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更新教学思想,创设教学情境,改变学习方式,精心设计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教学情境学习方式练习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已成为广大教师共同的追求。如何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思想,创设教学情境、改变学习方式、精心设计练习,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轻松快乐地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与体会。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合理的情境创设,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数学思考,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我在教学中运用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讲故事创设情境、运用生活中的数字创设情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这些富有情境的课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与人格,让生命的精彩在课堂上涌动,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油然而生,提高了课堂有效性。
2.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力亲为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他们有效地学习,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实践中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课堂,加强,“班级学习小组”建设,建立评选“优秀学习小组”制度,在平时的学习中,以小组竞争的形式开展教学,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当学习中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小组长就带领大家进行讨论、探究。例如: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量长度”时,为了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有的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结果也不一样。当学生产生疑惑时,让小组比一比,看哪组能探究出原因。小组长迅速组织本组成员讨论,人人积极参与,大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不同主见,他们不同观点意见不断交锋,思维火花不断碰撞,最后达成共识: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这种通过合作交流所获得的知识中承载着他们辛勤的汗水,让他们刻骨铭心。
在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学习内容是否适合于合作学习,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3.精心设计练习,变知识为技能
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方式是练习,也是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状况调整教学内容的一种措施。通过练习的精心设计,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和技巧。这时教师不能只关注习题的本身,教师根据学生喜新、好奇、好强等特点,应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在注重实效的同时,对练习的层次、方式科学安排,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数学兴趣。
3.1练习设计要具有趣味性。
练习设计要摆脱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练习,教师要通过趣味性的练习设计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判断题、操作实验题,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年段和身心特点,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练习,如运用猜谜语、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这种练习趣味性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练习设计要具有针对性。
练习的针对性是对学生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某项技能的形成而专门设计编排的练习,它起到铺垫、促进、强化的作用,是教学中突破重点、强化技能的常用手段。例如:我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的加减速算法”中,学生对于把某一个加数(或减数)看作整百、整千后,为什么还要加上或减去一个数不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以下练习:(1)398+197=398+200-();(2)2195+403=2195+400+();(3)725-402=725-()○();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运算规律。
3.3练习设计要具有多样性。
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练习要注意多样性,不能只重数量而轻质量,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水平。应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低年级的解决实际问题时我通过设计:(1)情境式的对话,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情境中这时兴趣盎然;(2)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设计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根据问题和条件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练习设计要注意开放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主要途径,练习设计既要能够设计出层次,更为重要的是要增加练习的开放性,开放性习题的设计练习,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
有效性的课堂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才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从而激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让我们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大刀阔斧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
[2]《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基本功》蒋宗尧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1.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人民教育出版社.
[4]《教学与研究》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江苏教育出版社.
[5]《教育实践与理论探索》(基础教育卷)湖南教育出版社.
[6]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教学情境学习方式练习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已成为广大教师共同的追求。如何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思想,创设教学情境、改变学习方式、精心设计练习,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轻松快乐地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与体会。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合理的情境创设,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数学思考,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我在教学中运用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讲故事创设情境、运用生活中的数字创设情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这些富有情境的课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与人格,让生命的精彩在课堂上涌动,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油然而生,提高了课堂有效性。
2.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力亲为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他们有效地学习,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实践中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课堂,加强,“班级学习小组”建设,建立评选“优秀学习小组”制度,在平时的学习中,以小组竞争的形式开展教学,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当学习中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小组长就带领大家进行讨论、探究。例如: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量长度”时,为了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有的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结果也不一样。当学生产生疑惑时,让小组比一比,看哪组能探究出原因。小组长迅速组织本组成员讨论,人人积极参与,大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不同主见,他们不同观点意见不断交锋,思维火花不断碰撞,最后达成共识: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这种通过合作交流所获得的知识中承载着他们辛勤的汗水,让他们刻骨铭心。
在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学习内容是否适合于合作学习,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3.精心设计练习,变知识为技能
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方式是练习,也是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状况调整教学内容的一种措施。通过练习的精心设计,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和技巧。这时教师不能只关注习题的本身,教师根据学生喜新、好奇、好强等特点,应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在注重实效的同时,对练习的层次、方式科学安排,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数学兴趣。
3.1练习设计要具有趣味性。
练习设计要摆脱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练习,教师要通过趣味性的练习设计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判断题、操作实验题,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年段和身心特点,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练习,如运用猜谜语、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这种练习趣味性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练习设计要具有针对性。
练习的针对性是对学生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某项技能的形成而专门设计编排的练习,它起到铺垫、促进、强化的作用,是教学中突破重点、强化技能的常用手段。例如:我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的加减速算法”中,学生对于把某一个加数(或减数)看作整百、整千后,为什么还要加上或减去一个数不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以下练习:(1)398+197=398+200-();(2)2195+403=2195+400+();(3)725-402=725-()○();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运算规律。
3.3练习设计要具有多样性。
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练习要注意多样性,不能只重数量而轻质量,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水平。应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低年级的解决实际问题时我通过设计:(1)情境式的对话,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情境中这时兴趣盎然;(2)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设计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根据问题和条件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练习设计要注意开放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主要途径,练习设计既要能够设计出层次,更为重要的是要增加练习的开放性,开放性习题的设计练习,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
有效性的课堂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才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从而激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让我们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大刀阔斧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
[2]《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基本功》蒋宗尧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1.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人民教育出版社.
[4]《教学与研究》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江苏教育出版社.
[5]《教育实践与理论探索》(基础教育卷)湖南教育出版社.
[6]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