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与探索

来源 :高等建筑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mei2007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城镇化发展的新常态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需要,以及城乡规划一级学科教育的目标,文章分析了当前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面临的发展机会和挑战,并以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为例,探讨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改革。通过对原版培养方案的解析,对比介绍了新版培养方案的改革思路、办学思想、培养目标等概况,重点阐述了新版培养方案在教学安排、课程组织和教学方法上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方案;天津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0;TU9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3000506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特别是近20年的快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为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发挥了龙头作用[1]。中国城市规划专业早期沿用苏联体制下的“城市建设与经营专业”,后期逐步发展壮大,并向欧美国家的“城市规划专业”靠拢,在城乡统筹的大格局下目前已扩展为“城乡规划专业”[2]。但是,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建设重心的转移,城镇化发展也进入新常态,表现出从“简单增量”到“优化存量”、从“生存空间”到“复合空间”等方面的转变[3-4],目前处于一个“双重转型”(发展阶段转型与体制转型)与“双重滞后”(政府管理滞后与社会管理滞后)的特殊时期[5]。而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怎样平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自身特征和新环境、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是下一步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顺应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转型与变革,突出“综合性”“实践性”和“政策性”的专业特点[6],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构建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就成为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工作的关键。对此,各高校已在积极探索不同的培养方案和体系,例如:阳建强等[7]提出“以课程设计与相关理论为主线,技术、人文与认知、实践并行,微观—中观—宏观循序渐进,强调从基础教育(本科一、二年级)到专业教育(本科三~五年级)转型的两个重要培养阶段”的课程体系;杨俊宴等[8]探索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微教学模式,通过开放联动式、协作研讨式、师生交互式、情景再现式四种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激发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万艳华[9]提出以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为主体目标,以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为核心内容,工程、经济、社会、环境、建筑等多学科知识并重的专业教育模式;施德法[10]提出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等。
  针对上述学科发展背景,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在2004版、2010版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导向的2015新版培养方案,这也是第一版真正意义上的“城乡规划学”本科生培养方案。本文通过重点梳理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2015新版培养方案制定的初衷、改革的重点与特色,旨在探索今后一段时期内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之路。
  一、天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2010版本科培养方案
  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2010版培养方案制定于《城乡规划法》颁布之初,目标是培养具备城市规划与设计及建筑设计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城乡规划师。方案注重从综合能力、设计技艺和创造力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较为广博的知识面。从培养目标和计划可以看出,该方案重点在揭示城镇建设发展和人居环境整体优化途径及其基本规律,以塑造学生的物质空间环境规划理念为核心。当然,除此之外,该版培养方案还注重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政策等综合学科的特点,将课程划分为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训练与健康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学科基础与专业类、集中实践类、创新与研修类六大模块(如图1所示)。高等建筑教育2016年第25卷第3期
  张 赫,等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与探索探索——解析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
  1.课程内容相对滞后
  随着城乡规划法的颁布,规划学科名称、工作内容等的变化,方案中与“乡村”规划相关的课程内容明显不足,特别是乡村规划、存量规划等新兴知识内容相对滞后。
  2.学分分布不尽合理
  2010版培养方案制定于城市规划专业还是建筑学(下)的二级学科时期,因此,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三方面的课程比例分配过于均质,受建筑学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大。尤其是城市规划专业作为一级学科后,专业学时比例不突出,难以体现自身专业的学分分布重点、特点和要求。
  3.部分类型课程选择性较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2010版培养方案中创新与研修类和集中实践类课程(见图1)的数量和类型相对较少,且多分布在本科三年级以前,因此,学生对课程的选择余地较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积极性。
  二、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制定
  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起点和关键阶段。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应及时跟踪现代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总体趋势,拓宽传统城市规划学科的视野,积极探寻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改革的路径与方向,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2015版培养方案正是在城乡规划实践、理论和教育的新形势下,面对专业教育发展新要求和行业发展新趋势的一次教学改革成果。
  具体而言,制定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2015版培养方案的理念是:
  (一)实现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天津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21世纪第二个10年以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高校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11],并将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由培养专才到培养通才或通才有专长(即有某项或几项专长的通才)的转变[9]。由此,天津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也制定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城乡规划专业正是在这样的总体目标下,提出了突出实践类课程,丰富课程体系,培养综合型、多口径的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策略。   (二)紧跟专业教育发展步伐,引领专业课程建设
