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世界》的解构性特征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戴维·洛奇是英国当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和小说家,作为身兼二职的学者型作家,他总是试图在小说中反映学术界的各种现象。在他的《小世界》中,解构主义学者莫里斯·扎普教授做了一篇关于解构主义的演讲,在这一演讲的核心思想是“语言是一种代码,但每一次解码就是另一次编码”。莫里斯·扎普发言的“编码—解码—编码”结构,在后文珀斯的追寻过程中还有所体现。本文旨在揭示珀斯追寻安杰莉卡这一过程的解构性特征。
  关键词:解构;编码;解码;追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1
  一、“编码—解码—编码”结构
  “语言是一种代码,但每一次解码就是另一次编码”。莫里斯·扎普的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绝对掌握”的可能。语言的含义在能指间不断转移,语言被解码的同时进行了二次编码,对二次编码再解码的同时又是第三次编码,解码即编码,如此重复形成了“编码—解码—编码”的无限结构,这个结构在各种信息交流的过程中都发挥作用。
  “阅读就是从一个句子到另一个句子、从一个情节到另一个情节、从文本的一个层面到另一个层面,让自己沉溺于好奇心和欲望不断地被替代的过程之中。文本在我们面前揭去自己的面纱,但是永远不允许自己被掌握;我们不应费尽心机地想去掌握它,而应从它的挑逗中获得快乐。”
  通读全篇后看这段文字,会发现这段对于阅读行为的解构叙述,与珀斯追求安杰莉卡的过程竟很相似。大胆改写这段文字,这种相似性表现得更明显。对于珀斯来说,追求的快感并非来自被追求者本身的魅力,而是追求者对新鲜事物的发现而产生的自我认同与得意。
  “追求安杰莉卡就是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从一个机场到另一个机场、从一个学术会议到另一个学术会议,让自己沉溺于爱恋和思念不断地被替代的过程之中。安杰莉卡的神秘性一点点被发现和解构,但是珀斯却始终追求不到她。珀斯获得的满足和快乐,来源于这个追求的过程,来源于过程中那个不断被替代的信息的撩逗。”
  这段改写是对珀斯追求安杰莉卡行为的解构。其中还是“编码—解码—编码”结构在发挥作用。而珀斯的追求过程也有一个“找到—寻找—找到”结构,这正是解构核心思想的影射。
  二、“找到—寻找—找到”结构
  “信息”是连接编码—解码—编码”和“找到—寻找—找到”两结构的内在线索。珀斯的活动主要就是追求安杰莉卡,从卢密奇会议的爱恋开始,珀斯踏上了这条追寻之路:
  “卢密奇会议—希斯罗机场的小教堂祈祷……洛桑的狂欢节……耶路撒冷—美国现代语言协会上重逢”。
  对珀斯的行为线索分析后不难发现,珀斯每一次旅程都是在得到安杰莉卡的 “信息”后开启,信息是珀斯追寻旅程的内在动力。落脚到“信息”,上文提过“编码—解码—编码”的无限结构在各种信息交流过程中都发挥作用。回到小说文本的具体情节就容易发现事实的确如此,珀斯的爱恋始于对诗歌《圣阿格尼斯节前夕》的解读,此后的追寻过程中,每当获得信息,珀斯总是习惯性解读,这种解读也总是带来更多困惑,让珀斯不得不开启下一段旅程,形成了“找到—寻找—找到”的结构,而这个结构的内在就是“编码—解码—编码”结构。
  珀斯表面上一直在追求安杰莉卡,实际上安杰莉卡的形象在信息的能指间不断被转移,每一次寻得安杰莉卡的“信息”,都意味着新追寻的开始,原因正是“信息”不断地“编码—解码—编码”。在追寻的过程中,安杰莉卡实际上也被替代,珀斯所追求的,已经不是安杰莉卡本人,而是信息对于珀斯的引诱。小说结尾,安杰莉卡的妹妹丽丽告诉珀斯他爱上的是一个梦,珀斯终于意识到,或者说敢于承认这个事实。
  这一点在这里耐人寻味,梦是什么?正是珀斯追寻的过程中获得的那些信息,而他从这些信息的撩逗中获得满足和快乐,他爱上的是这些信息对他好奇心的撩逗,爱上的是这个追寻的过程。
  三、中心意义的解构
  依据解构主义理论,语言没有确定的意义,一经说出听者可以赋予其任何的意义,可以按自己的主观要求任意解构或对意义进行增补,而解构和增补同样是一个建构意义的过程,意义始终处于这个解构、建构的无限过程中。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来看,意义这个概念一说出来就立马被解构了,绝对的意义、中心意义不可能存在。
  在珀斯追求安杰莉卡的过程中,一方面,关于安杰莉卡的信息在“编码—解码—编码”的结构中不断被解构,在解构中,珀斯始终处于类似于白日梦的自我满足状态当中,他从未想过安杰莉卡对他到底是何情感这一关键的问题。另一方面,安杰莉卡这个形象本身也被解构了,珀斯心中的安杰莉卡,是他自己想象、建构的一个形象,其中带有了大量他个人的主观性“增补”。
