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发展迅猛并向纵深领域拓展,互联网与各行业以及社会生活的融合度也在日益增强。这一年,尽管以邻为壑式的竞争依然存在,但更多的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开放与合作的真谛。或许,电商、视频等领域的确存在泡沫,但总体而言,互联网行业正渐归理性,倡导多年的“创新”口号正在践行。
快速发展 行业“新”“深”向荣
2011年,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并加速向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渗透,网民的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极大改变。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手机上网,乐于网上购物,更离不开网上交流。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在2011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指出,“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产业加速向各行业、各领域渗透融合,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的影响和地位日益突出。”
纵观2011年,这一特点,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
据赛迪智库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2012年我国互联网发展形势前瞻》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正呈现爆炸式增长,2011年6月底,用户数量已达3.18亿,预计2012年将突破4.8亿。
4.8亿用户群体,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此快的用户增长速度,传统互联网难以匹及。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地位日渐突出。
于是,腾讯、新浪、人人网等诸多企业竞相开通手机客户端,正如刘利华所言,“移动互联网规模快速增长,极大带动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类智能终端的发展。”
事实上,在新市场的刺激下,互联网行业的产业链正在发生改变。移动用户、移动游戏、移动阅读、移动浏览器、移动社交、移动安全、移动支付……传统互联网中存在的一切事物,包括用户、平台、内容和创业者等,几乎都被贴上了“移动”的标签。
而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因“移动”产生变化。以阅读习惯为例,据艾瑞咨询《2010-2011年中国手机阅读用户调研报告》数据显示,47.0%的用户每天使用手机阅读频次在2至5次。由于手机阅读的持续时间可以由用户掌控,且体验效果不因时间间断而降低,因此,手机阅读深受用户青睐,在庞大的电子阅读市场中,手机阅读已成为中坚力量。
在2011年迅速崛起的,不仅仅是移动互联网。这一年,电子商务,也迎来井喷式、大跨步发展。淘宝商城仅“光棍节”一天的促销,交易额便达到了33.6亿元,这是2009年同期的67.2倍,更相当于整个香港9月份日均销售品零售总额的4倍。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得益于电商本身业务能力的增强。2011年,京东、当当、凡客等垂直类B2C电商,开始不断丰富自身品类,以满足用户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此外,京东、凡客等电商,还自建物流队伍,以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增强自身服务能力。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也刺激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一方面,更多传统企业意识到网购市场的重要性,开始涌入电子商务领域,增加了消费者对网购的信任度。另一方面,部分电商也开始探索新型电商模式,其中,团购最具代表性。尽管团购在2011下半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但其上半年的凶猛扩张之势,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此外,腾讯,这个互联网巨头,也开始涉水电子商务,不仅成立拍拍网,还创造性地利用微博进行叫卖推广,由此,被形象地称作“微电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1年,电子商务在互联网行业的热得烫手,用户的网购习惯正在形成。
2011年同样重获新生的,还有社交网络。继“偷菜”游戏风靡之后,140字微博的势头最为迅猛。2011年11月21日,中央外宣办宣布中国的微博用户已经超过了3亿。“微博作为新兴互联网应用,正在成为社会公共舆论、企业品牌和产品推广,以及传统媒体传播的重要平台。”刘利华说。
那么,为何微博会在短时间内大获成功呢?
