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现实意义与路径选择

来源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ju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是新时期推进政协事业发展的创新之举,也是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值得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需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把握方向、突出重点,积极探索、稳步推进。
   关键词:政协工作;延伸;基层
   中图分类号:D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壮大是我们党不断着眼于新实践新发展、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的结果。只有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始终保持蓬勃朝气,不断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人民政协事业才能保持旺盛活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挥更大作用”[1]。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是新时期推进政协事业发展的创新之举,也是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值得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许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实践。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三点看法。
   一、新时期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需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对利益诉求的多样化、文化价值的多元化,特别是面对基层公民对民主诉求的不断增多,在政协工作要不要向基层延伸的问题上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是政协事业发展的历史趋势,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另一种观点认为政协主要是为社会精英提供政治参与平台的体制内组织,其基本的参与主体主要是拥有一定群体代表性和一定社会影响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因此政协工作没有必要向基层延伸;再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差异很大,政协工作是否要向基层延伸要视各地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其实,人民政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如何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必要。
   第一,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镇机构改革,一些地方特别是沿海省份乡镇和街道区划不断进行调整,出现了一批区域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社会事业较为发达、功能设施比较完备的中心小城镇。在这些人口众多、有的甚至人口超过10万的城镇里,既产生了大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又涌现了许多民主党派成员、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成员、信教群众、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等;同时农民也日益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这些都表明,统战工作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城市,而且广泛存在于乡镇街道基层;统战工作的领域应该由城市拓展到乡镇。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人民政协必须顺应新时期统一战线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趋势,高举大团结大联合的旗帜,把工作向基层延伸,使政协团结的对象延伸到基层,并尽量涵盖到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使我国新时期的统一战线真正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第二,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2]这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政治发展目标。就一般意义而言,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一命题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向度:一是“参与”,亦即公民对政治生活的意见表达和主动介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党委、政府政策的制定及实施的政治行为;二是“有序”,亦即公民的政治参与不是感性的或随意的,必须依法通过一定程序来进行;三是“扩大”,亦即在坚持和完善现有公民政治参与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政治参与方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当前,在基层由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劳资纠纷、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基层群众通过政治参与来表达利益诉求的愿望日益强烈。如果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公民的利益诉求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来表达,利益受损群体就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寻求非常规方式宣泄,从而引发矛盾冲突甚至社会动荡。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必须按照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目标要求,把工作向基层延伸,贯通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的渠道,让政协成为基层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使基层群众的各种意见观点在政协得到充分表达、交流、碰撞、砥砺、磨合,在利益综合协调过程中,扩大重大问题协商求同的路径和范围,从而形成共识、汇聚力量,进一步促进党委、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第三,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有利于提高政协履行职能的实效。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人民政协要履行好这些职能,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必须掌握实情、汇集民智,否则,履行职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层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交汇点、社情民意的汇集点、矛盾的易发点、稳定的关键点,掌握了基层情况、了解了社情民意,政协参政就能参到点子上,议政就能议到关键处。具体来说,政协的政治协商,主要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各党派参加人民政协工作的共同性事务、政协内部的重要事务以及有关爱国统一战线的其他重要问题进行协商。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后,可以更广泛、深层次地参与到基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去,使协商更加有力。政协的民主监督主要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参加政协的单位和个人遵守政协章程和执行政协决议的情况进行监督。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后,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情况,使监督更加到位。政协的参政议政,主要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后,可以更直接地倾听群众的愿望、要求和呼声,使参政更富成效。总之,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有利于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切实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扩大政协的影响,提升政协的形象;有利于拓展政协工作的空间,扩大政协工作的视野,永葆政协事业的生机和活力。