  所以丽丽告诉珀斯他爱上的只是一个梦,对于珀斯来说是一次唤醒,让珀斯从解构的无限结构中脱离出来,重新找到中心意义,认清事情的真相。
  从小说的结构上看,戴维·洛奇设置的莫里斯·扎普发言与珀斯对于安杰莉卡的寻找、追求紧密联系。恰在莫里斯·扎普发言后,珀斯逐渐开始正视他对于安杰莉卡的这种爱恋情感;而在珀斯被丽丽从“梦”中叫醒之后,莫里斯·扎普也恰巧宣告他对解构主义丧失了信心。所以,通过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探索可以推论,戴维·洛奇对于莫里斯·扎普教授的发言的设置是为小说整体做的一次结构性设计,这个设计引导读者以解构的观点来看待珀斯的追求行为。而珀斯带有解构性特征的追求到最终的结果是失败和虚无,正表达了戴维·洛奇对解构主义是持否定态度的。
  参考文献:
  [1]戴维·洛奇著.王家湘译.小世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2]戴维·洛奇著.王俊岩等译.小说的艺术.作家出版社[M].1998.
  [3]福斯特著.朱乃长译.小说面面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M].2002.
  [4]阿多诺著.王柯平著.美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M].1998.
其他文献
摘 要:长篇小说《我的名字叫红》(以下简称《红》)是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代表作。在小说中,从开篇直到结束,采用的是多声部的复调叙述方式。同时,《红》虽然以一桩谋杀案开头,但是在侦探小说的情节结构背后世一个更为宏大的东西方冲突与融合下的社会结构。土耳其传统细密画法与威尼斯透视画法对比下形成的隐喻是作者最重要的创作意图。为了使作品更具有地域色彩,帕慕克运用大量的色彩进行叙事,这使得作品读起来带有浓
摘 要:《马可·波罗游记》叙述的历史是多线条的,非中心化的、复数的。在小说中各个阶层,各个等级中,人物关系无时无刻都处于种种权力关系中。权力一词,意蕴丰富。它是一个与自由、利益、规则、正当等价值密切联系的概念,同时也是欲望的转化物,本身有着非常明显的主观表达,权力动机是产生其相应行为的主观因素。权力和利弊很多时候成为历史阐释的话柄,并且在文本中充当着叙事动力的角色。“新历史主义处理的是过去社会的权
摘 要: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的故事情节看似简单,却寓意丰富。本文以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文本的人物关系,探索隐藏在表面的人物关系之下的复杂内涵。  关键词:符号矩阵;《白象似的群山》;海明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1  一、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  格雷马斯是法国著名结构主义符号学家,其
为了避免在超光滑加工过程中破坏光学元件的原有面形,同时保证整个表面粗糙度的均匀一致,研究了超光滑加工过程中的磨头控制技术。首先分析了超光滑加工机床的结构形式及超光
《面纱》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重要作品。作者通过对身处异国的一对夫妻感情生活的描写,揭示了现代人不满现实、向往个人自由的精神状态。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
摘 要:本文旨在讨论《呼啸山庄》的悲剧冲突。通过对小说悲剧元素和悲剧气氛的分析,就《呼啸山庄》叙事文本当中悲剧冲突的实质以及最终的和解作出论述。文本中悲剧冲突的实质是由于男女主人公因追求自己的伦理理想而站在片面的立场形成的种种分裂与对抗;而悲剧冲突的和解则是男女主人公最终在人格上的自我弥补和调整。  关键词:《呼啸山庄》;悲剧冲突;和解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幸田文与向天邦子二人均作为女性散文作家蜚声日本文坛。而“物”在两人的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幸田文的作品《碎片》、《头发》、《雏鸟》等作品中,通过“物”表现了“人际关系”和“人与人互相理解的不可能性”;而向田邦子在她的《孩子们的夜》、《老鼠焰火》、《鸡蛋与我》、《邻家的神》中,通过“物”表现了“爱”、“人与人的联系”、“时光流逝”、“幽默感”等。此外,不仅此二人的作品,从古到今大量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