很吃惊,沉默片刻后,说:“只要我们不放弃,女儿就有希望。”陈希红泪流满面:是的,只要他们不认命,女儿的命运就有可能被改写,她一定要“唤醒”女儿的耳朵!
从此,除了勤勉的工作,陈希红最关心的就是听力康复的信息。医生说要多跟听障孩子说话,她才有可能开口。只要是和女儿在一起,陈希红就用嘴贴近绿野的耳朵“喊话”,旁人都驻足围观,可绿野却是“岿然不动”。没办法,陈希红给女儿配了助听器,当她再次对女儿“喊话”时,绿野慢慢回过了头,陈希红激动不已,女儿还是能听见的!
那天,陈希红上了一天课后回到家,累得一句话也不想说,可看见女儿安静地抱着布娃娃玩,心中不禁伤感,“难道女儿也要像布娃娃一样,永生沉默吗?”想到这里,陈希红不顾疲惫,抱起女儿做训练,“妈—妈—,绿野,说‘妈—妈—!’”说了不知多少遍,可绿野喉咙里发出的仍是含混不清“啊~啊”。
“你怎么这么笨?你得让我说多少遍才能学会……”陈希红瞬间崩溃,一把将女儿推倒在地。绿野被吓得哇哇大哭,原本明净清澈的眼眸里满是无助和恐惧。陈希红猛然意识到自己的失控,赶紧抱起女儿,不停地说:“宝贝,对不起!对不起!”说着说着,潸然泪下。
那晚,满心歉意的陈希红一直抱着女儿。等女儿入睡后,她坐在镜子前反复问自己,知识女性的涵养去哪了?如果孩子能够选择父母,绿野一定不会选她这样暴躁的妈妈……陈希红发誓要改变自己的焦躁。她买来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书籍学习,下意识地矫正心态,与坏脾气作斗争。
语训中,陈希红发现女儿的舌头比较僵硬,她便在筷子上沾了蜂蜜,引女儿舔食;遇上发不准平舌音时,陈希红干脆用筷子将绿野不该翘起的舌头压下去;还让女儿吹风车、吹乐器,增加她的肺活量,帮助发音……
半年后,当女儿成功地说出“妈妈”两个字时,陈希红激动得泪流满面,抱着女儿兴奋地转圈……然而,要教一个聋孩子学会真正意义上的说话,谈何容易?像“爸爸”“奶奶”“我要”这类简单的称呼和短句,陈希红都要重复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每教会女儿一个词,陈希红都精疲力尽。1993年春节后,她将绿野送去广州聋人康复学校。通过专业训练,绿野掌握的词汇越来越多。到了四岁,她掌握的词汇已达250个。虽然这点词汇量跟正常同龄人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但陈希红非常激动,因为曾被医生断言不会说话的女儿,能说话了。
1997年9月,绿野以试读生的身份进入普通小学就读。这年,陈希红也生下儿子大卫,杨文武从香港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在香港一家跨国公司就职,工作更加忙碌。要照顾两个孩子,加上教学任务,陈希红忙得像陀螺。尽管母女俩拼尽全力,但绿野由于上课听不清楚,成绩却常年处于中下游。有一次,数学还考了个全班倒数第一。绿野和陈希红都有些沮丧。但婆婆笑着说:“不用和人家比,我们两岁才听声音学说话,现在能识这么多字,还会算算数,这就是我们的成功,今晚我多炒几个菜为绿野庆功。”
婆婆的话,让陈希红如梦初醒。的确,比较才知差距,但要比的不该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果总和别人攀比,那女儿跟自己得承受多少压力和焦虑!这么一想,陈希红的心静了下来,她告诉女儿,只要她天天在进步,就是好样的。
陈希红忙于教学,没意识到绿野已经到了爱美的年纪。有一天,绿野说她不戴助听器了!因为上面有一根露出来的管子,还有一个卡在耳廓上的硬壳,有人在她身后指指点点,还有同学取笑她“不一样”,像个怪物。但陈希红知道,若不戴,听神经就会慢慢萎缩,那将是不可逆转的。
