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致残﹑致死率非常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合理而恰当的护理是降低糖尿病足截肢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本文探讨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进展,以期为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进展;预防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致残性并发症,因糖尿病足引起的截肢是许多国家截肢的首位原因,全球下肢截肢研究组的研究结果显示,25%~90%的截肢与糖尿病有关[1]。我国城市糖尿病足患者约占糖尿病住院患者的1.6%~6.4%,85.0%的截肢是因为足部溃疡[2]。糖尿病足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而及时有效的护理对促进创面修复,降低截肢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本文从糖尿病足發病机制、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对糖尿病足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糖尿病足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1 发病机制 糖尿病足的病变基础是糖尿病血管及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使下肢血管狭窄或阻塞,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和营养成分供给不足;感觉神经受损引起肢体末梢保护性感觉减弱或丧失;自主神经受损引起皮肤干燥;足部神经受损引起姿势与协调障碍,出现足部生物力学的改变等。在一些诱因如创伤、感染的作用下可导致足部溃疡,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1.2 分级 糖尿病足目前最常用的分级方法是Wagner分级法[4],包括6级。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溃疡;Ⅰ级: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Ⅱ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组织感染;Ⅲ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Ⅳ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足背);Ⅴ级:全足坏疽。
2、护理措施
2.1 预防
2.1.1 定期检查 目前已有不少医院设立了糖尿病专科门诊,对存在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每半年进行1次检查,检查内容有:①神经病变的检查:主要检查包括针刺觉、温度觉、振动觉、位置觉、压力觉和触觉等[5]。②血管状态的评估:询问是否有间歇性跛行和运动时下肢疼痛现象,进行足部动脉搏动以
1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及分级及踝肱压力指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③足部皮肤检查:皮肤色泽、温度,是否存在有发红、肿胀、瘀血、发热、发凉、水疱或溃疡等现象。
2.1.2 足部保护 对糖尿病患者采取足部预防措施,包括:①避免双足发生创伤、摩擦及负重受伤;按时修剪趾甲,在泡脚后趾甲变软时再修剪[6]。②选择合适的鞋袜,透气性好,柔软无破损,避免带松紧的袜子,每日换洗。鞋子宽松舒适,避免挤脚影响足部循环;避免开口或露出脚趾的鞋,更不能赤脚行走;穿鞋前先仔细检查鞋内是否有坚硬的异物,如沙粒、钉子等;宜隔天更换鞋垫,以免长期压迫足部同一位置;天气冷时防止冻伤烫伤,保持鞋内干燥,预防足癣等[7]。③每天坚持用 39~41℃的温水泡脚,避免用脚试水温,可用手、手肘代试水温,泡完脚擦干足部,可再涂上一些润肤膏。
2.2 护理
2.2.1 创面护理 ①皮肤破溃但未感染的创面,用碘伏进行消毒,每天3~4 次,保持创面清洁,同时抬高患肢,避免患肢受压及负重。还可选用有效的物理疗法促进创面愈合,如近年来使用较广泛的激光疗法,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王苹等[8]研究发现He-Ne激光治疗促进小血管生长、伤口愈合$骨再生和损伤神经再生。除此之外,还有局部氧疗等物理疗法均广泛用于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②浅表感染创面,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局部感染,每天进行清洁换药,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伤口愈合慢者可用胰岛素加山莨菪碱(654-2)纱布湿敷,此外,相关生物制剂和生长因子类物质对此类创面愈合效果也较好,目前临床广泛应用。③深部严重感染、溃烂较深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并有坏死组织的患者,换药时先用碘伏对皮肤及创面进行消毒,再分别用双氧水、生理盐水依次进行彻底冲洗,难以去除的坏死组织用刀片刮除或专用剪刀剪除#处理完后局部用红外线灯进行照射,每天2次,每次10min,促进血液循环和肉芽生长。把创面分泌物送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依据检测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加胰岛素换药及外湿敷,并配合全身用药。④坏疽护理。干性坏疽,除在常规消毒后将坏疽组织进行切除,局部用表皮生长因子等药物进行贴敷外,必要时须截肢;湿性坏疽不能过分进行冲洗,保持足部的引流通畅即可;局部有气性坏疽感染者,可进行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
