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改造,给老年生活以尊严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ju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弥补遗憾进入养老行业

刘英

  刘英是四川人,大学毕业后创建了广告公司。她经常全国各地出差,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刘英认为,只要挣更多的钱,让父母吃好穿好就是最大的孝顺。
  2010年6月的一天,刘英下飞机后,一条手机信息让她顿时瘫坐在地。“你爸爸昨晚突发脑溢血去世了。”刘英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慈爱的父亲已经永远离开了她。回到家后,母亲抱着她大哭。她猛然发现,母亲竟变得如此苍老。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的去世让刘英开始重新思考人生:人到底为了什么而活?我离开这个世界时能留下什么?她把广告公司委托给同事管理,自己留在成都陪伴母亲。
  刘英开始关注老年人,她觉得,只有帮助更多老人,才能弥补对父亲的遗憾和对母亲的愧疚。
  刘英和几个小伙伴决定从社区微型托老机构入手,通过连锁复制的模式运营。老人不离开熟悉的环境,将小型温馨如家的养老机构建在社区,想住就住,不想住随时可以回家。机构配有专业康复师和护士,为出院在家安养的老人提供上门护理和康复服务。
  2010年7月,成都市朗力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为了更熟悉养老服务和注意事项,刘英在托老所住了一周。
  每当看到老人的笑脸,她就有一种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为做养老,收入比较低,没人愿意做,那谁来做?”刘英决定咬牙也要坚持下去。

由“养老”转向“适老”


  2015年冬天,社区人员找到刘英,请他们为一对孤寡老人提供服务。刘英和工作人员一起来到老人家里。78岁的陈爷爷患有偏瘫,平时上厕所、洗澡、外出都是靠老伴李奶奶搀扶协助,但李奶奶年龄越来越大,有点力不从心。
  工作人员和陈爷爷沟通后,对他的身体情况进行了专业评估,并对居住环境进行改造:在陈爷爷身体正常的那侧床边安了一个助力架,顺着墙边一直到客厅、卫生间,安了一圈扶手;考虑到陈爷爷夜里上厕所太麻烦,便配备了一个适合老人身材和功能的两用移动马桶。“大爷,您试一下吧。”工作人员想看一下效果如何。陈爷爷借助床边的助力架,尝试自己起来后扶着墙上的扶手,来到了阳台前。当他看到窗外的风景时,眼泪“唰”地一下涌了出来。他激动地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太感谢你们了,今天是我最幸福的一天。”李奶奶的眼睛也湿润了:“这么多年,他第一次独立走到了窗前。”刘英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原来幸福可以如此简单,一根扶手就能换来。”这让她对养老事业充满了信心。
  刘英想到,父母在养育孩子时,首先会考虑给孩子创造安全的居家环境,却很少有人想到给年迈的父母创造舒适、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我们为什么不能把适幼化改造变成适老化改造呢?”刘英发现,其实只要在家里做些小小的改善,就能提高年迈父母的生活质量。
  从2016年开始,刘英团队在成都为1200多个家庭进行了改造服务。团队边做边摸索,研发出一套线上评估系统。“适老化改造核心,不在于适老化的产品或施工改造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要有专业科学的评估,制订出真正适合老人和家庭实际需求的改造方案。”刘英特别强调无评估不改造。

赋予老人尊严和自信


  朗力托养机构的服务逐渐被大家认可,家住成都温江区的小李也慕名而来。小李家70多平方米的房子较局促,李父75岁,身体还可以,李母73岁,因为脑梗导致左边身体偏瘫,平时只能坐轮椅。“奶奶,我扶着您站起来试试。”评估师想测一下她的下肢力量和能动性。“不行,我使不上劲。”李母马上摇头。李父和小李也说:“不行,平时都不敢让她站,怕再次摔倒。”评估师双腿平行,用自己的膝盖顶着李母的膝盖,抱着她站了起来。评估师说:“我能感觉出李母未偏瘫的那边其实是有力量的。”这种测试结果对家庭适老化改造方案有很大影响。
为李奶奶服务
幫助梁爷爷

