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当前我们数学教师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同于简单的知识传授,教师所发挥的只是一个“摆渡者”的角色,关键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理解知识、应用知识。本篇文章即试着谈论几条有益于增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129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将知识、公式乃至具体的解题步骤手把手传授给学生们,而当前素质教育理念指导我们更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从知识观到能力观的一个和谐转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建立和发展不同于记忆公式那么简单和直接,它是需要学生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摆脱对于教师的过分依赖。所以说,教师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建立方面所起到的主观影响作用并不是那么深刻,关键还是需要我们从侧面将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模式介绍给学生们,让他们自己去改造、去适应。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以下几条教学策略在帮助学生们建立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是卓有成效的,在这里试着进行讨论和分享。
一、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可以讲是我们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最佳的教学策略之一。启发式教学理念的提出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是提出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后期明代的朱熹更是将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发扬光大,他说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该在学生本身有主观表达的需要的前提下在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学。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师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初中时期,正是学生们好奇心和想象力相对旺盛的时期,学生在初中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往往有很多个人的想法,我们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要择其具有代表性的想法组织统一的讲解和讨论,以此鼓励学生们大胆设想、勇敢论证。其次,启发式的教学策略也需要教师一定的教学艺术,我们在讲解具体的数学题目的时候,要分清主次轻重,找到重点难点,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启发。不仅要在教学语言上注意启发学生,更应该灌输学生们勇于猜想的学习精神。因为在整个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主体还是学生,教师所发挥的作用只是负责“启”,能否实现“发”还是需要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和思维进步。
二、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思维能力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思考。一个人只有经过相当时间的思考,才能发现自己学习上的问题和思维方面的缺陷,然后目标清晰、有的放矢地朝着明确的方向努力。数学是一门科学,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勤于开动脑筋、发挥主观智慧。否则,我们教师讲得再多也只是将解题的表面技术传授给了学生,并没有将解题的思路和智慧传递给我们的学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实现对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其一就是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己完成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消化。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们预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们去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题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即使短时间内难以真正正确解答题目,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势必得到一定的发展。时间久了,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和学习的好习惯,教师的目标就基本实现了。但是在鼓励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学生自己去独立完成这个过程显然是比较有难度的,因此教师还需要在前期阶段做好准备工作,那就是我们在鼓励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之前,要确保学生已然掌握了基本的规律和公式。否则学生的基础打得不牢,在后期的自主学习中很可能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2.有的学生可能在教师规定的思考时间内偷懒、跑神,针对这样难以避免的现象,教师除了应该在班级内部认真观察、积极督促,还可以采取奖励解答题目迅速且正确的学生,用外部动机的策略督促学生们专心完成题目的解答。总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是一个相伴相生、相互推进的过程,我们在课堂上要正确给学生们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三、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著名的经济学家莱尔曾经说过:“一个人有一种想法,两个人就可能碰撞出三种想法,十个人就可能激发出一百种想法。”思维发展的关键途径之一就是与他人之间的分享、交流和切磋,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借鉴到经验,更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效规避他人的教训。将这一原理放置在我们的教学中就是组织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思维、分享解题思路的有效模式,教师在平时的课程安排中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将学生以四到六人的数量分为不同的小组,最好将学习成绩和能力有一定区别的学生分配到一个小组之中,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学习。我们教师将需要学生们解答的题目按照低、中、高三个系数级别,要求所有的小组进行解答,然后让讨论过后的小组内部成员进行分享和展示,不同的小组解答题目的侧重点和思路都是各有特色的,学生在交流中可以择其优者而学之。总之,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有益于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方式之一,因此值得我们教师认真研究、仔细斟酌。
四、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初中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对于环境气氛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在一个轻松的环境状态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因为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大脑更为放松,思维发展的空间就更大一些。而在一个相对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可能相对缓慢一些。因为学生在一个严肃的气氛中,可能因为害羞或者是担心出错,不愿意及时勇敢地表达、分享自己不一样的见解。因此,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时候要注意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教师营造和谐气氛的方式主要是进行师生互动。教师要注意跟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地互动。通过互动的和谐师生状态,学生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实现,也就更加愿意分享和表达自己的见解、自觉开发数学性思维。