微博的优势在于,它实现了更低成本、更多受众、更大规模地信息生产、传播和消费,从而成功颠覆了传统的门户模式。正是基于这种先天优势,除了新浪、腾讯、搜狐、网易……每一个互联网大佬,都不敢轻视微博之力。一场以微博为主导的微社交,正在逐渐兴起。政务微博、企业微博、名人微博、草根微博……越来越多的团体、组织、个人,融入微博。
这难免不令独霸一方的QQ、红极一时的开心网倍感危机。在微博的强压之下,SNS思考转型,快博也倾力谋上位。借用《Facebook效应》中的一句话:互联网正变得“社交化”。
调整战略 谋求开放合作
2011年,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已经明白孤军奋战很难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唯有合作开放才能成为行业中不败的王者。于是,包括互联网巨头在内的更多互联网企业将开放合作列为竞争战略。
2011年5月30日,第一届互联网开放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电子商务、游戏、软件、手机应用及创投公司等800多家企业共聚一堂,在“开放、融合、促发展”的主题下,探讨着中国互联网开放的未来。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第三方开发者。
对此,互联网专家胡延平指出,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2011年成为互联网开放元年。“开放平台争夺战将进入白热化,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从‘板块式碰撞’向‘网状融合型’竞争转化。”
的确,2011年,是开放的一年。
这一年,互联网众大佬们,纷纷根据自身特点,推出了不同特色的开放平台:
2011年2月23日,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网宣布开放战略。据悉,这一开放平台,是面向APP开发者提供API接口和相关开发环境的平台。通过该平台,开发者将全面获得淘宝用户信息、淘宝商品信息、淘宝交易明细信息、淘宝商品管理信息等。
2011年3月16日,腾讯CEO马化腾宣布腾讯开放平台战略全面启动。在其开放平台中,腾讯以QQ IM平台为基础,形成QQ IM、QQ.com、QQ游戏和QQ空间、腾讯微博等产品组成的多元化开放平台。6月15日,腾讯宣布已进入“全平台开放”。马化腾承诺,腾讯将把相当于其现阶段一年收入的200亿元,分给腾讯开放平台上的第三方合作伙伴。此后,腾讯先后注资高朋网、华谊兄弟、艺龙及好乐买等。
2011年6月29日,继百度2010年9月1日宣布百度开放平台进入开放运营之后,百度又推出移动框计算平台。此平台开放后,百度的新闻资讯、工作、商务等信息数据,以及在线小游戏、在线阅读和在线订购等各种交互应用都将实现开放。
在互联网大佬们的带动下,在开放潮流的驱动下,更多地互联网企业走向开放,并在开放中形成联合。
2011年6月18日,“移动互联网开放合作联盟”成立。该联盟成员不仅包括百度、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互联网巨头,还包括人人网、优酷、奇艺、UC优视等主流互联网公司,以及芯片和操作系统厂商、海内外知名终端厂家和行业咨询公司等。该联盟号召以“开放、合作、创新”为宗旨,发挥合作伙伴平台、客户和渠道等资源优势,增加相互之间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用户入口,实现产业链各方的互利共赢。
那么,究竟是什么,令互联网企业携手走向开放呢?答案的关键在于用户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用户对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渐多元化,仅仅依靠一家企业的资源,已经很难满足多元的用户需求。于是,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加大用户黏性,互联网企业之间必须开放合作,互帮互助,以形成优势互补,携手维系用户,最终实现共同盈利。
就在互联网企业围绕开放大展手脚之际,质疑的声音随之而来。有开发者曾发微博表示,腾讯虽然说“全面开放”,但却制定了“禁飞区”,其待遇跟“开放平台”完全相反。那么,互联网企业的开放潮,究竟是真开放还是伪开放?开放的规则究竟应该由谁制定?如果一个平台上拥有了网上流行的大部分服务,会不会带来另一种垄断?
