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既能更好地辅助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教师使用和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怎样才可以快速高效制作出多媒体课件?
一、课件制作要走出“浮华”,走向“真淳”
教师在设计制作课件时,应清楚地认识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只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多媒体本身只是一种教学工具,课件的作用只能定位于“辅助”上。所以动手制作课件时,教师首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要做的这一节课或是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甚至一个章节中,教授的目标是什么?要重点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要把精力用在每堂课一两个重点、难点的突破上,用恰当的表现方式来解决教材中的问题,能使抽象、深奥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缩短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因此,可以预先准备好相应的文字稿本,在揣透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反复构思,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课件制作的效率和质量。不要面面俱到,教师能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把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讲清楚就可以了。不能一味地追求华丽,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要以教学效果为目的,在内容上下工夫,避免重形式轻实质的现象。
二、适时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
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课件,可用比较流行的、功能强大的Authorware、Flash、方正奥斯等多媒体制作软件,辅以专门的图形图像、音频及动画软件市作完成。当然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课件,忽视尺度和场合80%的时间花在技术上,只有20%的时间花在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上,显然轻重倒置,这样的课件鼠不谈它在教学中的实用性,光谈它在制作过程中花费的时间、精力,就和一线教师承受的繁重教学任务有矛盾。因此,选择易于使用、功能强大的软件作为课件制作平台,能大大激发教师制作课件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课件都非得用Authonvare、flash等制作不可,只要我们本着为教学服务的思想,能够达到教学目的,取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就算得上一个好的课件。因此,powerpoint制作的电子幻灯片,也算得上一个不错的选择。PowerPoint——微软公司的Office组件之一,目前最新版本为2007,虽算不上专业课件制作系统,只能说是一个演示稿编辑软件。但简单易上手的特点使广大一线教师非常钟爱,大大减少课件开发周期,用PowerPoint做课件的三大优势:第一,简单易学。第二,支持的媒体类型多。第三,能满足一般的课堂教学需求。
三、设法减少重复劳动
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有些工作需要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如设置幻灯片的背景、字体、版面格式等等。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模板”的方式来减少重复性的劳动,以提高课件的制作效率,如用Powerpoint2003制作数学课件时,可以建立例题、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各类模板,事先设计好这些模板的背景、字体、按钮、版面、动画效果、幻灯片切换效果后,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模板”即可。在以后制作课件时,若需用该类演示,可直接调用它们,输入文字或插人相应的图片即可。
四、不要忽略配套光盘
我们苏教版小学语文、数学、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教材的编写和发行中,每本备课手册后都附带了一套多媒体教学光盘,有的教材还多了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光盘。这些配套光盘,都是由专业的多媒体技术公司制作,紧密围绕教材,适应面广,灵活性强,基本能满足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学参考资料光盘中还配有大量与教材相关的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等素材,为教师制作课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淡忘了利用这张配套光盘,很少对它进行提炼和再加工。观念上一致认为,附带光盘相对于教材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作用微乎其微,同时那也不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不应被重视。其实不然,教学过程中利用这张光盘,挖掘其潜在价值,对于快速高效制作课件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配套光盘中最主要的内容,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得天独厚的资源,这是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好老师,它把课程的教学内容、重难点、模拟练习等内容囊括其中。每课都有配套的课件,如果充分利用课件中丰富的图片、动画、影像,基本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不用我们教师再去费时费力地去做课件。当然,现成的课件不一定都适合教者的教学意图,所以我们的配套光盘中还包含了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图片、动画、学生作品、网页、数据、漫画、多媒体材料等,可利用抓图、抓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重新组合与加工。如此轻轻松松地制作课件何乐而不为呢?
