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短期学校教育考察活动为研究对象,从被考察学校角度探析如何提升学校考察这种培训活动的有效性。当前学校教育考察活动实施效果不佳,与培训组织机构未能对其进行课程化设计有关,也与被考察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或专业性不足有关。被考察学校在针对“办学介绍”和“校园参观”进行优化时,要把“值得讲”的“讲好”,让“值得看”的更“好看”,以最大程度地彰显学校的办学成果。
关键词 中小学校长培训;学校教育考察;培训资源供给;实践性课程;隐性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0)03-0051-03
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学校教育考察是一种基于现实场景的、以借鉴性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实践性很强的研修方式和课程,这种培训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校长的欢迎。学校教育考察既是考察者对学校办学方方面面的观察,也是他们与学校的人、物、事之间展开的一种对话。而要实现对话的有效性,推动考察双方的互鉴发展,就需要双方充分准备,以避免活动流于形式甚至异化。本文仅以短期学校教育考察活动为研究对象,尝试从被考察学校的角度,谈谈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更好地呈现被考察学校的办学成果,以进一步提升培训效益。
作为培训课程资源供给者,被考察学校应该给考察者呈现哪些内容,又该如何进行呈现呢?介绍学校办学方略和组织校园参观是学校教育考察中的两个主要方面,学校在具体呈现时应该有策略地加以选择和优化。然而在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学校在介绍自身办学情况时杂乱无章,组织校园参观时混乱无序,考察者与被考察学校双方甚至都没有互动,最终使得考察活动流于形式,没有收到应有效果。
究其原因有二。
原因之一,校长培训机构未对学校提出课程化要求。校长培训机构一般会在考察的前、中、后三个环节,对参训校长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如考察前要先了解被考察学校的背景和办学特色,考察中要有对比、理解与思考,考察后要有着眼于自身改进的反思与提炼等。但对于被考察学校,却由于多种原因,几乎没有提出具体化要求,一般只是确定了考察时间、接待者、介绍者等事务性内容,而未基于课程设计理念对考察的具体内容与形式等做出专业性要求。
原因之二,被考察学校自身重视程度不够或培训专业性不足。一般而言,被遴选出来作为考察对象的学校,都有着比较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突出的办学成果,即本身具有优质的培训课程资源。而这种资源的作用之所以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也在于被考察学校自身在资源的组织和呈现上存在问题,或是由于对教育考察不重视,或是组织能力有限,培训专业化程度不够。
因此,要想提升教育考察的实效性,一是作为培训项目组织方的校长培训机构应提前和被考察学校有效沟通,在明确考察目标和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精细化要求;二是作为培训资源供给方的被考察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考察参观对于自身办学的促进作用,对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优化。以下主要从两方面呈现被考察学校的具体优化策略。
在学校教育考察中,对于学校办学方略的介绍是其中重要一环,也是让考察者获取被考察学校办学经验的直接途径。因此,被考察学校应该认真考虑哪些内容是值得介绍的,又该如何将这些信息进行有效传递。
1. 内容优化:讲清“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从校长培训的角度出发,一所学校的历史传承、办学理念、特色与成果、困难与问题等都是应当呈现给考察者的。只有这些方面介绍清楚了,才能使考察者完整把握被考察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办学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和借鉴。对于学校办学方略的介绍,主要应讲好“为什么”“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做得好不好”几个基本问题。
然而在实践中,有些学校要么是对“为什么办学”讲不深刻,仅仅拘泥于对学校历史和现状的表面陈述,而没有对办学理念加以分析提炼;要么是对于“要做什么、怎么做”讲不清楚,仅仅停留在对学校短期目标和具体工作的津津乐道上,而没有对办学举措和特色加以概括提升;要么是对于“做得好不好”讲得不够简练,局限在对学校所获荣誉或学生成绩的简单罗列,而没有对办学成果和问题加以总结反思。要想真正使考察者有所触动和思考,被考察学校就应当在内容呈现上精心选择、认真组织。