根据开放平台的权利关系,开放平台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允许别人在自己的平台上做产品;二是在自己平台上建立公平的生态环境、并允许别人制约自己的权力;三是开放资源(比如核心功能的调用),放弃控制权,一起构建开放的生态环境。而在这三种形式中,第三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开放。如今,之所以会产生伪开放和垄断的质疑,就是因为包括淘宝、腾讯、百度等在内的开放平台,绝大多数都停仅仅留在允许别人在自己的平台上做产品这一层面上。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开放之路才刚刚起步,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泡沫仍存 谨防行业风险
天价风投融资、海外扎堆上市、企业烧钱赚吆喝……2011年的互联网行业,再度为泡沫所困扰。如今,泡沫破裂的迹象已显,做好准备,度过泡沫后的寒冬才是关键。
所谓泡沫,就是用过多的资金去追逐某个企业或项目,然后制造出巨大的价值空间,并找一个更有钱的买主接盘。以此循环,泡沫越吹越大,直至爆破。以此反观2011年国内互联网行业,似乎处处隐现着泡沫的身影。
首先,融资给出天价,企业明显估值过高。
互联网企业的资金,有一个重要来源,即风险投资。据ChinaVenture发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创业投资市场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互联网依然是投资最为活跃的行业,披露投资案例69起,占季度案例总量的33.9%。融资金额方面,互联网行业同样居各行业之首,融资达8.57亿美元,占季度创投总额的59.1%。
从2011年开始,乐淘网、24票、聚尚等大大小小网站都声称赢得了千万级的风投。其中,视频网站PPLive更是仅靠短短的几分钟的“电梯时间”,就赢得软银2.5亿美元的注资,估值一度达到7亿美元。
风投资金的快速介入,在互联网市场中好似水涨船高,整个互联网行业难免因此身价倍增。“如今的情况很不正常,没有上市的公司比上市的公司贵;不盈利的公司比盈利的公司贵。”搜狐CEO张朝阳如是说。
其次,扎堆海外上市,源于热炒中国概念。
海外上市,是企业融资的另一个重要方法。自2011年3月,一大批网站竞争奔赴海外资本市场进行首次公开募股。2011年3月15日,网秦天下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申请,计划在纽交所IPO;3月30日,奇虎360登陆纽约交易所;4月16日,人人网提交招股书,拟在纽交所上市;4月18日,盛大网络宣布拟分拆盛大文学上市;4月21日,世纪互联登陆纳斯达克,同日,世纪佳缘提交招股说明书,拟在纳斯达克IPO;4月22日,凤凰新媒体向美国SEC提交上市申请……
而之所以有大量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有一部分原因是国外投资者正在热炒中国概念。在张朝阳看来,一方面,中国经济整体发展不错,人口红利巨大;另一方面,由于近些年,中国互联网事业迅速发展,网民数量在短短十年间雄踞全球之首,导致海外投资者广泛看好中概股,泡沫也就越吹越大。“所谓泡沫,就是大家都不关心基本面,只看概念,只听故事。”张朝阳如是说。
再次,资本迅速涌入,行业“不差钱”,烧钱赚吆喝。
一方面是上市融资,一方面是风投介入,这些都令互联网行业普遍不差钱。但是,随之而来的状况是:许多企业烧钱不心痛,疯狂卷入广告战与价格战。2011年,电商、视频等互联网企业的广告投入堪称疯狂,上亿元的广告投入,随处可见:赶集网投4亿元做“小毛驴”广告,凡客诚品10亿元推广费,带来了铺天盖地地广告轰炸,团宝网的广告推广达5.5亿元,糯米网和美团网也分别花了2亿元……
但是,巨额的广告投入,却并未带来等同的收益。以电商行业为例,凡客、京东、拉手等几乎所有的电商大佬们都入不敷出,甚至严重亏损。事实上,庞大的广告投入,已经令一些企业深陷泥沼。
“团购行业因为资本的进入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2011易观电子商务年会上,满座网CEO冯晓海坦言,“第一大变化是,大家很浮躁,同时也很紧张,睡不着觉是因为资本;第二,拿到资本的团购网站都不再赢利,我们去年在7月份的时候非常健康,有利润挣,KBCP投完我们后,说利润先不要考虑,先想规模。所以,我们就迅速把规模做到年底将近有25个落地城市的规模。”冯晓海透露:“目前,广告费用占满座运营费用的30%。”
很多浮躁的团购企业已经尝到了此轮泡沫破裂带来的苦果。
据团800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团购消费观察报告》数据显示:从9月份开始,全国团购网站数量增长基本停滞,在5000余家团购网站中已有700多家消失或转型;10月份,团购网站总数首现负增长,为4057家,因页面无法访问、停止更新产品、业务转型等原因被视为停运的团购网站累计1017家。艾瑞咨询发布的《2011年9月中国团购网站排行榜单》也显示,国内团购行业覆盖人数及日均访问量双双出现下滑,其中团购网站用户月度总访问次数20.5亿次,环比下降14.9%,退至今年5月水平。