2.2.2 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多病程长、难治愈,并且有截肢的危险,因此,糖尿病足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对坚持治疗缺乏信心[9]。并且有研究表明,患者的心理因素影响着糖尿病足的发展,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愤怒等可以影响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使得患者外周微循环系统收缩,进而加重病情[10]。所以糖尿病足患者的心理护理不能忽视,护士要多鼓励患者,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足是可防可治的,消除其悲观失望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护士还可邀请一些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对缺乏信心的患者进行经验交流和鼓励,使其获得对抗疾病的信心#相关研究结论也证实了心理护理的重要作用,如何万梅等[11]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发现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2.2.3 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是防止糖尿病足进一步恶化的根本,可根据患者整体病情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及或胰岛素类似物来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在空腹3.9~7.2mmol/L,非空腹低于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7.0%,才有利于糖尿病足的控制[9]。
2.2.4 中医护理 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由本虚标实$瘀血阻滞经络所致,因此,打通循环,防止瘀血阻滞是防治糖尿病足的关键。近几年中药足浴疗法和足底穴位按摩日益受到关注,高翠云[12]研究就发现中药足浴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而余广玉等[13]发现足底穴位按摩对糖尿病足的预防效果也较好。 3、健康教育
3.1 糖尿病足相关知识教育
3.1.1 常见诱因 向患者讲解糖尿病足常见诱因,包括:鞋创伤、切割伤、温度创伤、应激、压疮、医源性损伤$甲沟炎、鸡眼及其他皮肤病、皮肤水肿、鞋袜或剪趾甲方法不当等,教会患者生活中应避免以上诱因#但在宣教过程中,应注意教育方式的选择,张士访[14]研究发现,采取综合性教育比单纯门诊预防性教育效果更好,更能帮助患者及时发现和消除糖尿病足的诱因及潜在危险因素,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率。
3.1.2 发病进程 告知患者糖尿病足一般分为4期:早期病变期时,患者时常会有下肢麻木、发凉、腿抽筋等症状,容易误诊为老年人缺钙或者“老寒腿”,从而延误病情。到第2期局部缺血期时,患者每走一段距离后就会出现下肢疼痛,从而被迫停止运动,休息一会后能缓解,但再次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又出现。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能行走的距离会越来越短。此外,患者的足部感觉也会出现异常,动脉搏动逐渐减弱#发展到营养障碍期时,患者会开始出现静息痛,即在休息时出现下肢剧烈烧灼样疼痛,以夜间为甚#若肢体营养障碍,足部动脉搏动将消失#到最后的坏疽期时,患者的下肢会表现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干性溃疡或湿性溃疡,组织缺血坏死,或合并感染,最终导致截肢,严重时危及生命[15-18]。
3.2 饮食指导 合理的饮食是基础,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也是防治糖尿病足的重要内容。护士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帮助其制订饮食计划,总热量须适当控制,一日三餐按1/5、2/5、2/5或各1/3分配[19-21],根据个人食物喜好制订丰富的食谱,鼓励患者坚持糖尿病饮食,坚持富含维生素的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绝对戒烟限酒。
3.3 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足部情况指导进行适量运动,特别是肢体功能锻炼,多练习肢体的伸展弯曲活动,避免下肢因为缺乏锻炼而逐步退化#对于溃疡患者,应待其伤口恢复后鼓励进行下床运动#建议患者每天进行顺时针的足部按摩,从足尖到足背,但注意不可用力过猛,避免皮肤的抓伤或其他擦伤。行走方式也应该调整为走一段休息一段,每次行走不要超过30min,减少足部因站立而导致的压力负荷伤害。休息的时候,可以在足下放置软垫,有意识地抬高患肢15min~30min,从而有利于血液循环。在运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态度合蔼且富有耐心,不可以责骂和恐吓患者,当患者产生不良情绪时,应该用柔和的语气进行安慰和劝说,如果护理人员态度生硬不利于患者的配合。同时锻炼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力和病情的个体特点而制订,应循序渐进,不可过于激进,但是需要患者长期坚持。可以指导患者甩小腿和步行来达到腿部运动的效果,但是幅度和速度一定要根据个体情况来制订,不可让患者有过于疲劳和吃力的感觉,时间也不宜过长,避免因长时间锻炼而导致足部血液回流不畅的问题。
4、小结
关于糖尿病足治疗和护理措施的相关研究一直是临床的关注重点,但对糖尿病足预防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缺乏专业的糖尿病足护理师仍是糖尿病足护理面对的难题,尤其在广大社区,很多糖尿病患者得不到专业的指导和预防知识的普及,是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专业糖尿病护理师的缺乏及技能的不足,也是制约糖尿病足护理工作广泛开展的重要原因#加大糖尿病足健康教育和培养更多的专业糖尿病护理师,是广大医护人员今后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Li X,Xiao T,Wang Y,et al.Incidence,risk factors foram puta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ulcer in a Chinese tertiary hospital[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1,93(1):26-30.