其一,介绍学校历史与现状要简明扼要。学校历史体现的是一所学校办学的根基。现实中,有的学校办学历史久远,文化传承和积淀比较厚重;有的学校历史虽然较短,但也取得了较好的办学业绩,说明其在管理和发展上必有过人之处。然而,不论学校办学时间长短,都应简明扼要地讲清楚学校历史,这样才有助于考察者了解被考察学校的办学基础。而对学校现状的介绍,一般应包括学校的地理位置、办学规模、所获荣誉等。如介绍学校所在社区和生源特点、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师生人数等内容,就有助于考察者理解学校的一些办学特点。比如说有些学校是城区热门学校,有些则是城郊普通学校,那么考察者就可以理解不同的学校为何在办学目标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别。
其二,介绍办学理念和特色要凸显过程性和关联性。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对学校办学理念及其提炼过程的分享,有助于考察者从总体上把握一所学校的办学思考和追求,了解其办学理念产生的途径与过程。同行们到一所学校考察,更为关注的是这所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之处,即办学特色,包括文化特色、课程特色等。因此被考察学校在解读本校的办学特色时,可以介绍一些具体措施,以帮助考察者了解其办学理念、特色与具体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三,介绍办学成果与问题要实事求是。被考察学校若能系统、有机地呈现学校的办学成果,则有助于考察者建构清晰的学校发展脉络或路线图。对于办学成果的介绍应该突出体现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和办学举措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合理逻辑。此外,每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与困难,这是正常合理的,因此在面对考察者时,学校不必忌讳也不能回避。实事求是地分析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而不是单方面讲办学成绩,有助于考察者运用辩证思维和发展的眼光来考察学校,也有助于被考察学校自身的反思和改进。 2. 方式优化:注重互动与现代传播手段的辅助应用
一般而言,在学校教育考察中,介绍学校办学方略的最佳人选自然是校长。因为校长是学校的掌舵者,能够全盘掌握学校的情况,介绍也会更加全面而深入,但在此过程中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其一,留出充分时机与考察者互动。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一些学校在进行办学介绍时经常是把考察者请进一个会议室或报告厅,由校长作一个“报告”就算结束,而没有与考察者进行深入地互动交流。实际上,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形式,这种考察互动可以为双方带来很大收益,一是可以激发起考察者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积极性;二是对被考察学校而言,这种互动相当于“同行评议”,可以引发学校对办学中某些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因此,学校应对“办学介绍”进行精心设计,既要有主题介绍,也要预留充足的互动时间,以激发考察者思考与互动的欲望。
其二,恰当运用现代传播理念和手段。在学校考察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很多学校在借助各种传播媒介介绍学校办学时存在较多问题,如PPT和画册等文本材料中图文塞得太满,似乎要把学校所有工作都囊括其中;视频宣传片大话连篇、内容空洞、制作简陋,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没有用现代传播理念和手段来优化自身的形象展示,结果导致“做得好”却“说不好”。
为此,学校在设计PPT以及相关的宣传画册、校报校刊等文本时,应该满足主题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图文美观、风格统一等基本要求,以使考察者对学校的感知更加立体全面。同时学校的视频宣传片不应是对学校办学理念和举措直白化、口号式的宣示,而是可以采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利用那些能够体现学校理念和特色的教育细节打动人心。如果学校引入视觉识别系统,并将其恰当应用于所有展示中,那将会给考察者带来更加精致、专业的体验。
相对于对学校办学方略的直接介绍,校园参观是对学校办学理念和实施举措的间接说明,是一种隐性课程。校园参观活动作为一种分析学校办学机理的过程,从展示内容到方式都隐含着很多教育元素,也需要进行设计与优化,这样才有助于考察者深入体验和理解,也更有利于传达学校的形象和声音。
1. 精心呈现观看重点
校园参观的内容无非就是“人”和“物”,“人”主要就是学生和教师,“物”则包括学校的建筑空间与功能设置、文化布置等。这些内容在有效的校园参观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存在的,而是可以主动设计的。學校要对校园参观的内容进行有选择地引导和适切地解读,以使考察者在有限时间内把关注点放在学校认为可以传达自身价值观的地方。