与此同时,团购网站的信誉危机也在不断升级。Groupon在华合资公司高朋网,不仅屡陷“天梭假货门”,还遭巨头麦当劳指责销售虚假麦当劳电子兑换券。
众人感慨,团购的冬天已经来临。
为了顺利过冬,窝窝团、拉手、团宝、24券等众多团购企业群无奈之下,只好选择裁员、撤站、降薪。一路烧钱不止的团购网站开始大降成本。据悉,2011年7月,窝窝团裁员100多人;截至目前,高朋网裁员总数超过400人。
与团购网站遭逢相同境遇、风光不再的,还有一窝蜂扎堆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先是人人、网秦、世纪佳缘等上市企业纷纷破发大跌;再是中国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中华网申请破产,暂停交易;最终,拉手等互联网企业上市失败。
如今,互联网产业泡沫虽已略显踪迹,但并未大规模爆发。对于身处泡沫风险中的互联网行业,眼下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抵御泡沫破裂后的寒冬。
回归理性 践行创新立命
2011年是互联网回归理性的一年。这一年,互联网不仅开始理性反思主导互联网的“快”发展模式,更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 “创新立命”的口号。这样的转变,着实珍贵,委实难得。
在运营利润大幅下降、股价低迷的情况下,2011年11月22日,盛大网络正式宣布达成私有化交易协议,成为中国赴美上市首家主动退市的企业。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盛大的理性转身。投中集团首席分析师李玮栋称,此举将让盛大网络以较低成本换取自身推进中长期战略目标的空间与灵活性,从而使其将精力专注于实现未来更大规模的业务开拓与转型。
事实上,在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遇阻之际,在中概股、电商市场和视频行业遭遇泡沫侵袭之时,盛大的退市标志着互联网企业对“快”发展的冷思考,尤其是对盲目烧钱扩张、海外上市敛钱的生存发展方式的反思。
“创业最大的陷阱就是求快。”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表示,越快代价越大,羡慕什么也别羡慕快。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快的是团购,所以团购代价最惨重。其次快的是微博,代价只是时候未到。博客网和开心网的教训也印证了这个道理。
除了“快”发展,中国互联网,还有一个致命缺陷: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力。
其实,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创新能力,一直以来备受诟病。在“拿来主义”影响下,中国互联网企业难逃“照猫画虎”的窘境。无论是门户网站、即时通讯、电子商务、社交网络,还是火爆得一塌糊涂的团购,以及如日中天的微博,基本上都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对国外的模仿和嫁接。模仿而来的“微创新”,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2011年,因创新能力的匮乏,同质化问题在电商、视频、网游等中国互联网企业内更加突出。以团购网站为例,2011年上半年,团购网站遍地开花。但是,数千家团购网站的经营模式、产品服务、营销手段却差异不大,这直接造成了用户粘性相对较低,千团大战最终爆发。总结大战之后,团购网站开始意识到,坚持“个性”发展才是赢得团购大战的关键。而“个性”显然有赖于差异化、有赖于创新。
2011年,苹果的极大成功,深刻刺激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创新神经,乔布斯的离世更是令众人反思创新的意义和影响力。 “和美国互联网相比,我们还是创新活力不足。”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坦言,“如果真的要抄袭美国互联网,我们就应该把这种开放和创新的精神抄袭到中国来。”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已经有一些中国互联网企业开始实践创新。诸如雷军的小米手机,它创造性地用互联网的方式做出的手机,完全线上销售,不靠硬件靠服务赚钱。尽管小米手机出世后一路坎坷,不仅因供应链受损而缺货,而且发货量与配送率也屡受考验,甚至还一度爆出花屏、漏光、坏点多等质量问题,但雷军关于创新的尝试与努力,值得肯定。
正如雷军所言,整个社会要鼓励创新,最重要的是要容忍创新所带来的后果,因为绝大部分的创新都是失败的。“社会如果没有容忍失败的环境存在,创新则难以为继;只有容忍失败的大环境存在,我国的社会和工业才能向前推进。”
其实,国人一直都很支持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创新方面的努力。还是以小米手机为例,小米手机预售之时,众多网友未见真机就倾力热捧,30万只手机预订名额一抢而空,这无疑是国人对中国互联网企业创新的最大支持。当然,它也侧面反映出国人对中国互联网创新的渴望与期待。