综上所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们针对数学解题的大胆猜想和创新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旦发展起来,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妙和乐趣,逐渐成为自己学习的小主人。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129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将知识、公式乃至具体的解题步骤手把手传授给学生们,而当前素质教育理念指导我们更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从知识观到能力观的一个和谐转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建立和发展不同于记忆公式那么简单和直接,它是需要学生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摆脱对于教师的过分依赖。所以说,教师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建立方面所起到的主观影响作用并不是那么深刻,关键还是需要我们从侧面将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模式介绍给学生们,让他们自己去改造、去适应。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以下几条教学策略在帮助学生们建立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是卓有成效的,在这里试着进行讨论和分享。
一、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可以讲是我们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最佳的教学策略之一。启发式教学理念的提出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是提出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后期明代的朱熹更是将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发扬光大,他说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该在学生本身有主观表达的需要的前提下在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学。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师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初中时期,正是学生们好奇心和想象力相对旺盛的时期,学生在初中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往往有很多个人的想法,我们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要择其具有代表性的想法组织统一的讲解和讨论,以此鼓励学生们大胆设想、勇敢论证。其次,启发式的教学策略也需要教师一定的教学艺术,我们在讲解具体的数学题目的时候,要分清主次轻重,找到重点难点,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启发。不仅要在教学语言上注意启发学生,更应该灌输学生们勇于猜想的学习精神。因为在整个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主体还是学生,教师所发挥的作用只是负责“启”,能否实现“发”还是需要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和思维进步。
二、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思维能力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思考。一个人只有经过相当时间的思考,才能发现自己学习上的问题和思维方面的缺陷,然后目标清晰、有的放矢地朝着明确的方向努力。数学是一门科学,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勤于开动脑筋、发挥主观智慧。否则,我们教师讲得再多也只是将解题的表面技术传授给了学生,并没有将解题的思路和智慧传递给我们的学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实现对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其一就是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己完成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消化。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们预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们去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题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即使短时间内难以真正正确解答题目,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势必得到一定的发展。时间久了,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和学习的好习惯,教师的目标就基本实现了。但是在鼓励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学生自己去独立完成这个过程显然是比较有难度的,因此教师还需要在前期阶段做好准备工作,那就是我们在鼓励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之前,要确保学生已然掌握了基本的规律和公式。否则学生的基础打得不牢,在后期的自主学习中很可能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2.有的学生可能在教师规定的思考时间内偷懒、跑神,针对这样难以避免的现象,教师除了应该在班级内部认真观察、积极督促,还可以采取奖励解答题目迅速且正确的学生,用外部动机的策略督促学生们专心完成题目的解答。总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是一个相伴相生、相互推进的过程,我们在课堂上要正确给学生们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三、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著名的经济学家莱尔曾经说过:“一个人有一种想法,两个人就可能碰撞出三种想法,十个人就可能激发出一百种想法。”思维发展的关键途径之一就是与他人之间的分享、交流和切磋,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借鉴到经验,更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效规避他人的教训。将这一原理放置在我们的教学中就是组织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思维、分享解题思路的有效模式,教师在平时的课程安排中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将学生以四到六人的数量分为不同的小组,最好将学习成绩和能力有一定区别的学生分配到一个小组之中,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学习。我们教师将需要学生们解答的题目按照低、中、高三个系数级别,要求所有的小组进行解答,然后让讨论过后的小组内部成员进行分享和展示,不同的小组解答题目的侧重点和思路都是各有特色的,学生在交流中可以择其优者而学之。总之,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有益于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方式之一,因此值得我们教师认真研究、仔细斟酌。
四、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初中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对于环境气氛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在一个轻松的环境状态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因为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大脑更为放松,思维发展的空间就更大一些。而在一个相对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可能相对缓慢一些。因为学生在一个严肃的气氛中,可能因为害羞或者是担心出错,不愿意及时勇敢地表达、分享自己不一样的见解。因此,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时候要注意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教师营造和谐气氛的方式主要是进行师生互动。教师要注意跟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地互动。通过互动的和谐师生状态,学生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实现,也就更加愿意分享和表达自己的见解、自觉开发数学性思维。
综上所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们针对数学解题的大胆猜想和创新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旦发展起来,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妙和乐趣,逐渐成为自己学习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