[2]肖正华.糖尿病足溃疡发病机制及诊治的临床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661-2663.
[3]杨明英.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4,4(2):282.
[4]陈灏珠,林为果,林兆耆,等.实用内科学[M].第 13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56.
[5]叶晶,陈利群,白姣姣.糖尿病足危险人群筛查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3,2(11):170-172.
[6]刘海云.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的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1,9(8):1992-1993.
[7]邹志易.糖尿病足的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2014,6(3):9-11.
[8]王苹,唐永患,李志远,等.低强度 He-Ne 激光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的综合护理[J].激光杂志,2000,21(3):55.
[9]袁红.糖尿病足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1,9(9):2323-2325.
[10]阮昕.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102-103.
[11]何万梅,淳永丽.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218(8):78-79.
[12]高翠云.配合中药足疗预防 0 级糖尿病足恶化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5):117-118.
[13]余广玉,徐桂华,杨莉.足底穴位按摩对高危糖尿病足神经电生理干预作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7(2):131-133.
[14]张士访,胡世芬.两种健康教育方式对糖尿病足预防效果的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6):170-171.
[15]袁丽,武仁华.内分泌科护理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59-160.
[16]沈雪艳,张晓萍,郑静,等.糖尿病足预防的健康教育进展[J].中国伤残医学,2008,16(1):111-113.
[17]丁玉芬, DINGYufen. 糖尿病足的护理研究进展[J]. 西部中医药, 2017, 30(10):139-141.
[18]左薇玮.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现状及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 4(11):17-19.
[19]王敬. 糖尿病足溃疡护理进展[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6, 22(s2):172-172.
[20]袁如冰, 徐福菊.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治疗及护理进展分析[J]. 医学信息, 2016, 29(4):275-276.
[21]王瑛.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 继续医学教育, 2017, 31(6):101-103.
作者简介:吴翠莲(197111-),女,壯族,籍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主管护师,大专,研究方向:护理学。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进展;预防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致残性并发症,因糖尿病足引起的截肢是许多国家截肢的首位原因,全球下肢截肢研究组的研究结果显示,25%~90%的截肢与糖尿病有关[1]。我国城市糖尿病足患者约占糖尿病住院患者的1.6%~6.4%,85.0%的截肢是因为足部溃疡[2]。糖尿病足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而及时有效的护理对促进创面修复,降低截肢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本文从糖尿病足發病机制、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对糖尿病足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糖尿病足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1 发病机制 糖尿病足的病变基础是糖尿病血管及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使下肢血管狭窄或阻塞,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和营养成分供给不足;感觉神经受损引起肢体末梢保护性感觉减弱或丧失;自主神经受损引起皮肤干燥;足部神经受损引起姿势与协调障碍,出现足部生物力学的改变等。在一些诱因如创伤、感染的作用下可导致足部溃疡,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1.2 分级 糖尿病足目前最常用的分级方法是Wagner分级法[4],包括6级。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溃疡;Ⅰ级: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Ⅱ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组织感染;Ⅲ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Ⅳ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足背);Ⅴ级:全足坏疽。
2、护理措施
2.1 预防
2.1.1 定期检查 目前已有不少医院设立了糖尿病专科门诊,对存在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每半年进行1次检查,检查内容有:①神经病变的检查:主要检查包括针刺觉、温度觉、振动觉、位置觉、压力觉和触觉等[5]。②血管状态的评估:询问是否有间歇性跛行和运动时下肢疼痛现象,进行足部动脉搏动以