快速发展 行业“新”“深”向荣
2011年,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并加速向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渗透,网民的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极大改变。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手机上网,乐于网上购物,更离不开网上交流。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在2011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指出,“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产业加速向各行业、各领域渗透融合,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的影响和地位日益突出。”
纵观2011年,这一特点,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
据赛迪智库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2012年我国互联网发展形势前瞻》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正呈现爆炸式增长,2011年6月底,用户数量已达3.18亿,预计2012年将突破4.8亿。
4.8亿用户群体,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此快的用户增长速度,传统互联网难以匹及。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地位日渐突出。
于是,腾讯、新浪、人人网等诸多企业竞相开通手机客户端,正如刘利华所言,“移动互联网规模快速增长,极大带动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类智能终端的发展。”
事实上,在新市场的刺激下,互联网行业的产业链正在发生改变。移动用户、移动游戏、移动阅读、移动浏览器、移动社交、移动安全、移动支付……传统互联网中存在的一切事物,包括用户、平台、内容和创业者等,几乎都被贴上了“移动”的标签。
而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因“移动”产生变化。以阅读习惯为例,据艾瑞咨询《2010-2011年中国手机阅读用户调研报告》数据显示,47.0%的用户每天使用手机阅读频次在2至5次。由于手机阅读的持续时间可以由用户掌控,且体验效果不因时间间断而降低,因此,手机阅读深受用户青睐,在庞大的电子阅读市场中,手机阅读已成为中坚力量。
在2011年迅速崛起的,不仅仅是移动互联网。这一年,电子商务,也迎来井喷式、大跨步发展。淘宝商城仅“光棍节”一天的促销,交易额便达到了33.6亿元,这是2009年同期的67.2倍,更相当于整个香港9月份日均销售品零售总额的4倍。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得益于电商本身业务能力的增强。2011年,京东、当当、凡客等垂直类B2C电商,开始不断丰富自身品类,以满足用户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此外,京东、凡客等电商,还自建物流队伍,以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增强自身服务能力。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也刺激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一方面,更多传统企业意识到网购市场的重要性,开始涌入电子商务领域,增加了消费者对网购的信任度。另一方面,部分电商也开始探索新型电商模式,其中,团购最具代表性。尽管团购在2011下半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但其上半年的凶猛扩张之势,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此外,腾讯,这个互联网巨头,也开始涉水电子商务,不仅成立拍拍网,还创造性地利用微博进行叫卖推广,由此,被形象地称作“微电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1年,电子商务在互联网行业的热得烫手,用户的网购习惯正在形成。
2011年同样重获新生的,还有社交网络。继“偷菜”游戏风靡之后,140字微博的势头最为迅猛。2011年11月21日,中央外宣办宣布中国的微博用户已经超过了3亿。“微博作为新兴互联网应用,正在成为社会公共舆论、企业品牌和产品推广,以及传统媒体传播的重要平台。”刘利华说。
那么,为何微博会在短时间内大获成功呢?