  针对《城乡规划法》中对“城乡”概念的修订、增补,以及《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1]对专业知识结构的相关要求,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在新版培养方案修订中着重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补充和完善城乡规划领域的专业课程,特别是增充乡村规划、生态规划等方面的专项课程;二是,建立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城乡规划学升级为一级学科的教学变化和要求;三是,在遵循专业指导规范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天津大学自身特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三)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培育未来行业领军人才
  面对未来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发展趋势,适应城乡建设步伐放缓、追求精品的行业发展趋势,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在本科教学改革中,强调了存量规划、实践案例评析等实际课程建设,使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与调整后的专业名称相一致,满足了行业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和领军型未来行业人才。
  三、新版本科培养方案
  (一)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
  在办学思想上,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秉承天津大学“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原则和“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办学方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的综合培养,积极响应城乡发展的多元化需要,培养适应城乡建设发展,能够胜任城乡规划设计、管理与开发、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新版本科培养方案通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规划设计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富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适应中国当代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厚基础、广视野、精技能、高素质,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二)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变革
  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总课时(含必修课和选修课)为3 088学时,实践教学环节为54周,占总学时比例的20%,创新研修类课时304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7%。课程延续原分类方式,分为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训练与健康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学科基础与专业类、集中实践类和创新研究类等六大类别。相对于2010版培养方案总课时略有增加,创新研究类课时比例提高。修订后培养方案总学分为266分,其中选修课88分,学生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214.5分。相对于原培养方案,增加了选修课数量,提高了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兴趣的课程选择度(如图2所示)。
  (三)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特色
  1.协调课程关系,搭建课程体系,强化课时的合理分配
  在原培养方案中,公共课主要集中于本科低年级,专业课则以三四年级为主,造成学生在不同年级的课业负担差距较大,且相关课程前后脱节。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秉持公共课逐步减少、专业课逐步增加的原则,并考虑课程的相关性,延长基础类课程分布周期,将基础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本科学习过程。并通过对现有专业课课程内容数量的删减调整,增加低年级的专业概论类初步课程,将原集中于三四年级的专业课合理分配到各个学年,从而形成了新的以低年级的初步入门到高年级专业领域前后相衔接的特色教学安排和课程体系,同时也保证了各个学年课时分配的均衡和选择余地(如图3所示)。
  (1)建立以设计课为核心的各类课程相衔接的特色课程组织架构。在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中,探索以城乡规划设计为核心,衔接城乡规划理论内涵和应用实践的课程群整体建设思路,形成了从本科三年级至五年级贯穿始终的教学组织框架,从而改变了过去单纯的绘图技能的培养,实现了综合学科的拓展学习。例如:在三年级课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学习阶段,结合设计课程内容,相应开设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存量更新规划、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场地设计、城市设计概论、环境设计概论等理论课程及相关实践环节。同样,就四年级控制性详细规划、总体规划、乡村规划等设计课程内容,开设GIS与数字化城市、城市生态规划概论、乡村规划原理、区域规划概论、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等相关课程,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与设计课相结合,并通过前置理论课程、伴讲理论课程与设计课程、实践课程的衔接,帮助学生更快速更清晰地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图4所示)。
  (2)增设实践调研和实践评析类课程,强化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为强化实践类课程,突出对本专业学生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规范对实践课程的考核和评析,克服该类课程评分过程的难点,天津大学新版培养方案进行了一系列完善。例如,在二年级暑假增设城乡规划建设实践调研与建筑遗产测绘实习,丰富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野外考察实践的选择余地,将历史文化名村、名街等纳入特色调研对象。在本科五年级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实习之后,增设城乡规划实践案例的分析与评价课程,要求学生公开讲述实习体会和成果,公开点评实践效果。
  (3)鼓励师生创新,扫除学分认定障碍,在课程组织上激发教学改革动力。为鼓励师生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设计的前沿理论和创新理念,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也为解决传统教学中设计竞赛、workshop等非课程环节类设计难以量化工作的问题,在新版培养方案中,特别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开设学科竞赛和联合工作坊等任选课程,鼓励不同的师生团队,根据创新设计和合作交流的需要,灵活选择该创新类课程和学分,从而将分散的课外设计纳入正规的教学计划,激发师生教学改革的动力。
  3.改革学时设置模式,探索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基于《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建立了三大模块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其包含对应指导规范中10大核心领域的专业必修课程的“核心模块”“相关课程模块”以及5个“推荐选修模块”。除了改进、增设乡村规划原理、GIS与数字化城市、城市生态规划概论、城市生态绿地规划、城市社会学概论、城市存量更新规划理论与实践、国内外城市规划前沿导论等课程外,更鼓励任课教师积极探索应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主题性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从思辩式教学向案例式(Case)教学转变,从教育过程管理向教育目标管理转变[12]。具体体现在每一门课程的学时配置中增设了实践调研、学生案例教授、课下实践训练等课外学时,并适当提高其比重,从而为新开课程探索课题讨论式案例讲授的教学方法预留了空间。   四、结语
  在当前城乡建设领域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形势下,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在积极分析学科发展和本科教育改革的基础上,认真审视原版培养方案的不足,着眼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立足未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方式,并在教学安排、课程组织和教学方法上努力创新,积极探索,以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推进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 姬凌云.论思维方法的塑造——城乡规划专业高年级阶段培养探索[J].华中建筑,2015(7):181-184.