丈夫常年在外,尽管有婆婆分担家务,但身兼数职、样样都想做好的陈希红异常疲惫,实在分身乏术。当教师是她的梦想,而且她与同事合作的项目还获当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评上教授职称指日可待。但此时,正是绿野自尊心和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学生没了她,会有其他老師代替,但她却是女儿的唯一。思考良久,陈希红决定辞职。 得知陈希红要辞职,婆婆、丈夫表示支持,但她的父母、恩师都为她惋惜和担忧,说女人经济独立很重要,如果她靠丈夫生活,要是以后被抛弃了,可怎么办?还有一位互帮互赶,比着进步的好友,得知陈希红要做家庭妇女,恨铁不成钢地打电话“骂”她“不上进”,陈希红笑着说:“当好妈妈,也是我值得付出一生的职业。”
2001年,陈希红做出了她人生中的重大决定——辞去华南理工大学讲师职务,回归家庭,做了一位全职妈妈,安心陪伴女儿成长。
能听见也要懂取舍,更要有一颗坚强的心
刚辞职的陈希红,一时还有些“适应”不过来。以前她的战场是世界,而现在,她的天地在家里。
女儿不愿戴助听器,让陈希红愈发感到责任重大,她不仅要帮孩子实现听力康复,更要锻炼出孩子强大的内心。陈希红告诉女儿,她跟周围的同学并没什么不一样,她戴助听器辅助听力,就跟别的同学戴眼镜辅助视力一样,这没什么丢人的。
为了锻炼女儿的心智,只要有空,陈希红就带她去参加各种助残公益活动。在活动中,绿野认识了一些失明和肢残的孩子,看到那些比自己还艰难的孩子,仍面带笑容,乐观生活,绿野深受激励,不再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自怨自艾,再有人好奇地看她耳朵上的“异物”,她会大方地向他们介绍这是助听器,是帮她增强听力的,再有人说她发音不准,说话“大舌头”,或她听不清别人说话时,她也会礼貌地请求别人慢一点重复。
看到女儿的转变,陈希红长舒一口气,女儿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同”,就像一颗种子终于从石缝里钻了出来,可以迎接阳光雨露,这一点太可贵。
那段时间,绿野班里很多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报辅导班,按理说,像绿野这样的“困难生”,陈希红更应该帮女儿报班补课,她也有充足的时间和能力亲自给绿野补课。但她认为,孩子能把课堂上的知识学好就够了。每逢绿野休息,陈希红就动员女儿去做游泳、溜冰、做饭这些跟成绩无关的“副业”。
那阵子,报纸上正宣传周弘将聋女儿周婷婷培养成“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的事迹,陈希红想方设法联系上周弘,通过书信,积极主动地向他讨教培养女儿的经验和技能……有一天,女儿突然对她说:“妈妈,我也要像周婷婷一样,让你骄傲!”
但说易做难。听不清必然会影响学习的进展。陈希红知道,助听器只能帮助绿野弥补一定比例的声音缺损,可单个词语听不清,会直接影响整句的理解。这时,就需要调动大脑的判断能力,通过听到的有限字词进行组合,从而判断和理解对方的意思。这种对声音整合、分析、编码的训练,必须依靠聋儿家长长期对聋儿的听说训练。
因此,每天放学后,陈希红都会跟女儿聊半个多小时,睡前半小时,她会给女儿读书、读报,然后让女儿重复她所说的内容。为了避免绿野对课本内容的“审美疲劳”,陈希红会挑生动有趣的文学杂志,或世界名著读给她听,在锻炼听力的同时,也丰富了女儿的精神世界。
2003年10月,绿野真的当选了“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从绿野被提名到当选,陈希红都显得异常平静。绿野忍不住问:“妈妈,难道你不为我而自豪吗?”