微博的优势在于,它实现了更低成本、更多受众、更大规模地信息生产、传播和消费,从而成功颠覆了传统的门户模式。正是基于这种先天优势,除了新浪、腾讯、搜狐、网易……每一个互联网大佬,都不敢轻视微博之力。一场以微博为主导的微社交,正在逐渐兴起。政务微博、企业微博、名人微博、草根微博……越来越多的团体、组织、个人,融入微博。
这难免不令独霸一方的QQ、红极一时的开心网倍感危机。在微博的强压之下,SNS思考转型,快博也倾力谋上位。借用《Facebook效应》中的一句话:互联网正变得“社交化”。
调整战略 谋求开放合作
2011年,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已经明白孤军奋战很难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唯有合作开放才能成为行业中不败的王者。于是,包括互联网巨头在内的更多互联网企业将开放合作列为竞争战略。
2011年5月30日,第一届互联网开放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电子商务、游戏、软件、手机应用及创投公司等800多家企业共聚一堂,在“开放、融合、促发展”的主题下,探讨着中国互联网开放的未来。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第三方开发者。
对此,互联网专家胡延平指出,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2011年成为互联网开放元年。“开放平台争夺战将进入白热化,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从‘板块式碰撞’向‘网状融合型’竞争转化。”
的确,2011年,是开放的一年。
这一年,互联网众大佬们,纷纷根据自身特点,推出了不同特色的开放平台:
2011年2月23日,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网宣布开放战略。据悉,这一开放平台,是面向APP开发者提供API接口和相关开发环境的平台。通过该平台,开发者将全面获得淘宝用户信息、淘宝商品信息、淘宝交易明细信息、淘宝商品管理信息等。
2011年3月16日,腾讯CEO马化腾宣布腾讯开放平台战略全面启动。在其开放平台中,腾讯以QQ IM平台为基础,形成QQ IM、QQ.com、QQ游戏和QQ空间、腾讯微博等产品组成的多元化开放平台。6月15日,腾讯宣布已进入“全平台开放”。马化腾承诺,腾讯将把相当于其现阶段一年收入的200亿元,分给腾讯开放平台上的第三方合作伙伴。此后,腾讯先后注资高朋网、华谊兄弟、艺龙及好乐买等。
2011年6月29日,继百度2010年9月1日宣布百度开放平台进入开放运营之后,百度又推出移动框计算平台。此平台开放后,百度的新闻资讯、工作、商务等信息数据,以及在线小游戏、在线阅读和在线订购等各种交互应用都将实现开放。
在互联网大佬们的带动下,在开放潮流的驱动下,更多地互联网企业走向开放,并在开放中形成联合。
2011年6月18日,“移动互联网开放合作联盟”成立。该联盟成员不仅包括百度、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互联网巨头,还包括人人网、优酷、奇艺、UC优视等主流互联网公司,以及芯片和操作系统厂商、海内外知名终端厂家和行业咨询公司等。该联盟号召以“开放、合作、创新”为宗旨,发挥合作伙伴平台、客户和渠道等资源优势,增加相互之间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用户入口,实现产业链各方的互利共赢。
那么,究竟是什么,令互联网企业携手走向开放呢?答案的关键在于用户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用户对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渐多元化,仅仅依靠一家企业的资源,已经很难满足多元的用户需求。于是,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加大用户黏性,互联网企业之间必须开放合作,互帮互助,以形成优势互补,携手维系用户,最终实现共同盈利。
就在互联网企业围绕开放大展手脚之际,质疑的声音随之而来。有开发者曾发微博表示,腾讯虽然说“全面开放”,但却制定了“禁飞区”,其待遇跟“开放平台”完全相反。那么,互联网企业的开放潮,究竟是真开放还是伪开放?开放的规则究竟应该由谁制定?如果一个平台上拥有了网上流行的大部分服务,会不会带来另一种垄断?