   第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有利于政协主动地做好群众工作。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党的根本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他还特别强调,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都要高度重视和主动开展群众工作,同时要支持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城乡基层自治组织、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共同做群众工作,形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强大合力,不断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键在于协调好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种关系。基层是社会的基础,基层又是人民群众工作的主要阵地、生活的重要场所。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做到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把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更多地放到基层,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地投到基层。政协工作是特殊的群众工作。人民政协要在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团结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发挥优势、体现价值,就必须把工作向基层延伸,把以人为本、履职为民作为政协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完善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界别联系基层、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多从基层群众的利益出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做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多办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诉求、集中群众智慧、维护群众利益的好事。
   二、新时期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需要把握方向、突出重点
   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包含许多的内容,但总的要求是要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这一第一要务,突出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体现政协的组织属性、职能作用和工作方式,把政协工作的特点和政协组织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这两大主题贯穿于人民政协工作的各方面、贯穿于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人民政协就能不断增强感召力、凝聚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好地履行职能,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3]
   要把组织机构向基层延伸。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首先是政协组织机构向基层延伸。这是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保证。在人民政协60多年的发展历史上,曾经有多次因组织延伸而推动工作延伸。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并设立政协全国委员会后,陆续设立了省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1954年全国人大成立后,根据第一部政协章程,各省级政协组织全面设立起来,一些省会城市和其他统战对象较多的城市、县也相继成立了政协机构。改革开放后,根据1982年修订的政协章程和198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县(市)和市辖区设立政协问题的通知》,全国的县(市、区)普遍成立了政协组织。可以说,没有政协组织向省、市、县的延伸,就没有今天政协事业活跃有序、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当前,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一些地方着眼于推进政协工作的创新发展,在条件具备的乡镇(街道、开发区)探索建立政协工作委员会(有的称“工作联络处”),积极探索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有效形式和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这一做法,持不同意见人的一个重要依据是,现行的政协章程只明确规定:“自治州、设区的市、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凡有条件的地方,均可设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该地方的地方委员会”,但对县以下政协组织建设未作明确规定。我以为,在乡镇街道等基层设立政协工作委员会,既是政协组织向基层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体现,为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联系基层、服务基层提供了新的重要平台,应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和时机成熟的地区先行先试,同时要准确把握机构的性质。因为在基层设立政协机构,涉及国家政治体制问题,需要谨慎行事。但把基层政协工作委员会,不是作为一级独立的政协组织,而是定位为区、县(市)政协的内设派出机构,不仅不违背目前政协章程有关政协组织设置的规定,而且也便于在实践中操作。
   要把工作重点向基层延伸。基层有基层的实际,政协有政协的特点,把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并不是把政协所有的工作都向基层延伸,而是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总结各地的探索实践,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就其工作内容上说,应该做好以下方面的延伸工作:一是加强学习,增进共识。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组织基层委员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人民政协理论,促进委员在学习中增进共识、提高素质,在履职中增长才干、展示风采。二是服务发展,建言献策。注重选择党政重视、群众关心、自身有条件做的课题,组织委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举行座谈咨询论证,为推动科学发展多建睿智之言、多谋务实之策。三是反映民意,促进和谐。坚持以人为本,密切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善解民意,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协助党委、政府做好谋民利、解民忧、得民心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四是参与公益,奉献社会。引导委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人民大众,在推进富民工程、热心光彩事业上发挥更大作用。就其工作方式上说,可以通过组织政协委员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校园系列主题活动,在基层设立“社情民意信箱”、建立“委员工作室”、公开征集提案线索,建设“网上政协”、开设“委员信箱”和“委员博客”,建立政协委员定点联系基层、帮扶困难群体制度,在界别群众中建立联系点等面向基层的活动和做法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把政协工作做到群众心中,从而更好地倾听民声、集中民智、汇聚民意,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要把工作对象向基层延伸。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也是政协工作的对象。通常情况下,一级政协组织的委员是由经过协商产生的各界代表人士组成,但都有相应的名额规定。虽然这些年政协委员的数量有所扩大,全国各级政协委员已超过60万人,但仍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愿望。这种情况,每到政协换届就表现得特别突出。因此,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还应该包括把工作的对象向基层延伸。实际工作中,许多政协组织也正是通过采取扩大工作对象的做法来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一是建立特邀委员队伍。这里说的特邀委员,不是指特邀界的委员,而是指政协委员名额范围之外的委员。这批人大都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且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这批人的产生,弥补了政协委员名额的局限,有利于扩大政协基础、壮大政协力量、活跃政协工作,对于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邀请基层群众代表列席政协全体会议或常委会议,让社会多了一个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也让各界人士多了一个参政议政的平台。列席政协会议的基层群众代表,拥有知情权,通过旁听会议更好地了解全局工作和政协工作;拥有发言权,将基层一线、普通百姓的心声通过政协的平台反映出来,推动各方工作;拥有监督权,可以监督促进政协委员更好地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加强与海外侨胞的联系,全国政协从2001年起,连续10年邀请了38个国家和地区的247名侨胞列席全国政协全体会议(今年的数据未统计在内)。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国对广大海外侨胞的关怀、重视和信任,有助于海外侨胞深入了解中国改革发展情况,也为侨胞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渠道和有效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拓展政协工作对象,延伸政协工作领域的一个重要举措。