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Intemet上的信息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有条件的教师可通过它搜索下载信息,使我们的课件制作少走弯路、提高档次。如中央电教馆、课件吧等教育站点中的教学课件资料琳琅满目,让人大开眼界。采用上网浏览的方式,了解当今CAI科技的成果,对我们改进课件制作质量、提高课件制作效率大有帮助。
教师如能熟练使用、灵活掌握获取课件素材的方法,定能使课件制作得心应手,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以上是我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的一点浅见,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课件制作要走出“浮华”,走向“真淳”
教师在设计制作课件时,应清楚地认识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只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多媒体本身只是一种教学工具,课件的作用只能定位于“辅助”上。所以动手制作课件时,教师首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要做的这一节课或是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甚至一个章节中,教授的目标是什么?要重点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要把精力用在每堂课一两个重点、难点的突破上,用恰当的表现方式来解决教材中的问题,能使抽象、深奥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缩短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因此,可以预先准备好相应的文字稿本,在揣透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反复构思,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课件制作的效率和质量。不要面面俱到,教师能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把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讲清楚就可以了。不能一味地追求华丽,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要以教学效果为目的,在内容上下工夫,避免重形式轻实质的现象。
二、适时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
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课件,可用比较流行的、功能强大的Authorware、Flash、方正奥斯等多媒体制作软件,辅以专门的图形图像、音频及动画软件市作完成。当然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课件,忽视尺度和场合80%的时间花在技术上,只有20%的时间花在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上,显然轻重倒置,这样的课件鼠不谈它在教学中的实用性,光谈它在制作过程中花费的时间、精力,就和一线教师承受的繁重教学任务有矛盾。因此,选择易于使用、功能强大的软件作为课件制作平台,能大大激发教师制作课件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课件都非得用Authonvare、flash等制作不可,只要我们本着为教学服务的思想,能够达到教学目的,取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就算得上一个好的课件。因此,powerpoint制作的电子幻灯片,也算得上一个不错的选择。PowerPoint——微软公司的Office组件之一,目前最新版本为2007,虽算不上专业课件制作系统,只能说是一个演示稿编辑软件。但简单易上手的特点使广大一线教师非常钟爱,大大减少课件开发周期,用PowerPoint做课件的三大优势:第一,简单易学。第二,支持的媒体类型多。第三,能满足一般的课堂教学需求。
三、设法减少重复劳动
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有些工作需要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如设置幻灯片的背景、字体、版面格式等等。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模板”的方式来减少重复性的劳动,以提高课件的制作效率,如用Powerpoint2003制作数学课件时,可以建立例题、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各类模板,事先设计好这些模板的背景、字体、按钮、版面、动画效果、幻灯片切换效果后,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模板”即可。在以后制作课件时,若需用该类演示,可直接调用它们,输入文字或插人相应的图片即可。
四、不要忽略配套光盘
我们苏教版小学语文、数学、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教材的编写和发行中,每本备课手册后都附带了一套多媒体教学光盘,有的教材还多了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光盘。这些配套光盘,都是由专业的多媒体技术公司制作,紧密围绕教材,适应面广,灵活性强,基本能满足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学参考资料光盘中还配有大量与教材相关的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等素材,为教师制作课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淡忘了利用这张配套光盘,很少对它进行提炼和再加工。观念上一致认为,附带光盘相对于教材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作用微乎其微,同时那也不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不应被重视。其实不然,教学过程中利用这张光盘,挖掘其潜在价值,对于快速高效制作课件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配套光盘中最主要的内容,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得天独厚的资源,这是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好老师,它把课程的教学内容、重难点、模拟练习等内容囊括其中。每课都有配套的课件,如果充分利用课件中丰富的图片、动画、影像,基本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不用我们教师再去费时费力地去做课件。当然,现成的课件不一定都适合教者的教学意图,所以我们的配套光盘中还包含了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图片、动画、学生作品、网页、数据、漫画、多媒体材料等,可利用抓图、抓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重新组合与加工。如此轻轻松松地制作课件何乐而不为呢?
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Intemet上的信息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有条件的教师可通过它搜索下载信息,使我们的课件制作少走弯路、提高档次。如中央电教馆、课件吧等教育站点中的教学课件资料琳琅满目,让人大开眼界。采用上网浏览的方式,了解当今CAI科技的成果,对我们改进课件制作质量、提高课件制作效率大有帮助。
教师如能熟练使用、灵活掌握获取课件素材的方法,定能使课件制作得心应手,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以上是我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的一点浅见,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