其一,展示学校建筑空间设计及理念。学校建筑不只是提供一个教育场所,更是非常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针对学校建筑设计做好讲解是将隐性课程显性化的重要环节。比如:有些学校把原有建筑进行了整体改造,包括建筑外观、内部功能和校园景观等,那么解说重点就可以放在学校为什么要这样改,其中包含怎样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等。学校建筑功能设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的教育理念。比如:看一所学校怎样解决“让学生在何处学、怎么学”的问题,就可以反映出学校是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将这样一些建筑空间功能设置呈现在考察者面前,可以传递出学校管理者的教育观、学生观,折射出学校对课程与教学的整体思考。
其二,分享校园文化建设举措和故事。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总能通过外在的、显性的事物表露出来。如通过对校园景观、教育环境的设计与打造,就可以传递出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与成果。因此学校在介绍自身文化时,除了需要对学校文化的设计思考过程做出较为贴切的解读,还可以将有关举措和背后的故事讲出来,这样就可以让考察者透过现象看到背后“隐藏”的理念。这种考察就不仅仅是聆听学校对办学理念直白的“告诉”,而是一种贴近的、在场的切身体验。
2. 用心设计观看策略
很多学校在接待参观考察时,光注重给人看什么,而不注重如何让人看得清楚和有效。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校园参观要设计好让考察者“怎么看”。
其一,路线合理,标志清晰。针对一般学校接待力量不足的问题,可以用图片和标志指引的方式来解决。不管是口头说明还是文本导览,都要基于对参观路线的精细设计。路线设计一要做到科学合理,用相对最短的路线把所有参观点连接起来;二要做到详略得当,对重要参观地点留足时间让考察者充分感知、品味。
其二,分组指引,精细解说。如果学校接待人员比较充足,那么可以事先将考察者进行分组,每一组由学校相关人员对所参观场所和物品等进行精细解说,这样不但可以引导考察者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到所要考察的主题和细节上,而且可以极大地提升参观考察的效果。
(编辑 王淑清)
注释:
①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师发展专项”2016年度重点立项课题“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核心能力建设研究”(课题编号:J-b/2016/03)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中小学校长培训;学校教育考察;培训资源供给;实践性课程;隐性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0)03-0051-03
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学校教育考察是一种基于现实场景的、以借鉴性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实践性很强的研修方式和课程,这种培训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校长的欢迎。学校教育考察既是考察者对学校办学方方面面的观察,也是他们与学校的人、物、事之间展开的一种对话。而要实现对话的有效性,推动考察双方的互鉴发展,就需要双方充分准备,以避免活动流于形式甚至异化。本文仅以短期学校教育考察活动为研究对象,尝试从被考察学校的角度,谈谈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更好地呈现被考察学校的办学成果,以进一步提升培训效益。
一、当前学校考察活动未达到应有培训效果
作为培训课程资源供给者,被考察学校应该给考察者呈现哪些内容,又该如何进行呈现呢?介绍学校办学方略和组织校园参观是学校教育考察中的两个主要方面,学校在具体呈现时应该有策略地加以选择和优化。然而在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学校在介绍自身办学情况时杂乱无章,组织校园参观时混乱无序,考察者与被考察学校双方甚至都没有互动,最终使得考察活动流于形式,没有收到应有效果。
究其原因有二。
原因之一,校长培训机构未对学校提出课程化要求。校长培训机构一般会在考察的前、中、后三个环节,对参训校长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如考察前要先了解被考察学校的背景和办学特色,考察中要有对比、理解与思考,考察后要有着眼于自身改进的反思与提炼等。但对于被考察学校,却由于多种原因,几乎没有提出具体化要求,一般只是确定了考察时间、接待者、介绍者等事务性内容,而未基于课程设计理念对考察的具体内容与形式等做出专业性要求。
原因之二,被考察学校自身重视程度不够或培训专业性不足。一般而言,被遴选出来作为考察对象的学校,都有着比较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突出的办学成果,即本身具有优质的培训课程资源。而这种资源的作用之所以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也在于被考察学校自身在资源的组织和呈现上存在问题,或是由于对教育考察不重视,或是组织能力有限,培训专业化程度不够。