1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及分级及踝肱压力指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③足部皮肤检查:皮肤色泽、温度,是否存在有发红、肿胀、瘀血、发热、发凉、水疱或溃疡等现象。
2.1.2 足部保护 对糖尿病患者采取足部预防措施,包括:①避免双足发生创伤、摩擦及负重受伤;按时修剪趾甲,在泡脚后趾甲变软时再修剪[6]。②选择合适的鞋袜,透气性好,柔软无破损,避免带松紧的袜子,每日换洗。鞋子宽松舒适,避免挤脚影响足部循环;避免开口或露出脚趾的鞋,更不能赤脚行走;穿鞋前先仔细检查鞋内是否有坚硬的异物,如沙粒、钉子等;宜隔天更换鞋垫,以免长期压迫足部同一位置;天气冷时防止冻伤烫伤,保持鞋内干燥,预防足癣等[7]。③每天坚持用 39~41℃的温水泡脚,避免用脚试水温,可用手、手肘代试水温,泡完脚擦干足部,可再涂上一些润肤膏。
2.2 护理
2.2.1 创面护理 ①皮肤破溃但未感染的创面,用碘伏进行消毒,每天3~4 次,保持创面清洁,同时抬高患肢,避免患肢受压及负重。还可选用有效的物理疗法促进创面愈合,如近年来使用较广泛的激光疗法,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王苹等[8]研究发现He-Ne激光治疗促进小血管生长、伤口愈合$骨再生和损伤神经再生。除此之外,还有局部氧疗等物理疗法均广泛用于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②浅表感染创面,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局部感染,每天进行清洁换药,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伤口愈合慢者可用胰岛素加山莨菪碱(654-2)纱布湿敷,此外,相关生物制剂和生长因子类物质对此类创面愈合效果也较好,目前临床广泛应用。③深部严重感染、溃烂较深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并有坏死组织的患者,换药时先用碘伏对皮肤及创面进行消毒,再分别用双氧水、生理盐水依次进行彻底冲洗,难以去除的坏死组织用刀片刮除或专用剪刀剪除#处理完后局部用红外线灯进行照射,每天2次,每次10min,促进血液循环和肉芽生长。把创面分泌物送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依据检测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加胰岛素换药及外湿敷,并配合全身用药。④坏疽护理。干性坏疽,除在常规消毒后将坏疽组织进行切除,局部用表皮生长因子等药物进行贴敷外,必要时须截肢;湿性坏疽不能过分进行冲洗,保持足部的引流通畅即可;局部有气性坏疽感染者,可进行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
2.2.2 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多病程长、难治愈,并且有截肢的危险,因此,糖尿病足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对坚持治疗缺乏信心[9]。并且有研究表明,患者的心理因素影响着糖尿病足的发展,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愤怒等可以影响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使得患者外周微循环系统收缩,进而加重病情[10]。所以糖尿病足患者的心理护理不能忽视,护士要多鼓励患者,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足是可防可治的,消除其悲观失望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护士还可邀请一些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对缺乏信心的患者进行经验交流和鼓励,使其获得对抗疾病的信心#相关研究结论也证实了心理护理的重要作用,如何万梅等[11]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发现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2.2.3 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是防止糖尿病足进一步恶化的根本,可根据患者整体病情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及或胰岛素类似物来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在空腹3.9~7.2mmol/L,非空腹低于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7.0%,才有利于糖尿病足的控制[9]。
2.2.4 中医护理 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由本虚标实$瘀血阻滞经络所致,因此,打通循环,防止瘀血阻滞是防治糖尿病足的关键。近几年中药足浴疗法和足底穴位按摩日益受到关注,高翠云[12]研究就发现中药足浴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而余广玉等[13]发现足底穴位按摩对糖尿病足的预防效果也较好。 3、健康教育
3.1 糖尿病足相关知识教育
3.1.1 常见诱因 向患者讲解糖尿病足常见诱因,包括:鞋创伤、切割伤、温度创伤、应激、压疮、医源性损伤$甲沟炎、鸡眼及其他皮肤病、皮肤水肿、鞋袜或剪趾甲方法不当等,教会患者生活中应避免以上诱因#但在宣教过程中,应注意教育方式的选择,张士访[14]研究发现,采取综合性教育比单纯门诊预防性教育效果更好,更能帮助患者及时发现和消除糖尿病足的诱因及潜在危险因素,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率。
3.1.2 发病进程 告知患者糖尿病足一般分为4期:早期病变期时,患者时常会有下肢麻木、发凉、腿抽筋等症状,容易误诊为老年人缺钙或者“老寒腿”,从而延误病情。到第2期局部缺血期时,患者每走一段距离后就会出现下肢疼痛,从而被迫停止运动,休息一会后能缓解,但再次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又出现。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能行走的距离会越来越短。此外,患者的足部感觉也会出现异常,动脉搏动逐渐减弱#发展到营养障碍期时,患者会开始出现静息痛,即在休息时出现下肢剧烈烧灼样疼痛,以夜间为甚#若肢体营养障碍,足部动脉搏动将消失#到最后的坏疽期时,患者的下肢会表现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干性溃疡或湿性溃疡,组织缺血坏死,或合并感染,最终导致截肢,严重时危及生命[15-18]。