  [3] 赵万民,李和平,李泽新.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探索[J].规划师,2003,19(5):71-73.
  [4] 覃盟琳,黎航.新常态下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转型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3):154-156.
  [5] 陈前虎.《城乡规划法》实施后的城市规划教学体系优化探索[J].规划师,2009,25(4):77-82.
  [6] 张良.谈我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问题[J].统计与管理,2015(2):180-181.
  [7] 阳建强,王承慧.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转型、重构与拓展——以东南大学城市规划教学改革为例[C].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8] 杨俊宴,史宜.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微教学模式探索[J].城市规划,2014,38(12):53-58.
  [9] 万艳华.面向国际化的城市规划教学改革[J].规划师,2006,22(8):59-61.
  [10]施德法,郭莉,张学文,等.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与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4,26(1):62-67.
  [11] 石龙海.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4(4):34-35.
  [12]白宁,段德罡.引入规划设计条件与建筑计划的建筑设计教学——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教学改革[J].城市规划,2011,35(12):70-74.
  Research and reform o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analysis of new bachelor study program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specialty in Tianjin University
  ZHANG He, BU Xueyang, JIA Mengyua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P. R. China)
  Abstract: The background is that the“new normal”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is calling for special talents of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this subject have become to firstlevel discipline now. With the background,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situation and opportunity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facing at present and discuss the changes and reform of this discipline with an example of bachelor study program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Tianjin University. The study includes the analysis of old bachelor study program,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bachelor study program in reform idea, education view and training objective, and highlights the new study program attempting and exploration on program arrangement, course organiz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raining program; Tianjin University
  (编辑王宣)
其他文献
摘要: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新工科”背景下其具体内容有新的标准和要求。积极探索以国际竞赛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从实践目标定位、创新导向、知识拓展、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等方面对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所获得的经验可以为相关院校开展类似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国际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课程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针对随机振动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立足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重庆市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从整合教学资源、完善教学条件、创新教学方法和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系统阐述和全面总结了随机振动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具体思路和实际做法。  关键词:随机振动;研究生教育;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
期刊
摘要:针对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以培养在新时代背景下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6015204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学与微生物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科学[1-2]。微生物的生存依赖周边
期刊
摘要: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如何提高实习质量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严峻问题。文章针对传统生产实习模式,基于BIM技术教学应用现状,将BIM技术与生产实习教学进行优势整合,提出利用网络平台,设立网络施工模拟实验室,并探讨其过程管理及战略意义。  关键词:BIM技术;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网络实验室;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G642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文章在分析本科生导师制的定位和建筑学专业特点的基础上,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筑学系为例,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提出了依据建筑学专业课程特点和思维方式,建立分阶段、二次双向选择的本科生导师制架构。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TU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6001405一、 本科生导师制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定
期刊
摘要:文章对适用于我国工科院校的研究生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倡多元化互补式研究生教学模式。针对哈尔滨工业大学暖通学科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探讨了与基础课和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相适宜的教学模式。基于层次分析理论,构建了暖通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为深入研究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实施方案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多元互补式;暖通学科;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要:湖北工业大学于2005年在国内首创土木工程(防水材料与工程)专业方向,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适应防水行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从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措施等方面介绍了防水专业的建设经验,可为同类院校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防水材料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交叉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6001004
期刊
摘要:从后期质量跟踪的角度,对自主招生学生进校后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结合大量的客观数据统计,从能力素质方面及学习成绩、奖学金获得、参加科研情况等多角度分析、比较自主招生和普通高考两类学生入校后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结论背后的原因,以此检验CQ大学自主招生效果,回答社会对自主招生的质疑,丰富相关研究领域成果。研究表明,自主招生学生能力素质均分及各项能力素质均显著高于普通高考学生;
期刊
摘要: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的高校创先争优活动效果综合评价体系,包括了活动目标的确认体系、活动的开展体系、活动的保障体系以及活动成效的呈现体系等要素。据此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且互为补充的系统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具有结果清晰、全面系统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难以量化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测评者的主观性,从而为高校创先争优活动效果的评价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
期刊
摘要:结合桂林理工大学多年的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探索与实践,提出面向基层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思路,并通过构建“核心素质+模块嵌入” 的教学实践体系,提出了与之配套的 “展、融、导、新”教学实践培养具体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人才培养;城乡规划;教学实践;核心素质;模块嵌入  中图分类号:C961;TU9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600190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