陈希红摇摇头说:“妈妈为你高兴,但没觉得你获得这个称号有什么特别自豪的,我更看中的,是你的耐心和韧劲。”
因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整个初中,绿野的学习都不用陈希红操心。但随着中考逼近,陈希红发现绿野脸上的笑容少了,一问是因为几次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她主动跟女儿谈心,说就算中考成绩不好也没事,上不了重点上普高,如果普高也考不上,职高也没事,妈妈不会觉得丢脸……绿野明白了,妈妈对她的爱,不会因分数的高低而增减。没有了心理包袱,2006年,绿野以超过录取分72分的成绩,被著名的深圳中学录取,同时也收到了香港国际高中抛来的橄榄枝。最后,陈希红尊重女儿的选择,送她去香港读高中。开学那天,陈希红远远看着女儿那消失在人流中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当初还是一个连“妈妈”都喊不出的丫头,如今,她也只能目送了。
聋儿挺进世界名校,努力见证的生命怒放
绿野到香港读高中后,陈希红虽不在香港,却时刻关注着女儿的动态。一晚,丈夫着急地给她打电话,说女儿吵着要回深圳读书。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陈希红没有忙着打电话问女儿。第二天,她把儿子交给婆婆带,赶到了香港。看到妈妈,绿野委屈得快要哭起来。女儿告诉她,说同学不热情,而且老师和同学多说粤语和英语,她基本听不懂,教材学起来也非常吃力……
陈希红开导女儿:“绿野,你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道理吧?命运给你设置多大的障碍,就能激发你多大的动力。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这里以英语和粤语为主,正好弥补你之前英语口语的不足,并且也能再掌握粤语这门新技能。”
在妈妈的引导下,绿野渐渐调整了心态,遇到生单词就查,然后记在一个小本里反复看。慢慢地,原来那些令她望之生畏的单词,再也难不倒她了。课余时间,绿野会主动跟大家打招呼。渐渐地,绿野有了伙伴,笑容也多了起来。
很快到了高三,有一次,丈夫无意中提起,说绿野身边常出现一位瘦瘦的男同学……陈希红有些不放心,借口给女儿送衣服,赶到香港呆了半个多月,暗暗观察女儿的生活。经过了解,陈希红得知女儿跟那个男同学是很正常的同学友谊,因为两人有着相同的求学经历,所以有很多共同话题。虚惊一场,陈希红这才放心地回了家。
或许是秉承了爸爸理科方面的天分,绿野在物理和数学方面聪慧过人。2009年,她凭借IGCSE(国际普通中学教育证书)6个A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录取。拿到通知书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有些家长带着孩子来向陈希红取经,连当初那个不理解她辞职的高中好友,也感慨万千地说:“希红,你从一个成功的教师变成了一个成功的妈妈,佩服!”
2009年9月,绿野到清华大学报到。她发现,身边同学个个是尖子,她并不出众,甚至有些垫底,心理压力很大。跟妈妈通电话时,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妈妈,如果我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压力,转到一般的大学读书,可以吗?”陈希红轻松地说:“当然可以,没什么大不了的。”妈妈的淡然和随意,反而激发了绿野心中的拼劲。苦战一个学期后,她渐渐跟上了节奏,也更加自信了。
一个对孩子有信心的母亲,必定会和孩子一起创造奇迹。2014年5月,在女儿即将从清华毕业之际,陈希红将她陪女儿一路走来的点滴记录集结成书,取名《母亲的心是宁静的海》,作为送给女儿的礼物。绿野在微信朋友圈里“炫耀”,“老妈出书了,很棒的教子书,记录了我和弟弟的成长故事。为你骄傲,亲爱的妈妈。”女儿的一句肯定,胜过他人的千言万语,陈希红非常感动。
2014年7月,绿野以优异成绩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她选择出国留学,但因听力受限,雅思考了两次都没过关。陈希红想让女儿去做电子耳蜗移植手术,但风险是可能移植不成功,或手术中损伤了听神经,那女儿就真的彻底听不见了。就在她难以抉择之时,绿野告诉她自己愿意接受手术。在手术室外,陈希红再次问女儿:“手术利弊你都权衡好了吗?如果你想好了,那我就签字了。”绿野嘴角上扬,点点头。看到女儿如此勇敢果断,主动改变自己的命运,陈希红郑重地签了字,并说:“无论发生什么,妈妈都会陪着你。”
手术很成功。经过三个月的术后常规语训,绿野的听力恢复不错,能听清微信语音能打电话,也能听广播了。2016年,她顺利通过了雅思考试,借助过硬的综合素质,收到了世界百强名校、英国老牌名校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2016年9月,陈希红收到女儿微信发来的照片,目光清澈明亮的女儿,正站在谢菲尔德著名的红砖墙下冲她微笑。那一刻,陈希红觉得自己终于可以自豪一把了!