3.2 饮食指导 合理的饮食是基础,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也是防治糖尿病足的重要内容。护士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帮助其制订饮食计划,总热量须适当控制,一日三餐按1/5、2/5、2/5或各1/3分配[19-21],根据个人食物喜好制订丰富的食谱,鼓励患者坚持糖尿病饮食,坚持富含维生素的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绝对戒烟限酒。
3.3 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足部情况指导进行适量运动,特别是肢体功能锻炼,多练习肢体的伸展弯曲活动,避免下肢因为缺乏锻炼而逐步退化#对于溃疡患者,应待其伤口恢复后鼓励进行下床运动#建议患者每天进行顺时针的足部按摩,从足尖到足背,但注意不可用力过猛,避免皮肤的抓伤或其他擦伤。行走方式也应该调整为走一段休息一段,每次行走不要超过30min,减少足部因站立而导致的压力负荷伤害。休息的时候,可以在足下放置软垫,有意识地抬高患肢15min~30min,从而有利于血液循环。在运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态度合蔼且富有耐心,不可以责骂和恐吓患者,当患者产生不良情绪时,应该用柔和的语气进行安慰和劝说,如果护理人员态度生硬不利于患者的配合。同时锻炼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力和病情的个体特点而制订,应循序渐进,不可过于激进,但是需要患者长期坚持。可以指导患者甩小腿和步行来达到腿部运动的效果,但是幅度和速度一定要根据个体情况来制订,不可让患者有过于疲劳和吃力的感觉,时间也不宜过长,避免因长时间锻炼而导致足部血液回流不畅的问题。
4、小结
关于糖尿病足治疗和护理措施的相关研究一直是临床的关注重点,但对糖尿病足预防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缺乏专业的糖尿病足护理师仍是糖尿病足护理面对的难题,尤其在广大社区,很多糖尿病患者得不到专业的指导和预防知识的普及,是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专业糖尿病护理师的缺乏及技能的不足,也是制约糖尿病足护理工作广泛开展的重要原因#加大糖尿病足健康教育和培养更多的专业糖尿病护理师,是广大医护人员今后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Li X,Xiao T,Wang Y,et al.Incidence,risk factors foram puta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ulcer in a Chinese tertiary hospital[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1,93(1):26-30.
[2]肖正华.糖尿病足溃疡发病机制及诊治的临床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661-2663.
[3]杨明英.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4,4(2):282.
[4]陈灏珠,林为果,林兆耆,等.实用内科学[M].第 13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56.
[5]叶晶,陈利群,白姣姣.糖尿病足危险人群筛查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3,2(11):170-172.
[6]刘海云.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的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1,9(8):1992-1993.
[7]邹志易.糖尿病足的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2014,6(3):9-11.
[8]王苹,唐永患,李志远,等.低强度 He-Ne 激光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的综合护理[J].激光杂志,2000,21(3):55.
[9]袁红.糖尿病足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1,9(9):2323-2325.
[10]阮昕.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102-103.
[11]何万梅,淳永丽.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218(8):78-79.
[12]高翠云.配合中药足疗预防 0 级糖尿病足恶化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5):117-118.
[13]余广玉,徐桂华,杨莉.足底穴位按摩对高危糖尿病足神经电生理干预作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7(2):131-133.
[14]张士访,胡世芬.两种健康教育方式对糖尿病足预防效果的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6):170-171.
[15]袁丽,武仁华.内分泌科护理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59-160.
[16]沈雪艳,张晓萍,郑静,等.糖尿病足预防的健康教育进展[J].中国伤残医学,2008,16(1):111-113.
[17]丁玉芬, DINGYufen. 糖尿病足的护理研究进展[J]. 西部中医药, 2017, 30(10):139-141.
[18]左薇玮.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现状及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 4(11):17-19.
[19]王敬. 糖尿病足溃疡护理进展[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6, 22(s2):172-172.
[20]袁如冰, 徐福菊.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治疗及护理进展分析[J]. 医学信息, 2016, 29(4):275-276.
[21]王瑛.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 继续医学教育, 2017, 31(6):101-103.
作者简介:吴翠莲(197111-),女,壯族,籍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主管护师,大专,研究方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