因此,要想提升教育考察的实效性,一是作为培训项目组织方的校长培训机构应提前和被考察学校有效沟通,在明确考察目标和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精细化要求;二是作为培训资源供给方的被考察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考察参观对于自身办学的促进作用,对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优化。以下主要从两方面呈现被考察学校的具体优化策略。
二、優化“办学介绍”:把学校“值得讲”的“讲好”
在学校教育考察中,对于学校办学方略的介绍是其中重要一环,也是让考察者获取被考察学校办学经验的直接途径。因此,被考察学校应该认真考虑哪些内容是值得介绍的,又该如何将这些信息进行有效传递。
1. 内容优化:讲清“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从校长培训的角度出发,一所学校的历史传承、办学理念、特色与成果、困难与问题等都是应当呈现给考察者的。只有这些方面介绍清楚了,才能使考察者完整把握被考察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办学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和借鉴。对于学校办学方略的介绍,主要应讲好“为什么”“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做得好不好”几个基本问题。
然而在实践中,有些学校要么是对“为什么办学”讲不深刻,仅仅拘泥于对学校历史和现状的表面陈述,而没有对办学理念加以分析提炼;要么是对于“要做什么、怎么做”讲不清楚,仅仅停留在对学校短期目标和具体工作的津津乐道上,而没有对办学举措和特色加以概括提升;要么是对于“做得好不好”讲得不够简练,局限在对学校所获荣誉或学生成绩的简单罗列,而没有对办学成果和问题加以总结反思。要想真正使考察者有所触动和思考,被考察学校就应当在内容呈现上精心选择、认真组织。
其一,介绍学校历史与现状要简明扼要。学校历史体现的是一所学校办学的根基。现实中,有的学校办学历史久远,文化传承和积淀比较厚重;有的学校历史虽然较短,但也取得了较好的办学业绩,说明其在管理和发展上必有过人之处。然而,不论学校办学时间长短,都应简明扼要地讲清楚学校历史,这样才有助于考察者了解被考察学校的办学基础。而对学校现状的介绍,一般应包括学校的地理位置、办学规模、所获荣誉等。如介绍学校所在社区和生源特点、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师生人数等内容,就有助于考察者理解学校的一些办学特点。比如说有些学校是城区热门学校,有些则是城郊普通学校,那么考察者就可以理解不同的学校为何在办学目标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别。
其二,介绍办学理念和特色要凸显过程性和关联性。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对学校办学理念及其提炼过程的分享,有助于考察者从总体上把握一所学校的办学思考和追求,了解其办学理念产生的途径与过程。同行们到一所学校考察,更为关注的是这所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之处,即办学特色,包括文化特色、课程特色等。因此被考察学校在解读本校的办学特色时,可以介绍一些具体措施,以帮助考察者了解其办学理念、特色与具体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三,介绍办学成果与问题要实事求是。被考察学校若能系统、有机地呈现学校的办学成果,则有助于考察者建构清晰的学校发展脉络或路线图。对于办学成果的介绍应该突出体现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和办学举措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合理逻辑。此外,每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与困难,这是正常合理的,因此在面对考察者时,学校不必忌讳也不能回避。实事求是地分析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而不是单方面讲办学成绩,有助于考察者运用辩证思维和发展的眼光来考察学校,也有助于被考察学校自身的反思和改进。 2. 方式优化:注重互动与现代传播手段的辅助应用
一般而言,在学校教育考察中,介绍学校办学方略的最佳人选自然是校长。因为校长是学校的掌舵者,能够全盘掌握学校的情况,介绍也会更加全面而深入,但在此过程中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其一,留出充分时机与考察者互动。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一些学校在进行办学介绍时经常是把考察者请进一个会议室或报告厅,由校长作一个“报告”就算结束,而没有与考察者进行深入地互动交流。实际上,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形式,这种考察互动可以为双方带来很大收益,一是可以激发起考察者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积极性;二是对被考察学校而言,这种互动相当于“同行评议”,可以引发学校对办学中某些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因此,学校应对“办学介绍”进行精心设计,既要有主题介绍,也要预留充足的互动时间,以激发考察者思考与互动的欲望。