2016年12月,随着陈希红的修订增补版《母亲的心宁静的海》出版,越来越多的机构和读者慕名找她开讲座,分享教育心得。一时间,陈希红成了众人眼中的家长标杆和教育专家。她对焦虑的家长们说,其实孩子就是一艘小船,妈妈的心就像大海,在宁静的大海中,小船自然能走得更远。
2017年9月,杨绿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說:“妈妈是一个家庭主妇,但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妈妈!”
编辑/杨晓婷
这样两个很不协调的身份,在她身上并存。她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因为在她身后,有一位妈妈二十多年如一日的陪伴和引导。
以下是本刊记者对母女俩的专访。
女儿是聋儿,大学教师焦躁后选择了辞职
“左耳损失86分贝,右耳损失93分贝。属于重度感音性耳聋,没得治,可惜了……”1992年春节后的第十天,广州华侨医院的医生,精准地告知陈希红关于她女儿杨绿野的诊断结果。
医生的话,炸得陈希红大脑一片空白。她无法接受,女儿还那么小,听不到,如何学说话?将来如何上学读书……她越想越绝望,失声痛哭起来。
在此之前,陈希红一直顺风顺水,她1964年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6岁考上大学,20岁考取名校研究生,毕业后分到全国知名高校华南理工大学当老师,23岁那年,她和研究生同学、同在高校工作的杨文武喜结良姻。1990年5月,可爱的女儿出生,他们为其取名“绿野”,希望她的未来像绿色的田野一样充满希望。
绿野给这个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可不知为何,小绿野一岁多了,仍不会说话。身边的人安慰陈希红说是“贵人语迟”,陈希红也没太当回事,直到那年春节窗外巨响的鞭炮声,一屋子人只有小绿野纹丝不动时,陈希红才警惕了起来。春节一过完,她决定带孩子去医院好好查查原因……
丈夫远在香港理工大学做应用研究,陈希红一时不知所措,哭了很久。婆婆倒是镇静,开导她接受现实,努力做能做的部分,将来让绿野自食其力。
婆婆的话犹如一针强心剂,陈希红慢慢冷静了下来。当晚,她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丈夫,丈夫很吃惊,沉默片刻后,说:“只要我们不放弃,女儿就有希望。”陈希红泪流满面:是的,只要他们不认命,女儿的命运就有可能被改写,她一定要“唤醒”女儿的耳朵!
从此,除了勤勉的工作,陈希红最关心的就是听力康复的信息。医生说要多跟听障孩子说话,她才有可能开口。只要是和女儿在一起,陈希红就用嘴贴近绿野的耳朵“喊话”,旁人都驻足围观,可绿野却是“岿然不动”。没办法,陈希红给女儿配了助听器,当她再次对女儿“喊话”时,绿野慢慢回过了头,陈希红激动不已,女儿还是能听见的!