根据开放平台的权利关系,开放平台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允许别人在自己的平台上做产品;二是在自己平台上建立公平的生态环境、并允许别人制约自己的权力;三是开放资源(比如核心功能的调用),放弃控制权,一起构建开放的生态环境。而在这三种形式中,第三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开放。如今,之所以会产生伪开放和垄断的质疑,就是因为包括淘宝、腾讯、百度等在内的开放平台,绝大多数都停仅仅留在允许别人在自己的平台上做产品这一层面上。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开放之路才刚刚起步,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泡沫仍存 谨防行业风险
天价风投融资、海外扎堆上市、企业烧钱赚吆喝……2011年的互联网行业,再度为泡沫所困扰。如今,泡沫破裂的迹象已显,做好准备,度过泡沫后的寒冬才是关键。
所谓泡沫,就是用过多的资金去追逐某个企业或项目,然后制造出巨大的价值空间,并找一个更有钱的买主接盘。以此循环,泡沫越吹越大,直至爆破。以此反观2011年国内互联网行业,似乎处处隐现着泡沫的身影。
首先,融资给出天价,企业明显估值过高。
互联网企业的资金,有一个重要来源,即风险投资。据ChinaVenture发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创业投资市场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互联网依然是投资最为活跃的行业,披露投资案例69起,占季度案例总量的33.9%。融资金额方面,互联网行业同样居各行业之首,融资达8.57亿美元,占季度创投总额的59.1%。
从2011年开始,乐淘网、24票、聚尚等大大小小网站都声称赢得了千万级的风投。其中,视频网站PPLive更是仅靠短短的几分钟的“电梯时间”,就赢得软银2.5亿美元的注资,估值一度达到7亿美元。
风投资金的快速介入,在互联网市场中好似水涨船高,整个互联网行业难免因此身价倍增。“如今的情况很不正常,没有上市的公司比上市的公司贵;不盈利的公司比盈利的公司贵。”搜狐CEO张朝阳如是说。
其次,扎堆海外上市,源于热炒中国概念。
海外上市,是企业融资的另一个重要方法。自2011年3月,一大批网站竞争奔赴海外资本市场进行首次公开募股。2011年3月15日,网秦天下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申请,计划在纽交所IPO;3月30日,奇虎360登陆纽约交易所;4月16日,人人网提交招股书,拟在纽交所上市;4月18日,盛大网络宣布拟分拆盛大文学上市;4月21日,世纪互联登陆纳斯达克,同日,世纪佳缘提交招股说明书,拟在纳斯达克IPO;4月22日,凤凰新媒体向美国SEC提交上市申请……
而之所以有大量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有一部分原因是国外投资者正在热炒中国概念。在张朝阳看来,一方面,中国经济整体发展不错,人口红利巨大;另一方面,由于近些年,中国互联网事业迅速发展,网民数量在短短十年间雄踞全球之首,导致海外投资者广泛看好中概股,泡沫也就越吹越大。“所谓泡沫,就是大家都不关心基本面,只看概念,只听故事。”张朝阳如是说。
再次,资本迅速涌入,行业“不差钱”,烧钱赚吆喝。
一方面是上市融资,一方面是风投介入,这些都令互联网行业普遍不差钱。但是,随之而来的状况是:许多企业烧钱不心痛,疯狂卷入广告战与价格战。2011年,电商、视频等互联网企业的广告投入堪称疯狂,上亿元的广告投入,随处可见:赶集网投4亿元做“小毛驴”广告,凡客诚品10亿元推广费,带来了铺天盖地地广告轰炸,团宝网的广告推广达5.5亿元,糯米网和美团网也分别花了2亿元……
但是,巨额的广告投入,却并未带来等同的收益。以电商行业为例,凡客、京东、拉手等几乎所有的电商大佬们都入不敷出,甚至严重亏损。事实上,庞大的广告投入,已经令一些企业深陷泥沼。
“团购行业因为资本的进入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2011易观电子商务年会上,满座网CEO冯晓海坦言,“第一大变化是,大家很浮躁,同时也很紧张,睡不着觉是因为资本;第二,拿到资本的团购网站都不再赢利,我们去年在7月份的时候非常健康,有利润挣,KBCP投完我们后,说利润先不要考虑,先想规模。所以,我们就迅速把规模做到年底将近有25个落地城市的规模。”冯晓海透露:“目前,广告费用占满座运营费用的30%。”
很多浮躁的团购企业已经尝到了此轮泡沫破裂带来的苦果。
据团800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团购消费观察报告》数据显示:从9月份开始,全国团购网站数量增长基本停滞,在5000余家团购网站中已有700多家消失或转型;10月份,团购网站总数首现负增长,为4057家,因页面无法访问、停止更新产品、业务转型等原因被视为停运的团购网站累计1017家。艾瑞咨询发布的《2011年9月中国团购网站排行榜单》也显示,国内团购行业覆盖人数及日均访问量双双出现下滑,其中团购网站用户月度总访问次数20.5亿次,环比下降14.9%,退至今年5月水平。
