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20516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個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这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在实际教学中需按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
  一、创设情境 提出任务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二、分析任务
  提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要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这个时候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对于某些任务,在这一步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一次都提出来。对于一些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只有亲自做到那一步才有可能提出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再去提出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三、探索研究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先通过自主探索或者互助协作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学习,查阅信息资料,进行尝试探索,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四、评价检查
  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对与错。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应该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特别注意,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学生的弱点,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摘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成为了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构建高效课堂也成为了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无法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中,笔者试图从正确认识“高效的语文课堂”入手,并进一步探讨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以下是笔者的浅显认识,示读者以待指正。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组合作 高效课堂  韩愈曰:“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而在新课程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教师的角色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的理念,也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选择探究的策略,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启发式的学习、创设情景,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并
期刊
摘要:与时俱进,紧跟潮流是每个人的前进方向。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知识型的人才,是具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就肩负着培养人才这个责任。课堂教学的效性直接决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所培养人才具备的素质。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课前准备、过程精化,反馈点评等各个环节落实到位。  关键字:课堂有效性 课程标准 过程评价  实现全民知识化,增强个人创造能力,不论于国家,抑或于个人,都已经成为
期刊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有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可以考虑使用“整体代入”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用“整体代入”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的几个数学问题。以此提供给大家参考,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利用“整体代入”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中方程组的求解  问题1.甲、乙两人合作完成一项工程需24天,若乙先干10天后甲加入则需20天完成;问甲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解:
期刊
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觉得在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协调师生关系。  道德品质高尚、性格良好、知识渊博、言语、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往往得到学生的青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做到博学多才,获得学
期刊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看似繁琐的班主任工作,其实就是和学生一次次心灵上的触碰。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是人格教育情感教育,拥有了心灵对心灵的尊重,用爱和智慧托起教育的情感,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教育作用。  关键词:爱与智慧 学生成长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多少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
期刊
“课程标准”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然而,具体到实施作文教学,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大多数人茫然不知所措。  首先是教材,教材中的写作,均与单元话题挂钩,而单元内的课文文体不一,因此,训练重点靠教师自己把握,课本上的写作知识介绍简约而又抽象。缺乏具体的作文案例、教参、教例等。写作有针对性的训练少,加之课本中提供的一些作文题适用面窄,
期刊
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就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期刊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只是被迫强制学习,是会扼杀学生的好学精神的。”初中学生富有好奇心,对动态感兴趣,但兴趣中心时常转移。而“游戏”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喜欢游戏,这是他们的天性,天性者,不可压抑,只能诱导、利用。教师要把学生游戏的兴趣引导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一种推动力。  我们知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语言点,而且学生也常会感到枯燥,乏味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书写慢慢被键盘所代替,写字教学正渐渐被课堂所忽视,写字也越来越被边缘化,这种现状不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不利于学生对汉字内涵和文化底蕴的深刻领悟。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教学,同样也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字如其人”,一手好字,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为和个人素养。所以,写字是义务教育阶段基本训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不断地教育学生认识把字写好的必要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