那天,陈希红上了一天课后回到家,累得一句话也不想说,可看见女儿安静地抱着布娃娃玩,心中不禁伤感,“难道女儿也要像布娃娃一样,永生沉默吗?”想到这里,陈希红不顾疲惫,抱起女儿做训练,“妈—妈—,绿野,说‘妈—妈—!’”说了不知多少遍,可绿野喉咙里发出的仍是含混不清“啊~啊”。
“你怎么这么笨?你得让我说多少遍才能学会……”陈希红瞬间崩溃,一把将女儿推倒在地。绿野被吓得哇哇大哭,原本明净清澈的眼眸里满是无助和恐惧。陈希红猛然意识到自己的失控,赶紧抱起女儿,不停地说:“宝贝,对不起!对不起!”说着说着,潸然泪下。
那晚,满心歉意的陈希红一直抱着女儿。等女儿入睡后,她坐在镜子前反复问自己,知识女性的涵养去哪了?如果孩子能够选择父母,绿野一定不会选她这样暴躁的妈妈……陈希红发誓要改变自己的焦躁。她买来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书籍学习,下意识地矫正心态,与坏脾气作斗争。
语训中,陈希红发现女儿的舌头比较僵硬,她便在筷子上沾了蜂蜜,引女儿舔食;遇上发不准平舌音时,陈希红干脆用筷子将绿野不该翘起的舌头压下去;还让女儿吹风车、吹乐器,增加她的肺活量,帮助发音……
半年后,当女儿成功地说出“妈妈”两个字时,陈希红激动得泪流满面,抱着女儿兴奋地转圈……然而,要教一个聋孩子学会真正意义上的说话,谈何容易?像“爸爸”“奶奶”“我要”这类简单的称呼和短句,陈希红都要重复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每教会女儿一个词,陈希红都精疲力尽。1993年春节后,她将绿野送去广州聋人康复学校。通过专业训练,绿野掌握的词汇越来越多。到了四岁,她掌握的词汇已达250个。虽然这点词汇量跟正常同龄人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但陈希红非常激动,因为曾被医生断言不会说话的女儿,能说话了。
1997年9月,绿野以试读生的身份进入普通小学就读。这年,陈希红也生下儿子大卫,杨文武从香港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在香港一家跨国公司就职,工作更加忙碌。要照顾两个孩子,加上教学任务,陈希红忙得像陀螺。尽管母女俩拼尽全力,但绿野由于上课听不清楚,成绩却常年处于中下游。有一次,数学还考了个全班倒数第一。绿野和陈希红都有些沮丧。但婆婆笑着说:“不用和人家比,我们两岁才听声音学说话,现在能识这么多字,还会算算数,这就是我们的成功,今晚我多炒几个菜为绿野庆功。”
婆婆的话,让陈希红如梦初醒。的确,比较才知差距,但要比的不该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果总和别人攀比,那女儿跟自己得承受多少压力和焦虑!这么一想,陈希红的心静了下来,她告诉女儿,只要她天天在进步,就是好样的。
陈希红忙于教学,没意识到绿野已经到了爱美的年纪。有一天,绿野说她不戴助听器了!因为上面有一根露出来的管子,还有一个卡在耳廓上的硬壳,有人在她身后指指点点,还有同学取笑她“不一样”,像个怪物。但陈希红知道,若不戴,听神经就会慢慢萎缩,那将是不可逆转的。
丈夫常年在外,尽管有婆婆分担家务,但身兼数职、样样都想做好的陈希红异常疲惫,实在分身乏术。当教师是她的梦想,而且她与同事合作的项目还获当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评上教授职称指日可待。但此时,正是绿野自尊心和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学生没了她,会有其他老師代替,但她却是女儿的唯一。思考良久,陈希红决定辞职。 得知陈希红要辞职,婆婆、丈夫表示支持,但她的父母、恩师都为她惋惜和担忧,说女人经济独立很重要,如果她靠丈夫生活,要是以后被抛弃了,可怎么办?还有一位互帮互赶,比着进步的好友,得知陈希红要做家庭妇女,恨铁不成钢地打电话“骂”她“不上进”,陈希红笑着说:“当好妈妈,也是我值得付出一生的职业。”
2001年,陈希红做出了她人生中的重大决定——辞去华南理工大学讲师职务,回归家庭,做了一位全职妈妈,安心陪伴女儿成长。
能听见也要懂取舍,更要有一颗坚强的心
刚辞职的陈希红,一时还有些“适应”不过来。以前她的战场是世界,而现在,她的天地在家里。