  刘英团队经过评估,让小李家人知道其实李母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动作,增加她的信心,减少恐惧。“很多家庭因为怕老人摔倒,什么都不让做。这是个很大的误区,时间长了,老人的肌肉萎缩后,就真的不能动了。”刘英做适老化改造就是鼓励老人借助一些辅助设施,用锻炼换来适度的康复。
  小李付出的改造费用,还不到一部手机的价格,全家人非常满意。一个月后,刘英进行了回访。小李高兴地告诉刘英:“我母亲已经可以独立上厕所,起身也不需要人扶了。”听着小李的话,刘英感觉无比欣慰,这正是她所希望的,提供给老人的不仅仅是改造服务,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找到一种适合的生活方式,拥有自信和尊严。
  随着科技的发展,刘英团队不仅限于基础环境的改造,也把智能家居、智能监测科技适老产品带到了老人家里。
  梁爷爷原来是一名会计,退休后得了老年痴呆症。老伴王奶奶向刘英诉苦:“最长的一次,他走丢了三天才找到。这么多年来,在派出所的报案纪录已经不下50次。”刘英派团队给梁爷爷家做了适老化改造,除了配备全套智能监测系统,还配置了定位鞋,设置了电子围栏,一旦超出范围,马上就能自动报警。一次,保姆带着梁爷爷散步,她低头系鞋带的工夫,梁爷爷又走丢了,王奶奶很快通过智能监测找到了梁爷爷。
  到2019年年底,刘英的养老服务机构已经服务了上万个家庭,满意度达95%以上。适老化改造是刘英团队从传统养老服务中打磨出来的细分垂直领域。未来,她希望通过适老化改造服务,让躺着的老人坐起来,坐着的老人站起来,站着的老人走起来,走着的老人跑起来。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家英宏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近年来,常州市武进区妇联坚持打造妇联工作品牌,策划开展高品质的线上线下活动,用项目化推进工作落实,为妇女群体办实事办好事,让妇联组织充满生命力和号召力。书写思想引领新篇章  2018年以来,武进区妇联积极开展“巾帼好声音”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组建巾帼讲师团,编排宣传节目《十九大精神宣讲》《党员家庭会》《大家都要学》,依托“社区天天乐”舞台,向全区群众宣讲十九大精神。同时,组织开展“家·我们这40年
期刊
天鹅绒有“中华奇绝、东方瑰宝”的美誉,却也避免不了现代技术对其的冲击。在这门技艺即将失传之际,丹阳人戴春明伸出了拯救之手。他用六年时间,在不改变天鹅绒传统工艺的前提下,完成半机械织造天鹅绒的技术改革,为天鹅绒传统技艺注入活力。戴春明因此并获得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如今,戴春明的女儿戴玲接过了传承接力棒。慢工细活出巧匠  2005年,戴玲从南京师范大学环境保护专业毕业,看到
期刊
十三年来没有买过一件衣服,一家三口每月开销只有2000元。这在物价极高的香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莫皓光一家三口生活得其乐融融。对他们来说,好的生活,一点都不贵。转变心念,遇见志同道合的她  莫皓光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读书时,他的生活方式跟其他年轻人没什么不同,假期喜欢窝在家里看电视、打游戏、吃外卖、网购,每天都会制造很多垃圾。  16岁那年,莫皓光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新闻,说香港的垃圾填埋场将很
期刊
一定要是才洗的杯子。  一定要是才抓的茶叶。窸窸窣窣的,很安静的声音。  一定要是现烧的水。最好能在第一个气泡开始在壶底形成、升起、爆开生成轻微的响声时,开始守候,一直等到千万个气泡竞相追逐,闹腾出一片喧哗,终于临界时熄火,冲茶。  此时,茶也等很久了,杯子也等很久了,它们仿佛都有了表情。  小资的活法现在很流行,但我这不是。没有茶道,也不引《茶经》,当然也没人送普洱。自己买?不干。太贵。我只是想
期刊
黄山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她一边读书一边创业,成立了成都电科创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不久后,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开赛,具体内容是机器人羽毛球双打。为了参赛,黄山研发了一款名叫Robomintoner的羽毛球机器人,采用滑轨式挥拍支架与机械运动底盘,背上两个羽毛球拍。反复测试定位与导航、高速运动物体的视觉跟踪识别等系统后,黄山自信能夺得冠军,果不其然,这款机器人收获了比赛大奖。  羽毛球机器人的市场定位是
期刊
35岁的桑娜·马林成长于工人家庭,多年来和母亲相依为命,依靠社会福利生活。她凭借不懈努力从一名售货员成长为芬兰耀眼的政坛明星。前进的动力  “走,你们都滚,愿意去哪就去哪,看着你们就烦……”一个酗酒的男人正在呵斥一对母女,母亲紧紧抱着幼小的女儿,轻声安慰道:“马林,别怕,妈妈这就带你走。”这是幼年时桑娜·马林记忆尤深的一幕。  从那天起,母亲带着她离开了酗酒的父亲,住进了政府提供的出租保障房里,开
期刊
2018年年初,谭振邦离异多年的母亲开始了二婚生活。身为导演的他,用一台手机,跟拍父母二婚的日常生活,旨在告诉所有人,二婚也可以很幸福。而自打离婚后再未相见的父母,通过纪录片与过去和解了。陷入情感危机  谭振邦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在他眼中,自己一直是幸福的小孩,有爱他的父母。  父亲谭玉波和母亲孙淑华都是小镇上的名人。上世纪90年代,谭玉波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会打拳,爱健美,喜欢搞发明,还能
期刊
傅首爾不做平庸女人  傅首尔出生在安徽泾县,小时候和姥姥相依为命的她倍感孤独。长大后,她把所有心思放在学习上,考入北京林业大学英语专业。大学毕业后,傅首尔到合肥工作。  成家后,傅首尔夫妇的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两人完全靠自己打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单曲循环般的生活让傅首尔感觉枯燥乏味。“我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要生孩子?”要强的她对这样的人生产生了怀疑。“难道我就这样被生活禁锢?”她得了产后抑郁症
期刊
一生践行父亲的嘱托  布茹玛汗·毛勒朵1942年出生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父亲自小和兄弟姐妹们替人放牧谋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全家开始过上好日子。对于给百姓带来新生活的解放军,父母心存感激。弥留之际,父亲叮嘱子女们:“这里是解放军吃着草根才得以解放的,你们要珍惜安宁,守好边境。”布茹玛汗·毛勒朵  布茹玛汗牢记父亲的嘱托,19岁那年,她跟随丈夫托依其别克在吉根乡冬古
期刊
玉香罕  第一次认识玉香罕是在一次文友聚会上。吃过午饭,她和同伴拿出一套茶具,开始茶艺表演。白色的古袍长裙,窈窕的身材,瀑布般的过腰黑发,典雅规范的沏茶手法,令她倾倒了在座的文友。  玉香罕是江苏句容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5本散文集,发表作品300万字。近几年,她创建了“七色花”义工团,以“美”和“爱”为主题,组织开展了茶艺、花道、太极、旗袍秀、读书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弘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