其二,恰当运用现代传播理念和手段。在学校考察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很多学校在借助各种传播媒介介绍学校办学时存在较多问题,如PPT和画册等文本材料中图文塞得太满,似乎要把学校所有工作都囊括其中;视频宣传片大话连篇、内容空洞、制作简陋,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没有用现代传播理念和手段来优化自身的形象展示,结果导致“做得好”却“说不好”。
为此,学校在设计PPT以及相关的宣传画册、校报校刊等文本时,应该满足主题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图文美观、风格统一等基本要求,以使考察者对学校的感知更加立体全面。同时学校的视频宣传片不应是对学校办学理念和举措直白化、口号式的宣示,而是可以采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利用那些能够体现学校理念和特色的教育细节打动人心。如果学校引入视觉识别系统,并将其恰当应用于所有展示中,那将会给考察者带来更加精致、专业的体验。
三、优化“校园参观”:让学校“值得看”的更“好看”
相对于对学校办学方略的直接介绍,校园参观是对学校办学理念和实施举措的间接说明,是一种隐性课程。校园参观活动作为一种分析学校办学机理的过程,从展示内容到方式都隐含着很多教育元素,也需要进行设计与优化,这样才有助于考察者深入体验和理解,也更有利于传达学校的形象和声音。
1. 精心呈现观看重点
校园参观的内容无非就是“人”和“物”,“人”主要就是学生和教师,“物”则包括学校的建筑空间与功能设置、文化布置等。这些内容在有效的校园参观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存在的,而是可以主动设计的。學校要对校园参观的内容进行有选择地引导和适切地解读,以使考察者在有限时间内把关注点放在学校认为可以传达自身价值观的地方。
其一,展示学校建筑空间设计及理念。学校建筑不只是提供一个教育场所,更是非常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针对学校建筑设计做好讲解是将隐性课程显性化的重要环节。比如:有些学校把原有建筑进行了整体改造,包括建筑外观、内部功能和校园景观等,那么解说重点就可以放在学校为什么要这样改,其中包含怎样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等。学校建筑功能设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的教育理念。比如:看一所学校怎样解决“让学生在何处学、怎么学”的问题,就可以反映出学校是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将这样一些建筑空间功能设置呈现在考察者面前,可以传递出学校管理者的教育观、学生观,折射出学校对课程与教学的整体思考。
其二,分享校园文化建设举措和故事。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总能通过外在的、显性的事物表露出来。如通过对校园景观、教育环境的设计与打造,就可以传递出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与成果。因此学校在介绍自身文化时,除了需要对学校文化的设计思考过程做出较为贴切的解读,还可以将有关举措和背后的故事讲出来,这样就可以让考察者透过现象看到背后“隐藏”的理念。这种考察就不仅仅是聆听学校对办学理念直白的“告诉”,而是一种贴近的、在场的切身体验。
2. 用心设计观看策略
很多学校在接待参观考察时,光注重给人看什么,而不注重如何让人看得清楚和有效。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校园参观要设计好让考察者“怎么看”。
其一,路线合理,标志清晰。针对一般学校接待力量不足的问题,可以用图片和标志指引的方式来解决。不管是口头说明还是文本导览,都要基于对参观路线的精细设计。路线设计一要做到科学合理,用相对最短的路线把所有参观点连接起来;二要做到详略得当,对重要参观地点留足时间让考察者充分感知、品味。
其二,分组指引,精细解说。如果学校接待人员比较充足,那么可以事先将考察者进行分组,每一组由学校相关人员对所参观场所和物品等进行精细解说,这样不但可以引导考察者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到所要考察的主题和细节上,而且可以极大地提升参观考察的效果。
(编辑 王淑清)
注释:
①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师发展专项”2016年度重点立项课题“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核心能力建设研究”(课题编号:J-b/2016/0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