女儿不愿戴助听器,让陈希红愈发感到责任重大,她不仅要帮孩子实现听力康复,更要锻炼出孩子强大的内心。陈希红告诉女儿,她跟周围的同学并没什么不一样,她戴助听器辅助听力,就跟别的同学戴眼镜辅助视力一样,这没什么丢人的。
为了锻炼女儿的心智,只要有空,陈希红就带她去参加各种助残公益活动。在活动中,绿野认识了一些失明和肢残的孩子,看到那些比自己还艰难的孩子,仍面带笑容,乐观生活,绿野深受激励,不再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自怨自艾,再有人好奇地看她耳朵上的“异物”,她会大方地向他们介绍这是助听器,是帮她增强听力的,再有人说她发音不准,说话“大舌头”,或她听不清别人说话时,她也会礼貌地请求别人慢一点重复。
看到女儿的转变,陈希红长舒一口气,女儿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同”,就像一颗种子终于从石缝里钻了出来,可以迎接阳光雨露,这一点太可贵。
那段时间,绿野班里很多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报辅导班,按理说,像绿野这样的“困难生”,陈希红更应该帮女儿报班补课,她也有充足的时间和能力亲自给绿野补课。但她认为,孩子能把课堂上的知识学好就够了。每逢绿野休息,陈希红就动员女儿去做游泳、溜冰、做饭这些跟成绩无关的“副业”。
那阵子,报纸上正宣传周弘将聋女儿周婷婷培养成“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的事迹,陈希红想方设法联系上周弘,通过书信,积极主动地向他讨教培养女儿的经验和技能……有一天,女儿突然对她说:“妈妈,我也要像周婷婷一样,让你骄傲!”
但说易做难。听不清必然会影响学习的进展。陈希红知道,助听器只能帮助绿野弥补一定比例的声音缺损,可单个词语听不清,会直接影响整句的理解。这时,就需要调动大脑的判断能力,通过听到的有限字词进行组合,从而判断和理解对方的意思。这种对声音整合、分析、编码的训练,必须依靠聋儿家长长期对聋儿的听说训练。
因此,每天放学后,陈希红都会跟女儿聊半个多小时,睡前半小时,她会给女儿读书、读报,然后让女儿重复她所说的内容。为了避免绿野对课本内容的“审美疲劳”,陈希红会挑生动有趣的文学杂志,或世界名著读给她听,在锻炼听力的同时,也丰富了女儿的精神世界。
2003年10月,绿野真的当选了“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从绿野被提名到当选,陈希红都显得异常平静。绿野忍不住问:“妈妈,难道你不为我而自豪吗?”
陈希红摇摇头说:“妈妈为你高兴,但没觉得你获得这个称号有什么特别自豪的,我更看中的,是你的耐心和韧劲。”
因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整个初中,绿野的学习都不用陈希红操心。但随着中考逼近,陈希红发现绿野脸上的笑容少了,一问是因为几次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她主动跟女儿谈心,说就算中考成绩不好也没事,上不了重点上普高,如果普高也考不上,职高也没事,妈妈不会觉得丢脸……绿野明白了,妈妈对她的爱,不会因分数的高低而增减。没有了心理包袱,2006年,绿野以超过录取分72分的成绩,被著名的深圳中学录取,同时也收到了香港国际高中抛来的橄榄枝。最后,陈希红尊重女儿的选择,送她去香港读高中。开学那天,陈希红远远看着女儿那消失在人流中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当初还是一个连“妈妈”都喊不出的丫头,如今,她也只能目送了。
聋儿挺进世界名校,努力见证的生命怒放
绿野到香港读高中后,陈希红虽不在香港,却时刻关注着女儿的动态。一晚,丈夫着急地给她打电话,说女儿吵着要回深圳读书。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陈希红没有忙着打电话问女儿。第二天,她把儿子交给婆婆带,赶到了香港。看到妈妈,绿野委屈得快要哭起来。女儿告诉她,说同学不热情,而且老师和同学多说粤语和英语,她基本听不懂,教材学起来也非常吃力……