与此同时,团购网站的信誉危机也在不断升级。Groupon在华合资公司高朋网,不仅屡陷“天梭假货门”,还遭巨头麦当劳指责销售虚假麦当劳电子兑换券。
众人感慨,团购的冬天已经来临。
为了顺利过冬,窝窝团、拉手、团宝、24券等众多团购企业群无奈之下,只好选择裁员、撤站、降薪。一路烧钱不止的团购网站开始大降成本。据悉,2011年7月,窝窝团裁员100多人;截至目前,高朋网裁员总数超过400人。
与团购网站遭逢相同境遇、风光不再的,还有一窝蜂扎堆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先是人人、网秦、世纪佳缘等上市企业纷纷破发大跌;再是中国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中华网申请破产,暂停交易;最终,拉手等互联网企业上市失败。
如今,互联网产业泡沫虽已略显踪迹,但并未大规模爆发。对于身处泡沫风险中的互联网行业,眼下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抵御泡沫破裂后的寒冬。
回归理性 践行创新立命
2011年是互联网回归理性的一年。这一年,互联网不仅开始理性反思主导互联网的“快”发展模式,更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 “创新立命”的口号。这样的转变,着实珍贵,委实难得。
在运营利润大幅下降、股价低迷的情况下,2011年11月22日,盛大网络正式宣布达成私有化交易协议,成为中国赴美上市首家主动退市的企业。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盛大的理性转身。投中集团首席分析师李玮栋称,此举将让盛大网络以较低成本换取自身推进中长期战略目标的空间与灵活性,从而使其将精力专注于实现未来更大规模的业务开拓与转型。
事实上,在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遇阻之际,在中概股、电商市场和视频行业遭遇泡沫侵袭之时,盛大的退市标志着互联网企业对“快”发展的冷思考,尤其是对盲目烧钱扩张、海外上市敛钱的生存发展方式的反思。
“创业最大的陷阱就是求快。”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表示,越快代价越大,羡慕什么也别羡慕快。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快的是团购,所以团购代价最惨重。其次快的是微博,代价只是时候未到。博客网和开心网的教训也印证了这个道理。
除了“快”发展,中国互联网,还有一个致命缺陷: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力。
其实,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创新能力,一直以来备受诟病。在“拿来主义”影响下,中国互联网企业难逃“照猫画虎”的窘境。无论是门户网站、即时通讯、电子商务、社交网络,还是火爆得一塌糊涂的团购,以及如日中天的微博,基本上都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对国外的模仿和嫁接。模仿而来的“微创新”,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2011年,因创新能力的匮乏,同质化问题在电商、视频、网游等中国互联网企业内更加突出。以团购网站为例,2011年上半年,团购网站遍地开花。但是,数千家团购网站的经营模式、产品服务、营销手段却差异不大,这直接造成了用户粘性相对较低,千团大战最终爆发。总结大战之后,团购网站开始意识到,坚持“个性”发展才是赢得团购大战的关键。而“个性”显然有赖于差异化、有赖于创新。
2011年,苹果的极大成功,深刻刺激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创新神经,乔布斯的离世更是令众人反思创新的意义和影响力。 “和美国互联网相比,我们还是创新活力不足。”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坦言,“如果真的要抄袭美国互联网,我们就应该把这种开放和创新的精神抄袭到中国来。”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已经有一些中国互联网企业开始实践创新。诸如雷军的小米手机,它创造性地用互联网的方式做出的手机,完全线上销售,不靠硬件靠服务赚钱。尽管小米手机出世后一路坎坷,不仅因供应链受损而缺货,而且发货量与配送率也屡受考验,甚至还一度爆出花屏、漏光、坏点多等质量问题,但雷军关于创新的尝试与努力,值得肯定。
正如雷军所言,整个社会要鼓励创新,最重要的是要容忍创新所带来的后果,因为绝大部分的创新都是失败的。“社会如果没有容忍失败的环境存在,创新则难以为继;只有容忍失败的大环境存在,我国的社会和工业才能向前推进。”
其实,国人一直都很支持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创新方面的努力。还是以小米手机为例,小米手机预售之时,众多网友未见真机就倾力热捧,30万只手机预订名额一抢而空,这无疑是国人对中国互联网企业创新的最大支持。当然,它也侧面反映出国人对中国互联网创新的渴望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