   三、新时期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需要积极探索、稳步推进
   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在爱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的前提下进行的有益尝试,也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有序开展、稳步推进。
   一是要争取党委的重视与政府的支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协事业健康发展的可靠政治保证。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是当前政协工作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进行。凡是与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有关的重大问题、重大决策、重要工作方案,必须向党委请示汇报并取得同意后,方能组织实施。政协党组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并把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摆上议事日程,加强工作部署,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推动这项工作有效开展。要加强同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加强工作配合,取得他们对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支持。要注重理论研究,及时总结经验,为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提供理论支撑、智力支持。
   二是要重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固然离不开党委的重视、政府的支持、政协的主动、各方的配合,但广大政协委员的积极参与也至关重要。政协委员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影响、学术上有造诣、海内外有广泛联系,在本界别有较高的威望,与本界别群众有着密切联系,代表和反映各界群众的利益诉求。广大委员要切实发挥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心倾听群众意见,真实反映群众诉求,真情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使自己真正成为基层民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政协委员是各个领域的代表人士,但这与从基层协商产生政协委员并不矛盾。要注重把基层有代表性、责任感强、廉洁守法、有议政建言能力的人推荐到政协组织中来,以最大限度满足基层群众的参与诉求。
   三是要正确把握工作的节奏和深度。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需要把握好帮忙与添乱的尺度,做到让党委政府满意、政协委员满意、各界人士满意。在目前的体制与形势下,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一是要坚持管用原则,从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推动改革开放、有利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角度出发,从看准了的又能做好的事做起,不能急于求成、全面铺开;二是要立足政协实际,充分发挥政协优势,组织开展具有政协特色的活动,使政协的优势和作用在服务基层中得到更好地体现,实现协商民主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机结合,实现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和基层民主建设的“双赢”。
   四是要注重加强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乡镇、街道政协工作委员会是最基层的政协组织,与基层群众距离最近、联系最广,在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要重视制度建设,制订并完善政协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及其他相关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要重视队伍建设,在注重发挥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各级政协委员作用的同时,按照代表性、广泛性、包容性的要求,把参政能力强、社会威信高、群众基础好、热爱政协工作的代表人士作为特邀委员充实到工作委员会中来,优化成员结构,奠定履职基础。要合理配备机构领导,既可由基层党委联系政协工作的领导兼任,也可按干部配备标准配备专职,并切实发挥他们的作用;县级政协要加强对政协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指导,经常邀请政协工作委员会主任参加政协组织的会议、举办的重要活动。要重视对外宣传,既使委员增强依托政协工作委员会履行职能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又使更多的群众了解政协工作委员会,愿意通过政协工作委员会反映情况、共同推动有关民生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不断提高政协工作委员会在基层的影响力、亲和力、感召力,全方位展示政协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履职成效。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28页,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3] 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下),第750页,中国文献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编辑:魏 方
其他文献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公路的建设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迅猛发展,同时公路工程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简单介绍了公路工程施工计划管理的意义及任务、施工计划种
2001年,韩小红从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毕业,原本可以在公立医院走上另一种人生。不过,她选择跟丈夫胡波创业,将自家的中医诊所改造成为健康体检服务机构。他们的偶然选择,无形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污染水平与心肺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存在密切联系,但其确切的毒理机制尚未阐明。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肺组织
在整个宋代的书法发展中,苏轼以他的理论和创作拉开了“尚意”的大旗,他的书学思想是宋代整个“尚意”书风的理论先导,对整个宋代书法创作与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书学思想
民主党派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其参与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重要指标。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
佛教对中国文人的影响由来已久,佛教文化所具有的文学性,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明清时代的女作家而言,宗教的皈依既是精神的需求,也是自我价值的
于1997年9月在青岛红岛养殖场采集中国对虾,给对虾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海藻多糖和北虫草多糖后,用生化法测定其血清中的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和过氧化物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