陈希红开导女儿:“绿野,你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道理吧?命运给你设置多大的障碍,就能激发你多大的动力。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这里以英语和粤语为主,正好弥补你之前英语口语的不足,并且也能再掌握粤语这门新技能。”
在妈妈的引导下,绿野渐渐调整了心态,遇到生单词就查,然后记在一个小本里反复看。慢慢地,原来那些令她望之生畏的单词,再也难不倒她了。课余时间,绿野会主动跟大家打招呼。渐渐地,绿野有了伙伴,笑容也多了起来。
很快到了高三,有一次,丈夫无意中提起,说绿野身边常出现一位瘦瘦的男同学……陈希红有些不放心,借口给女儿送衣服,赶到香港呆了半个多月,暗暗观察女儿的生活。经过了解,陈希红得知女儿跟那个男同学是很正常的同学友谊,因为两人有着相同的求学经历,所以有很多共同话题。虚惊一场,陈希红这才放心地回了家。
或许是秉承了爸爸理科方面的天分,绿野在物理和数学方面聪慧过人。2009年,她凭借IGCSE(国际普通中学教育证书)6个A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录取。拿到通知书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有些家长带着孩子来向陈希红取经,连当初那个不理解她辞职的高中好友,也感慨万千地说:“希红,你从一个成功的教师变成了一个成功的妈妈,佩服!”
2009年9月,绿野到清华大学报到。她发现,身边同学个个是尖子,她并不出众,甚至有些垫底,心理压力很大。跟妈妈通电话时,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妈妈,如果我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压力,转到一般的大学读书,可以吗?”陈希红轻松地说:“当然可以,没什么大不了的。”妈妈的淡然和随意,反而激发了绿野心中的拼劲。苦战一个学期后,她渐渐跟上了节奏,也更加自信了。
一个对孩子有信心的母亲,必定会和孩子一起创造奇迹。2014年5月,在女儿即将从清华毕业之际,陈希红将她陪女儿一路走来的点滴记录集结成书,取名《母亲的心是宁静的海》,作为送给女儿的礼物。绿野在微信朋友圈里“炫耀”,“老妈出书了,很棒的教子书,记录了我和弟弟的成长故事。为你骄傲,亲爱的妈妈。”女儿的一句肯定,胜过他人的千言万语,陈希红非常感动。
2014年7月,绿野以优异成绩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她选择出国留学,但因听力受限,雅思考了两次都没过关。陈希红想让女儿去做电子耳蜗移植手术,但风险是可能移植不成功,或手术中损伤了听神经,那女儿就真的彻底听不见了。就在她难以抉择之时,绿野告诉她自己愿意接受手术。在手术室外,陈希红再次问女儿:“手术利弊你都权衡好了吗?如果你想好了,那我就签字了。”绿野嘴角上扬,点点头。看到女儿如此勇敢果断,主动改变自己的命运,陈希红郑重地签了字,并说:“无论发生什么,妈妈都会陪着你。”
手术很成功。经过三个月的术后常规语训,绿野的听力恢复不错,能听清微信语音能打电话,也能听广播了。2016年,她顺利通过了雅思考试,借助过硬的综合素质,收到了世界百强名校、英国老牌名校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2016年9月,陈希红收到女儿微信发来的照片,目光清澈明亮的女儿,正站在谢菲尔德著名的红砖墙下冲她微笑。那一刻,陈希红觉得自己终于可以自豪一把了!
2016年12月,随着陈希红的修订增补版《母亲的心宁静的海》出版,越来越多的机构和读者慕名找她开讲座,分享教育心得。一时间,陈希红成了众人眼中的家长标杆和教育专家。她对焦虑的家长们说,其实孩子就是一艘小船,妈妈的心就像大海,在宁静的大海中,小船自然能走得更远。
2017年9月,杨绿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說:“妈妈是一个家庭主妇,但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妈妈!”
编辑/杨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